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粵海門村

鎖定
粵海門村,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桂廟新村。始建於清代。 [1] 
中文名
粵海門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
地理位置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

粵海門村建制沿革

20世紀30年代末,該村被日本侵略軍燒燬,村民被迫全部離開家園。1948年,張、江2姓的五户人家,從觀瀾、龍華遷回到已是一片荒蕪的原地建宅定居。
原名麻癩窩;後因位於粵海之濱,更名為粵海門村,意為粵海門户。該村臨近深圳灣,地勢平坦。現村於1983年在原地重建。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蓮城、十約、南屏聯鄉;1958年,屬超英公社;1963年,屬南頭公社:
1979年,屬深圳市南頭區南頭公社;1982年,屬羅湖區南頭公社;1983年,屬南頭區南山街道;1990年,屬南山區南山街道;1991年,屬粵海街道;2001年,屬粵海街道粵桂社區 [1] 

粵海門村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為張姓、江姓。第一大姓為張姓,清初從福建遷至廣東;1948年從今龍華姜頭村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江姓,早年從廣東長樂(今五華)遷至今深圳觀瀾田背村;1948年從田背村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88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35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7歲(女):實際在村人口87人;海外留學1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8人,分佈在美國。

粵海門村民系語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1] 

粵海門村經濟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兼養蠔、捕魚、種植荔枝等。1992年,深圳特區推行農村城市化改革,原南光村委會企業公司轉變為南光居委會和南崗實業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下轄南光經濟發展部、桂廟經濟發展部、桂廟新村經濟發展部、粵海門經濟發展部。改革開放後,粵海門村利用毗鄰高新區的優勢,成為深圳高新區的後勤基地,村內流動人口多為高新區的工作人員。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
村民以房屋出租及在深圳就業為主,兼有商業經營。
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 [1] 

粵海門村交通運輸

科苑南路、白石路經過該村。 [1] 

粵海門村社會事業

1980年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1991年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通電話,2000年通互聯網。
1939年,日軍修後海軍用機場,詳見桂廟新村。1983年,該村70%的土地用於建設深圳大學 [1] 

粵海門村地方習俗

該村有“洗柚子水”習俗,每年除夕這天,村民用加入柚子葉熬煮的水沐浴。 [1] 

粵海門村地方規劃

2014年,該村被列入城市更新規劃。 [1]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全粵村情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卷[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