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櫛風沐雨

(漢語成語)

鎖定
櫛風沐雨(拼音:zhì fēng mù yǔ)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戰國·莊周莊子·天下》。 [3] 
該成語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該成語為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4] 
中文名
櫛風沐雨
拼    音
zhì fēng mù yǔ
近義詞
餐風露宿
出    處
《莊子·天下》
成語結構
聯合式
用    法
作謂語、狀語
注音字母
ㄓˋ ㄈㄥ ㄇㄨˋ ㄩˇ

櫛風沐雨成語出處

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戰國·莊周《莊子·天下》) [3]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櫛風沐雨”。

櫛風沐雨成語故事

遠古時期,天地蒼茫,宇宙荒蕪,原始先民飽受海浸水淹的痛苦。堯掌管天下後,派遣大禹的父親鯀去治理洪水,鯀便逢洪築壩,遇水建堤,一直採取堵塞洪水的辦法來治理洪水,結果導致洪水氾濫的狀況愈加嚴重。舜接替堯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之後,親自多次到各處去巡視治水狀況,然而洪水氾濫的局面始終沒有任何改變,於是,舜將治洪不力的鯀予以治罪,並派遣鯀的兒子禹接着治水。
大禹來到洪水氾濫的地區以後,並沒有馬上動手治理洪水,而是對各地災情進行認真研究。他發現以前治水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為自己的父輩一直採用堵塞洪水的辦法。結果堵得越久,洪水氾濫的程度就越嚴重,所以他決定改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水患。確定了治水方案之後,大禹親自率領徒眾和百姓,帶着簡陋的石斧、石刀、石鏟等工具開始治水。他根據山川河流的位置重新設計水道,決定開山劈石,以便讓洪水由小河流入大河,最後再流進大海,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洪水氾濫的問題了。
但是治水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大禹生活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再加上連年遭受洪災,生活更加困苦。大禹要開山劈石,掘渠引洪,那勞動的艱苦,真是難以言説。為了治水,人們用壞了一件又一件工具,磨壞了一身又一身衣服,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風餐露宿,粗衣淡飯,風裏來雨裏去,辛勤勞動。尤其是大禹,他起早貪黑,親自掘土揹筐。他兢兢業業,腰累疼了,腿累腫了,仍然不敢懈怠。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趾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裏而脱落。但大禹沒有時間注意這些,他心裏想的只有治水,根本就顧不上儀表風範和身體病情。下場雨他就藉機洗洗頭髮,刮陣風他就當老天來給他梳了梳頭髮。他為了治水終日奔走,但是卻從來沒有抱怨過。
通過努力,大禹終於帶領百姓疏通了河道,洪水再也不能為害作亂,全都乖乖地流到大海中去了。 [1] 

櫛風沐雨成語寓意

大禹“風裏來,雨裏去”,辛苦奔波,為大國而忘小家,終於治水成功,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我們要汲取這種奉獻精神,學習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意志,發奮工作,努力學習,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中國夢。 [2]  [5] 

櫛風沐雨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櫛風沐雨為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狀語;含褒義。用來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4] 
運用示例
三國·魏·董昭《議丞相進爵九錫與荀彧書》:“今曹公遭海內傾覆,宗廟焚滅,躬擐甲冑,周旋征伐,櫛風沐雨,且三十年。” [1] 
唐·魏徵《九成宮醴泉碑銘》:“遺身利物,櫛風沐雨,百姓為心,憂勞成疾。” [1] 
宋·王禹偁《鄭渠銘》:“世有昏墊,則奠山濬川,櫛風沐雨以治之。” [1] 
明·宋濂《閲江樓記》:“此朕櫛風沐雨戰勝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 [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櫛風沐雨三十餘年,掃蕩羣兇,與百姓除害,使漢室復存。” [4] 

櫛風沐雨成語辨析

“櫛風沐雨”的近義詞有“風餐露宿”等。
“風餐露宿”的意思是在大風裏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櫛風沐雨”與“風餐露宿”兩者都有野外勞動或旅途中跋涉,生活艱苦的意思,但有區別。一是含義上不同。“櫛風沐雨”偏重在奔波勞作的辛苦,“風餐露宿”偏重在野外生活的艱苦。“櫛風沐雨”還有頂風冒雨的意思,“風餐露宿”則沒有這種意義。二是語體色彩不同。“櫛風沐雨”多用在書面語中,“風餐露宿”在口語、書面語中都常用。 [1] 
參考資料
  • 1.    王俊編.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勤奮篇 2,.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109-110
  • 2.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01:107
  • 3.    劉秀森.商丘成語與典故.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08:77
  • 4.    櫛風沐雨的解釋|櫛風沐雨的意思|漢典“櫛風沐雨”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02]
  • 5.    林巖編寫.中國古代廉政文化集粹.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4.0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