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胭脂
- 外文名
-
Rouge
Cheek color
- 別 名
- 腮紅
- 分 類
- 普通化妝品
- 劑 型
- 固體、膏狀、凝膠、液態、氣霧劑
- 功 效
- 使面頰紅潤,修飾臉型,美化膚色
胭脂基本信息
編輯胭脂,也稱腮紅,屬於美容化妝品。塗抹在面頰,尤其是腮上,使臉色看上去更明亮、紅潤有血色,且通過畫陰影使面頰具有立體感,增加美觀與健康感。
胭脂歷史發展
編輯胭脂自古代以來就是一種十分受女性喜愛的化妝用品,其本身經歷了長時期的發展。
胭脂中國
古代製作胭脂的主要原料為紅藍花,又名紅花,為中國漢代以來頻繁記載和經常使用的藥物、染料和美容化妝品原料。
紅藍花原產埃及,約在漢代經中亞傳入中國,此花色澤紅潤鮮美,故匈奴人採之製作顏料,並用作婦人美容品。“胭脂”二字也是紅藍花的匈奴語稱呼的譯音和演變(匈奴人稱婦女為“閼氏”,生長有紅藍花的山名為“焉支山”。
魏晉以後,紅藍花被廣泛種植。《齊民要術》中專列一篇論述紅藍花的栽培技術及胭脂的製造工藝方法。據説這種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後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豔的紅色顏料。
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錦燕支”;另一種是加工而成小而薄的花片,名“金花燕支”。
大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又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胭脂”,“脂”字便有了真正的意義。
胭脂歐洲
古羅馬時海藻使蒼白麪頰呈玫瑰紅色,古代赫梯人利用辰砂、古希臘人利用植物根部使得面頰着色。
胭脂不同類型及優缺點
編輯(1)液態胭脂(Liquid Rouge)
液態胭脂是流動性的液體制品,包括懸浮體和乳化體兩種。價格便宜,但是久置後懸浮液可能發生沉澱及破乳。
(2)固體胭脂(Solid Rouge)
固體胭脂是最常見的胭脂類型,包括將粉體和膠合劑等壓縮固實而成的塊狀製品,即粉餅狀胭脂及散粉狀胭脂兩種。
固體胭脂使用最為方便,妝面均勻持久,操作簡便,容易掌握,適合初學者使用。可藉助專用的腮紅刷具塗刷,均勻上妝。
(3)膏狀胭脂(Cream Blush)
又稱胭脂膏,使用方便,塗抹在皮膚後像粉一樣的膚感,特別潤滑,且有乾粉狀的用後感。
(4)凝膠型胭脂(Gel Rouge)
包括無水凝膠和水凝膠兩種類型。
無水凝膠以油基凝膠為基質,耐久性較好,但有油膩感;水凝膠以水基凝膠為基質,均勻性差。
外觀為膠凍狀,透明而帶有震顫彈性,塗抹在皮膚上可形成一層彈性薄膜。凝膠型胭脂妝面自然透明而富有光澤,適合自然淡妝。可用手指或海綿均勻塗抹上妝。
(5)氣霧劑型胭脂(Aerosol-type Rouge)
常用的有摩斯型胭脂,是將着色劑顏料分散於乳液和拋射劑中,盛裝於帶有噴嘴閥門的金屬耐壓罐內。塗抹在皮膚表面可形成有光澤的薄膜,質地清爽,可做出自然清爽妝面。但氣霧劑型胭脂生產過程複雜,成本較高。
胭脂使用方法
編輯1、應根據膚色、膚質、服飾、氣質及妝面要求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顏色的胭脂製品。
2、使用者可根據各種需求,混配使用各種顏色的胭脂。
3、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妝感過重,生硬不自然。
4、選擇合適的輔助工具如海綿和腮紅刷,可使上妝容易。
5、及時徹底卸妝,儘量減少對皮膚的損傷。
胭脂主要成分
編輯胭脂的基質與同樣劑型的白粉類和基礎美容化妝品如粉底類化妝品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