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鎖定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主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辦的國家級科技賽事,於2019年6月開始校級選拔和作品申報。 [1]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自啓動以來,共有1573所高校舉辦校級賽事,並有近300萬青年學生參與。經過省級賽事選拔,內地1513件作品參加國賽。 [2]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共評出1217件獲獎作品,其中35件特等獎作品、105件一等獎作品、286件二等獎作品、786件三等獎作品、14件累進創新獎作品;針對港澳地區,評出了21件獲獎作品,其中3件一等獎作品、8件二等獎作品、10件三等獎作品。上海交通大學等44所高校獲得該屆賽事“優勝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獲得該屆賽事“挑戰杯”。 [2-3] 
中文名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時    間
2019年6月 至 2019年11月12日
主辦單位
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
承辦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參賽人數
約300萬 [2] 
獲獎數量
特等獎35件、一等獎108件、二等獎294件,三等獎796件,累進創新獎14件(包含港澳地區)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賽事背景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 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引導廣大高校學生努力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青春力量,共青團中央、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決定共同主辦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1]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舉辦進程

2019年3月26日,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第一次籌備工作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召開。 [4] 
高校參賽人員合影
高校參賽人員合影(4張)
2019年4月3日,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組織申報工作培訓班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舉行。 [5] 
2019年6月,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級競賽開始進行。 [6] 
2019年9月17日,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完成預審階段。 [7] 
2019年11月12日,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閉幕。 [2] 
2019年12月16日,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名單公佈。 [3]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舉辦信息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舉辦單位

主辦單位: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
承辦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舉辦規模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共有1573所高校舉辦校級賽事,近300萬學生參與賽事。 [2]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參賽要求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參賽資格

凡在2019年6月1日以前正式註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在校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
本校碩博連讀生(直博生)若在2019年6月1日以前未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的,可以按碩士生學歷申報作品。沒有實行資格考試製度的學校,前兩年可以按碩士學歷申報作品。 醫學等本碩博連讀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別對應本、碩申報,後續則不可申報。 [1]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要求

申報標準
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距競賽終審決賽(2019年6月1日)前兩年內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可分為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
申報個人作品的,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鑑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上的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凡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
申報集體作品的,作品作者必須均為學生。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歷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專科生或碩士研究生類進行評審。增加作品自查環節,申報學校簽訂承諾書,承諾作品符合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申報作品的要求,接受競賽組委會抽查。 [1] 
主題要求
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 科技發明製作三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專科生。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6個學科內。科技發明製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製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製作等。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含本競賽主辦單位參與舉辦的其它全國性競賽的獲獎作品)等均不在申報範圍之列。
參賽作品涉及下列內容時,必須由申報者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否則不予評審:
1、動植物新品種的發現或培育,須有省級以上農科部門或科研院所開具證明。
2、對國家保護動植物的研究,須有省級以上林業部門開具證明,證明該項研究的過程中未產生對所研究的動植物繁衍、生長不利的影響。
3、新藥物的研究須有衞生行政部門授權機構的鑑定證明。
4、醫療衞生研究須通過專家鑑定,並最好附有在公開發行的專業性雜誌上發表過的文章。
5、涉及燃氣用具等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關用具的研究;須有國家相應行政部門授權機構的認定證明。 [1] 
報送流程
參賽作品須於申報前將作品項目名稱、參賽學生和指導教師等關鍵信息在校內官方網站主頁上進行不少於5天的公示,並將公示截圖隨作品一同報送。參賽作品必須由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指導教師 ( 或教研組)推薦, 經本校學籍管理、 教務、 科研管理部門審核確認。每個學校選送參加競賽的作品總數不得超過6件,每人限報1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過作品總數的1/2。 參賽作品須經過本省(自治區、 直轄市)組織協調委員會進行資格及形式審查和本省 ( 自治區、 直轄市)評審委員會初步評定,方可上報全國組委會辦公室。各省(自治區、 直轄市)選送全國競賽的作品數額由主辦單位統一確定。 每所發起學校可直接報送3件作品(含在6件作品之中)參加全國競賽。 [1]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獎懲機制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獎勵

參賽的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製作三類作品各設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等次獎分別約佔各類入圍作品總數的3%、8%、24%和65%。本專科生、碩士研究生兩個學歷層次作者的作品獲獎數與其入圍作品數成正比例。科技發明製作類中A類和B類作品分別按上述比例設獎。全國評審委員會對各省級組織協調委員會和發起高校報送的參賽作品進行預審,評出80%左右的參賽作品入圍獲獎作品,評出入圍作品中的65%獲得三等獎, 其餘35%進入終審決賽。在終審決賽中評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
入圍獲獎的作品,確認資格有效的,由全國組織委員會向作品頒發證書 ( 證書須體現作者和指導老師姓名)。參加各省 ( 自治區、 直轄市)預賽的作品,確認資格有效而又未進入全國競賽的,由各省 ( 自治區、 直轄市)組織協調委員會向作品頒發證書(證書須體現作者和指導老師姓名) 。
競賽以學校為單位計算參賽得分,團體總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佈。團體總分由“現場作品得分”和“校級賽事組織得分“兩部分組成。 最高榮譽 “挑戰杯“為流動杯,授予競賽團體成績最佳的學校,如遇團體總分並列第一,以獲特等獎的數量排序,以此類推至三等獎。設 “優勝杯”若干,分別授予除“挑戰杯“獲得高校之外團體總分前三十一名的其餘學校,及位列本省份第一名的高校中、除去團體總分前三十一名高校後排名前十名的其餘學校。累計3次獲得”挑戰杯“的學校,可永久保存複製的”挑戰杯“一座。
各等次獎計分方法如下:特等獎作品每件計100分,一等獎作品每件計70分,二等獎作品每件計40分,三等獎作品每件計20分,上報至全國組委會但未通過預審的作品每件計10分。校級賽事組織得分採取加分制,主要考察出台激勵學生創新政策,聯合教務、科研等部門舉辦校級賽事,校級賽事學校重視、指導教師積極參與、廣泛覆蓋學生、組織實施、氛圍營造及宣傳等情況。全國組織委員會秘書處負責制定《校級賽事組織得分實施細則》。
競賽設10個左右省級優秀組織獎和獲得入圍作品高校數30%左右的高校優秀組織獎,獎勵在競賽組織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省份和高校。省級優秀組織獎由主辦單位評定,報全國組織委員會確認,主要考察聯合教育、科技等部門舉辦省級賽事,省級賽事高校參與率,省域內校級賽事舉辦情況,省域內賽事對學生的覆蓋等情況。高校優秀組織獎由各省(自治區、 直轄市)組織協調委員會提名,主辦單位評定後報全國組織委員會確認,評選標準依照《校級賽事組織得分實施細則)。
為鼓勵各高校對參賽項目進行持續支持與跟蹤培育, 推動競賽由短期開展向日常活動的轉變, 提升競賽育人功能, 競賽設立累進創新專項獎,獎勵給在過去2屆全國競賽中入圍獲獎且在後續有較大創新提升的作品。此外,在符合競賽宗旨、具有良好導向作用前提下,可聯合社會有關方面設立、評選專項獎。 [1]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懲戒

參賽作品存在舞弊、抄襲、作假,將國家課題、教師科研成果包裝成學生項目的,均視為嚴重違規行為。參賽作品在公示環節,知情公眾如發現作品不符合申報要求或存在嚴重違規行為,各高校要嚴肅對待、一經查實取消作品參賽資格。
參賽作品如在參賽環節被抽查或經舉報核實發現作品不符合申報要求,取消作品參賽資格,該學校不得補報作品;被抽查或經舉報核實發現作品存在嚴重違規行為,取消作品參賽資格,該學校不得補報作品,該學校團體總分為零,並取消該學校參評“優勝杯”及其他集體獎項的資格,視情節嚴重取消該學校下屆聯合發起單位資格或參賽資格。
競賽結束後,對獲獎作品保留一個月的質疑投訴期。若收到投訴,競賽領導小組將委託主辦單位有關部門進行調查。經調查,如確認該作品資格不符者,取消該作品獲得的獎勵,重新計算作者所在學校團體總分及名次;如確認作品存在嚴重違規行為,該學校團體總分為零,取消該學校所獲得的“優勝杯”或其他集體獎項,視情節嚴重取消該學校下屆聯合發起單位資格或參賽資格,並通報全國組織委員會成員單位。 [1]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評選情況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評選單位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級賽事作品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評審委員會進行評選;決賽作品由賽事全國評審委員會進行評選。 [1]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評選規則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組織協調委員會要按照《“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資格及形式審查實施細則》 的規定,對報送的作品進行嚴格的資格和形式審查,省(自治區、直轄市)評審委員會對報送作品進行認真的初評。
2、全國組織委員會秘書處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協調委員會報送和發起高校直送的參賽作品進行資格及形式審查,不合格的作品取消參賽資格。
3、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和科技發明製作類的作品在承辦單位所在地進行預審,預審要提出是否進入終審和獲獎等級初步意見,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在全國評審委員會負責哲學社會科學類作品評審工作的常務副主任的主持下先期進行評審,選出一定比例作品赴承辦單位所在地進行展示。
4、終審決賽期間,評委在組委會安排的專門時間集體到展廳審看發明製作類作品的實物。
5、終審決賽一律實行公開答辯制。
6、評委可以對所評審的作品的資格提出質疑,並提出質疑理由、證據或線索。受到評委質疑的作品,將提交競賽作品資格評判委員會按程序評定其參賽資格。
7、評委會應於終審開始時在主任的主持下召開評委會全體會議, 聽取組委會對競賽活動情況的通報。 [1]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作品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共評出35件特等獎作品。下方圖片為特等獎獲獎名單。 [3]  [9] 
特等獎獲獎名單 特等獎獲獎名單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共評出108件一等獎作品。下方圖冊為一等獎獲獎名單。 [3]  [9]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共評出296件二等獎作品。下方圖冊為二等獎獲獎名單。 [3]  [9]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共評出794件三等獎作品。下方圖冊為三等獎獲獎名單。 [3]  [9]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累進創新獎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共評出14件累進創新獎作品。 [8] 
獎項
作品名稱
學校
金獎 (3個)
刀尖仿生微結構單點金剛石振動壓印裝置
促炎症消退介質防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基礎和臨牀應用研究
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權能困境、農户反響和產權實現研究——以國家級試點區瀏陽市為例
銀獎 (5個)
雙軸深耕勻混智能化貼地播種複式作業機
基於高強度瞬變脈衝磁場的異種金屬焊接技術
新型抗茶葉病害納米生物農藥的研發
巧辨抗氧化類物質的化學“鼻/舌”--基於模式識別的傳感分析新方法及應用研究
返貧抑制:基於南疆深度貧困區精準脱貧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模式調查及效果滿意度評價
銅獎 (6個)
無人值守繼電室自主巡檢及遠程應急操控機器人
級聯拉曼混頻技術及顏色可選激光研究
海棲類扁蟲新種發現與分子系統發生分析
無下水道深度資源化廁所
太陽光驅動催化纖維高效降解水體中新型污染物
貧困退出背景下返貧脆弱性及長效遏制機制研究 ——基於寧德市的調查
參考資料: [8]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文化特色

作品展覽交流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舉辦期間,“挑戰杯”主辦方邀請入圍決賽的參賽作品現場布展,向社會展示研究成果,並邀請高校領導、參賽學生、企業等觀摩交流,超過500家企業到場。此外,還組織了線上的展示。同時,賽事主辦方還組織獲獎學生參觀高新區、中關村,與社會對接。 [10]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賽事評價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挑戰杯”發展歷程中,改革力度最大的賽屆之一。“挑戰杯”在邁入第30個年頭後,踏上新的征程。(環京津網評) [10]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賽事報道

中國內外包括但不限於人民網、環京津網、中青網等新聞媒體對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籌備時、舉辦時、閉幕後進行了報道 [2]  [5]  [10]  中國江西網等地方媒體也對其校級賽事進行了詳細報道 [6]  。此外,挑戰杯官方也在官方網站實時報道賽事進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