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篳路藍縷

(漢語成語)

鎖定
篳路藍縷(拼音:bì lù lán lǚ),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出自《左傳》。 [1] 
“篳路藍縷”(路:同“輅”,大車。 [5]  篳路:柴車。藍縷:破舊的衣服 [3] 意為駕着簡陋的柴車,穿着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土地,形容創業的艱苦。 [7]  聯合式,褒義,用於書面語,在句中可作謂語、定語、狀語。 [2-3]  也作“蓽路藍縷”“蓽露藍蔞”。 [7] 
中文名
篳路藍縷
外文名
riding in a firewood cart in ragged clothes. [4] 
拼    音
bì lù lán lǚ
近義詞
披荊斬棘櫛風沐雨風餐露宿艱苦卓絕 [2-3] 
反義詞
養尊處優輕而易舉坐享其成 [2-3] 
出    處
左傳
注音字母
ㄅㄧˋ ㄌㄨˋ ㄌㄢˊ ㄌㄩˇ [2] 
語法結構
聯合式 [2-3]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狀語 [2-3] 

篳路藍縷成語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啓山林。” [2]  [7] 
《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6] 

篳路藍縷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莊王領兵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只好求和。晉國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鄭,目的是要把鄭國爭取過來,使他歸附晉國。可是晉軍還沒渡過黃河,鄭國已經屈服,楚軍也準備勝利回師了。晉軍該何去何從呢?中軍主將荀林父等部分將領,主張停止進軍。而中軍副將先穀和一部分將領卻不同意,於是雙方發生了爭執。而此時恰好鄭國派大夫皇戌來到晉軍中,他説:“楚軍輕而易舉地獲得勝利,因此很驕傲;另外,現在他們人困馬乏,也沒有戒備。如果你們出兵攻打,我們在一旁協助,一定能夠大敗楚軍。”先轂等人都覺得他説得有理。 [8] 
篳路藍縷 篳路藍縷
可是下軍副將欒書卻極力反對。他説:“楚國自從滅掉庸國以來,經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記建設國家的艱難,要經常警惕禍患的到來。楚王還經常告誡百姓不要忘記,楚國先君若敖蚡冒開創基業時駕着柴車、穿着破爛衣服開闢山林荒地的艱難(篳路藍縷,以啓山林)。從這種種跡象看來,楚軍怎麼會驕傲呢?師出無名就要打敗仗,我軍攻打楚軍,是我軍無理,楚軍有理。楚國國君親自統率大軍,晝夜警戒,嚴防意外,怎麼能説他們人困馬乏、沒有戒備呢?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並不是真心為我們着想。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們固然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麼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 [8] 
但由於主戰派的意見佔了上風,晉軍沒有采納欒書的正確意見,結果被楚軍打得大敗。 [8] 

篳路藍縷成語寓意

“篳路藍縷”這一成語經常被人們引用,但人們對楚國創業的艱難卻知之甚少。楚國的開國君主熊繹,侍奉周王有功,只因不與周王同姓,故僅封子爵爵位。而子爵爵位是一個低等爵位,相當於諸侯國的“下大夫”,所以被封到邊遠荒僻的荊山。 [6] 
篳路藍縷 篳路藍縷
楚國雖是爵位低次、國土狹小之國,但楚人卻富有進取精神,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作為一國之君的熊繹穿着敝衣,拉着用荊竹編的柴車,帶領族人在蠻荒草莽之地辛勤開發,建國立業,跋涉山林,向周王朝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楚國的國民們更是跟隨着他們的國君一道加倍努力。以熊繹為首的楚人“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在艱苦的創業過程中凝聚着不畏強暴、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勇氣與決心。從心底萌發着要與周王室和中原各諸侯國抗爭的決心。也正是這種決心,使楚國的綜合國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9]  大約二百年後,楚國發展成地跨江、漢、淮三江的大國。他們所依靠的,便是這種“篳路藍縷”的精神力量。 [6] 
縱觀楚國的發展史,一個僅有子男之田五十里的小國,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奮力拼搏,從圖生存、圖發展到圖壯大,始終堅持不屈不撓、奮發圖強的信念,最後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説楚國的發展史,就是部“篳路藍縷”的創業史、發展史、壯大史。經過楚國舉國上下歷代“篳路藍縷”的奮力開拓,終於成就了“楚地千里,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霸業。 [9] 

篳路藍縷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篳路藍縷”意為駕着簡陋的柴車,穿着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土地,形容創業的艱苦。在句中可以作謂語、定語、狀語,褒義,用於書面語。 [2-3] 
運用示例
司馬遷史記·楚世家》:“闢在荊山,篳路藍縷。”
孫中山《建國方略之一》:“其地為蠻荒大陸,內有紅番之抵拒,外有強敵之侵凌,蓽路藍縷,開始經營。” [7]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篳路藍縷,孫公既開其先;發揚光大,我公宜善其後。” [12] 
鄭振鐸《梁任公先生傳》:“他究竟是中國‘新思想界之陳涉’……,然他的篳路藍縷,以開荒荊的功績,則已不小了。” [10] 
錢穆《國學概論》: “故清儒雖以治經餘力,旁及諸子,而篳路藍縷,所得已觳。至於最近學者,轉治西人哲學,反以證説古籍,而子學遂大白。最先為餘杭章炳麟,以佛理及西説闡發諸子,於墨、莊、荀、韓諸家皆有創見。” [11] 
參考資料
  •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2015/7重印):72
  • 2.    篳路藍縷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8]
  • 3.    史有為主編.成語用法大詞典.大連:大連出版社,1997.07:55-56
  • 4.    喻家樓.漢語成語英譯詞典.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8.11:21
  • 5.    楊振中,王國慶等編著.學生實用特色成語詞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01:12
  • 6.    符號主編;楊行正,王啓揆副主編.宜昌 文林攬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05:16
  • 7.    王濤等撰稿.中國成語大辭典(袖珍本).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4:38
  • 8.    楊建峯著.中華成語故事.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8.01:31-32
  • 9.    盧兵.荊楚武術與競技.武漢:武漢出版社,2014.12:44-48
  • 10.    阮智富,郭忠新編著.現代漢語大詞典 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12:2935
  • 11.    張秀麗.大儒章太炎.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01:157
  • 12.    國元令編著.常用成語典故.北京:金盾出版社,2018.10: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