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繻葛之戰

鎖定
繻葛之戰,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鄭國在繻葛(今河南省長葛市北)大敗周室聯軍的一次反擊作戰。
東周初期,諸侯國崛起,不聽從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對鄭莊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鄭莊公也不再朝見周王。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陳、蔡、衞等國軍隊討伐鄭國,鄭莊公派兵抵抗,兩軍戰於繻葛,周王的軍隊大敗。周桓王被射中肩膀。
繻葛之戰使周天子的威嚴一落千丈,戰後周王室開始衰弱,諸侯國勢力大增,競相爭霸 。 [9] 
名    稱
繻葛之戰
發生時間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
地    點
繻葛(今河南省長葛市北)
參戰方
鄭國東周陳國蔡國衞國
結    果
鄭軍勝利
參戰方兵力
不明
傷亡情況
不明
周聯軍統帥
周桓王周公黑肩虢公林父
鄭軍統帥
鄭莊公、曼伯、祭足原繁

繻葛之戰戰爭背景

參見詞條:平王東遷周鄭交質
繻葛之戰 繻葛之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滅亡西周後,東遷洛邑的周天子名義上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地位已一落千丈。其直轄統治地日趨狹小,無法號令其他諸侯。在社會制度混亂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變局的形勢下,諸侯趁機脱穎而出,爭奪霸主地位。
鄭國雖然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才被分封立國,但由於其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為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係親近,因此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樞大政。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八年),鄭桓公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由關中地區遷移到東虢國鄶國之間,號稱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一帶),使鄭國得到發展。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後,憑藉國力強盛,身為周室權臣的條件,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衞、宋、陳、蔡四國,並滅亡了許國,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隨着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鄭莊公對周王室的態度變得倨傲不羈,無視天子權威。
周平王在位時,就對鄭莊公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想要把他的權利給虢公忌父,鄭莊公得知後怨恨周平王。為了緩和雙方矛盾,發生了“周鄭交質”事件,即周平王的兒子姬狐與鄭莊公的兒子公子忽互換作為人質 [1] 

繻葛之戰戰爭起因

公元前719年(周桓王元年)周桓王繼位後,想要將朝政大權交予虢公林父,鄭莊公得知後,派兵割了周王室温地(今河南省温縣)的麥子以及成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的禾稻,致使周、鄭矛盾更加尖鋭。
公元前715年(周桓王五年),周桓王任命虢公林父為右卿士,以分鄭莊公之權。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免去鄭莊公左卿士職務,鄭莊公遂拒絕朝覲周桓王。同年秋,周桓王為維護王室尊嚴,親率王師並徵調陳國蔡國衞國三國之軍聯合進攻鄭國,鄭莊公則率軍迎戰周聯軍於繻葛(今河南省長葛市北)。

繻葛之戰戰爭過程

繻葛之戰戰前部署

繻葛之戰 繻葛之戰
戰前周聯軍的部署為:以虢公林父指揮右軍及配屬的蔡、衞軍;周公黑肩指揮左軍及配屬的陳軍;周桓王親自指揮由周軍主力組成的中軍併為三軍統帥。
針對周聯軍的佈陣形勢和特點,鄭莊公採納鄭大夫子元(公子突)的建議:陳軍因國內動亂而士無鬥志,蔡、衞軍戰鬥力不強,先攻周聯軍兩翼薄弱部分,造成周左、右軍混亂而敗,爾後集中兵力合擊週中軍。
鄭莊公命令大夫曼伯(公子忽)率一軍為右翼的方形軍陣,攻周軍左翼;大夫祭足率一軍為左翼的方形軍陣,攻周軍右翼;大夫原繁高渠彌合率一軍為中軍,隨鄭莊公配置於左右兩個方陣中間,稍後相機出擊。
鄭莊公又採納高渠彌的建議:改變傳統的車戰戰鬥隊形,將通常配置於戰車之後的隸屬徒兵,以伍(五個人)為單位,分散配置於每乘戰車的左、右、後方,填補車與車間的空隙,形成徒兵與戰車相互掩護,密切協同、攻防自如的“魚麗之陣”。 [9] 

繻葛之戰周軍潰敗

繻葛之戰 繻葛之戰
戰爭開始後,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鄭莊公命令中軍:“看見搖旗就擊鼓,擊鼓之後就前進”。
鄭大夫曼伯指揮鄭右軍方陣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陳軍一觸即潰,逃離戰場,周室聯軍左翼即告解體。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衞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 稍經交鋒,蔡、衞軍便紛紛敗退。週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鄭莊公見狀,立即搖旗指揮原繁的中軍向週中軍發動攻擊。祭仲、曼伯所分別指揮的鄭左右兩方陣也乘勢合擊, 猛攻週中軍。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週中軍無法抵擋鄭三軍的合擊,大敗後撤,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被迫下令脱離戰鬥。 [2-3] 

繻葛之戰戰爭結果

鄭軍的指揮者見周師潰退,十分振奮。祝聃等人建議立即追擊,以便擴大戰果,但為鄭莊公所拒絕。他的看法是“周天子地位雖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猶在,不可過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敵視和作對。”
當晚鄭莊公委派祭仲前去周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及其將領,以示與王室和好之意,並用以緩和兩國間的尖鋭矛盾。
周桓王懼怕鄭國的軍隊再次襲擊,於是拔寨返回周室。鄭國雖然勝利,但是鄭莊公恐得弒君之罪於列侯,於是也不追趕周桓王。 [4] 

繻葛之戰戰爭影響

繻葛之戰使周天子威信掃地,只有周天子擁有製作禮樂及發令征伐的權力的傳統從此消失。繼鄭國之後,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先後興起。諸侯爭霸,周王室無力征討,天子之位,形同虛設。
先以戰車衝陣,讓步兵在後跟隨彌補空隙的“魚麗之陣”的出現,使中國古代車陣戰法逐漸趨向嚴密、靈活,有力地推動了古代戰術的革新和演進。 [1] 

繻葛之戰戰爭評價

《文獻通考》:惟繻葛之戰,二拒用事,若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未嘗輕動搖,深得古法。 [5] 
《北遊錄》:春秋繻葛,於焉甚兮。 [6] 
《春秋列國志傳》:繻葛風高滾戰城,鄭莊初動抗王兵。勁弓偏射周王駕,戰捷何謙不傷人。 [7] 
(清)湯鵬:周之天下,犬戎橈之,始皇亡之;而繻葛一戰,則君臣之義,鄭伯先廢之矣。 [8] 

繻葛之戰史書記載

左傳》桓公五年 [2] 
史記·鄭桓公世家》 [4] 
參考資料
  • 1.    繻葛之戰  .中華五千年
  • 2.    左傳桓公五年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05]
  • 3.    春秋左傳正義卷六: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衞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蔡人、衞人;為右拒,以當陳人,曰:“陳亂,民莫有鬥心。若先犯之,必奔。既而萃於王卒,可以集事。”從之。曼伯為右拒,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於繻葛。命二拒曰:“旝動而鼓!蔡、衞、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聃請從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 4.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05]
  • 5.    (宋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八兵考十
  • 6.    (清)談遷《北遊錄》紀文
  • 7.    (明)餘邵魚《春秋列國志傳》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 8.    (清)湯鵬《浮邱子》卷九
  • 9.    左傳·桓公·桓公五年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