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蒟,漢語二級字 [3]  讀作蒟(jǔ),⒈蒟蒻,多年生草本。花淡黃色,外圍紫色苞片地下莖扁球狀,有毒,可供藥用。⒉蒟醬,又叫"蔞葉"。木質藤本,產在熱帶。果實像桑葚,有辣味,可吃,可制醬。藤葉可供藥用。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字    碼
U+849F
五    筆
auqk
字    級
二級(5385) [3]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

字詞解釋

蒟jǔ
⒈蒟蒻,多年生草本。花淡黃色,外圍紫色苞片。地下莖扁球狀,有毒,可供藥用。
蒟醬,又叫"蔞葉"。木質藤本,產在熱帶。果實像桑葚,有辣味,可吃,可制醬。藤葉可供藥用。
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五筆86:AUQK 五筆98:AUQK 倉頡:TYTR
筆順編號:1224143135251 四角號碼:441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49F

基本字義

1. 〔~蒻〕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為球狀,可食,亦可制澱粉;b.這種植物的地下莖。均亦稱“蒟頭”、“魔芋”。
2. 〔~醬〕一種用胡椒科植物做的醬,味香。
常用詞組
1. 蒟醬 jǔjiàng
(1) [betel,betel pepper]∶蔞葉,也指用蔞葉的果實做的醬。亦稱“枸醬”
(2) [pan]∶即檳榔子的加工品,將檳榔子和一小片萊姆酸橙共同捲包在檳榔葉內,尤在印度及東印度咀嚼用.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艹句 漢字部件分解:艹句
筆順編號:1224143135251
筆順讀寫:橫豎豎捺橫捺撇橫撇折豎折橫 [1] 

古籍解釋

唐韻》俱雨切《韻會》果羽切,𠀤音矩。《説文》果也。《本草》蒟醬。《南方草木狀》蒟醬,蓽茇也。生於番禺,小而靑,謂之蒟。《左思·蜀都賦注》蒟醬,緣樹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時正靑,長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通志》蒟醬曰浮留。
《本草》蒟蒻一名鬼芋。《酉陽雜俎》蒟蒻,根大如椀,至秋葉滴露,隨滴生苗
集韻》權俱切,音劬。
《韻會》俱遇切,音屨。義𠀤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