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菲律賓海

鎖定
菲律賓海(英語:Philippine Sea):菲律賓東方和北方那個巨大海盆,四周凸起帶為西太平洋兩大島鏈。位於菲律賓海板塊之上。
西方外圍在第一島鏈:菲律賓海的西面是菲律賓列島和台灣島,西北方是琉球羣島,北方是日本的九州島-四國島-本州島
東方外圍在第二島鏈:東面的漫長凸地有伊豆半島-小笠原羣島北马里亞納羣島,東南方是漫長的 東加羅林羣島(包括帕勞羣島等等),南方是印尼最東部的羣島。
區別:菲律賓海的中部有條較低的南北方向的漫長海底山脈,其西的區域專稱菲律賓海盆,這個專域是小菲律賓海盆,菲律賓海所在的是大菲律賓海盆。
主權:大部分是國際公海,少部分是周圍一批國家的領海
亞洲海域的便稱(不是主權名稱)系列是日本海朝鮮海峽中國海、菲律賓海、新加坡海峽(周圍三國所有的)、緬甸海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阿曼灣等。
中文名
菲律賓海
外文名
Philippine Sea
地理位置
西太平洋的海盆
所屬地區
亞太區域,並不屬菲律賓
範    圍
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之間
長度寬度
長約3450千米,寬約2000千米
面    積
約 5800000 km²
最深處
10479米
沿岸國家
菲律賓、中國、日本
海水温度
0℃-30℃
深    度
4100米

菲律賓海地理位置

菲律賓海位於西太平洋邊緣,介於東海、南海和西太平洋之間,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之間,被島弧海溝包圍,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盆。北面處在130°~142°E之間;南部處在124°~147°E之間;南北長跨越35個緯度(0°~35°N)。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被兩列島弧包圍:西部為日本羣島琉球羣島台灣島菲律賓羣島島弧,我國稱為第一島弧;東面、南面為伊豆諸島小笠原羣島火山列島——馬里亞納羣島加羅林羣島雅浦羣島帕勞羣島),我國稱為第二島弧。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HO)為了航海上的需要,將該海區劃為一個海區,並以海域主體——菲律賓海盆命名為菲律賓海。南北長約3450千米,東西寬約2000千米,面積約580萬平方千米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在北太平洋西部菲律賓羣島的東面和北面。西南面有菲律賓羣島的呂宋島薩馬島民答那峨島;東南面有加羅林羣島的帛琉島、雅浦島(Yap)和烏利西環礁(Ulithi);東面有馬里亞納羣島關島塞班島蒂尼安島(Tinian);東北面有小笠原羣島和火山列島;北面有日本的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西北面有琉球羣島;最西面有台灣島 [1]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處於西太平洋兩大島鏈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之間。
菲律賓海的西面是菲律賓列島和台灣島,西北方是琉球羣島,北方是日本的九州島和四國島:屬於第一島鏈
東面的漫長凸地有伊豆半島-小笠原羣島——北马里亞納羣島,東南方是漫長的東加羅林羣島(包括帕勞羣島等等),南方是印尼最東部的羣島:屬於第二島鏈。這個島鏈的南部有東西兩個支鏈,菲律賓海在它的西支鏈之西。 [2] 
關島在菲律賓海之東。

菲律賓海命名規則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
亞洲(國際)外海的冠名規則:亞洲一些外部海域冠某國名或地名(只有阿拉伯海是冠民族名),是便稱型國際地理標識(不是某國主權名稱),方便國際人們對號入座地記憶海域的大致位置:日本海朝鮮海峽中國海(分為兩大部分即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不等於主權意義的中國南海和中國東海)、菲律賓海、泰國灣新加坡海峽緬甸海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周圍有亞非多個國家)、阿曼灣波斯灣(波斯即伊朗而波斯灣是周圍一批國家共有的)。為統一命名規則,谷歌地圖採用國際上流行的簡便式當代稱呼,把舊稱安達曼海的海域稱為緬甸海英吉利海峽墨西哥灣馬六甲海峽巴士海峽等等也是便稱。

菲律賓海主權多樣

大部分是國際公海,少部分為周圍一系列國家的領海。例如,菲律賓海西部的台灣東方海域是中國的領海大陸架

菲律賓海經濟活動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廣大的海域,每天都有各國大量的船舶在捕魚,或商業運輸,太平洋周圍很多國家的往來都要經過這個海域。例如,東亞——拉美、東亞——澳洲東部的經濟往來船舶一般都經過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

菲律賓海海底地貌

海底是由一系列斷層和褶皺所形成的結構盆地,突出於海面的部分構成島弧,即海盆的邊界。
它們形成南北長2,900公里(1,800哩)、東西寬2,400公里(1,500哩)的海域,面積1,000,000平方公里(40,000平方哩),約佔整個太平洋的3%。平均水深6,000公尺(19,700呎)菲律賓海位於赤道和北緯35°之間,地處兩大島弧之間,海底是由一系列斷層和褶皺所形成的結構盆地,突出於海面的部分構成島弧,即海盆的邊界。海底地形複雜,具有島弧、海盆、海底高原、海嶺、海山、海台海丘、海溝、海槽裂谷地貌形態,除周圍島弧外,露出海面成為島嶼的很少,只有西北部的北大東島南大東島衝大東島等。平均水深4100米,在第一島弧以東達到最大深度,即10830米深的菲律賓海溝。九州-帕勞海嶺在海域中線呈南北走向貫穿整個海區,長約1500海里,由斷續的海山組成,將菲律賓海盆分成東西兩個海盆,東面的馬里亞納海盆稍淺,稱馬里亞納海盆,該海盆又被中部及南北走向的海嶺分為三個小海盆,分別是東馬里亞納海盆、西馬里亞納海盆和北部的四國海盆。西面的海盆為菲律賓海盆,深而廣闊,最深達7559米,其西南為菲律賓海溝。 ,在島弧以東達到最大深度,即10,546公尺(34,578呎)深的菲律賓海溝。

菲律賓海漫長脊背

菲律賓海中部的南北,有一條漫長脊背,把海域劃分為東西兩大部分。

菲律賓海氣候特徵

菲律賓海風光集萃
菲律賓海風光集萃(20張)
北太平洋赤道暖流在菲律賓羣島分成兩股︰一股在呂宋附近轉向北面形成黑潮(Kuroshio);另一股轉向南面成為太平洋赤道逆流。洋流所在水域以及珊瑚礁、海嶺海底山脈附近水域均為漁場。海上有颶風和颱風,尤以9月份最烈。 海域南部位於熱帶地區,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炎熱,年均氣温27~28℃,年均降水量2000~3000毫米,以東部為最多。北部位於亞熱帶地區,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8~9月多台風,尤以9月份最烈。北太平洋赤道暖流在菲律賓羣島分成兩股:一股在呂宋附近轉向北面,再向東北,形成日本暖流,即著名的黑潮(Kuroshio);另一股轉向南面成為太平洋赤道逆流。洋流所在水域以及珊瑚礁、海嶺和海底山脈附近水域均為漁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