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弘宣

鎖定
盧弘宣(?—?),字子章,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唐朝大臣。
出身范陽盧氏元和年間擢進士第,歷劍南東川節度使、義武節度使,在官有能政,事尚寬簡,人情安之。後歷工部尚書秘書監,以太子少傅致仕,年七十七卒,贈尚書右僕射。《新唐書》將其列入“循吏”中。 [2] 
本    名
盧弘宣
子章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
主要成就
官至工部尚書、秘書監,任節度使時有惠政
籍    貫
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
家    世
范陽盧氏

盧弘宣人物生平

盧弘宣字子章,元和年間擢進士第。鄭權鎮守襄陽,辟召盧弘宣在幕府任職。李愬接替鄭權,但兩人素有怨隙。盧弘宣第一次去謁見李愬,李愬命令左右侍從嚴密護衞,等到兩人交談,李愬見盧弘宣言語深刻玄遠,不知不覺間恭敬起來。裴度留守東都,上表請盧弘宣來擔任判官,多次升遷後任給事中駙馬都尉韋處仁官拜虢州刺史,盧弘宣認為韋處仁擔不起這一職任,封還詔書不予發下。
開成年間,山南、江西發大水,皇上下詔令盧弘宣和吏部郎中崔瑨分道賑濟撫卹百姓,盧弘宣出使符合旨意。還朝,升任京兆尹刑部侍郎,後拜劍南東川節度使。當時正逢災年饑荒,盜賊相互勾結,地方豪傑自稱大王,任命偽官,打開糧倉招集亡命之徒,聯結蓬州瀘州嘉州、榮州等州,引誘蠻族部落發動叛亂,根基穩固,氣焰囂張。盧弘宣下檄文脅迫招諭,賊黨逐漸前來投降,盧弘宣將其中強壯的充入軍隊中,孱弱的放還農田。他們的首領逃進峽中,官吏將他們捕捉誅殺。徙任義武節度使。盧弘宣性格寬厚,政令簡潔不繁,人們感到方便並安於其令,但犯法的人往往得不到寬恕。根據河朔地區的舊法,在軍中相聚議論或竊竊私語的話就會被處死,盧弘宣派人宣佈廢除這一命令。當初,朝廷下詔賜給他的軍隊三十萬斛粟米,貯存在飛狐倉,盧弘宣估計運輸費用不能滿足價值,就派官吏看守。第二年春天,大旱,盧弘宣就叫百姓量力取糧,當時幽州魏州饑荒非常嚴重,只有易州定州一帶沒有大患。到了秋天,又把借走的糧食收回,軍糧因此富足。歷任工部尚書、秘書監,以太子少傅的身份退休。後來去世,享年七十七歲,朝廷追贈尚書右僕射。
盧弘宣擔心士庶人等進行家祭的時候沒有確定的禮儀,就集合了十二家法,進行了適當增刪,編輯成書。 [2] 

盧弘宣個人作品

盧弘宣曾編輯十二家法成書,藉以為尋常人家祭制定禮儀規範。

盧弘宣主要成就

盧弘宣兩任節度使時,有惠政。入朝官至工部尚書、秘書監,贈尚書右僕射。

盧弘宣軼事典故

臨書見重
盧弘宣擅長書法,工於篆書李德裕當宰相時,有人獻給他書帖,李德裕把玩良久,對這篇作品很是喜愛。盧弘宣時任度支郎中,有擅長書法的名聲,李德裕就把盧弘宣叫過來,拿出這篇別人所獻的書帖讓盧弘宣看。盧弘宣拿着書帖很久,一言不發。李德裕很奇怪,問他:“這部作品怎麼樣?”盧弘宣做出誠惶誠恐狀,回答道:“這是我往年臨摹的小王(王獻之)的書帖。”李德裕聽到後,更加重視盧弘宣。 [1] 

盧弘宣史料記載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七·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盧弘宣親屬成員

兒子:盧告,字子有,及進士第,官終給事中
參考資料
  • 1.    《唐書本傳·金石錄·盧氏雜記》:有善書名,亦工篆書。李德裕作相日,人有獻書帖,德裕得之執玩頗愛其書。弘宣時為度支郎中,有善書名。召出所獲者書帖令觀之。弘宣持帖久之不對。德裕曰:“何如?”弘宣有恐悚狀,曰:“是某頃年所臨小王帖。”德裕彌重之。
  • 2.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七·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