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芒村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白芒社區轄村)

鎖定
白芒村是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白芒社區轄村,位於西麗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6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牛成村、麻確村。 [1] 
始建於明末清初,張姓先祖張統率領族人從今梅州興寧南遷至此而形成建村之初因村前有一條寬4-5米清澈見底的小河,潺潺流水環繞着村莊,在該村河段,兩岸長滿了白芒草,每到秋季開花時,村子周圍白茫茫的一片,於是取名白芒村,一直沿用。地處丘陵地帶,有陽台山。白芒河環繞村莊,匯人西麗水庫。村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原地重建。 [1] 
中文名
白芒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白芒社
地理位置
西麗街道西北部

白芒村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沙河鄉;19_58年,屬超英公社;1963年,屬南頭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龍華區石巖公社;1981年,屬南頭區南頭公社;1982年,屬羅湖區南頭公社;1983年,屬南頭區西麗街道;1990年,屬南山區西麗街道;2001年,屬西麗街道白芒社區。 [1] 

白芒村人口

世居村民主要為張姓,早年從福建上杭遷移至廣東興寧;明末清初從廣東興寧遷移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530人,其中男性386人,女性144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527人;海外留學3人非户籍外來人口23703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08人、澳門同胞12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30人,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亞、英國、美國。 [1] 

白芒村方言民系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1] 

白芒村歷史文化

白芒村民居建築

民居建築
民居建築(2張)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20座。大多為青磚灰瓦建築,仍有人居住。 [1] 
永安樓、永樂樓
永安樓、永樂樓(2張)
張氏宗祠,始建於清咸豐年間,民國時期及1992年、2006年重修。佔地面積約260平方米,磚石木結構,坐東北朝西南,三開間二進佈局,面闊12.5米,進深21.5米;由前堂、廊房、後堂組成。前堂前有檐廊、塾台,花崗岩石匾額“張氏宗祠”,木浮雕花草封檐板,前檐廊雕刻人物故事,檐下有彩繪壁畫,硬山頂,博古脊;後堂木構樑架,硬山頂,博古脊;捲棚頂廊房。現仍作宗祠使用,每逢清明、歲末年初,張姓村民在此祭祖。 [1] 
永安樓永樂樓均為土木石結構,建於民國時期。永安樓坐東南朝西北,平面呈長方形,面闊6.2米,進深5米,高4層。門罩匾額書“永安樓”,三合土夯築牆體,天台四面居中銑鬥,女兒牆外有藍帶,長方豎形射擊孔,錦鯉吐珠排水口,每層均有花崗岩小窗,內有木製樓板及樓梯,拖屋已被拆毀。永樂樓坐東北朝西南,平面呈長方形,面闊5米,進深6.4米,高4層,正門門罩匾額書“永樂樓”,頂部四面居中鋭鬥,天台女兒牆外有紅藍帶,錦鯉吐珠排水口,長方豎形射擊孔,在每層每面居中位置均有窗户及窗罩,內部有木製樓板及樓梯。 [1] 

白芒村遺蹟

村西有土地公廟。 張統墓、宋氏墓,位於白芒村南部白澗,宋氏墓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67年),背靠羊公坑,坐南向北。兩座墓均在2003年、2007年重修過,其後裔仍前來祭拜。張統為白芒村立村始祖,據碑文記載,宋氏(1621-1704)系張統(1615-?)原配夫人。其子孫聚居南山白芒、麻磡等村。 [1] 
葉禹山等合葬墓,位於白芒村東南部,共有3座,墓葬形制基本一樣,均由墓堂、月池、一級拜台、山手、掛旁、踢靴、護嶺、壟環等組成,由西至東排列分別是葉禹山墓(另附葬有葉柱宸、葉全碩、徐氏),葉秀柏、梁氏夫婦合葬墓(另附葬有葉宿耀、鄭氏夫婦,葉偉進、丁氏夫婦),葉秀梅、鄧氏夫婦合葬墓,都是坐北向南偏西5。葉禹山墓葬碑文記載,葉禹山,字統璿 ,國學生,乃宋丞相葉正簡之裔孫。該墓由葉禹山的子孫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並立碑。 [1] 
白芒村西遺址,位於白芒村西面的一座山丘上,為近河崗地,中部隆起,東坡、南坡和北坡比較平緩,呈饅頭形。遺址呈不規則形,面積約2800平方米。白芒村西南遺址,位於白芒村西南面的一座山丘上,為臨河崗地,中部隆起,北坡、東坡和南坡比較平緩,略呈橢圓形,面積約1500平方米。根據採集的石鑄標本特徵,兩處遺址年代定為先秦時期。 [1] 

白芒村民俗

每逢清明,該村張姓村民與麻磁村張姓村民一同前往張統墓掃墓祭祖。每年元宵節,村民聚集舉行慶典活動,有節目表演以及大盆菜宴。 [1] 
該村保留着特殊的婚慶習俗,若是弟弟妹妹先行娶嫁而哥哥尚未結婚,在弟弟妹妹娶嫁那天要在婚房門上掛條哥哥的褲子,寓意已經遵循禮讓哥哥之俗。 [1] 

白芒村經濟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荔枝、沙梨、柿子等。改革開放後,開始產業轉型,1983年9月,建成工業廠房6萬平方米;1988年,百旺工業區建成並投人使用;1993年,百旺實業股份公司正式成立;2008年,白芒舊工業區列為綜合整治改造項目。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以房屋出租及在深圳就業為主,部分村民經商或務農。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茶果、壽粉、煎堆等。特色農產品有南山荔枝(桂味、糯米餈)。

白芒村設施

沙河西路、松白路、麗康路經過該村20世紀90年代後期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同期通自來水、通電話、通互聯網。村內有白芒小學,坐落在西麗湖畔,創辦於1952年,是一所區屬小學,1999年原麻磡小學併入該校;2015年末有6個年級,24個班,在校學生1118人,教職工85人。白芒幼兒園, 2015在園幼兒158人,教職工20人。村內有白芒社區籃球場、百旺籃球場、白芒小公園、百旺公園、白芒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和社區圖書館(藏書1000冊)。 [1] 

白芒村主要人物

張祿如,晚清時期鐘錶修理能工巧匠,受朝廷特封“逢官高一等”的特殊待遇。有一年,英國政府特意向晚清政府贈送了一座未組裝好的大型機械鐘。朝廷立即找來了京城最有名氣的鐘表匠,但面對着一個個散落的機械鐘零件,所有的鐘表匠都束手無策。就在這時,李鴻章的一個遠親向朝廷推薦了張祿如,張祿如不到半煒香的時間就迅速裝好了這座機械鐘,避免了清廷受辱。
張金雄(1907-1943 ) , 1941年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寶安大隊白芒税站站長。1943年犧牲。
張傳芳(1929-1952 ) , 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在朝鮮開城作戰時犧牲。
張來友(1931-1949 ),1949年參加惠東寶護鄉團,同年在下王裏收税犧牲。 [1]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全粵村情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卷[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