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脛腓骨骨幹骨折

鎖定
脛、腓骨骨幹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約佔13.7%。10歲以下兒童尤為多見。其中以脛、腓骨雙骨折最多,脛骨次之。腓骨幹骨折最少。脛腓骨折治療雖較容易,且多無明顯的功能障礙,但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出現感染、遲緩癒合或不癒合等併發症,甚至有截肢的嚴重後果。
中醫病名
脛腓骨骨幹骨折
多發羣體
10歲以下兒童
常見發病部位
脛、腓骨雙骨折最多,脛骨次之。腓骨幹骨折最少
常見病因
直接暴力 間接暴力

脛腓骨骨幹骨折病因

造成脛、腓骨骨折的直接暴力,多半是從小腿的前外側來的,兩骨的骨折線在同一平面,常常是橫斷、短斜面或粉碎型。
造成骨折的間接暴力是從高處跌落或機器絞傷等,由於受傷時,傷員的腳或軀幹的旋轉力所致,骨折線多數是斜面、螺旋型,腓骨骨折平面往往高過脛骨骨折的平面。

脛腓骨骨幹骨折臨牀表現

1.症狀
傷肢疼痛並出現腫脹、畸形等。
脛骨的位置表淺,局部症狀明顯,在重視骨折本身症狀的同時,還要重視軟組織損傷程度。脛腓骨骨折引起的局部和全身併發症較多,所產生的後果也往往比骨折本身更嚴重。要注意有無重要血管神經的損傷,當脛骨上端骨折時,尤其要注意有無脛前動脈脛後動脈以及腓總神經的損傷;還要注意小腿軟組織的腫脹程度有無劇烈疼痛等小腿筋膜間隙綜合徵的表現。
2.體徵
應注意觀察肢體的外形、長度、周徑及整個小腿軟組織的張力;小腿皮膚的皮温、顏色;足背動脈的搏動;足趾的活動有無疼痛等。此外還要注意有無足下垂等。正常情況下,足指內緣內踝髕骨內緣應在同一直線上,脛腓骨折如發生移位,則此正常關係喪失。

脛腓骨骨幹骨折檢查

影像學檢查:目前臨牀對脛腓骨骨折的檢查仍然以物理檢查和普通X線攝片,如發現在脛骨下1/3有長斜型或螺旋型骨折或脛腓骨折有明顯移位時一定要注意腓骨上端有無骨折,為此一定要加拍全長的脛腓骨X線片,否則容易漏診。
疑及血管損傷時,可作下肢血管造影以明確診斷。有條件的醫院可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或超聲血管診斷儀檢查。當小腿外傷性血管斷裂或栓塞,用超聲血管診斷儀進行檢測時,可出現示波器上無動脈搏動曲線出現,呈現一直線筆描器上也呈現一直線,在流道型多普勒成像法中也不顯像。

脛腓骨骨幹骨折診斷

由於脛腓骨位置表淺,一般診斷都不困難,常可在疼痛、腫脹的局部捫出移位的骨斷端。

脛腓骨骨幹骨折治療

穩定性骨折(橫斷骨折):手法整復、夾板外固定、練功。
2.跟骨牽引復位外固定法
不穩定性骨折(短斜面、粉碎、一骨多折)用上述的方法,加跟骨牽引。
開放性骨折:傷口污染較輕,經徹底清創、縫合變為閉合性骨折,按不穩定性骨折處理,但夾板要緩上。傷口污染較嚴重或已經感染的,要清潔傷口,稍加整復,達到功能對位,用石膏管形開窗換藥或拱橋式夾板外固定。
伴有嚴重軟組織挫傷或骨折嚴重移位的穩定性骨折,雖在整復中達到解剖復位,也應結合跟骨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