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行路難

(南朝齊釋寶月詩作)

鎖定
《行路難》是南朝齊詩人釋寶月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以孤雁起興,並將客子比作離羣的孤雁,而遊子為關山阻隔,長年不能回家,只有夜夜望月思念。結尾以“行路難"疊句,發出客子的悲嘆,同時以長安借指所離開之鄉所思念之地,表達使者經過勾起客子相思的綿綿傷情。這首詩內容為傳統的遊子思婦題材,情感哀婉淒涼,真切動人,藝術手法純熟。
作品名稱
行路難
作    者
釋寶月
創作年代
南朝齊
出    處
《樂府詩集》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行路難作品原文

行路難
君不見孤雁關外發,酸嘶度揚越
空城客子心腸斷,幽閨思婦氣欲絕
凝霜夜下拂羅衣,浮雲中斷開明月
夜夜遙遙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
寄我匣中青銅鏡,倩人為君除白髮
行路難,行路難,夜聞南城漢使度,使我流淚憶長安 [1] 

行路難註釋譯文

行路難詞句註釋

⑴行路難:屬樂府《雜曲歌辭》,古辭不存。
⑵孤雁:失偶或失羣的大雁。關外:這裏泛指北方胡地。發:發出,這裏指飛出。
⑶酸嘶:因勞累而嗓音發啞。揚越:又作“揚粵”,為中國古代越族的一支,以居住在古揚州一帶而得名。因也稱其所居住的地方為揚越。《漢書·晁錯傳》:“南攻揚粵”注曰:“張晏曰:揚州之南越也。”這裏泛指南方。
⑷空城:形容城內景象冷落蕭條,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故稱。客子:即遊子。
⑸幽閨:深閨。
⑹拂:輕輕擦過。《説文》:“拂,過擊也。”羅衣:絲織的衣服。
⑺中斷:此指浮雲間的空隙。開明月:等於説露出明月。
⑻遙遙:久遠。
⑼望望:望了又望的樣子,急切盼望貌。歇:盡,停息。
⑽倩(qìng):請求。
⑾南城:城南之門,指南方。《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欲入胥門,來至六七里,望吳南城,見伍子胥頭。”度:經過。
⑿長安:兼指思婦所居之城。 [2-4]  [5-6] 

行路難白話譯文

君不見,一隻孤雁從關外飛出,它勞累過度發音嘶啞。
空空落落的城池中客子肝腸寸斷,幽深的閨房中思婦柔情慾絕。
獨立在霜降的夜色中輕輕地緊一緊羅衣,密密的浮雲忽然斷開露出明月。
在一個又一個夜晚,遙遙地、徒勞地相思;一年又一年,望着月亮柔情不斷。
把我匣中的青銅鏡寄給她用吧,而我頭上的白髮就請別人來除去吧。
行路難,行路難。夜裏聽説南城有漢使經過,讓我涕淚長流憶起長安。 [6] 

行路難創作背景

鍾嶸詩品》雲:“《行路難》是東陽柴廓所造,寶月嘗憩其家,會廓亡,因竊而有之。廓子齎手本出都,欲訟此事,乃厚賂止之。”釋寶月出於對廓詩的喜愛,當其亡後,據為己有,實有可能。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從《玉台新詠》列此篇寶月名下,於題注云:“按鍾嶸《詩品》,以此詩為柴廓作,述寶月攘竊之事甚詳。《玉台》仍題寶月,蓋古人詳慎,不輕採雜説也。”鍾嶸撰寫《詩品》,態度嚴肅,以當時人記當時事,此説或有所本;但釋寶月也是善寫情歌的,其所作《估客樂》皆為情歌,頗有江南民歌風味。 [7]  [8] 

行路難作品鑑賞

行路難整體賞析

《樂府解題》説:“《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續晉陽秋》説:“袁山松善音樂,北人舊歌有《行路難》曲,辭頗疏質,山松好之,乃為文其章句,婉其節制。每因酒酣從而歌之,聽者莫不流涕。”可見《行路難》詞多悲哀之音。
此詩由三個層次構成。首四句為第一層,寫遊子思婦,兩個方面同時着筆,而以秋夜聞雁聲貫串。以孤雁哀鳴寫遊子思婦,這是古詩中常用的手法。如曹丕雜詩》:“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又説:“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此詩頗有化用曹詩的地方,而曹詩又是從借鑑《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來。詩的首句以“君不見”起,是《行路難》樂府題的常格。從孤雁發於“關外”,遠度“揚越”,由北而南,知此時正是深秋節令。“孤雁”一語雖已成為這類題材的凝固意念,但它對遊子或思婦説來,仍是一種心理反射。而“酸嘶”與之呼應,也是從人即遊子、思婦的感受説起。第三句“空城客子心腸斷”,第四句“幽閨思婦氣欲絕”,都從夜聞“孤雁”而來;一個“心腸斷”,一個“氣欲絕”,一種相思,兩處相關,而雁聲則為傳情之物。
以下兩層分寫思婦、遊子。第五句至第十句寫思婦。思婦因懷人夜不能寐,一個人孤獨地在庭前踱着步,不知不覺,已過了深夜。忽然低頭看見羅衣上已結滿霜華,便用衣袖輕輕拂了幾下,可是仍無意回房。她抬眼望望天空,許久天上連一顆星星也看不見,這工夫卻見浮雲裂開一道縫隙,露出一輪滿月,灑下遍地清輝。人説月圓是親人團聚的吉兆,以前她自己也總是盼望月圓時,可是月亮一次次圓了又缺了,徵人卻始終未歸;多少年過去了,“夜夜遙遙徒相思”。儘管如此,思婦的一片痴情終不歇。“望望”,是望了又望,望了又望,望穿雙眼。此篇寫思婦懷人之苦,情境、意藴並沒有什麼特別。它與傳統不同的地方,在於表現技巧。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其意象有某種集合性,其表情方式也基本是直接抒發,不假緣飾。此篇則有所不同。其情感則是從景物的變化及人的具體行為中見出。此種情況,以“凝霜夜下拂羅衣,浮雲中斷開明月”為特著。這樣不僅形象鮮明,而且更含蓄藴藉。第九句和第十句“寄我匣中青銅鏡,倩人為君除白髮”,更顯得情意深長。青銅鏡在匣中珍藏多年,本是為待遊子的歸來,可是遊子總不見歸來,這青銅鏡留在匣中就沒有什麼作用。青銅鏡本是為照青鬢朱顏,可如今,他大約已添了白髮了,於是想到寄鏡。不言悲涼之意,自是悲從中來。“倩人為君除白髮”,表現思婦對遊子的體諒之情,細意委曲。這兩句詩意緊扣上句的“情不歇”三字。
第十一句至第十四句為第三層,寫遊子。“行路難”三字,用樂府點題之法;重複之,加重感情的抒發。“行路難,行路難”,如一聲聲悲愴的嘆息。以下二句是“行路難”一語的落腳點。“夜聞”“漢使度”,表明遊子流落胡中。因多年羈留異國他鄉不得迴歸故土,聞漢使而遽興故國之悲思。結尾句著“憶長安”一語,與第二層呼應,以見出兩情如一,上扣第一層聞鴻“腸斷”、“氣絕”。 [9] 

行路難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教授鄔國平《漢魏六朝詩選》:“孤雁”狀孤獨,“關外”言荒遠,“酸嘶”寫悲痛,哀傷楚苦之意反覆迭出,籠罩全篇。“孤雁”又兼言客子和思婦,一喻雙指。詩裏出現了兩個抒情主體“我”,“寄我匣中青銅鏡”,言發自幽閨;“使我流淚憶長安”,流淚人身在關外。兩地相思,猶如對唱。 [4]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廖承良等《名詩逸賞》:此首就題成詠,一唱三嘆,從征夫、思婦雙方交錯用筆,寫其腸斷氣絕,相思相望之情。全詩宛轉流暢,羌無故實,開後世借詠漢事,取喻當時之風,是齊梁間七言體不可多得的清雋之作。 [7] 

行路難作者簡介

釋寶月,南朝蕭齊時期詩僧,生卒時間及生平不詳。俗姓康,一説姓庾,胡人後裔,善解音律,頗有文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得其詩五首。 [10] 
參考資料
  • 1.    郭茂倩.樂府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861
  • 2.    張崗.中國古典愛情詩歌選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111
  • 3.    曹鼎.齊梁體詩傳(中).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00
  • 4.    鄔國平.漢魏六朝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43-444
  • 5.    趙光勇.漢魏六朝樂府觀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55-357
  • 6.    張玉梅.古典詩詞鑑賞與寫作十講.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97
  • 7.    廖承良.名詩逸賞.北京:華藝出版社,2001:296-298
  • 8.    胡大雷.齊梁體詩選.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38-39
  • 9.    吳小如.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894-895
  • 10.    吳小如.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