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希恕

(著名中醫經方臨牀家、教育家)

鎖定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緒,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經方臨牀家、教育家。被日本中醫界讚譽為“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的、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 胡希恕青年時拜清末進士、名醫王祥徵為師學習中醫,於1919年參加瀋陽市政公所中醫考試,獲取中醫士證書並個體行醫,後於1931年在北京個體行醫,與陳慎吾謝海洲老中醫辦學,傳播中醫學術。1952年經北京市衞生局批准,開設北京私立中醫學校。1958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內科學教授、附屬東直門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等職。 [1] 
中文名
胡希恕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84年
畢業院校
北京通才商業專門學校
職    業
中醫經方家
出生地
遼寧省瀋陽市北郊區東伍旗村
代表作品
《傷寒論解説》《金匱要略解説》《經方理論與實踐》《經方實踐錄》等

胡希恕人物經歷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緒,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經方臨牀家、教育家。 [1] 
1915年至1919年就讀於奉天省立第一中學。上中學時,喜愛踢足球,無論冬夏,每場皆要大汗、力疲方歇。在其傍觀看者常有其國文教師,此時常把幾個學生都叫到他的房間喝茶休息。看着精力充沛、活潑可愛的一羣學生,內心高興,尤其是他看中了胡希恕等四人才華。
一日,國文老師對他的學生們説:"我給你們講中醫,你們學中醫吧!""我們學那幹啥呀?"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國文老師感慨不已:"多像我當年回答老師的勸學啊!"
原來國文老師名叫王祥徵,為河北樂亭人,為清末國子監舉人培養出的進士。在國子監就學期間,某太醫與其同室,看到徵為舉人中最年輕者,才學橫溢,多次勸其學醫,皆回答:"學那幹啥呀!"後謂曰:"不學醫是為不忠君!"漸學醫。"秀才學醫,如快刀斬豆腐",很快入門,對醫感興趣。學中常有病人找太醫診病者,太醫故推給徵看,治多效,更精求。
徵考取進士後,競想不到任湖南長沙縣長,"是我學長沙耶?"但好景不長,遇辛亥革命,無奈投奔瀋陽同學李鐵珊處任中學國文教師,並業餘行醫,名聲四振。看到胡希恕等精力充沛,又為保中醫不失傳,故決心讓他們學醫。經多次勸誘,終使胡希恕等四人拜於門下。於是利用業餘時間講學,因教授能力極好,遂吸引許多學生就學。
王祥徵講《傷寒論》脱離臟腑,並主張結合近代科學,要繼承。且要弘揚,推崇唐容川陳修園等的學術觀點,如論述膀胱氣化以物理學理論解釋膀胱為水,腎為太陽之説。大約兩年講完了《傷寒論》。十幾個學生中,胡希恕學得最好,並於1919年參加瀋陽市政公所中醫考試,獲取中醫士證書。王祥徵夙願以償,若知後生胡希恕成為聲譽中外的經方大師,則更含笑於九泉。
1919年胡希恕考入北京通才商業專門學校(北京交通大學前身)學習。常與人診病,療效卓著,尤其是一年瘧疾大流行,治一例愈一例,但未想到行醫。大學畢業後,1924年至1927年曾在瀋陽縣立中學、遼陽縣立中學、遼寧省立中學任英文教師。1928年至1935年任哈爾濱市電業公司會計股股長、特別市市政局事業股股長、市政公署營業股股長。日本侵略中國,拒為日本人服務,於1936年逃到北京,無奈懸壺行醫。
解放初期,曾約陳慎吾謝海洲老中醫共同辦學,傳授中醫學術。1952年北京市衞生局批准做為中醫教育試點,開設北京私立中醫學校,系統教授《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內經》《温病》等。自己主編教材,曾著《傷寒論釋義》《金匱要略釋義》《温病條辨評註》《傷寒金匱約言錄》等書。
受王祥微影響,胡希恕教授《傷寒論》不用臟腑理論,同時通過對《內經》《神農本草經》等原文的研究,並參閲中外中醫文獻,提出了《傷寒論》六經非《內經》經絡概念,而是來自八綱的獨特概念。
1956年人民衞出版社出版了蘇聯高等院校所用《病理生理學》,受巴甫洛夫神經反應學説影響,提出"中醫辨證論治的實質,是在患病機體一般的規律反應的基礎上,而適應整體的、講求一般疾病的通治方法。"
胡希恕個人辦學,直至1956年北京中醫學院成立,先後培養學員近千人,填補了中醫教育這一階段的空白。
1958年調任中醫學院任內科教授、附屬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更忙於教學,名聲大噪。劉渡舟評曰:"每當在病房會診,羣賢齊集,高手如雲,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無誤,而且立方遣藥,雖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於仲景之學也。"
暮年仍孜孜不倦於教學、講座,指導留學生考察團。他最後講授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全部錄音已被日本留學生帶回國保存。其經方研究成就,已由其弟子整理成冊,著為《經方傳真》《傷寒論傳真》《金匱要略傳真》等書出版。
胡希恕一生研究仲景學説,有着獨特的見解,有使世人矚目的成就。60年代所做《傷寒的六經論治與八綱的關係》報告,《人民日報》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歷代醫家缺乏論述的難題"。日本中醫界也稱讚胡希恕是"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的、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

胡希恕學術成就

學苑出版社《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 學苑出版社《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
胡希恕(1898—1984),瀋陽市人。1958 年受聘於北京中醫學院任教,教授《傷寒論》、《金匱要略》。臨牀擅用經方, 尤其對桂枝湯小柴胡湯等的臨牀應用更有獨到之處,除用於傷寒温病以外,尚有內外婦兒各科雜病,每用必效,是當時人所公認的經方家。
劉渡舟先生稱其為“經方學派的大師”,並介紹説:“每當在病房會診,羣賢齊集,高手如雲,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無誤,而且立方遣藥,雖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於仲景之學也。 ”(《經方傳真.劉序》)
胡氏著有《傷寒論解説》、《金匱要略解説》、《經方理論與實踐》、《經方實踐錄》等,惜不易見。胡氏尚謂:“方證是辨證的尖端”、“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在於方證辨得是否準確”,強調了方證的重要性。
胡希恕(1898—1984),漢族,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經方臨牀家、教育家。被日本中醫界讚譽為“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的、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
胡希恕青年時拜清末進士、名醫王祥徵為師學習中醫,於1919年參加瀋陽市政公所中醫考試,獲取中醫士證書並個體行醫,後於1931年在北京個體行醫,與陳慎吾、謝海洲等老中醫辦學,傳播中醫學術。1952年經北京市衞生局批准,開設北京私立中醫學校。1958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內科學教授、附屬東直門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等職。
胡希恕一生勤於臨牀,並一直在臨牀、教學一線,其明確指出經方醫學採用的是六經八綱辨證體系,是神農-伊尹湯液學派,不同於《黃帝內經》的臟腑經絡辨證體系,明確提出了仲景學説和《黃帝內經》理論學術淵源不同;揭示了辨證論治的實質,即基於患病機體一般的規律反應的基礎上,而適應整體的、講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臨牀注重方證,更是揭示了半表半里實質,並提出了“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等學術思想,人民日報給予其高度評價,認為其解決了“歷代醫家缺乏論述的難題”。
胡希恕不僅學術成果突出,被譽為開創經方醫學研究新局面,而其臨牀療效也十分突出,已故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渡舟教授稱讚胡希恕先生“臨牀擅用經方,出神入化”、“羣賢會診,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而且立方遣藥,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於仲景之學也。”
胡希恕先生一生治學嚴謹,只在《北京中醫學院學報》和《北京中醫》發表過文章。其學術傳人衞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馮世綸教授系統整理了胡希恕先生的部分學術思想,整理出版了《經方傳真》、《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牀家·胡希恕》、《中國湯液經方》、《解讀張仲景醫學》、《胡希恕病位類方解》、《胡希恕講傷寒雜病論》、《胡希恕講金匱要略》、《胡希恕温病條辨拾遺按》等。
胡希恕學術思想已經成為經方界的一面旗幟,其學説易學易用,驗之於臨牀,療效突出,在國內及國際中醫界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我們已經多次召開了胡希恕學術思想研討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