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廟新村

鎖定
桂廟新村隸屬於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位於粵海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6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後海村粵海門村。始建於清代。清初實行“遷界禁海”,該村葉姓先祖遷往東莞嶺磡;清康熙八年(1669年)“復界”,清政府號召原籍居民返鄉耕種,葉姓從東莞遷回。因村民在清代建廟時挖出一龜,遂稱此廟為龜廟,稱此村為龜廟村;“桂”與“龜”同音,又改名桂廟村;曾用名紅花園村。1939年,因日本侵略軍在該村以及周邊區域修建軍用飛機場,桂廟村村民被迫遷到慄樹村,抗戰勝利後,許多村民陸續回遷桂廟村,留在慄樹村的村民將慄樹村改名為桂廟新村。 [1] 
中文名
桂廟新村
外文名
GuiMiao Village
行政級別
所屬街道
粵海街道

桂廟新村歷史沿革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蓮城、十約、南屏聯鄉;1958年,屬超英公社;1963年,屬南頭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南頭區南頭公社;1982年,屬羅湖區南頭公社;1983年,屬南頭區南山街道;1990年,屬南山區南山街道;1991年,屬粵海街道;2001年,屬粵海街道粵桂社區 [1] 

桂廟新村經濟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兼養蠅、捕魚、種植荔枝等。改革開放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蠅田也分給娓民承包,實行科學吊養,村民生產積極性提高,收入逐年增加。20世紀80年代初,桂廟新村購買大船發展海上運輸:同期,深圳大學創辦時使用桂廟新村110畝土地:村裏開始建廠房,用以出租。至90年代,村內工廠增至10多家。1992年,深圳特區推動農村城市化改革,原南光村委會企業公司轉變為南光居委會和南崗實業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下轄南光經濟發展部、桂廟經濟發展部、桂廟新村的020世紀90年代的桂廟新村(攝於20世紀90年代,粵桂社區供稿)經濟發展部、粵海門經濟發展部。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以房屋出租及在深圳就業為主,兼有商業經營。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 [1] 

桂廟新村人口情況

2015年末,户籍人口157人,其中男性79人,女性78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1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22人。非户籍外來人口686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1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5人,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美國 [1] 

桂廟新村歷史文化

桂廟新村村民由來

世居村民主要為葉姓梁姓。第一大姓為葉姓,清代從桂廟村遷至東莞,後遷回桂廟村;20世紀40年代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梁姓,民國期間遷至此地。村中存有《南陽葉氏宗譜》,於1985年纂修。有《葉氏簡族譜》,於2006年纂修。編纂者均不詳 [1] 

桂廟新村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1] 

桂廟新村傳統建築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無存。 [1] 
現存葉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2004年重修,地面、牆壁、房頂均為現代建築材料。磚木石結構,三開間二進,面闊12.18米,進深17.41米,由前堂、後堂及廊房組成。前堂前有檐廊、熟台,硬山頂,博古脊;後堂木構樑架,硬山頂,博古脊;捲棚頂廊房。大門上有匾額“葉氏宗祠”,右側小字“光緒乙未年小陽月”,左側小字“順德卒壽康書”。現仍作宗祠使用。解放戰爭時期,南下大軍曾在葉氏宗祠所在位置紮營(以前為草棚) [1] 

桂廟新村地方習俗

村民每年農曆九月十日到白芒村祭拜先祖,港澳葉姓宗親回鄉參加祭拜活動:每年除夕宗祠祭祖。 [1] 

桂廟新村公共設施

桂廟新村生活配套

桂廟新村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學府路和白石路交界處,是南山最早立村的村落之一,毗鄰深圳大學西門,村中居民多為深大在讀學生和畢業生,村中超市,飯館等各種便民設施完善,治安良好,居住環境不錯。村內有籃球場、老榕樹公園、村民活動中心、圖書室(藏書3000冊)。 [1] 

桂廟新村交通狀況

南海大道、學府路、白石路經過該村。 [1] 
參考資料
  • 1.    盧家明.深圳村落概覽第二輯(福田南山卷).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290、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