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胭脂

(桑科波羅蜜屬植物)

鎖定
胭脂(學名:Artocarpus tonkinensis A. Chev. ex Gagnep.)是桑科、波羅蜜屬喬木,高達14-16米;樹皮褐色,粗糙;小枝淡紅褐色,葉革質,橢圓形,倒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具短尖,基部楔形至圓形,全緣,有時先端有淺鋸齒,表面無毛,背面密被微柔毛沿葉脈被微曲的短柔毛,花序單生葉腋,雄花序倒卵圓形或橢圓形,雌花序球形,聚花果近球形,成熟時黃色,幹後紅褐色,核果橢圓形,花期夏秋,果秋冬季。 [1]  分佈於中南半島(越南北部、柬埔寨)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南部至東南部)和貴州。生於海拔較低的山坡陽處。 [1] 
胭脂的木材堅硬,為良好硬木;果實味甜可食。可作為行道樹或針葉樹的混交林。 [1] 
中文名
胭脂
拉丁學名
Artocarpus tonkinensis A. Chev. ex Gagnep.
別    名
胭脂樹(海南)
雞脖子果(屏邊)
雞嗦果(麻栗坡)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薔薇目
桑科
波羅蜜屬
胭脂
命名者及年代
A. Chev. ex Gagnep.,1926 [1] 

胭脂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4-16米;樹皮褐色,粗糙;小枝淡紅褐色,常被平伏短柔毛,毛通常平貼或捲曲。葉革質,橢圓形,倒卵形或長圓形,長8-20釐米或更長,寬4-10釐米,先端具短尖,基部楔形至圓形,全緣,有時先端有淺鋸齒,表面無毛,背面密被微柔毛沿葉脈被微曲的短柔毛,側脈6-9對,背面主脈及側脈明顯,幹後紫紅色,網脈淺褐色;葉柄長4-10毫米,微被柔毛;托葉錐形,脱落後有疤痕。 [1] 
花序單生葉腋,雄花序倒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1.5釐米,直徑0.8-1.5釐米,總花梗短於花序;雄花花被2-3裂,邊緣具纖毛,雄蕊1枚,花葯橢圓形,苞片有柄,頂部盾狀;雌花序球形,花柱伸出於盾形苞片外,花被片完全融合。聚花果近球形,直徑達6.5釐米,成熟時黃色,幹後紅褐色,果柄長3-4釐米;核果橢圓形,長12-15毫米,直徑9-12毫米。花期夏秋,果秋冬季。 [1] 

胭脂生長環境

胭脂生於海拔較低(中國雲南為400-800米)的山坡陽處。垂直分佈多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丘陵山地。分佈區為温熱濕潤氣候環境,年平均氣温21-24℃,年降水量1500-2400毫米,能耐短期輕霜及絕對最低温-2.1℃。胭脂木屬中性偏陽樹種,幼樹能耐陰,大樹喜光。對土壤要求肥力中等的酸性土,於石灰土中生長不良。 [1-2] 

胭脂分佈範圍

胭脂分佈於中南半島越南北部、柬埔寨)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南部至東南部)和貴州 [1] 
胭脂 胭脂

胭脂繁殖方法

採種:胭脂於6-7月果實陸續成熟,熟時果皮由青綠色變黃色,果肉變軟。果實為漿果狀聚花果,卵形,外表呈凹凸狀,熟時果實自然脱落,果大如雞蛋,內有種子10粒左右。果實摘下後,堆數天,待果肉充分軟化,便處理掉果肉,用水輕搓洗淨種子,勿傷種皮。種子忌曬,稍晾乾用濕潤沙藏或播於苗牀催芽。出種率為5-6%,種子千粒重250-280克,發芽率為70-80%。 [2] 
播種:果實採收時即可播種。採用條點播,條距30釐米,粒距7釐米,覆土厚3釐米,加蓋草保濕。 [2] 

胭脂栽培技術

定植:宜在早春雨後,氣温回暖時栽植,密度為5米×(5-7)米,挖80釐米×80釐米×50釐米的植穴,施足腐熟有機肥做基肥。大苗宜帶土團栽植,淋足定根水,設柵欄防人畜破壞。 [2] 
撫育:1個月後發芽出土。苗木生長1個月,可進行間苗、補苗,無須遮陽,但冬有霜凍的地方,要注意防霜。平常要加強除草施肥,1年生苗高80釐米,可出圃栽植,若做“四旁”綠化用苗,宜培育2年生大苗,高1.5米以上者為佳。定植後每年撫育2-3次,結合施複合肥,並適當修剪,保持良好的樹冠。 [2] 

胭脂主要價值

觀賞:胭脂枝葉濃綠,婆娑多姿,遮陽效果好。在中國南寧用做人行道綠化樹,相當美觀。在中國北熱帶地區可推廣種植,宜與針葉樹營造混交林,也可做城鎮綠化樹種,有很高的栽培價值。 [2] 
食用:胭脂果酸甜,可生食。 [1] 
經濟:胭脂的木材堅硬,為良好硬木。木材與木波羅木材通稱“桂木”,帶重黃色,硬度適中,密度0.541克/釐米,紋理細緻,花紋美觀,易加工,適做高級傢俱、建築、文具等用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