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親(拼音:qīn、qì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2]  。《説文解字》將“親”解釋為“至也”。“親”本義為感情深厚,關係密切,又引申指“父母”,由父母引申指有血緣或婚姻關係。由關係密切義引申,指自己。以上義讀qīn。“親”字是個多音字,讀作qìng時,引申指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的關係或稱呼,如:親家。
中文名
拼    音
qīn,qìng
繁    體
部    首
立、亠、朩
五    筆
USU [12] 
倉    頡
YTD [12] 
鄭    碼
SUF [12] 
筆    順
點、橫、點、撇、橫、橫、豎鈎、撇、點
字    級
一級(1631) [1] 
平水韻
上平十一真;去聲十二震 [4] 
異    體
儭、寴、媇(其餘見擴展圖冊)
統一碼
4EB2 [12] 
四角碼
0090₄
筆畫數
5+4
注音字母
ㄑㄧㄣ,ㄑㄧㄥˋ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形聲字。“親”字始見於西周的金文中(圖1、2)。左邊是“”,是聲符;右邊是“”字,是形符,表示用眼睛看,也可理解為常常見到。清代徐灝《説文段注箋》:“親從見,則其義起於相見,蓋見而親愛也。”如果能經常見面,一般是關係最密切,感情最親近的人。“親”指感情深厚,關係很近。 [15]  西周金文寴、親二字同見,皆用為“親自”之“親”。甲骨文有“𪧭”字。於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𪧭”字條後姚孝遂按語:“按:卜辭‘𪧭’字與‘新’有別,不得謂為新之繁文。中山壺有親字作𪧭,是契文𪧭當釋‘親’。金祖同以為‘寴’之古文是也。《廣韻》以‘寴’為‘親’之古文。《説文》則以‘親’、‘寴’分列二部,而皆訓為‘至’,實本同字。”據姚孝遂之説,西周金文之親來源於甲骨文之𪧭。西周金文、西周文獻已經用為親自之義,當為親字之本義,再引申為至親、密親之義。 [2] 
西周金文“親”字以辛字作為聲符,至戰國楚簡(圖3)親字仍然如此,只是到了秦代簡文和戰國文字中才出現從𣓀(讀作zhēn,上從辛下從木)字作為聲符。但戰國、秦漢仍然使用從“辛”或從“𣓀”兩種聲符並行的親字。隸書、楷書將右部的“𣓀”稍作簡化,寫作簡體的“親”。現代漢字簡化時,省略了“見”,用聲旁“親”來表示。 [2]  [5] 
“親”的基本義是“關係密切”“感情深厚”。在人類的社會關係中,感情最為深厚,關係至為密切的,莫過於父母,於是,“親”字就有了指代父母的義項,比如常説的“雙親”指的就是父親和母親。《禮記·奔喪》中有“始聞親喪”一句,鄭玄注曰:“親,父母也。”段玉裁也説:“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謂之親。”
雙親之外,最為關係密切、感情深厚的就算是有血統關係或婚姻關係的人了,現代稱之為親眷、親戚或親屬。徐灝的《説文解字注箋·見部》曰:“親,親愛者莫如父子、兄弟、夫婦,故謂之六親。引申為凡切近之稱。”
喜怒哀樂需要表達出來才能讓別人知曉,同樣,人們要增加感情,密切關係,也要不時增加感情的投入,做出一些親暱的動作來,如親吻、親嘴等等。
原本沒有任何關係的兩家人,通過兒女的婚配就可以變得親近,成為親戚。這種婚姻之事,即兒女“親事”。締結婚姻關係的兩家人彼此就成了“親(qìng)家”。 [15] 

詳細釋義

字詞理解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qīn
形容詞
感情深厚,關係密切(與“疏”相對)。
dear;
beloved;
intimate
孟子·滕文公上》:“夫夷子,信以為人之親其兄之子。”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親愛;親近;親密;親友
屬性詞,血統最接近的;同一父母所生的;自己生育的或生育自己的。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滿生心裏也覺快活,隨去見那親叔叔滿貴。”
親孃;親哥哥;親姐姐;親妹妹;親爸;親骨肉
屬性詞,有血統或婚姻關係的。


親屬;親戚;親人;表親;堂親;親情
〈文言〉準,真切。
accurate
《宋史·兵志九》:“教射唯事體容及彊弓,不習射親不可以臨陣。”

名詞
〈文言〉指親愛的心。

唐·李隆基《〈孝經〉序》:“親譽益着。”邢昺疏:“慈愛之心曰親。”

有血統或婚姻關係的人。
relation
唐·李白《蜀道難》:“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姻親;近親;舉目無親
父母。亦偏指父或母。
parent
《詩經·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父親;母親;雙親;親子;單親
指新婦。

朱湘《王嬌》詩:“這負心漢已經另娶了親。”
娶親;送親;迎親
(Qīn)姓氏用字



動詞
跟人親近、和睦(多指國家)。
be close to
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親華;親民;親美
接近;接觸。
touch;
contact
《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特指用嘴唇接觸人或東西,表示喜愛、親熱。
kiss
茅盾《追求》:“仲昭把這信讀了兩遍,又拿到嘴唇上親着。”
親吻;親嘴
〈文言〉信任,相信。

史記·樂毅列傳》:“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説,不察疏遠之行。”

〈文言〉結交。

《史記·蘇秦列傳論》:“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

〈文言〉嫡派相傳(表示正統)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進退誠敬,禮如親弟子者。”

〈文言〉結親;婚配。

唐·無名氏《玉泉子》:“(鄧敞)既登第,就牛氏親。不日挈牛氏而歸。”

副詞
自己直接(做)。
personally;
in person
左傳·僖公六年》:“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
宋·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親臨;親征;親身;親眼;親手;親耳;親自;親生
qìng
-
見例詞


親家;親家公;親家母
xīn
形容詞
〈文言〉通“新”。
new
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以上參考資料 [6-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八】【見部】七人切(qīn)
至也。從見𣓀聲。 [9] 

説文解字注

“至也”注:至部曰:到者,至也,到其地曰至,情意懇到曰至。父母者,情之冣(最)至者也,故謂之親。
“從見,𣐽聲”注:七人切。十二部。李斯刻石文作“親”(篆書)左省一畫 [10] 

廣韻

七人切,平真清 ‖ 辛聲真2部(qīn)
愛也。近也。《説文》:“至也。”七人切。三。
七遴切,去震清 ‖ 辛聲真2部(qìn,今讀qìng)
親家。七遴切。又七鄰切。四。 [3] 

康熙字典

【酉集上】【見部】 親;部外筆畫:9
古文:𢈥、寴、𡩁
(qīn)《唐韻》《正韻》七人切。《集韻》《韻會》雌人切,並七平聲。《廣韻》愛也。《孝經》序:親譽日著。注:慈愛之心曰親。《荀子·不苟篇》:交親而不比。注:親謂仁恩。《周語》:慈惠保民,親也。
又近也。《易·乾卦》: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又《增韻》:躬也。《詩·小雅》:弗躬弗親。箋:言不躬而親之也。《禮·文王世子》:世子親齊玄而養。注:親,猶自也。
又《釋名》:襯也。言相隱襯也。《增韻》:姻也。《禮·大傳》:親者,屬也。疏:謂有親者,各以屬而為之服。《左傳·昭十四年》:祿勳合親。杜注:親,九族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注: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
又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則六親固。
又《前漢·禮樂志》注:如淳曰:父、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為六親。
又姓。《史記·孟嘗君傳》:齊王逐周最,而聽親弗。注:親弗,人姓名。《戰國策》:作祝弗。
又通作新。《大學》:在親民。程注:親,當作新。
(qìng)又《唐韻》七遴切。《集韻》《韻會》七刃切。《正韻》寸遴切,並七去聲。《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注:以親疏為分別。《釋文》:有平去兩音。
又《廣韻》親家也。《集韻》:婚姻相謂為親。
又葉蒼先切,音千。楊方《合歡詩》: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焱煙,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
《字彙》:古從𣐽。今省作親。《集韻》:或作媇儭。○按字彙補又作𧠍、𧠸、𧡘,非。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基本區 U+4EB2;下:基本區 U+89A) 字形對比(上:基本區 U+4EB2;下:基本區 U+89A)

書寫提示

親字書寫提示 親字書寫提示
❶“朩”的第三筆楷體是點。❷“立”寬“朩”窄。❸“立”居上居中,點在豎中線上端,兩橫上短下長,長橫在橫中線,中間點、撇分列豎中線兩側。❹“朩”居下居中;亅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右兩點打開,不超出橫筆兩端。 [13]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4] 

音韻彙集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ʰ
i̯ĕn
先秦
王力系統
tsʰ
ǐen
先秦
董同龢系統
tsʰ
jen
先秦
周法高系統
tsʰ
jien
先秦
李方桂系統
tsh
jin
西漢



東漢





jiən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諄臻

jien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jie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jie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tsʰ
i̯ĕn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tsʰ
ǐěn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tsʰ
jen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tsʰ
iɪn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tsh
jĕn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tsʰ
ǐen
(參考資料:漢典 [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七真

開口呼
次清
七人切
tsʰjen
去聲
二十一震

開口呼
次清
七遴切
tsʰjen
集韻
平聲
上平十七真

開口呼
次清
雌人切
tsʰien
去聲
二十二稕

開口呼
次清
七刃切
tsʰien
禮部韻略

平聲





雌人切

增韻

平聲





七人切


去聲





十遴切

中原音韻

陰平
真文

齊齒呼

次清

tsʼi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妻辛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八真


次清
七人切
ts‘iən

去聲
八震


次清
寸遴切
ts‘uə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八賓稟嬪畢






(參考資料:漢典 [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ʰin
55
陰平
親近
tɕʰiŋ
51
去聲
親家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ʰiẽ
213
陰平
親近
tɕʰiŋ
21
去聲
親家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ʰiẽ
21
陰平
親近
tɕʰiẽ
55
去聲
親家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ʰin
55
陰平
親近
tɕʰin
35
去聲
親家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ʰi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ʰin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ʰiŋ
21
陰平
親近
tɕʰiŋ
55
去聲
親家
晉語
太原
tɕʰiŋ
11
平聲
親近
tɕʰiŋ
45
去聲
親家
吳語
蘇州
tsʰin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sʰa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ɕʰin
33
陰平
親近
tɕʰin
45
陰去
親家
湘語
雙峯
tɕʰiɛn
55
陰平
親近
tɕʰiɛn
35
陰去
親家
贛語
南昌
tɕʰi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tsʰi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tʃʰɐn
53/55
陰平
親近
粵語
陽江
tʃʰɐn
33
陰平
親家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sʰin
55
陰平
親近,“親家”文讀
tsʰɪ̃
55
陰平
“親家”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sʰiŋ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sʰi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sʰeiŋ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2-10]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765
  • 3.    音韻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8]
  • 4.    [清]阮元.經籍籑詁[M].北京:中華書局,1982.04:1574
  • 5.    顏煦之 編著.一字一世界 QRS[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01:40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914-3915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051-1052
  • 8.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339-340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180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1635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110
  • 12.      .漢典[引用日期2019-02-10]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81
  • 14.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9-02-10]
  • 1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 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019-1020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90,35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