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絡迷因

鎖定
“網絡迷因 [1]  (Internetmeme)”(又稱“網絡爆紅”)指某個理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聯網用户間傳播的現象。這樣的信息有點類似於“圈兒內笑話”,也就是隻有大批互聯網用户知曉的、最前沿的、引人關注的信息。網絡迷因通常以超鏈接的形式通過電郵、博客、社交網站還有即時信息等途徑傳播。
中文名
網絡迷因
外文名
Internetmeme
別    名
網絡爆紅
適用範圍
互聯網
類    似
圈兒內笑話

網絡迷因產生

迷因”這個詞最早是由英國進化生物學家理查德 道金斯在他1976年的大眾科學暢銷書自私的基因》中使用的。這個詞既可以指在用户間傳播的內容,也可以指隱藏在內容背後的理念或者其轉播的這種現象。
2003年,由15歲的克里斯托弗·普爾(Christopher Poole)創辦的4Chan網站迅速走紅,與其他社區網站不同,4Chan的用户不通過語言,而是通過上傳和轉貼圖片、幻燈片、原創繪畫作品等手段相互交流。
4Chan有個傳統,每週六網友們會大量上傳有關貓的圖片並配上搞笑“註釋”,“週六”(Saturday)變成“Caturday”。曾有位網友發了張一隻小貓咧着嘴的照片,旁邊的文字是:我能吃三明治麼?(I CAN HAS CHEEZBURGER?)後來在這張照片的演繹下,有人創辦了以貓咪等小動物的可愛圖片與幽默註釋為主題的博客網站“ICanHasCheezburger”,網友們可以欣賞這些有趣圖片,拍攝、編輯自己的動物圖片上傳進行分享。
2007年9月,本·哈爾耗資200萬美元買下了“ICanHasCheezburger”,而之前他已經擁有了一些類似的有趣內容分享類網站。
隨着4Chan與“ICanHasCheezburger”人氣飆升,一個名詞出現——網絡迷因。

網絡迷因內容傳播

網絡迷因的內容可以是個笑話、一句引語、傳言或某個事實、圖像、一段視頻、甚至可以是某個網站,基本上只要是能夠通過電子通訊技術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的內容都可以成為迷因。網絡迷因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所有的傳播過程都是自發的,沒有任何強迫或自動發送屬性。
在傳播過程中,迷因的內容可能保持原樣,也有可能會被後來的接收者加以改造或延伸。它們在網絡上消逝的速度可能跟爆紅的速度一樣快,幾天之內就有可能不見蹤跡了。

網絡迷因廣告傳播

本·哈爾擁有的很多網站都是“網絡迷因”的代表。在他目前旗下的20家網站中,failblog,人們用圖片和錄像記錄生活中的各種糗事;graphjam.,讓因動作搞怪而無登大雅之堂的圖片可以找到安身之處;news,則鼓勵大家惡搞新聞。
這些“網絡迷因”網站不僅吸引眼球,吸金能力也絕非等閒。哈爾的網站利用Google Adsense,AdBrite等收取網絡廣告,這些網站每月創造的點擊量高達1.7億次,他採取將廣告租用費降低的方式,最低可至每千次網頁瀏覽量只收取15美分,來找他做廣告的企業已經越來越多,哈爾表示,原本相對小一些的企業反應很快,而現在很多大企業也對他們產生了興趣。
寵物控股的員工們每天都會從大約10萬份照片或視頻中選取最搞笑作品。“每天讓人快樂5分鐘”是哈爾始終追求的目標,5分鐘也正是人們在訪問博客站點時停留的平均時間。這些網站目前吸引了幾千萬網友的註冊,其中不少人一天內多次登錄網站,網頁瀏覽量平均每年增加兩倍,很多白領都熱衷於上班空隙看看圖片,找點樂趣。
這種老少咸宜的趣味並不小眾。美國不乏一些十足個性的互聯網站,甚至會有網站專門告訴你“離你最近的衞生紙在哪”或帶你發現世界上所有長得像花生的東西,但“ICanHasCheezburger”的可貴之處是,能夠吸引大多數人的持續關注。由於內容親民,圖片製作要求不高,網友們願意一試身手。目前哈爾旗下的所有網站都由用户來生成內容,可以想象“ICanHasCheezburger”迷們捧着相機和DV追着家中寵物拍個沒完的樣子。
在這些網站中,錯誤但“生動”的文字被鼓勵運用,如“Oh,hi”可以寫作“Oh,hai”,“laugh”換成“laff”,大家普遍認為給圖片裏面的小貓加上點“engrish”旁白沒什麼不好。從圖片、視頻到文字,哈爾認為這種互動具有永續性,這也是他購買“ICanHasCheezburger”的原因之一。

網絡迷因“切糕”火爆

切糕”的火爆,是一個典型的“網絡迷因(Internetmeme)”事件,一般來説其特徵有三個,一是其所有傳播過程都是自發的,沒有任何強迫性;二是,迷住網民的往往不是他們在傳播什麼,而是參與傳播這個過程本身;三是,它們在網絡上消逝的速度往往跟爆紅的速度一樣快。 [1] 
最近可與“切糕”事件互為比較的當屬“江南style”。這首MV的旋律並不動聽,所謂騎馬舞也美感缺缺,怎麼就會火遍全球呢?很多人對此苦思不解。很顯然,從MV本身無法想出結果,答案只在“江南style”之外,人們不是為這MV傾倒,而是在參與和傳播中獲得快樂
不過,“網絡迷因”雖不能人造,但卻可以借力。可堪一提的是“山寨”服裝品牌阿迪王。“世界上只有七雙真正的阿迪王,收集全部七雙就能召喚神龍”,被網友賦予“宇宙巔峯品牌”———在網民起於冷嘲熱諷和惡作劇的口碑轉播中,阿迪王“破罐子破摔”,迎合網民審醜娛樂需求及惡搞心理制訂營銷策略,居然一年淨利破億,超過老大哥李寧,可謂借力“網絡迷因”的典範。

網絡迷因中國版迷因

中國國內雖然還沒有知名度較高的“網絡迷因”網站,卻也出現了糗事網、以色網等趣味性與傳播性兼具的網站。這些非主流的網絡迷因,正在想辦法躋身主流的賺錢道路。
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我爸是李剛”,“凡客體”,“又一個夏騙騙”,“雨女無瓜”等都曾一度成為網上最流行的句式。無數人套用這些句式加入自己的各種內容,成了“網絡迷因”現象的中國代表。

網絡迷因範例

LOLcats——貓咪形象,旁邊配有半文盲似的標題,如“我能吃吉士漢堡麼?”
瘋狂青蛙”視頻
“Bride Has Massive Hair Wig Out”視頻——由美髮產品製造商Sunsilk秘密推出,旨在為即將揭幕的廣告大戰造勢
2003年推出的關於當時在任總統的一個圖像——George Bush falling off a Segway(這一迷因旋即引來眾多關於各式脊椎動物成功駕駛車輛的視頻,其中包括布什夫人和一隻猩猩)
通過Facebook 進行傳播的“關於我的25件事”(25 random things about me)
The Dancing Baby
單詞“pwn”(意為“戰勝”或“支配”)
根據得克薩斯大學生物學教授Lauren Ancel Meyers的觀點,通過在線社會網絡進行傳播的網絡迷因與在線下人羣中傳播疾病的方式大致相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