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頭船

(清代潮州與南洋航運遠洋船隊所用帆船)

鎖定
“紅頭船”是潮汕地區華僑華人遠渡重洋拓殖海外的遠洋商船,是聯通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 [1]  指清代潮州與南洋(東南亞一帶)航運遠洋船隊所用帆船,這些船因船頭油刷硃紅色而得名。昔日潮汕人乘坐紅頭船遠渡重洋,到海外謀生,在陌生的國度繁衍生息,艱苦創業。今日它承載着滿滿思鄉情,成為華僑同祖國聯繫的親情紐帶。潮汕歷代原稱潮州,故潮汕紅頭船也稱潮州紅頭船。 [2-4] 
紅頭船是從潮汕地區開始起航駛向世界的,是廣東潮汕人的一個重要的象徵。紅頭船曾經是中國同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是各地華僑同祖國聯繫的紐帶。 [3]  潮汕地區是紅頭船的故鄉和始發地,大多數潮汕先輩為了生存和夢想,駕着紅頭船遠渡重洋。
清代潮州府與南洋的航運,是從中暹大米貿易開始的。而早期的大米貿易,都是暹羅船運載。這些船隻,大部分由旅暹潮籍華僑經營,船員幾乎全是中國人。乾隆年間,准許商民前往暹羅採購大米。潮州府很快發展起一支遠洋帆船隊。現在提到“紅頭船”,一般會聯想到潮汕澄海。
中文名
紅頭船
別    名
潮州紅頭船
作    用
申請運入大米
類    型
交通工具
始發地
清代潮州府(今潮汕地區

紅頭船歷史來由

在潮汕一帶,幾百年來“紅頭船”都與當地人的生活和歷史交織在一起,散發着一種藝術化的民俗色彩。很少有人會想到,開始時,將船頭漆成紅色出於官府的強制,目的是切斷當地居民與海盜的聯繫。
東南沿海,特別是閩粵交界一帶,早在宋元兩朝鼓勵海外貿易時,海商們為了追求更多利潤,已經在悄悄繞開當時的市舶司(海關)偷偷進行貿易,同官商爭利;明清實行海禁,讓這些“地下貿易”也難做了,但這一帶地少人稠的客觀情況又讓當地民眾離不開海洋貿易,不得不繼續“以海為田”。既然不能再合法“通蕃”,他們就乾脆做了非法的“海賊”,於是“商船”轉為“寇舶”,形成官府眼中的海盜集團。 [8]  [10] 
到了明朝後期,南澳一帶的海盜勢力已大到了動不動就“戰艦數百,聚眾萬餘”,橫行海上,向過往船隻徵税,儼然一海上王國。中原王朝屢次征討,但總是無法斬草除根。沿海許多豪門、官員、官員親屬都與海盜有着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海盜就具備了“民眾基礎”,官兵來圍剿海盜時,沿海民眾的反應則是“每見官兵動靜,則星火徒報,官府密令哨探,則推避不從”。
“紅頭船”舉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推出,做法是“將出海民船按次編號,刊刻大字,船頭桅杆油飾標記”(雍正初年諭旨),此外還限制民船營造規模,期望以此舉加強對民船的控制。廣東在南,南方屬火,用色為赤,於是船頭便漆成紅色。 [8] 
明末清初,一些海上寇盜集團在官府的強大軍事剿捕和嚴控之下最終無法立足,流轉到東南亞各國,各自找尋落腳點建立其商貿經營和生活的據點,後落籍各國。有的還在東南亞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東南亞因此成了潮州海盜最後的退身之地,而他們演變成為潮汕人移居海外的先驅,也為海外潮商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10]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廣東海禁正式停止,大量沿海居民復又從事海上貿易活動,越來越多的潮商湧向海外進行商業冒險,主要以販運大米、煙、糖、茶葉、瓷器為主,向南販運到泰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向北販運到中國江浙地區和日本,“紅頭船”也在當時成為了潮商的文化象徵。 [9] 
紅頭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清朝政府因為海禁加強對出海船隻的管理,要求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四省沿海商船和漁船必須用不同顏色的油漆塗飾船頭和桅杆,以示區別;海船兩側還要刊刻字號,寫明某省某州縣某字某號船。這是為了方便沿海官兵觀察海面情況,發現和捕捉違規船隻。
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政府再開海禁,廣東的紅頭船可以合法地隨着季風下南洋或北上上海青島,乃至日本高麗了。 [7] 

紅頭船商船簡介

大多數潮籍華僑就是乘坐紅頭船到海外謀生,尋求發展。紅頭船曾經是中國同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是各地華僑同祖國聯繫的紐帶。
當年潮汕人移居海外創業,出洋所乘紅頭船是一種高桅杆的大型木帆船,船頭油漆成紅色,並畫上兩顆大眼睛,浮在水面像一條大魚。紅頭船可容數百人,載貨幾百噸,每年9、10月間,乘東北信風出發,遇上好風,四帆如飛,順風一個半月即可抵達暹邏(泰國)。 [4] 
於汕頭東里鎮的樟林古港舊址,是紅頭船的啓航聖地,潮汕先民都從這裏飄洋過海到東南亞各國僑居、經商,是清代潮汕通往海內外的“海上門户”。清代康熙年間,朝廷初弛海禁,商民集資造船出海,第一艘紅頭船出海就從樟林港駛出。後來潮籍先民一批又一批乘坐紅頭船漂洋過海,在世界各地打拼謀生。 [4] 
潮汕自宋元以來,已開闢與南洋西洋之間商旅往來的海上通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一系。清康熙年間開放“海禁”之後,汕頭樟林港更加繁忙起來,到雍正時已是千檣雲集,有“海上鬧圩”、“通洋總彙”之稱。
史料記載,從道光二年至咸豐八年(1822—1858)的36年間,旅居暹羅(泰國)的華人從4萬多人增至150多萬人。其中五分之三即88萬多人為從樟林港乘紅頭船出洋的潮人。 [4] 

紅頭船主要特徵

紅頭船第一特徵

第一特徵就在於它明顯的顏色,不僅用殊砂油頭,而且用白粉油腹,頭部兩側還畫上兩顆圓圓的黑圈,再在船舷刻上黑字。在當時“諮會福建浙江江南(指江蘇)督.撫.提諸臣,各遵諭旨油飾標記”。因廣東在南,南方屬火,用色為赤,赤即紅色。應用“紅油漆飾,青色鈎字”。(青,青絲之青,也就是指黑色);而江蘇在其它三省之北,北方屬水,用色為黑,“青油漆飾,白色鈎字”;浙江即為西方的白色,“白油漆飾,綠色鈎字”;福建則為東方的綠色,“綠油漆飾,紅色鈎字”(俗稱為“綠頭船”)。四省的船以四色作為區別。而紅頭船還特意在船頭畫上像雞眼的黑圈,認為船頭畫上眼睛,才不會迷失航道。

紅頭船第二特徵

設置風帆,是紅頭船的第二特徵。一般是雙桅和單桅,遠航船還有三桅。中桅高掛巨帆,上再疊帆,船頭船尾每桅各有一帆。從而大大加強了風對船的推動力,船舶乘風前進的速度也因此大大加快了。遇上好風,四帆齊張,船行如飛,遠行於南洋諸島在動力上是絕對無問題的。另外紅頭船的風帆本身也有它的特點,它是介於尖刀形和寬刀形之間的折衷形。

紅頭船第三特徵

紅頭船的第三特點是船體結構大,“體長二十餘丈”,外加密封的橢圓形船尾和堅固的船尾甲板室,因此載重量大。在當時,每艘紅頭船可容數百人,載物重自數十噸至二百餘噸不等。另外紅頭船設置了大鐵錨,這就比早先的石錨.木錨更先進,也保證了船在停泊時的穩定性。

紅頭船歷史現狀

雍正元年,規定廣東商船船頭及大桅上部漆紅色,故稱紅頭船。廣東潮汕民船船頭漆為紅色的因由是:廣東潮汕地區位於南方,南方屬火,用色為赤,赤即紅色,故船頭用紅油漆飾,青色鈎字,紅頭船的由來就是如此。
也有另外的一種説法是:紅色的船頭能夠趨吉避凶,當時的潮汕地區是比較迷信的。 [5] 
潮汕地區遠洋紅頭船,大都是在暹羅(今泰國)建造的。清代初期。對造船出海限制很嚴,手續非常麻煩,遷延時日。而且國內造船價格遠比暹羅高。當時潮汕人(亦稱潮州人)在暹羅造船方便條件較多。且是柚木骨架,柚木船板。這類木材,廣東地方不出產,在我國也少有。
紅頭船最初是以申請運入大米而營運的,但是這項生意,“獲利甚微”,因此,洋船主們就改運那些有利可圖的貨物:從南洋運回來的有象犀、珠寶等奇珍異物,犀角、肉桂等貴重藥材,暹綢、胡椒香料、番藤等物產,只象徵性地運載點大米以備查詢。南洋的高級木料,如柚木、桑枝、鐵梨木等,也作為“壓再物”而運進來。由潮州運往南洋的潮產有陶瓷品、潮繡、雕刻、蒜頭、麻皮、菜籽等。還有從北方轉來的人蔘、鹿茸、獸皮、絲綢等。這些貨物,在南洋各地很受歡迎,獲利很厚。幾年間,船業就蓬勃發展起來了。
紅頭船除了由富商巨賈獨資擁有外,也有合資經營的,由一人牽頭,招人合股,集資造船,船首不支薪水。僅在全船貿易收入中抽佣金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他人員待遇按職別而定。基本上是資本和勞務的合營。經營洋船獲利很厚。紅頭船的出航,是結伴而行的,這是因當時閩粵沿海常有海盜活動。
紅頭船——華僑同祖國聯繫的紐帶,也曾經是中國同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橋樑。潮州樟林——紅頭船的故鄉,這個響亮的名字,將永遠在南洋各國和廣大華僑心頭回響。
紅頭船
紅頭船(19張)
1971年至1972年,在潮州樟林港遺址附近的南洲和和洲河牀,先後出土兩艘雙桅紅頭船。其中一艘長39米,5層。另一艘殘長為28米,船舷旁刻有“廣東省潮洲府領口雙桅一百四十五號蔡萬利商船”。據考證,這兩艘船系清代樟林古港遠航船隻。
1980年4月5日和26日,新加坡郵政廳發生了一套“早期船隻歷史”的普通郵票,其中有一枚面值1分的圖案是“廣東省紅頭船”。泰國澄海樟(林)東(隴)區聯誼會將紅頭船作為會徽的圖案。為了紀念紅頭船在中泰兩國友好關係史上不朽的歷史功勳,曼谷王朝拉瑪三世製作了1台紅砂船模型存放在巖尼瓦。紅頭船給當地百姓造福不淺,故有民謠:“洋船到,豬母生,鳥仔豆,纏上棚。洋船沉。豬母眩,鳥仔豆,生枯蠅。”這首民謠反映了紅頭船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道出了樟林先輩對海運事業的希望。

紅頭船發現紅頭船分家書

紅頭船是清代廣東潮汕地區海上船隻的俗稱,而紅頭船的實物和文獻卻很稀見。近日,丁爍在微博公佈了一組紅頭船分家書的照片,引起不小的關注,這是一份清嘉慶年間的紅頭船“分家書”, 商船曾經貿易往來於天津、廣東潮汕之間。專家稱,“系首次發現,價值和意義重大。”
丁爍,80後的媒體人。去年其著作《夢迴潮汕》一書曾在加拿大“潮人節”首發。丁爍平時喜歡收藏。前不久他買下了幾百張清代地契,回家後,發現裏面藏着一份清嘉慶年間紅頭船船主家庭的“分家書”。
據他介紹,賣家也不知道有這麼一張契約,這件契約確切來講叫分關書、分約或者鬮書,是家族分家產的約定,在這份分家書裏,“生意”寫成“生理”,“對半均分”寫為“對畔均分”,都具有潮汕方言的特點,基本可以確定是潮汕族羣的物件。
“紅頭船”是清代廣東航運遠洋所用的帆船,因船頭油刷硃紅色而得名。清雍正年間,政府規定廣東商船船頭及大桅上部漆紅色,故稱紅頭船。漆為紅色的因由是:廣東位於南方,南方屬火,用色為赤,赤即紅色,故船頭用紅油漆飾,青色鈎字。
清代雍正年間到1860年汕頭開埠前,潮汕商人憑藉帆船,在亞洲季風地帶開展遠洋運銷的紅頭船貿易,不僅在當時促進了潮汕地區與亞洲其他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潮汕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更對於由此以降直至今日的潮汕地區暨海內外潮人歷史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繩字輩”出現, 鎖定古村落
這張泛黃的紅頭船契約寬43釐米,長48釐米,附有十多人的花押。契約講的是,陳姓一家有三個兄弟,分別為繩課、繩嶽、繩安。二哥陳繩嶽結婚後還沒孩子就去世了,大哥陳繩課的兒子陳會沛繼承其二叔繩嶽的遺產。 繩課等三房子孫兢兢業業,繼承父業。紅頭船盛發號和先利號是家族經營的商船,往來天津和潮汕之間,做大豆等生意。但怕日久事繁有爭議,母親便在多名親戚的見證下,把商船的股份和貨物重新分配給三個房頭。
得到“分家書”後,丁爍請求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陳景熙、澄海文史專家陳孝徹對契約進行考證。他們經過一番查閲和考究,發現分家書的見證人有9位,他們都姓陳,且輩分中帶有分關中屢屢出現的“繩”字輩分。從“繩”字聯想到樟林古港新圍天后宮中,釉陶龍鳳窗上捐題銘文“沐恩信生陳世榮偕男繩帥仝喜捐”,並由此推測,該陳氏家族很可能就存在於樟林古港附近。
船主後人現身古村,有船號命名的巷子
於是,他們在澄海溪南《陳氏恪齋公世系》一書中找到線索,陳孝徹認為,“有可能契約的主人一家的後代還在澄海溪南鎮銀砂鄉。” 不久,果然傳來喜訊,“我們找到了!”
銀砂村的老房子鱗次櫛比,古韻猶存,有關先輩航行紅頭船的故事仍在街坊中流傳。如今,這裏還保留着以紅頭船“開利”號命名的巷子“開利巷”,據説,“開利號”是陳姓家族後來擁有的另一艘商船。“開利巷”中一側是船主陳其益的住宅,一連三座“儒林第”,另一側是陳其益的貨倉“糖房”。“開利巷”附近,尚有陳其益建的供奉其祖陳長許的“長祖家塾”(當地俗稱“三山門”)。
他們在巷子裏七彎八拐,在小巷深處找到82歲的陳姓老伯,而這位老人正是紅頭船船契約主人陳繩嶽的第六代裔孫。他很激動地向記者展示着家藏的寶貝:一個青色的米缸,“這個米缸是我家先輩的遺物,是當年在紅頭船上用來裝米的。”如今,老人依然用這個米缸裝米並視為珍寶。 而95歲的陳婆婆家藏有鹽木輪子,據其所説,是“開利號”紅頭船上用來絞纜繩的工具。
專家:首次發現,價值和意義重大
近日在“南澳一號”與海上陶瓷之路學術研討會上,由中國社科院博士後陳景熙,學者陳孝徹,丁爍三人向大會遞交的學術論文《紅頭船主“分關”考: 紅頭船運營與家族制度維繫》,在學術界引起不小反響。
陳景熙博士認為,清代嘉慶年間是紅頭船的全盛時期,紅頭船的實物和文獻本身就很少,該契約是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存世的紅頭船契約, 這份契約,也是紅頭船船主家族採用股份制運營模式的見證。
80後發現清代紅頭船 “分家書”
80後發現清代紅頭船 “分家書”(7張)
他介紹説, 這件契約對研究紅頭船家族的經營模式有很高的資料價值。此契約表明,紅頭船船主家族在不可避免的分家析產的同時,確保了家族財產的相對集中,期望子孫受惠,恢宏世業,不僅以股份制的運營模式維持並發展紅頭船的運銷業務,也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維繫了家族制度。 [6] 

紅頭船精神傳承

一提起澄海,人們會自然地想起昔年的"紅頭船"。在清代中葉,汕頭開埠之前,這裏被譽為"潮郡噤喉",是粵東地區對外貿易的"通洋總彙"。在澄海的樟林港,對外通商的紅頭船雲集,粵東和閩南的先民一批又一批乘坐紅頭船飄洋過海,經商謀生,繁盛時間超過一個世紀。澄海是紅頭船的發祥地,對澄海人及澄藉僑胞來説,"紅頭船"既是苦澀的回味,又是美好的嚮往;既是萬千赤子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橋樑,又是海內外潮人團結的紐帶。"紅頭船"所展示的"團結、拼搏、拓展、創新"的時代內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催人奮進的一種精神!
紅頭船 紅頭船
澄海,位於粵東韓江下游出海口,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海岸線總長66.9公里,全區分設11個鎮(街道),總面積345.23平方公里,人口71萬,是廣東省乃至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縣份之一。旅居海外華僑及台、港、澳同胞68萬人,是廣東省的著名僑鄉。澄海藉華僑的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類撥萃的有愛國華僑蟻光炎等,還有崛起於19世紀中葉、歷經百餘年而不衰、享譽潮汕和國外的華僑陳慈黌大家族,以及蜚聲東南亞、創辦多元化跨國集團企業"正大集團"的華僑謝易初大家族。多年來,他們遠跋重洋四海創業,為旅居地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他們熱愛祖籍故土,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無私奉獻,把滿腔的報國之志和思鄉之情傾注在支援家鄉建設大業上,為祖國和家鄉的繁榮興旺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澄海人傑地靈,山川毓秀,人文蔚起,俊才輩出,素有"海濱鄒魯"和"文化之鄉"之稱。先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廣東省文化先進縣(市)"和“全國文化先進市”。在澄海這塊土地上,出現了著名學者黃際遇吳貫因杜國庠王鼎新,以及著名作家秦牧,著名美術教育家王遠勃,雕塑家唐大禧版畫家許欽松,著名戲劇家侯楓,現代文學家林山,潮劇表演藝術家洪妙姚璇秋等。澄海有着文化積澱深厚、社會能人眾多和市民知識層次較高的人文優勢。此外,優越的自然環境,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物產資源和旅遊資源,以及眾多的海外僑胞,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振興澄海經濟的有利條件。
勤勞勇敢的澄海人,依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富民政策,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羣策羣力,發揚祖輩相傳的"紅頭船"精神,拼搏奮進。他們繪製了切合實際的宏偉藍圖,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取得了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成就。在世紀之交,新一代的"紅頭船"故鄉子民,在區委區政府帶領下,響亮地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努力把澄海建設成為文明富裕的現代化海濱城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跨進新世紀之後,澄海人民將充分發揮特有的區位優勢、僑鄉優勢和人文優勢,掀起一場更加波瀾壯闊的現代化建設新高潮,秦響一曲曲動人的凱歌!

紅頭船工業經濟不斷壯大

全區不斷調整和優化工業佈局,企業體制改革緊緊跟上,引進了一大批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生產規模逐步擴大,技術檔次逐步提高。全區擁有工業企業近7000家,從業人數20多萬人,已初步形成工藝玩具、塑料製品、毛織服裝、輕工機械、食品加工、裝飾建材等為主的輕型和外向為特點的工業新格局。外向型經濟迅速發展。20年來,澄海充分發揮僑鄉優勢,以僑引僑,以客引客,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累計近10億美元,現有三資企業發展到501家;外貿進出口總值累計25億美元。

紅頭船精神文明躍上新高

澄海區在加快經濟發展同時,花大力氣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創建文明城市、衞生城市的活動,正在向建設文明富有的海濱新城市的目標邁進。"揚文明新風,建現代澄海"主題活動在城市廣泛興起。創建"安全文明小區"、創建"五好管理區"、創建"文明窗口"、"文明家庭"和"美在農家"的競賽活動蓬勃發展;"幫百村、聯千户、結萬對"和"訪貧問苦送温暖"、"情繫老區獻愛心"等活動盛況空前。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全面發展;體育活動、健身運動龍騰虎躍;版畫燈謎、潮樂、古箏、文學、書法、動物舞蹈等文化藝術羣芳鬥豔;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事業有聲有色,宣傳效果不斷增強。澄海區先後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廣播電視先進市"。
澄海區十分重視社會政治的穩定。為確保羣眾安居樂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全區建立羣防羣治機制,公安幹警堅持日夜巡邏伏哨,鑄警魂,顯警威。區公安局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局"。
澄海--"紅頭船"的發祥地,正以嶄新的形象,弘揚"紅頭船"精神,同心同德,努力拼搏,奮勇前進。聰明、勇敢和善於開拓的澄海人民,必將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中創造出無愧於先輩的新業績,譜寫出更加光輝燦爛的歷史新篇章!

紅頭船"三高"農業如日中天

澄海素以水稻高產、"種田如繡花"名播遐邇。在邁向工業化的進程中,澄海農業並沒有卻步、沒有萎縮,而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全區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日趨完善,土地資源保護良好;扶貧工作長足發展;農田水利基本形成"排得出、灌得上、降得下"的網絡;江海堤圍建設不斷加強。1989年,澄海區摘取了全國第一個雙季水稻年畝產超1000公斤的"噸谷縣"桂冠,此後又連續12年保持"噸谷縣"稱號。全區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促進農業生產不斷上規模上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0年全區蔬菜、禽畜、水產、水果"四大基地"總收入30億元,比1995年增長了2.7倍。湧現了樟林林檎、董坑草莓、柴井韭菜、上巷反季節蔬菜等一批"一村一品"的生產基地。新溪鎮的新溪珍珠養殖場是世界首家淡水有核珍珠養殖基地。
農村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農民生活蒸蒸日上,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發的新氣象。

紅頭船投資環境日新月異

全區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發展較快,投資環境更加優化完善。國道324線貫穿全境,鎮鎮村村鋪設水泥路面,國道、省道、市道、村道交織成網。公路密度達到91.3/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先進水平。位於汕頭市境內的汕頭機場,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36條,毗鄰的廣梅汕鐵路和廣深、深汕高速公路先後通車,使你頓感"天涯若毗鄰"。萊蕪碼頭開通了香港澳門及國內沿海港口城市貨運航班。城鄉水電供應充足。擁有1座220千伏輸變電站和5座110千伏輸變電站以及裝機容量7.5萬千瓦的長海火力發電廠,年總供電能力達8.5億千瓦時;自來水日供水量24萬噸,保證了工農業用水和居民飲用水需要。程控電話裝機容量21萬門,移動電話11.8萬户,每百人擁有電話機19.97部。外砂海關及與之相配套的商品檢驗、衞生檢疫、動植物檢疫、邊防檢查等和港澳貨運車輛查驗場,為貨物進出口提供優質服務。1998年澄海投資環境已躋身於全國百佳縣(市)的先進行列。

紅頭船紅頭船社區

紅頭船社區,是一個以紅頭船文化為主題的新興潮汕論壇,旨在頌揚優秀的潮汕文化和純樸的紅頭船精神,傳承潮汕老一輩的吃苦奮鬥精神,激勵後人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更加努力為偉大的祖國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做貢獻。紅頭船社區集論壇、資訊、交友、遊戲、學習等內容,並不斷追求創新思路,努力辦出更好的網上社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