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納日碧力戈

鎖定
納日碧力戈,男,蒙古族,教授,博士,1957年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國際薩滿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
現為內蒙古師範大學資深教授 [5]  、內蒙古師範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6] 
中文名
納日碧力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出生日期
1957年
畢業院校
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大學教授
專業方向
語言民族學
學術代表作
《姓名論》、《語言人類學》
職    稱
教授

納日碧力戈人物經歷

納日碧力戈 納日碧力戈
1978-1982 內蒙古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2-1985 中央民族學院民族學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
1986-1989 中央民族大學語言民族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 [1] 
1989-1992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工作,
1992-1993 英國劍橋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1993-1994 獲蒙古及內亞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員會-牛頓基金, 在劍橋大學續任高級訪問學者,
1997-1999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2000-2003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2000-2009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系碩士導師,
2009-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2]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4] 

納日碧力戈社會任職

2012-2017貴州師範學院特聘教授、貴州民族學與人類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國際山地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
2009-2017貴州大學講座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專職研究員。
2005-2009 美國卡爾頓學院(Carleton College)珍尼-拉斐爾﹒伯恩斯坦 (Jane & Raphael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 East Asia Studies)人類學講座教授。
2003-2004 美國卡爾頓學院珍尼-拉斐爾﹒伯恩斯坦人類學客座教授。
2000-2002 美國卡爾頓學院弗裏德曼人類學客座教授。
2008-2009 美國麥卡萊斯特(Macalester College)學院人類學客座教授。 [2-3] 

納日碧力戈科研情況

1992~1994年獲英國外交部高級獎學金和三一學院牛頓基金“蒙古及內亞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員會”獎學金赴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社會文化人類學理論研究和田野實踐,尤其關注族羣理論和象徵符號。
1996年始承擔國家教委和人事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現代化進程中的少數民族人文生態》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關係新觀察》。
1997~1999年參加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南昆鐵路建設與沿線少數民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課題,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林縣潞城鄉各煙屯的藍靛瑤社區進行了累計5個多月的田野調查,並發表了調查報告;1998年開始參加中國台灣清華大學《亞洲季風高地與低地的社會與文化雲貴高原的親屬與經濟》課題,在同一地區做田野工作

納日碧力戈主要著作

納日碧力戈著作以及譯著(部分):
1.納日碧力戈:《語言人類學》,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納日碧力戈:《現代背景下的族羣建構》,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0。
3.納日碧力戈:《姓名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4.納日碧力戈、楊正文、彭文斌主編:《西南地區多民族和諧共生關係研究論文集》,貴州大學出版社2012。
5.納日碧力戈等:《人類學理論的新格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6.葉舒憲彭兆榮,納日碧力戈:《人類學關鍵詞》,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7.[美]保羅·康納頓著,納日碧力戈譯:《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黃樹民著;素蘭,納日碧力戈譯:《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農村變革》,北京:三聯書店,2002。
9.【美】克利福德·格爾茨著,納日碧力戈等譯:《文化的解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納日碧力戈獲獎

南昆鐵路與沿線少數民族社會發展——以各煙屯為例”獲得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第十次年會論文二等獎。
《姓名論》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2000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馬林諾夫斯基:《野蠻人的性生活》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青年優秀成果獎譯著類二等獎(與劉文遠等合作,第二譯者)
論文“守望尊嚴的必由之路:從包容差異到重疊共識”(第一作者,與哈建軍合作)獲得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三屆(2015)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
參與編寫的莊孔韶主編:《人類學通論》(第二版)(執筆第六章)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萬象共生中的族羣與民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獲得上海市第十一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
《姓名論》(修訂版)獲得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
被評為中國校友會網2011年、2008年“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被評為2016年度“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民族學學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