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空虛

(漢語詞彙)

鎖定
“空虛”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kōng xū,意思是指百無聊賴、閒散寂寞的消極心態。即人們常説的“沒勁”,是心理不充實的表現。當人們長期生活在空虛狀態中,不滿足本身的需求,遭到長期打壓,就會產生抑鬱病,憂鬱症孤獨症等病態。出自《管子·八觀》:“民偷處而不事積聚,則囷倉空虛。” [3] 
中文名
空虛
拼    音
kōng xū
外文名
hollow
引證解釋
空無;不充實
同義詞
無聊

空虛漢語詞語

空虛拼音

kōng xū

空虛英譯

hollow

空虛基本解釋

空虛 空虛
[hollow;empty] 裏面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不充實的
反對派所持的空虛的論點 [1] 

空虛引證詳解

  1. 空無;不充實。《管子·八觀》:“民偷處而不事積聚,則囷倉空虛。”《史記·龜策列傳》:“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唐 韓愈符讀書城南》詩:“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舊唐書·楊炎傳》:“迨 至德 之後,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飢癘,徵求運輸,百役並作,人户凋耗,版圖空虛。”《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卻説大夫褒珦,自褒城來,聞趙叔帶被逐,急忙入朝進諫:‘吾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沙汀 《航線》:“一提到肚皮的事,各人都馬上感到腸胃的空虛了。”
  2. 空曠冥漠。劉向 《九嘆·憂苦》:“巡陸夷之曲衍兮,幽空虛以寂寞。”
  3. 虛假;空幻。《後漢書·朱浮傳》:“兼以私情容長,憎愛在職,皆競張空虛,以要時利。”唐 王維飯覆釜山僧》詩:“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2] 吳偉業 《贈願雲師》詩:“萬化皆空虛,大事惟一著。”
  4. 豁達;沒有成見。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而今為什麼説個不可有成心?只為人心最靈,專是那空虛的才有公道。”
  5. 指天空。亦喻朝廷。劉禹錫送前進士蔡京赴學究科》詩:“幸遇天官舊丞相,知君無翼上空虛。”唐 趙璜曲江上巳》詩:“欲問神仙在何處,紫雲樓閣向空虛。”宋 王安石張氏靜居院》詩:“ 留侯 亦養生,乃欲凌空虛。” [1] 

空虛心理學名詞

空虛產生

心理空虛是不思追求、無所事事或不願事事造成的。因為不思追求,失去了人生的奮鬥目標,就不會有奮鬥的樂趣和成功的歡愉。因為無所事事或不願事事,就會感到生活無聊、心靈空乏虛無,就會感到寂寞難忍。於是,為了擺脱這種心理上的飢餓,就有可能因尋求刺激而去抽煙、喝酒、賭博、甚至鬧事,以此來排遣時間。個別的還會走上偷盜、姦淫等犯罪的道路。
空虛通常發生在這樣兩種情景之中:一種是物質條件優越,無需為生活煩惱和忙碌,習慣並滿足於享受,看不到也不願看到人生的真實意義,沒有也不想有積極的生活目的;另一種是心比天高,對人們通常向往的目標不屑追求,而自己嚮往的目標又無法達到而難以追求,結果是無所追求,心靈虛無空蕩,精神無從着落。

空虛空虛和慵懶

空虛與慵懶不同。慵懶是心理上的懶散,是惰性使然,慵懶雖然是誘發空虛的條件,是不思追求、無所事事或不願事事的温牀,但慵懶未必一定導致空虛,因為慵懶的人心理上也可能很“充實”——喜歡懶散生活、滿足懶散現狀,儘管這種“充實”是消極的,對常人來講是難以理解的,但慵懶的人並不會感到心理空虛。當然,慵懶的人如果逐漸感到無聊、寂寞、萬事不稱心並嚮往通過消極的新鮮刺激來排遣此種心情,以消磨時光,則就會演變成空虛的人。

空虛克服空虛

要對抗空虛就要看清空虛的本質就是不存在。這時如能轉移注意力做些“實質”的活動,如逛街就認真挑選衣物、聚會時就專心與人談話,都可有效驅除空虛感。至於常感到空虛的人,很可能是活得不踏實。有些人在生活中懷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或目標,自己總是在生活中追尋些什麼,而沒有落實到現實生活本身,不免常有虛幻感。要揮別空虛感就要建立“務實不務虛”的生活態度,能“活在當下”的人,心中是不會有這麼一個黑洞的。要做到:
  1. 對社會應有一種較為現實的認識;
  2. 磨鍊意志,正確對待失誤與挫折;
  3. 多讀名人傳記;
  4.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5. 多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
  6. 正確的自我認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