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門頌

(王戎創作書法作品)

鎖定
《石門頌》(全稱為《漢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後世簡稱為《石門頌》)。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當時漢中太守王升撰文、書佐王戎書丹刻於石門內壁西側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漢中博物館 [1] 
《石門頌》歌頌了東漢漢順帝時的司隸校尉、犍為(今屬四川樂山)人楊孟文“數上奏請”修復褒斜道的事蹟。整塊摩崖通高261釐米,寬205釐米,題額高54釐米。 [2]  《石門頌》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線條沉着勁道,結字舒展放縱,體勢瘦勁,飄逸自然,素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 [1] 
《石門頌》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豐碑,它與略陽的《郙閣頌》、甘肅成縣的《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是漢代頌體代表作。 [3] 
中文名
石門頌
作    者
王戎
創作年代
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
作品別名
漢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全稱)
書法類型
隸書
字    數
655
現收藏地
漢中博物館

石門頌書法內容

石門頌 石門頌
(碑額)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
惟坤靈定位,川澤股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斜(碑作餘字)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益域為充。
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碑誤作“人”字)秦。建定帝位,以漢氏(原種作“詆”)焉(焉字別寫)。後以子午,途(原碑塗加艹上下結構)路澀(原碑為歮)難。更隨圍谷,復通堂光。凡此四道。閡(原碑作垓)隔(別寫)尤艱。
至於永平,其有四年,詔書開斜(原碑作餘),鑿通石門、中遭元二,西夷虐(別字)殘,橋樑斷絕,子午復循。上則懸(原碑為縣字)峻,屈曲流(別字)顛;下則入(碑作人字)冥(別字),傾(別字)瀉(原碑為寫字)輸淵。
《石門頌》 《石門頌》
平阿淖(別字,一釋泉字)泥,常蔭鮮晏。木石相拒(原碑作距),利磨確盤(別字),臨危槍碭,履尾心寒。空輿輕騎(原碑奇為竒),滯(原碑氵為辶)礙(別寫)弗前。惡蟲弊(原碑加草字頭)獸(原碑作狩字),蛇蛭毐蟎(別字)。末秋截霜。嫁苗禾(別寫)殘。終年不登,匱餒之患。卑者楚惡(別寫),尊看弗安。愁苦之難,焉可具言。
於是明智(碑作知),故司隸校尉犍為武陽楊君厥字孟文,深執忠伉,數上奏請。有司儀駁(別字)君遂執爭,百僚(別字)鹹從,帝用是聽。廢子由斯,得其度經。功飭爾要,敞而晏平。清涼調和,烝烝艾寧。
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太守、犍為武陽王升字稚紀。涉歷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智(原碑作知),美其仁賢,勒石頌德,以明厥勳。其辭曰:
君德明明,炳(別寫)煥彌光。刺(別寫)過拾遺,厲清八荒,奉魁承杓,綏億御(碑作衙)強(碑作作彊)。春宣聖恩,秋貶若霜。無偏蕩蕩,貞雅(原碑牙似楷書耳為篆書隸變,非耳)以方。寧靜蒸庶,政與乾通,輔主匡君。循禮有常。
鹹曉地理,知世紀綱。言必忠義,匪石厥章。懨(別寫)弘大節.讜而益明。揆往卓今,謀合朝情。釋(別字)艱即安,有勳有榮。
禹鑿龍門,君其繼蹤。上順鬥(似升字)極,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樂,庶士説雍、商人鹹西嘻,農(別寫)夫永同。春秋記異,今而紀功。垂流(別字)億載,世世嘆誦。
序曰:明哉仁智(原碑知字),豫識難易。原度天道,安危所歸,勤勤竭誠,榮名休麗。
五官椽南鄭趙邵字季南,屬褒中晁(碑為別字)漢強字產伯,書佐西城(碑作成字)王戎(別寫)字文寶,主。
王府君閔穀道危難,分置六部道橋。特遣行丞事西城(碑作成)韓(別寫)朗(碑作別字)。字顯公、都督掾 [9]  ,南鄭魏(別寫)整字伯玉(碑作王)。後遣趙誦字公梁,按(碑作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積(碑作別字),萬世之基。或解高閣(碑作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焉作別寫)。
伯玉(碑為王字)即日徒(碑作從)署行丞事,守安陽長。 [4] 

石門頌創作背景

《石門頌》是漢中太守王升為表彰楊孟文等開鑿陝西漢中市褒城鎮東北褒斜谷古石門通道的功績而刻的銘石,文辭為王升撰寫,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由王戎刻寫。 [1] 

石門頌藝術特色

石門頌點畫

石門 石門
以《曹全碑》、《華山碑》為正宗的那種起伏分明的用筆方法和點畫形態,在《石門頌》中並不怎麼講究,因為它是刻在高低不平的粗糙巖面上的,書寫者也無法寫得精麗,加上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形成了一種具有朦朧之美的神韻。清劉熙載雲: “秦碑力勁。漢碑氣厚。”(《書概》)正是此石刻都具備的,尤其在用筆上具有篆意,尤為可貴。 [5] 

石門頌結體

《石門頌》局部
《石門頌》局部(3張)
《石門頌》的結字大小不一,灑落有致,縱橫勁拔,流露出天真、飄逸的新奇之趣。 [5] 
前人評此石刻是隸中之草,與其它漢碑相較,確可看出其縱橫變化更為突出。由於這是刻在石壁上的緣故,不可能像豐碑巨碣那樣作精雕細刻,只能依着巖面的起伏作點畫的權變安排。置之險地而後生,反得意外之趣。
細觀此刻,可以發現其中許多字的結體與後來出現的竹木簡犢的小字很相近,由於點畫的錯落,不但使許多字的結體出現新的體勢,而且加強了字裏行間的特別趣味。有的字如出現新的體勢,而且加強了字裏行間的特別趣味。有的字如“命”“升”“誦”等的豎筆特別長,這在漢隸石刻中是少見的。但在竹木簡中常可看到這些寫法。
此碑之字有的結體可以説是放大了的竹木簡上的結體,如“為”“帝”“寒”“廢”“守”“厲”“八”“荒”等。 [5] 

石門頌線條

摩崖刻石,尤其是《石門頌》,將隸書的整飭變為靈動,把規整變為奔放,它的筆畫,逆入逆出,含蓄藴藉,橫畫不平,豎畫不直,行筆處又道勁有力,如挽舟逆行,力逾千鈞。轉折處或方或圓,又往往《石門頌》斷筆另起。筆畫橫豎撇捺粗細變化不大,就是燕尾或捺畫的末端,也不過分加重。其線條之流暢遒勁,在古代刻石中都是不多見的。 [6] 

石門頌名家點評

清末民國書法篆刻家張祖翼:“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
清末民國學者康有為《論書絕句》:“餐霞衝採絕人煙,古今譙可稱書仙?石門崖下遺摩碣,跨鶴驂鸞欲上天。” [5] 
日本當代書法家牛丸好一:“《石門頌》兼備秦漢古銅印結構法度,可以説一個字就形成一個壯美的小宇宙,是極優秀的作品。” [2] 
近代金石文字學家楊守敬《平碑記》:“其用筆如閒雲野鶴,飄飄欲仙,六朝疏秀,皆從此出”。 [7] 

石門頌後世影響

《石門頌》的魅力表現在其書法藝術上,它是東漢中後期十分成熟的漢隸作品之一。可以設想,把如此規模宏闊的文章要書丹鐫刻在幽谷中的石門石壁是何等不易。但從全局來看,整篇風格統一,字體結構嚴謹,又富於變化,富於生命,充滿靈動之感。尤其豎筆拉長的“命”、“升”、“誦”諸字保留了漢代簡書的遺韻,在全國現存的漢代石刻中絕無僅有。
《石門頌》古拙、飄逸的鮮明個性,影響着自清代碑學以來活躍在中外書壇上的書法家。
中國的大型工具書《辭海》封面的隸書“辭海”二字,就選自於《石門頌》。 [2] 

石門頌歷史傳承

《石門頌》原刻於陝西省褒城縣(今漢中市漢台區褒河鎮)古褒斜道的南端——東北褒斜谷之石門隧道的西壁上。此處是橫穿秦嶺、連接八百里秦川和漢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稱褒斜棧道。由於形勢險峻、開鑿困難,故歷代文人歌詠、題刻者甚多。
20世紀60年代末興修水利,在石門峽谷外不足百米處修建水壩,雖經有識之士多方呼籲,終因動亂年月,壩址終未移動,石門隧洞,古道遺蹟與絕大部分石刻盡皆淹沒於浩渺大水之中。不幸中的萬幸是把漢魏《石門十三品》搶救了出來。
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撥專款,在石門石刻專家郭榮章主持下,在漢中市漢台博物館修建漢魏《石門十三品》專門展廳,《石門頌》現收藏於漢中市博物館。 [2] 

石門頌古籍級別

2020年10月30日,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8] 
參考資料
  • 1.    瞿然主編,精編隸書技法[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5,第3頁
  • 2.    王蓬著,陝西漢中 西北江南[M],中國旅遊出版社,2015.04,第54-56頁
  • 3.    翟東編著,八卦格解析名碑名帖系列 石門頌[M],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09,第26頁
  • 4.    林子序主編,書畫研究 2=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STUDY[M],湖北美術出版社,2011.11,第110頁
  • 5.    俞膺潔,俞建華著,中國書法通解[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08,第258-260頁
  • 6.    盛文林編著,書法藝術欣賞[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01,第19-20頁
  • 7.    任思源主編,中國書法一本通[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7,第100頁
  • 8.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12-13]
  • 9.    滕西奇.石門頌寫法與註譯[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