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統考歷史學

鎖定
統考歷史學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歷史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統一入學考試科目。
中文名
統考歷史學
類    型
入學考試
適用範圍
歷史學科碩士研究生
開設院校
北京大學等

統考歷史學簡介

統考歷史學是廣泛的考察學生的知識面,解決之前歷史專業考生知識結構單一的狀況,增強歷史學科各專業的通融性,以為今後歷史研究打下基礎,同時也為歷史研究生選拔提供更為公平、有效的測試方式。

統考歷史學內容比例

中國古代史 約30%
世界古代史 約20%
世界近現代史 約30%
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貫穿於其中。

統考歷史學題型結構

選擇題 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名詞解釋 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題 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簡答題 4小題,每小題30分,共120分
試卷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單選題偏重於考查基礎知識點。
名詞解釋基本上涵蓋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世界近現代史的知識,題目考查的都是相對較小,也較為瑣碎的歷史事物。
材料分析題涉及中國古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兩個領域。
4道簡答題分別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的一個知識點切入,題目切口雖小,但是需回答的內容很充分。
因為涉及面廣,考生在備考時,必須先從總體上全面把握歷史知識點,瞭解歷史脈絡,此時應做好名詞解釋的筆記,之後逐次尋找重點,逐漸壓縮範圍,加大不同時間、地域歷史事件的對比力度,並整體把握主要國家各領域的發展情況,做到廣而不粗,詳而不雜。

統考歷史學歷史學考研參考書

朱紹候主編的《中國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李侃等著《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出版;
何沁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王檜林主編的《中國現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史方面有:吳於廑、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朱寰主編《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孔祥明主編的《世界中古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統考歷史學統考歷史學擇校指南

統考歷史學北京師範大學

該校歷史學研究生教育學科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是高校設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和獲得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現在博士點 6 個,碩士點 8 個,博士生導師 21 名,碩士生導師 21 名。
中國古代史學科擁有何茲全、黎虎、晁福林等著名學者,在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史、中國古代經濟史、中國民族史等領域具有較大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
中國近代史學科擁有龔書鐸、王檜林等著名學者,在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國近現代經濟史、中國近現代對外關係史等研究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
世界史學科擁有劉家和等著名學者,在古希臘羅馬史、西方史學史、中外古史比較、歐洲中世紀史、西方近現代思想史、近現代國際關係史、美國史、英國史、俄國史等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
專門史學科現有文化史、社會史和中外關係史三個研究領域,在中國近代文化史、社會史理論與方法、華北區域社會史、環境史、中國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史等方面,有學術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與碩士研究生。
歷史文獻學學科在歷史文獻學和古籍整理等研究領域有較大的學術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與碩士研究生。
考古與博物館學學科近年來在我院發展較快。本學科招收博士與碩士研究生。
歷史教育學科招收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方向碩士研究生,同時招收教育碩士(歷史專業)研究生,面向具有 3 年級以上教齡的在職中學歷史教育工作者。

統考歷史學南京大學

該校的歷史學專業中世界地區、國別史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為江蘇省重點學科,該專業科研教學團隊被評為江蘇省學科優秀梯隊。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兩個本科生專業,以及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國際關係史、邊疆學、考古學 7 個博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係、民族學 7 個碩士點。
該系與 1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常性的聯繫。有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訪問學者先後在此講學交流或攻讀博士、碩士學位。舉辦了“中華民國”史、中國社會史、當代台灣研究、英國史等國際學術討論會。
現有教授 31 人(博士生導師 27 人),副教授 23 人,講師 5 人,其中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 11 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3 人,江蘇省 "333"工程 4 人,江蘇省“青藍工程”4 人,南京大學資深教授 2 人。尚有博士畢業待評職稱 5 人,其中 1 人為美國杜客大學博士、1 人為日本京都大學博士、1 人為日本九州大學博士。中青年教師有 90%以上曾到美國或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奧地利、意大利進行長期或短期訪問,僅赴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一年以上者即達 8 人。
就業情況良好,在國家外交部、安全部、新聞機構、高校研究所、部隊等單位,都可看到歷史學系學生的身影,他們工作勤懇、認真踏實,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現任國家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和國家檔案局局長楊東權就是該系的傑出系友。

統考歷史學北京大學

歷史學系現有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地理學、專門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及考古學8個二級學科。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世界史、中國古代史),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本系還設有歐洲研究中心、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希臘研究中心、東北亞研究所、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現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關係史研究所、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當代企業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中外歷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中國古代史:實力絕對強大,從先秦到明清,每一個斷代都很強,但最突出的要數魏晉南北朝、隋唐這兩個方向了,不僅有周一良、田餘慶、吳宗國這樣的老前輩,還有閻步克、榮新江等一批後起之秀。當然先秦方向在有了朱鳳翰加盟以後,實力也不容小視。
世界史:同樣是學術上的聖殿,其中最具實力的要數世界中世紀史、歐美近現代史。馬克堯、高毅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良師。當然,願意接收挑戰的同學可以選擇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這個方向,這絕對是一個困難與機遇並存的好課題。
中國近現代史:這是北大一個相對的弱項,但也不乏茅海建這樣的名角。而且該專業良好的分配前景加上北大這塊牌子,相信對每個考生來講都是不小的誘惑。

統考歷史學復旦大學

該校歷史學系始建於1925年,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獲得優秀。該系師資力量雄厚,研究專業方向齊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國內歷史學科中名列前茅。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譚其驤、周予同、蔡尚思、楊寬、耿淡如、田汝康、金衝及等長期在該系任教。現有博士生導師15名,教授20名,副教授26名。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該係為國內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近年來,該系教師出版教材和學術著作180餘部,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史學理論與中外史學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領域頗有學術建樹。
該系始終以教學與科研並重,強調通才教育、素質教育的同時,注重因材施教,加強專業基本訓練,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創造潛能。通過四年學習,學生素質普遍有較大提高,適應能力強,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秦漢史、隋唐史、明清史、“中華民國”史等斷代史;美國史、日本史等國別史;拉美史、南亞史等地區史;古典文明研究、歐洲社會經濟史、世界文化史、第二次大戰史、20世紀世界史、中國經濟史、歷史文獻學等專門史;還開設史學論文寫作、旅遊文化、專業外語、方誌學等。畢業去向都比較理想,各級科學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出版社和報刊等媒體,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等文化事業單位,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一部分畢業生可直接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統考歷史學南開大學

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伊始,即設置有歷史學門。20世紀20年代初期,著名社會活動家和歷史學家梁啓超來南開大學講學,在歷史班授課,著名的《歷史研究法》一書,就是在其授課講義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1923年,南開大學正式建立歷史系。1994年,歷史系被國家教委確定為首批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1996年,歷史學科更被國家教委確定為“211”工程首批立項建設的單位。
目前,歷史學院擁有8個二級學科,它們是: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與博物館學、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下轄20個專業,9個博士點,20個碩士點,基本上涵蓋了史學領域的各個方面。
歷史學院擁有8個二級學科。全院下轄,歷史學系、世界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歷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古籍與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國曆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個教研室、研究室。
南開大學世界史專業涉及相當廣泛的研究領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含:拜占庭學)、美國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個研究方向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美國史近兩屆獲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人中,有四人的博士論文在美國用英文出版,在美國史學界產生很大的影響,就目前來説,在國內的世界史研究機構中,這是僅有的,可以説,南開大學世界史學科幾乎涵蓋了從斷代史到地區國別史的各個方向。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涉及古希臘羅馬史、拜占庭史、基督教史和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史等研究方向。古希臘羅馬史學科在國內的地位舉足輕重,學術帶頭人王敦書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的理事長,史屆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華大學與陳寅恪等大師齊名)的關門弟子,國內羅馬史的權威。遺憾地是王先生已經退休,但仍然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西方史學名著選讀課程,所以我們還能聽到老先生略帶倫敦口音的英語授課。拜占庭學在國內首屈一指,學術帶頭人陳志強先生(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博士),是國際拜占庭學會中國首席代表,成為中國衝擊這一世界顯學的支柱。另外改方向組建了東歐拜占庭研究中心,彙集了國內相當豐富的有關拜占庭的英文、希臘文等外文研究資料和檢索系統,為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的學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哈全安教授主要指導阿拉伯史的研究方向,但近年來逐漸轉向中東地區現代化的比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現代化的研究,如果對中東變幻莫測的歷史進程頗感興趣的你,可以選擇哈老師。
美國史:中國美國史學科開拓者之一的楊生茂先生(80年代初參與創建中國美國史研究會,並擔任副理事長)在南開大學執掌教席凡40餘年。美國史專業設在美國曆史與文化研究中心,現任主任李劍鳴教授,擔任美國史研究會的理事長,是國內公認的美國史權威,主要從事美國早期史、美國種族關係史、美國史學史等的研究。韓鐵教授2002年由國外來到南開大學,曾在國內另一美國史研究重鎮武漢大學任教,後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並定居在加拿大,主要從事美國經濟史和美國法律史的研究。美國史其他的研究方向:美國外交史、中美關係史、美國憲政史、加拿大史等。另外,2005年,美國中心將招生“美國學”的碩士研究生,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美國學博士、碩士點,開展對當代美國的綜合性研究,成為美國中心學科建設的新的增長點。
日本史:日本史學科設立於1964年,經歷從日本史研究室到日本研究中心,再到日本研究院的巨大變化。現在,日本研究院成為融日本史、日本經濟、日本政治和國際關係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日本學”研究機構。該研究方向的幾位博士生導師,均是中國日本史研究會的副理事長,綜合實力在國內是第一流的。每年均有相當比例的研究生獲得去日本大學完成學位的機會。有一點需要注意:日本史學科有要求相當高的日語要求,以為公共外語只考日語,2005雖然也招收英語考生,但相對日語考生無論在錄取,還是未來的學習中都處劣勢。
拉丁美洲史:拉美史也誕生於1964年,1994年成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為在教育部指導下協調全國拉美史研究的唯一研究機構。洪國起教授擔任拉美史研究會的理事長,中心主任王曉德教授擔任副理事長。不用説,拉美史的研究實力在全國也是無人能及的(當然,如果説到當代拉美研究,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的實力也很強大,它主要招收國際關係和世界經濟學科下的考生)。南開的拉美史招收英語考生,不會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考生不用擔心,從近幾年的情況看,錄取的拉美史考生均是英語考生,而西班牙語的學習則在研究生階段短期密集的強化訓練(大約一年)。拉美史主要的研究領域:拉美政治經濟一體化、美國與拉美關係等方向。

統考歷史學歷史學研究生專業方向

統考歷史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研究範圍包括歷史哲學研究、中國古代史學史、中國近現代史學史、現代史學思潮、現當代史學研究、史學名著研讀、學術大師研究、方誌學、歷史研究法、西方史學理論與方法、西方史學史等。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具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層次的史學理論和史學史專門人才。最終成為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方法和最新學術動態,具有獨立從事學術研究能力,畢業後能夠勝任歷史學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並能夠在本學科做出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級人才。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國家機關、新聞出版等文化機構、文物考古研究機構、博物館等單位任職。
目前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院校: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天津師範大學等。

統考歷史學歷史地理學

研究對象是歷史時期的人地關係,脱胎於傳統的輿地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它的研究領域,主要有四大塊:
(1)歷史地理學理論與方法:包括學科屬性之確定、地理學方法、歷史學方法等。
(2)歷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氣候、動植物、自然災害、海陸變遷等。
(3)歷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政區、疆域、經濟、城市、人口、交通、軍事、社會、文化等。
(4)歷史地理文獻研究:包括傳世文獻、佚失和出土文獻等。
歷史地理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歷史地理的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歷史地理研究工作的能力,並能夠在本學科與相關學科做出有理論及實踐意義的成果。歷史地理學專業畢業後,能夠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也能勝任區域規劃、環境保護、新聞出版、方誌地名、水利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以及為政府決策部門作專題研究等。
目前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院校:復旦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

統考歷史學歷史文獻學

研究對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歷史價值的漢文與民族文字的歷史文獻,是對文獻的產生髮展、表現方式、流傳情況,以及文獻的內容類別、整理利用乃至文獻數據化進行探討和研究,並闡述其發展規律,總結其實踐經驗,進而加以理論説明的一門綜合性的學問,是一門具有深厚文化底藴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研究領域主要有四個方面:
(1)歷史文獻學理論與方法:包括學科屬性之確定、學科體系之建設及文獻學方法等。
(2)歷史文獻學史:包括文獻學產生、發展、繁榮、變化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的成就、特色等。
(3)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學術思想文化發生、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特別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
(4)文獻整理:包括目錄、版本、校勘、輯佚、辨偽以及文獻數據化等。
歷史文獻學專業培養掌握歷史文獻的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歷史文獻研究工作的能力,並能夠在本學科與相關學科做出具有理論及實踐意義的成果。歷史文獻學專業碩士畢業後,能夠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以及專門的文獻整理工作,也能勝任出版社、新聞單位,以及一般行政部門的工作,具有較廣闊的需求前景。
目前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院校:北京師範大學,蘭州大學、安徽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

統考歷史學專門史

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國邊疆民族史、中國邊疆民族理論、中國法律史、中國文化史等。
研究內容包括:
(1)中國自古即為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複雜的民族關係,各民族都為當代中國的疆域版圖、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正確處理民族關係在今日仍然是一個關係到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本學科側重研究歷史上的族源族屬、疆域版圖、族際關係、文化接觸與融合、人口流動、民族社會變遷、邊疆民族學術文化、民族理論諸問題,倡導多學科、多視角交叉的研究範式。
(2)中國曆代積累了極其豐厚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為世界文化寶庫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又為現代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本學科方向着重研究古代中國傳統文化分支領域的重大成就、內在奧秘、原創機制以及與社會歷史發展的互動狀況,通過全面而系統、深入而準確的理解、詮釋,總結和繼承古代中國優秀思想文化,為提升民族素養,鍛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思想文化的交流,為增強中國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力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提供精神資源,儲備專門人才。
該專業的邊疆民族史方向培養專業知識紮實,既熟悉中國邊疆民族歷史與現實狀況,又具有良好理論及學術素養的專門人才;中國文化史方向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中國文化底藴和人文素養、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典籍有正確的理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演化軌跡和重要貢獻有較深的認識,對本學科領域在國內外學術研究的前沿和動態有清醒的把握。
目前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院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

統考歷史學中國古代史

專業研究方向主要有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元史、明清史等。
中國古代史以中國古代的歷史為研究對象,近代以前的中國史都屬於研究範圍。中國古代史一般以朝代為段落,如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遼宋金元史和明清史等。同時,也可以進行專題研究,如政治史、制度史、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社會史等。
中國古代史專業培養掌握歷史學的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研究工作的能力,並能夠在本學科與相關學科做出有理論及實踐意義成果的高級人才。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畢業後,能夠從事中國古代歷史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也能勝任新聞出版、方誌編修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院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

統考歷史學中國近現代史

專業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中國近現代經濟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國近現代對外關係史
從歷時性方面講,中國近現代史主要研究1840年到1949年這一時期中國歷史,從共時性方面講,則研究中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中外關係等方面的歷史。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培養的是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理論和歷史發展的一般性規律,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的歷史學高級專門人才。以及對中國近現代史具有比較寬廣的知識,瞭解本學科的歷史和研究現狀,並對其中的某一段或某一方面的歷史做過專題研究,初步具有獨立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畢業後能夠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化事業及黨政軍等有關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目前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院校: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

統考歷史學世界史

專業研究方向主要有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紀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
本專業旨在通過對世界各國、各地區從古至今的經濟形態、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其相互聯繫與交流諸歷史現象進行多層次、廣角度地深入探討,科學地揭示各國、各地區社會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歷史的借鑑。世界史專業碩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方法和最新學術動態,具有獨立從事學術研究能力。世界史專業畢業後能夠勝任世界史等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能夠在本學科做出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目前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院校:南開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

統考歷史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研究範圍包括考古學和博物館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北方民族歷史與考古,人類學和環境考古等。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具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層次的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人才。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方法和最新學術動態,具有獨立從事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博物館陳列設計、保護與管理能力,畢業後能夠勝任中國考古學、博物館學及文物學等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 並能夠在本學科做出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目前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院校: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大學、鄭州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