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門銘

(鐫刻於北魏永平二年的摩崖石刻)

鎖定
《石門銘》是鐫刻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由王遠撰文並書丹、武阿仁鑿字,屬楷書書法作品。 [1]  摩崖通高175釐米,寬215釐米,原刻於陝西漢中石門東壁,後鑿移到漢中博物館 [2] 
《石門銘》是“石門十三品”之一,記載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開廢置已久的褒斜道之事。 [3]  它與《石門頌》有一脈相承之淵源,但結體更為開闔瑰奇,線條更為流暢跌宕,氣勢更為激盪奔放,筆墨飛舞,意氣風發,恣情揮灑。其結字奇縱,字勢飛逸,縱斂隨心,頓不停留,挫不遲疑,一瀉而下,勢不可止,超俗脱凡,仙姿神態,躍然其間。 [2] 
中文名
石門銘
創作年代
北魏
別    名
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
書丹者
王遠
書法類型
楷書
規    格
通高175釐米,寬215釐米
原    址
陝西漢中石門東壁
現藏地
漢中博物館

石門銘碑刻內容

《石門銘》釋文
石門銘┘
〔此〕門蓋漢永平中所穿,將五百載。世代綿迥,屯夷逓(遞)作,乍┘開乍閉,通塞不恆。自晉氏南遷,斯路廢矣!其崖岸崩淪,磵┘閣堙禠,門南北各數里,車馬不通者久之。攀蘿捫葛,然後┘可至。皇魏正始元年,漢中獻地,褒斜始開。至於門北一里┘西上鑿山為道,峭岨槃迂,九折無以加,經途巨礙,行者苦┘之。梁秦初附,寔(實)仗才賢,朝難其人,褒蕳(簡)良牧。三年┘,詔假節龍驤將軍、督梁秦諸軍事、梁秦二州㓨(刺)史泰山羊┘祉,建旟嶓漾,撫境綏邊,蓋有叔子之風焉。以天嶮難升,轉┘輸難阻,表求自回車已南開創舊路,釋負擔之勞,就方軌┘之逸。詔遣左校令賈三德,領〔徒一萬人,石師百〕人,共成┘其事。三德巧思機發,精解冥會,雖元凱之梁河,德衡之損┘躡,未足偶其奇。起四年十月十日,訖永平二年正月畢功┘。閣廣四丈,路廣六丈,皆填溪棧壑,砰嶮梁危,自回車至谷┘口二百餘里,連輈駢轡而進,往哲所不工,前賢所輟思,莫┘不夷通焉。王生履之,可無臨深之嘆;葛氏若存,幸息木牛┘之勞。 扵(於)是畜產鹽鐵之利,紈錦罽毼之饒,充牣川內,四民┘富實,百牲(姓)息肩,壯矣!自非思埒班爾,籌等張蔡,忠公忘私┘,何能成其事哉?乃作銘曰┘:龍門斯鑿,大禹所彰。茲巖迺穴,肇自漢皇。導此中國,以宣┘四方。其功伊何,既逸且康。去深去阻,匪閣匪梁。西帶汧隴┘,東控樊襄。河山雖嶮,漢德是強。昔惟畿甸,今則關壃。永懷┘〔古烈,跡〕在人亡。不逢殊績,何用再光。水眺悠皛,林┘望幽長。夕凝曉露,晝含曙霜。秋風夏起,寒鳥春傷。穹隆高閣,有車┘轔轔。鹹夷石道,駟牡其駰。千載絕軌,百兩(輛)更新。敢刊巖曲,以紀鴻塵┘。魏永平二年太歲己丑正月己卯朔卅日戊申┘,梁秦典籤太原郡王遠書,石師河南郡洛陽縣武阿仁鑿字┘。 [4]  [5] 
《石門銘小記》拓片 《石門銘小記》拓片 [5]
《石門銘小記》釋文
案西壁文,後漢永平中開┘石門。今大魏改正始五┘年為永平元年,餘功至┘二年正月訖手。開復之年同曰永平,今古同前┘極矣哉!後之君子異世┘同聞焉┘!
賈哲字三德。┘ [4] 
(説明:〔〕,表示據歷代著錄等補全的殘缺字;(),表示前一個字的正體;┘,表示分行;每段一列。)

石門銘創作背景

東漢永平六年(公元63年)至永平九年(公元66年),漢中太守鄐君以漢明帝的詔書向廣漢郡、蜀郡及巴郡徵集役工二千六百九十人開通褒斜道,在開道過程中鑿通了石門。之後,在東漢延光四年(公元125年)、永壽元年(公元155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都曾因道路阻塞而對褒斜道進行復修。隨着褒斜道的幾修幾廢,石門通塞不定。 [6]  到北魏正始元年(公元504年),漢中歸屬北魏,北魏宣武帝於是命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再循原褒斜舊道開鑿通途。其修築工程自正始四年(公元507年)興工,至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竣工。《石門銘》即是為紀念此事,於石門勒銘,以讚頌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賈三德奉詔修復廢置已久的褒斜道閣,重新開通並拓寬石門之功。 [2] 

石門銘藝術鑑賞

石門銘用筆特點

用筆上,《石門銘》具有以下特點:
《石門銘》精拓本
《石門銘》精拓本(70張)
①中鋒用筆,蒼茫圓渾。《石門銘》用筆以中鋒為著,逆入藏出,行筆取澀勢,沉着含蓄,偶露鋒芒,古樸渾厚。線條粗細結合,蒼勁凝練,圓勁飽滿,如“魏”字、“黃”字線條遒勁,力透紙背,“裏”字、“開”字圓渾流動,富有節奏。
②長畫飛逸,筆勢往來。《石門銘》的點畫有“鐵畫銀鈎”之感,雖細畫不厭其細,然以一身之力貫之;其線條“長槍大戟”,任筆端彈力恣情縱橫,揮灑自如,力運千斤;長亦不厭其長,勢來不可遏,勢去不可止,開張奇逸,舒展自然,筆勢往來,生動至極。如“山”字的中豎,“蓋”字的下長橫,“者”字的長撇,“秦”字的撇捺,“刺”字的豎鈎,“屯”字的浮鵝鈎等筆畫飛逸奇渾,飄灑流宕。
③筆含篆隸,“以草作楷”。《石門銘》與漢隸《石門頌》都是摩崖刻石,在用筆與風格上保持了延續性,既有《石門頌》的篆籀氣,又有《石門頌》的“草隸”之趣。二者都不囿於時代風氣,《石門頌》跳出漢隸用筆規格,“以草作隸”;《石門銘》不同於北魏的用筆峭勁,“以草作楷”,如“北”字的隸意,“崩”字的轉折為“篆”折,婉轉通暢,“岸”字奇逸飛動,草情畢俱。 [7] 

石門銘結構特點

結構上,《石門銘》具有以下特點:
①橫平豎斜,奇肆飛揚。《石門銘》結體欹斜,飛揚飄灑,豎畫無一筆垂直,多取傾斜之勢,又時常與平橫相配合,斜中取正,如“年”字的橫平豎斜,“山”字、“羊”字的長豎畫,上伸下展,都取極斜之勢,奇肆飛揚。同時章法疏朗空靈,字字如天馬行空。
②字形偏扁,舒展寬綽。《石門銘》用筆直承篆隸,字形多取隸意,尤其得力於《石門頌》,字形偏扁,雖有取縱勢者,如“岸”字、“賈”字、“而”字、“爾”字、“籌”等;但大多數結字為變形,如“矣”字、“路”字、“南”字、“自”字、“礙”字等;甚至極扁,如“臨”字、“諸”字、“亡”字等。字形雖偏扁但不侷促,由於帶有曲勢的長線條的組合,使字的結體有張有弛,舒展寬綽。
③結體樸拙,風姿奇特。《石門銘》的結構詭異,時出意外。或上大下小,頭重腳輕,如“蘿”字;或上小下大,上密下疏,如“秦”字、“嶮”字等;或上正下斜,如“崩”字;或上下皆斜,如“然”字;或錯落,如“斯”字;大者如“獻”字、“賈”字、“機”字、“發”字、“難”字等;小者如“裏”字、“葛”字、“賈”字、“捫”字等,風姿奇特,無異於匠心經營,一任自然,直似童稚信筆所為,拙中寓樸厚,耐人尋味。 [7] 

石門銘作品評價

清代金石學家畢沅:遠無書名,而碑字超逸可愛。(《關中金石記·卷一·北魏·石門銘並序》) [8]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飄逸有致,即從《石門頌》出者。(《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二·後魏》) [9] 
近代書法家康有為:①奇逸之《瘞鶴銘》,則有《石門銘》當之。(《廣藝舟雙楫·卷三·備魏第十》) [10]  ②《石門銘》飛逸奇渾,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門頌》《孔宙》等碑,皆夏、殷舊國,亦與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籠也。(《廣藝舟雙楫·卷四·體系第十三》) [11]  ③《石門銘》為飛逸渾穆之宗,《鄭文公》《瘞鶴銘》輔之。(《廣藝舟雙楫·卷四·十六宗第十六》) [12]  ④神品:《爨龍顏碑》《靈廟碑陰》《石門銘》。(《廣藝舟雙楫·卷四·碑品第十七》) [13]  ⑤《石門銘》若瑤島散仙,驂鶴跨鸞。(《廣藝舟雙楫·卷四·碑評第十八》) [14]  ⑥餐霞神采絕人煙,古今誰可稱書仙?石門崖下摩遺碣,跨鶴驂鸞欲上天。自注:“《石門銘》體態飛逸,不食人間煙火,書中之仙品也。”(《廣藝舟雙楫·卷六·論書絕句第二十七》) [15] 
近代思想家梁啓超:《石門銘》筆意多與《石門頌》相近,彼以草作隸,此以草作楷,皆逸品也。(《碑帖跋·魏石門銘》) [16] 

石門銘歷史傳承

《石門銘》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三十日刻在陝西褒斜道石門洞壁的摩崖上。 [7]  經宋代洪适隸釋》、趙明誠金石錄》,清代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畢沅《兩漢金石記》《關中勝蹟圖志》《關中金石記》、王昶金石萃編》等著錄。 [17]  公元1967年修石門水庫時被鑿移到漢中博物館。 [18] 
參考資料
  • 1.    倪文東 著.歷代書法名品賞評.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09月第1版:70
  • 2.    金其楨 著.中國碑文化.重慶:重慶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286-287
  • 3.    魏小虎 著.鑑寶·碑拓.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3年01月第1版:101
  • 4.    孫啓祥. 北魏《石門銘》異文和史事人物辨[J]. 陝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28(1):40-45.
  • 5.    史忠平. 『石門十三品』中的隸體擘窠書[J]. 中國書法, 2017(21):84-125.
  • 6.    郭榮章. 北魏《石門銘》考[J]. 考古與文物, 1983,(4):100-104.
  • 7.    於劍波 主編.中國畫教程(楷書卷).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年06月第1版:109-110
  • 8.    畢沅 撰.關中金石記(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8
  • 9.    謝承仁 主編.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04月第1版:556
  • 10.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107
  • 11.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125
  • 12.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136
  • 13.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138
  • 14.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142
  • 15.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203
  • 16.    (清)梁啓超 著.梁啓超全集(第九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07月第1版:5245
  • 17.    嚴都巋. 北魏摩崖刻石《石門銘》書刻藝術探微[J]. 書法賞評, 2019(6):44-46.
  • 18.    漢中博物館-古漢台  .漢中市人民政府.2014-09-24[引用日期2020-05-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