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粵海街道

鎖定
粵海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位於南山區中部,東起沙河西路,西接南海大道,南至東濱路,北到北環大道,總面積20.9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粵海街道常住人口240224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7]  [1]  [3] 
清代,粵海地域為新安縣典史管屬地,民國時期屬寶安縣,1979年,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地域屬深圳市南頭公社、蛇口公社。1991年2月成立粵海街道,屬南山區。截至2021年10月,粵海街道下轄16個社區。 [2] 
粵海街道因境內有地處粵海之濱的粵海門村而得名。轄區內有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深圳大學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區深圳灣體育中心深圳灣公園深圳灣科技生態園、後海總部經濟圈等。文化古蹟有後海天后廟、大沖大王古廟、大沖鄭氏宗祠。 [1]  [3] 
2017年,粵海街道有股份合作公司2家,股民845人,總收入5.06億元,比上年增長36.8%。全年新增“準四上”企業510家。佔全區30%以上,其中總產值過億企業60多家。 [1] 
中文名
粵海街道
外文名
Yuehai Sub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40305007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
地理位置
南山區中部
面    積
20.99 km²
下轄地區
16個社區
政府駐地
南山區南海大道2618號
電話區號
0755
郵政編碼
518052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24.02 萬(2020年末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7] 
車牌代碼
粵B

粵海街道歷史沿革

清代,粵海地域為新安縣典史管屬地,有大涌村(今名大沖)、後海村。
民國時期,地域初屬寶安縣第一區十約鎮、向南鄉,後屬第一區十約鎮、南園鄉,再後屬第一區南頭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蓮城鄉、南屏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屬寶安縣蓮城十約南屏人民聯鄉。
1951年,撤大鄉設小鄉,屬第一區南頭鄉、新民鄉。
1956年10月,改屬南頭區南頭鄉、南山鄉。
1958年3月,撤區並鄉,改屬南頭鄉。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地域屬超英公社南頭生產管理區。
1959年,設立南頭公社、西海(蛇口水產)公社,地域屬南頭公社、西海(蛇口水產)公社。
1961年7月,西海(蛇口水產)公社更名為蛇口公社,地域屬南頭區南頭公社、蛇口公社。
1963年1月,撤區並社,屬南頭公社大沖大隊、南山大隊(部分)、蛇口公社後海大隊。
1975年,南山大隊分設為南山、向南大隊,地域屬南頭公社大沖大隊、向南大隊(部分)、蛇口公社後海大隊。
1979年1月,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地域屬深圳市南頭公社、蛇口公社。
1983年10月,地域屬南頭區大新辦事處、南山辦事處、蛇口辦事處。
1984年8月,地域屬南頭區大新辦事處大沖村、南山辦事處南光村(部分),蛇口區蛇口鎮後海村。
1991年2月,設立粵海街道,隸屬於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自此建立。 [3] 

粵海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粵海街道下轄大沖、濱海、粵桂、科技園、深圳大學、高新區、海珠、創業路、龍城、麻嶺、南油、後海、京光、名海、銅鼓,蔚藍海岸等16個社區。 [2]  街道辦事處駐粵海街道南海大道2618號。

粵海街道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粵海街道位於南頭半島,後灣灣畔、位於南山區中部,東起沙河西路到後海,與沙河街道相望;西至麒麟路接南油大道(今南海大道),與南頭街道南山街道接壤;南起東濱路到海邊,與招商街道為鄰;北至北環大道,與西麗街道相連。街道北依松坪山銅鼓山,東傍大沙河,東南瀕臨深圳灣,與香港元朗隔海相望。區域面積20.99平方千米。 [3] 

粵海街道人口

截至2017年,粵海街道常住人口24.56萬人,其中户籍人口14.48萬人。 [1] 
根據南山區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粵海街道常住人口240224人,佔南山區常住總人口的13.38%。

粵海街道經濟

1978年前,粵海地域居民為農民、漁民。
1978年,大沖大隊人均分配收入135元;後海大隊人均分配收入238元。
1980年,粵海地域成為深圳經濟特區一部分後,經濟快速發展,農漁民收入亦迅速增加。20世紀80年代中期,普遍使用摩托車。
1991年,粵海街道大沖村人均收入4213元,其中集體分配2256;後海村人均收入7826元,其中集體分配3585元。
1992年,粵海街道實行農村城市化改革,大沖、後海農村户口800多人轉為城鎮居民,集體企業改製為股份合作公司,農民成為居民後再成為股東,參與每年的股份分紅,部分居民成為公司員工或管理人員,後海仍有居民從事養蠔以增加收入。居民住房條件大為改善,以前矮小陰暗的磚瓦房基本消失,改建為多層住宅樓,主要用於出租增加收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部分村民家庭開始擁有轎車。
1993年,粵海街道調整活業結構,以高科技產業、金融證券業、房地產開發及物業管理為支柱產業。
2003年,粵海街道下屬公司和大沖、後海公司共有“三來一補”企業14家、私營企業119家、外商獨資企業9家、合資企業19家、集體企業10家、個體企業31家,全年完成工業產值39.2億元,完成出口產品產值7.9億元。 [3] 
2017年,粵海街道有股份合作公司2家,股民845人,總收入5.06億元,比上年增長36.8%。全年新增“準四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及住宿餐飲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企業510家。佔全區30%以上,其中總產值過億企業60多家。 [1] 

粵海街道社會事業

粵海街道教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粵海地域有大沖私塾。
1950年,私塾改為大沖小學,有一至五年級學生85人。
1970年,後海大隊在天后廟創辦後海小學(20世紀80年代撤銷)。
1983年,深圳大學在桂廟村北興建。
1986年,創辦華明學校。
1988年,創辦南油第一幼兒園。
1989年,創辦大沖小學附屬幼兒園。
1992年,華明學校小學、中學分設,小學改稱南油小學,中學稱為華明中學(1993年遷出)。
1995年,創辦大沖中學(後改稱科苑中學、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
1998年,創辦民辦新田小學、科苑幼兒園、豪方幼兒園。
1999年,創辦民辦春天幼兒園。
2000年,粵海街道創辦中小學、幼兒園6所,分別是:北師大附中、福林小學、北師大附小、錦隆幼兒園、小博士幼兒園、科技幼兒園。
2001年,創辦(遷入)小學、幼兒園4所,分別是:學府小學、浪琴嶼幼兒園、教育幼兒園、蔚藍海岸南區幼兒園。
2002年,創辦帝景幼兒園。
2003年,創辦學府中學、學府二小、蔚藍海岸北區幼兒園。至年底,粵海街道有大學2所,分別是深圳大學、科技園虛擬大學園:中學2所,校園佔地面積6. 8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 46萬平方米,在校生2508人,教職工213人;七年一貫制學校2所,校園佔地面積5. 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 24萬平方米;小學6所,校園佔地面積7.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 99萬平方米,在校生5427人,教職工361人;幼兒園13所,校園佔地面積3. 5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 05萬平方米,在園幼兒2050人,教職工456人。 [3] 

粵海街道文化體育

1980年後,粵海街道隨着一些企事業單位遷入和建立,粵海陸續建起籃球場、乒乓球室、羽毛球場等,開展一些簡單的文體活動。1983年,深圳大學建校後,開始建設設旅完善的體育文化場館。
1990年,南油商業公司在東濱路中部建職工俱樂部,設有粵海必勝電影院以及乒乓球、羽毛球、枱球、網球、老年門球以及卡拉OK歌舞廳等文體設施,還建起游泳池,可容納300人。
1991年,成立粵海街道文化站,組織開展羣眾性文體活動。
1993年,大沖居委會建起大型卡拉OK歌舞廳,可容納近千人;文化站在後海居委會四樓辦起粵海文化沙龍歌舞廳,面積320平方米。同時,發揮深圳大學、南油集團、科技工業園的人才優勢,依靠工、青、婦等羣眾組織,在“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南山荔枝節等節假日,舉辦拔河比賽、籃球比賽、卡拉OK大獎賽、“愛在粵海”攝影展等。
1994年3月,經批准,粵海街道創辦全國首家街道級別的綜合性雜誌《街道》月刊,產生較大影響。90年代中期起,陸續建起燈光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溜冰場、保齡球館、游泳池、健身房、兒童遊樂場、老年人活動室、青少年活動中心、小區健身路徑、文化走廊、圖書閲覽室等文化體育設施,組建深圳大學軍樂隊、深圳大學教師合唱團、南油少兒琵琶古箏隊、鄭文工豫劇團、南油超級迪斯科隊、粵海街道合唱團、粵海國標舞蹈表演團、粵海街道少兒拉丁舞表演團、業餘文化團體。
2002年,粵海街道組建起京光老年京劇團,名海社區太極拳隊、腰鼓隊,後海社區足球隊,蔚藍社區老年服裝表演隊、民族樂隊、橋牌隊、書畫社、音樂沙龍等文化體育團體。
2003年,粵海街道有各種文化體育設施163處,其中街道活動中心1處、社區老年活動中心14處、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14處、社區少兒、活動中心14處、大型文化體育場所2處。社區羣眾文化活動團體56個;經常性參加文體活動1.5萬人。 [3] 

粵海街道醫療衞生

1949年以前,粵海地域無醫療機構。20世紀60年代,大沖、後海大隊分別辦有合作醫療室,開展簡單的診療服務。
1979年,大沖造紙廠醫務室(後改為萊英花園物業醫務室)建立。
1984年,建立深圳大學校醫院。
1987年,建立科技園醫務室,用房面積300平方米。
1992年,建立鄭文友中醫腫瘤醫院,為民辦醫療機構。
1994年,南油集團創辦南油醫院。
1996年,粵海街道各居委會成立初級衞生保健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初級保健站,開展脊髓灰質炎、碘缺乏病等地方病、慢性病防治。
1997年,在南商路建立南山區衞生防疫站。
2002年,粵海街道建有社康中心3個。分別是:粵桂社康中心,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有醫護人員8人;商業文化中心區社康中心,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有醫護人員15人;蔚藍海岸社康中心,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有醫護人員13人。
2003年,建立高新社康中心,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有醫護人員12人;後海社區社康中心,建築面積180平方米,有醫護人員6人。至年底,粵海街道有醫療衞生醫療機構9家。其中:醫院(防疫站、醫務室)6家,醫護人員221人;社康中心5家,建築面積1407平方米,醫護人員54人。 [3] 

粵海街道歷史文化

粵海街道地名由來

粵海街道於1990年9月籌建,因地處後海之濱,初名為濱海街道後籌備組成員陳文江、陳松勝、劉玉梅等在實地調查時,發現地域內有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海門村,意為此地乃粵海(廣東南海)之門户,故建議改名為粵海街道。建議獲得批准,定名為粵海街道。 [3] 

粵海街道方言

粵海街道境內的6個自然村落中,使用客家方言的有3個(粵海門村、大沖社區阮屋村吳屋村),世居村民為客家民系 [8] 使用粵方言的有3個(後海村、大沖村桂廟新村),世居村民為廣府民系 [9] 

粵海街道民俗文化

1978年前,粵海地域居民文體活動有聽唱鳥曲、舞獅、舞龍、龍舟等,無固定場所,活動時間集中在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和農閒時節。 [3] 

粵海街道風景名勝

深圳灣公園
深圳灣公園位於深圳市西南部沿海,東起福田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西至深港跨海大橋西側,北靠濱海大道,南臨深圳灣,隔海遙望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沿海岸線長約11公里,總面積約128.74公頃,是深圳市密集濱海休閒帶。深圳灣公園由已開放的紅樹林海濱生態公園和深圳灣濱海休閒帶兩部分組成。
深圳大學

粵海街道所獲榮譽

2022年5月,中共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工作委員會入選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擬推薦對象名單。 [4] 
2022年8月,中共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工作委員會入選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名單。 [5-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