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瞿方書

鎖定
瞿方書(1881—1947),字蓀樓,土家族,湖南省龍山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與宋教仁同入桃源漳江書院學習。1900年參加自立會,後加入華興會。1906年赴日本明治大學留學,並加入中國同盟會,襄理《民報》事務。1907年任吉林法政學堂教員,為宋教仁赴遼寧活動作準備。辛亥革命後,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法制局編纂、參事等職。參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起草工作。二次革命後,主辦天津《公民報》。1917年任北京大學法科教授兼北京高等師範文科教授。1930年任湖南大學中國文學教授。1937年任湖南通志館副館長。1947年因病逝世,終年66歲。
本    名
瞿方書
出生地
湖南省龍山縣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47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土家族
瞿方書(1881—1947),字蓀樓,土家族,湖南省龍山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瞿方書童年時期家中經濟條件雖不太好,但藏書很多。瞿方書隨父親學習了四書五經。他資質稟賦皆為上乘,有過目不忘、出口成章的天資。小小年紀,便因文采過人而聞名鄉野。逢年過節,鄉親們紛紛請他作對聯。瞿方書的堂兄瞿方梅見其天資聰穎,曾教他訓詁詞章。14歲時瞿方書在永順參加府試,四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知府連培基愛他聰穎過人,拔置府案,並補為博學弟子員。在書香墨氣中,瞿方書由少年變為青年。他對家鄉地主橫行鄉里,仗勢欺人的現象深為痛恨,決心離家闖蕩。1899年堂兄瞿方梅在湖南省桃源縣漳江書院講學,瞿方書隨同就讀。在漳江書院,瞿方書與宋教仁成為莫逆之交。當時與他們一起學習的同學還有覃振。他們共同探討當時的社會現象,對滿清政府腐敗無能深惡痛絕,決心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一個民主國家。在那時,瞿方書的激進思想遭到了桃源知府革除功名的威脅,但生性倔強的瞿方書對此卻不以為然。在瞿方書心中,革命的火種已經開始燃燒了。
1900年瞿方書參加自立會。1904年參加黃興陳天華宋教仁在長沙創立的華興會,並積極參與策劃長沙起義。當時,瞿方書負責發動湘西會黨,與常德總營宋教仁相策應,但這次起義因計劃泄露而失敗。滿清政府下令逮捕宋教仁、瞿方書等人。宋教仁被迫流亡日本。1905年瞿方書東渡日本,考入日本明治大學攻讀法政。在東京,瞿方書結識了孫中山先生,並加入中國同盟會。孫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對瞿方書影響很大,革命理想在瞿方書心中進一步明確。他常在《民報》撰寫文章,宣傳民主革命。瞿方書曾與章太炎先生等人一道,與主張君主立憲的保皇派進行論戰。1907年宋教仁回國,在東北建立中國同盟會滿洲支部,聯絡東北會黨與滿洲新兵,準備北方起義,後因計劃泄露遭到失敗,宋教仁再次避往日本。這時,在東京的瞿方書自告奮勇回國,與仇鰲一起到瞿方梅主辦的法政學堂任教,為宋教仁回國赴遼寧做準備。瞿方書又介紹林伯渠為幕賓,藉以加強中國同盟會滿洲支部對東北會黨與滿洲新兵的聯繫。1910年中國同盟會總部派瞿方書到上海蔘加《中國公報》與《民立報》的編輯工作,宣傳革命。瞿方書利用手中的筆,寫出了許多進步文章。這些文章筆鋒犀利,語調尖鋭,深刻大膽地揭露帝國主義的陰謀,抨擊滿清政府的無能。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宋教仁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法制院總裁,瞿方書任法制院委員兼法制局編纂、參事等職,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各部院組織法等工作。唐紹儀組閣期間,宋教仁任農林總長,瞿方書為該部參事,協助宋教仁工作。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後後,宋教仁利用中國國民黨的聲望,想成立政黨內閣以制衡袁世凱。袁世凱派遣刺客在上海火車站暗殺了宋教仁。消息傳來,瞿方書悲憤難平,但火熱的心開始冷卻了。在袁世凱的統治下,中國日益貧窮,人民生活苦痛。為了逃避袁世凱的捕殺,瞿方書避居法租界,運用報刊輿論,進行反袁鬥爭。不久,瞿方書冒着生命危險赴天津,任職於《公民報》。袁世凱斃命後,瞿方書回到北京。時隔不久,黃興因病逝世,中國時局進一步混亂。瞿方書痛感自己個人力量難以在政界立身,決心回到民間從事教育工作,一方面潛心修養,一方面培養後起的人才。從此,中國的政壇上便少了一位足智多謀、英勇頑強的驍將。
1916年後,瞿方書先後任教於北京優級師範學校、北京大學和中國大學。1924年瞿方書因父親病逝回到湘西,應陳渠珍之邀,在湘西推行自治,草擬地方自治條例,並任教於保靖職業學校。1926年瞿方書遷居長沙。當時,湖南省省長趙恆惕企圖分省自治,實行軍閥割據。瞿方書一介書生,不畏權勢,積極撰文,在報上公開揭露趙恆惕的陰謀。文章一發,輿論紛紛譴責趙恆惕。趙恆惕惱羞成怒,下令捕殺瞿方書,一次意外,瞿方書落入虎口。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瞿方書鐵骨錚錚,凜然相對。當時,瞿方書的好友于右任和仇鰲四處活動,為他打通關節,瞿方書才得以死裏逃生。1928年瞿方書受聘為湖南大學中文系教授。當時,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曾兩次寫信給瞿方書,誠聘其去武漢大學任教。瞿方書以“我是湖南人,既已在職,豈能棄家鄉之教育於不顧”為由謝絕。1934年陳渠珍欲在湘西籌建苗族師資學校及鳳凰、乾城等中學,邀請瞿方書協助規劃,瞿方書深知貧窮的湘西要富裕,必須有一批人才。為了家鄉的教育事業,他放棄了湖大的高薪厚祿,毅然請假回到了湘西。這一去便是四年。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機轟炸長沙,瞿方書避居南嶽,與老友陳渠珍、滕敬侯、易雕鰲等組織輔仁學社,後改為大同學社,談經論道,窺探佛理,用古代的哲理來探討大同政治。長沙失守後,瞿方書遷居桃源縣鄭家驛、沙坪、河伏一帶,先後受聘於附近的信國、忠器、平陽等中學。這時,湖南大學遷至辰溪,又多次邀請瞿方書回湖南大學、中央政治大學及其他高等學院也紛紛來函敦聘,瞿方書以“戰亂未已、妻兒弱小,礙難遠行”而予以拒絕,一心致力於家鄉的中學教育。
瞿方書教學有方,治學嚴謹。他講究“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無論在大學或中學任教期間,均按不同的對象進行疏導,他的弟子因此而各有所長。瞿方書不僅要求學生學要認真,也對自己的教學相當認真。瞿方書常對人言:“不怕學生混沌,只怕先生糊塗。”瞿方書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在講授作文時,要求學生做到“眼有所見,耳有所聽,心有所想,口能説出,筆下達到”。瞿方書自己學的是古文,但他對新文化運動很是欣賞,鼓勵學生用白話文寫文章。多年的政界生涯和教書生涯中,瞿方書一方面“究天人之際,察古今之變”,一方面結合自己的所感所想,先後寫出了《中國文學史》、《易經爻象數理》、《文字疏證》、《列國疆域形勢考》各若干卷。在書中,瞿方書闡述了自己的一些獨到見解,對許多疑難問題也作出自己的解答。瞿方書的著作曾被選為大學教材。可惜當時時局混亂,戰爭頻繁,流離轉徙中他的手稿多已失散。所剩的少數手稿,在1949年後的歷次政治運動中亦化為烏有。唯有1946年瞿方書為桃源縣編修縣誌的《桃源縣誌》一稿,尚留存世間。
晚年的瞿方書在薛嶽、吳奇偉、王東原任湖南省主席期間,以中國同盟會元老身份先後受聘為第九戰區和湖南省高級顧問,為他的政治生涯畫上了一個句號。1947年瞿方書因病逝世,終年66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