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畜牧學

(畜牧業的基礎學科)

鎖定
畜牧學是研究家畜飼養、管理、繁育以及其製品利用的科學,是畜牧業的基礎學科。家畜是指人工飼養的動物,以前只集中在“六畜”(馬、牛、羊、雞、犬、豬),人工飼養的範圍在不斷擴大,許多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也開始有人工飼養,如野豬、雉、果子狸、狐狸、貂等,畜牧學研究範圍廣義的還包括飼養蜜蜂、蠶和觀賞動物(鳥類等)。
中文名
畜牧學
外文名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研究領域
畜牧業
研究方向
家畜飼養、管理、繁育及製品利用
學科分類
綜合性學科
代表學校
中國農大,華中農大,江蘇科大

畜牧學背景介紹

畜牧學 畜牧學
畜牧學是研究家畜育種、繁殖、飼養、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設、畜產品加工和畜牧經營管理等相關領域的綜合性學科,是研究與畜牧業生產有關的知識理論和技術的科學。中國是畜牧業生產大國,畜禽的存欄量和肉類、禽蛋及奶類的生產總量居世界前列,而畜牧學科為畜牧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同時,現代畜牧科學技術在促使我國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滿足我國人民需求、保障食物供給安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1] 

畜牧學研究內容

畜牧學 畜牧學
畜牧學是研究家畜的種類、繁殖、飼養、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設、等相關領域的綜合性學科。畜牧學的內容大體包括基礎理論和各論兩大部分,前者是以家畜生理學、生化、解剖、遺傳等學科為基礎,研究家畜良種繁育、營養需要、飼養管理和環境衞生等基本原理;後者則在上列學科的基礎上,分別研究牛、羊、兔、豬、禽等畜禽的具體飼養技術、飼料生產技術、畜產品深加工與產品開發技術,以及經營管理方法等 [2] 

畜牧學研究方向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方向
畜牧學 畜牧學
主要從事動物的營養需要、營養生理及生化調控、飼料生物技術、飼料原料資源的開發利用、飼料添加劑的作用機理及應用、配合飼料技術、飼料衞生、飼料和營養檢測技術、飼養技術、營養與環境的關係、營養與免疫的關係、營養與畜產品品質的關係等。
動物遺傳育種方向
主要開展數量性狀遺傳參數估計、選擇指數理論、個體遺傳評定、大型種畜禽場的育種體系、遺傳標記開發與利用、畜禽重要數量性狀QTLs定位研究、標記輔助選擇、家畜遺傳多樣性及其保存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隨着分子遺傳學理論和方法的發展,本學科也開展了分子數量遺傳學應用方面的研究。
動物營養免疫與生物安全系統研究方向
主要集中在免疫增強劑的開發、功能性飼料添加劑的研究與開發、以及新型畜禽疫苗的研究與開發等方面。

畜牧學區域特徵

畜牧生產因不同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如社會與市場對畜產品的要求、價格、政策、加工技術、貯運能力、傳統習慣及社會意識形態等),在世界各地形成了鮮明的區域特色。我國地域廣闊,由於自然資源、生產條件、傳統習慣等的區別,形成了農區、牧區、半農半牧區和城郊工礦區四類不同的畜牧生產區域 [3] 

畜牧學重要地位

畜牧生產作為技術含量較高的農業生產,在社會發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畜牧生產不僅是人類生產活動的發端,而且也是社會進步的標誌。考古發現,遠在七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黃河與長江流域已具有一定水平的原始畜牧業。大約在殷商時代以前,畜牧業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佔首要地位,此後逐漸轉入畜牧業與種植業混合並存的階段。家畜越來越多地被用作種植業的動力。到春秋戰國時代,我國的農業轉為以穀物種植業為主,但畜牧業的地位仍十分重要,當時畜牧業發達的列國,一般都是當時的強國。歷史發展到今天.畜牧生產在農業中的地位日顯重要 [4] 

畜牧學學科評估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共22所,本次有17所參評;還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級”授權和碩士授權的高校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26所(此數據為2013年統計)。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學校代碼順序排列。
學校代碼及名稱
學科整體水平得分
95
85
84
81
80
78
75
74
72
71
70
67
66
64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編,學科發展報告綜合卷 2014-2015,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3,
  • 2.    嶽文斌.畜牧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1日
  • 3.    王恬主編,畜牧學通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6頁
  • 4.    林文忠主編. 畜牧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