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病理生理學

(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病理生理學》是2004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獻忠。 [1] 
中文名
病理生理學
作    者
肖獻忠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08月01日
頁    數
271 頁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145755

病理生理學編輯推薦

高等教育出版社醫學教材建設,由中國醫師協會、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與我國十幾所著名醫學院校共同於2002年初發起、籌劃,而後有幾十所院校加入。
本次教材建設共有近兩千名作者參加編寫,他們中既有醫學界的泰斗、工程院院士、相關醫學專業委員會領導及學術骨幹,更可喜的是還吸收了大批在教學、臨牀一線的中青年教師。
“高教版”醫學教材除保留國內同類教材已具備的“三基”知識外,還根據醫學模式轉變、疾病譜的變化,刪除了陳舊理論、內容,增加了公認的新知識、新技術的介紹。並以立體化、系列化的形式展示給廣大師生,充分體現醫學教育的特點。
我社在近 幾 年內,除陸續出版其他專業、層次的醫學教材外,還將建設相應的教學資源庫、學科網站,以達到為廣大院校教學提供立體化教學包、教學解決方案的目的。 [1] 
追求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建設精品教材,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病理生理學內容簡介

《病理生理學》精選了病理生理學教學內容,並增加了“疾病模型”、“人類基因組計劃與疾病”、“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腫瘤”、“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胃腸功能障礙”、“神經系統病理生理”及“肝纖維化”等熱點問題,使之更具時代特徵及更加體現“橋樑課”的特點。全書除緒論外分為19章。為方便教師教學及學生自學,每章起始附簡短內容提要,章末附思考題。
《病理生理學》適用於基礎、臨牀、口腔及公共衞生等專業的本科及研究生,亦可作為臨牀醫務人員、科研人員及教師的參考書。

病理生理學圖書目錄

緒論
一、病理生理學的性質、任務及特點
二、病理生理學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方法
三、病理生理學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
思考題
第一章 疾病概論
第一節 健康與疾病的概念
一、健康
二、疾病
三、亞健康
第二節 病因學
一、疾病發生的原因
二、疾病發生的條件
第三節 發病學
一、疾病發生的普遍規律
二、疾病發生的基本機制
第四節 疾病的轉歸——康復與死亡
第五節 疾病模型
一、疾病模型的分類
二、疾病模型製備的基本方法
三、疾病模型製備的基本要求
第六節 疾病譜的變化
第七節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疾病
一、人類基因組計劃與功能基因組學
二、人類基因組計劃與疾病研究
思考題
第二章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第一節 水、鈉代謝的生理學基礎
一、體液的容量和分佈
二、體液的滲透壓
三、水、鈉平衡及調節
第二節 水、鈉代謝紊亂
一、體液容量減少——脱水
二、體液容量增多
第三節 鉀代謝紊亂
一、鉀的生理功能、鉀平衡及其調節
第四節 鎂代謝紊亂
一、鎂平衡及其調節
思考題
第三章 酸鹼平衡和酸鹼平衡紊亂
第一節 正常酸鹼平衡
一、酸鹼的概念
二、體內酸鹼物質的來源
三、酸鹼平衡的調節
第二節 反映酸鹼平衡的常用指標及其意義
一、pH與H+濃度
四、緩衝鹼
五、鹼剩餘
六、陰離子隙
第三節 單純型酸鹼平衡紊亂
一、代謝性酸中毒
二、代謝性鹼中毒
三、呼吸性酸中毒
四、呼吸性鹼中毒
第四節 混合型酸鹼平衡紊亂
一、二重酸鹼平衡紊亂
二、三重酸鹼平衡紊亂
思考題
第四章 缺氧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原因、分類和血氧變化的特點
一、乏氧性缺氧
三、循環性缺氧
第三節 機體的功能與代謝變化
一、呼吸系統的變化
二、循環系統的變化
三、血液系統的變化
四、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
五、組織、細胞的變化
第四節 影響機體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節 氧療和氧中毒
一、氧療
二、氧中毒
思考題
第五章 發熱
第一節 概念
第二節 病因和機制
一、發熱激活物
三、體温升高的機制
第三節 發熱的時相及其熱代謝特點
一、體温上升期
二、高温持續期
三、體温下降期
第四節 功能和代謝變化
一、生理功能的變化
二、代謝變化
三、免疫功能變化
四、其他
第五節 生物學意義及處理原則
一、發熱的生物學意義
二、發熱的處理原則
思考題
第六章 應激
第一節 概述
一、應激的概念
二、應激原
第二節 應激的全身性反應
一、神經內分泌反應
二、機體代謝變化
三、機體功能變化
第三節 應激的細胞反應
第四節 應激與疾病
一、應激與軀體疾病
二、應激與心理、精神障礙
第五節 臨牀處理原則
思考題
第七章 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原因和條件
一、原因
二、條件
第三節 發病機制
一、活性氧的作用
二、鈣超載
三、白細胞的作用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礙
第四節 機體主要器官的缺血一再灌注
損傷
一、心臟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二、腦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三、肺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四、腎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五、肝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六、腸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第五節 防治原則
一、儘早恢復血流,減少缺血時間
二、採用低壓、低温、低鈣再灌注液
三、清除活性氧
四、鈣阻斷劑的使用
五、抗白細胞療法
六、補充能量及促進能量生成
七、啓動細胞內源性保護機制
思考題
第八章 細胞凋亡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
二、生物學意義
三、分期
四、主要變化
第二節 發生機制
一、細胞凋亡相關因素
二、主要信號傳導通路
三、細胞凋亡相關基因
第三節 細胞凋亡與疾病
一、細胞凋亡不足
二、細胞凋亡過度
三、細胞凋亡不足與過度並存
第九章 凝血與抗凝血平衡紊亂
第十章 休克
第十一章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與多器官功能障礙
第十二章 腫瘤
第十三章 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
第十四章 心臟功能不全
第十五章 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第十七章 胃腸功能障礙
第十八章 腎功能不全
第十九章 神經系統病理生理
索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