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成語法

鎖定
生成語法(generative grammar)也稱轉換-生成語法,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一種語言學説。它的創建人是N.喬姆斯基。1957年他的第一部專著《句法結構》出版,標誌着這種學説的誕生。最先起來響應的有語音學家M.哈利,語義學家J.卡茨,句法學家P.波斯塔爾,心理學家J.A.福多等。這個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中心的學派,在幾年內就一躍而為國際語言學界的重要流派。但是到了60年代後期,就內部分裂,70年代後更是聲威漸減,而80年代又趨上升。該學派有東北語言學會與歐亞語言學會兩個國際性組織,出版《語言學探索》等國際性學術刊物。
中文名
生成語法
外文名
Generative Grammar
創建人
喬姆斯基
興    起
20世紀50年代

生成語法性質

生成語法學研究的是人們關於母語的語法知識,這種語法知識也被稱為內部語言知識。與之相對的是外部語言知識,即關於語言使用的知識。

生成語法範圍

生成語法學研究範圍限於人的語言知識或語言能力,而不是語言的使用。生成語法學一般不研究話語的社會內容、交際功能和説話的環境等等。

生成語法目標

過去結構主義語言學觀察語言現象並把它分類為目標,致力於蒐集和處理語言素材;生成語法學以描寫和解釋語言能力為目標,提出語法假設和理論來揭示其規律,説明其原因。例如它要説明兒童為什麼能在2、3年內學會語言。

生成語法表達方式

生成語法學與傳統語法學的一個區別,是它使用數學那樣的符號和公式來規定概念,表達規則,所以稱為形式化的語法。生成語法學家採用數學模擬的方法進行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大腦的一種獨特的認知系統──語法系統,因此喬姆斯基認為它屬於經驗科學,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學,最終將歸入研究人腦機制的生物學。喬姆斯基説,與其把生成語法看作一種理論,不如看作一門“學科”,其性質和研究方法與以往的語言學有本質的區別,而與其他自然科學則基本一致。

生成語法發展過程

一般人認為,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有4個發展階段,但是他本人認為只有兩個轉折點。下文按他本人的意見,分語法規則系統和語法原則系統兩項來敍述。

生成語法60年代的語法規則系統

早期的生成語法學家研究以數學的集合論為語法研究的基礎。他們認為,每種語言都是句子的無窮集合,不能列舉,只能用規則描述,因此學語言的人不可能一句句地學會,必須掌握語法規律。但是,一般人雖有説話和聽話的能力,卻並不意識到有哪些規律在起作用。生成語法學家認為,應該假設一套規則來描寫語言能力。例如用語類規則來描述句子、詞組等各種語類的內部結構,用 S→NP+VP來表示一個句子,句子(sentence)由一個名詞詞組 (noun phrase)加上一個動詞詞組(verb phrase)構成。這種精確的、 形式化的語法稱為生成語法。他們認為,傳統語法學的規則太含混,只能意會,不易發展成精密科學;結構主義語法學的規則又內容太貧乏,只能作成分分析,不易揭示豐富多彩的語言規律。他們主張採用更加靈活的規則──轉換規則,以便反映出下面這種規律:“他吃了這個蘋果”,"他把這個蘋果吃了",“這個蘋果他吃了”,這3個句子雖然表面不同,但彼此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繫。轉換規則也用形式化的符號表達,例如用X—V—NP→NP—X—V表示名詞詞組NP在句中變換了位置。用轉換規則的語法叫轉換語法,既生成又轉換的語法叫轉換-生成語法。一般稱生成語法。20世紀80-90年代曾邦哲符號學系統科學(《結構論》)觀提出英語的語序結構由Vi.j.、Aj.v.(l.,a.,m.)、Nc.u.、P(C)四種詞符的六種關聯或連接模式相加展開構成。
人的語言知識不僅有句法結構方面,也有語音和語義方面。例如我們都知道句子中哪個詞應該讀得最重,某個句子是什麼意思等等,因此完整的生成語法應該包括音系規則語義規則,分別描寫人們頭腦中潛在的音系知識和語義知識。  喬姆斯基於1957年後做了幾年研究,到了1965年便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生成語法系統,包括語類、轉換、音系、語義 4個子系統,各子系統之間有一定的順序關係。每個子系統都有一套規則,規則之間有一定的使用順序,像用數學公式一樣,逐步推導出句子來,不同的規則推導出不同的句子。這樣,生成語法系統好比一部機械裝置,運轉起來能夠生成某種語言中的一切合格的句子,而且只能生成那些合格的句子。

生成語法80年代的語法原則系統

經過不斷研究,生成語法規則越來越豐富,規則系統也越來越複雜,結果是有利於描寫,卻不利於解釋,不利於説明兒童怎麼掌握語法。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喬姆斯基從70年代起另闢蹊徑。他認為,語法能力體現 在辨別哪些句子合格,哪些句子不合格上,想要反映這種能力,不一定靠假設具體的規則來生成一切合格的句子,也可以靠假設更概括的原則來排除那些不合格的句子。他覺得,掌握語法主要是掌握一些抽象的原則,於是他逐步轉而深入研究什麼是原則,原則有什麼作用,有什麼特點。
原則的第一個作用是限制句子結構。例如“他不怕生病”可以改説成“生病,他不怕”,但是“他因為生病沒有來”不可改為“生病,他因為沒有來”。這是因為前一句雖把“生病”提前,動詞“怕”能夠管住後面的“空位”,後一句把“生病”提前,介詞“因為”就管不住後面的“空位”了。這種空位他認為在語法上屬於“空語類”,它必須受到嚴格控制,否則就不成句。這種對句子結構加以限制的原則叫作管轄,它是一個概括性原則,可以説明許多現象。例如英語要表達“誰買了什麼”,可以説 Who bought what,但不可説What did who buy;要表達“他看起來年輕”,可以説 He seems to be young,但不可説He seems is young;又如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可以省略主語,英語、法語卻不可以。以上現象,表面上好像彼此毫不相關,其實與空位的管轄均有關係。
原則的另一個作用是限制語義解釋。在“小張説小李批評了他自己”中,“他自己”指“小李”,不指“小張”;而在“小張説小李批評了他”中,“他”可以指“小張”,不能指“小李”。這是因為“他自己”所指的對象必須約束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而“他”所指的對象則不在此範圍之內。這個把語義解釋加以限制的原則叫作“約束”。它也能説明不同語言中的各種現象,假如把以上這兩個句子譯成其他語言,語義解釋也受到類似的限制。除以上所説這兩條原則以外,還有其他原則,共同組成語法的原則系統。由於80年代的生成語法用原則系統取代了60年代的規則系統。通常用“管轄與約束理論”來概稱對普遍語法原則系統的研究,簡稱“管約論”。
原則有普遍性,又有組合性。幾條原則配合起來可以説明一組語言事實,另外幾條原則配合起來又可以説明另一組語言事實。用為數不多的原則就可以解釋各種語言中千變萬化的現象,就像使用組合式傢俱那樣方便。用普遍語法的組合理論最能説明各國兒童為什麼都能在短短的兩三年內掌握如此複雜的語言,這在喬姆斯基看來,就是揭示人腦語言思維規律科學假設

生成語法評價和影響

對於生成語法,人們譭譽不一。當前活躍在國際語言學理論界孟德鳩語法、廣義的詞組結構語法、詞彙 -功能語法關係語法等各派學者均與生成語法有一定的淵源關係。他們接受喬姆斯基某些觀點,卻又反對他的另一些觀點(見N.喬姆斯基)。但是有兩點大家基本上承認:生成語法與比它早出現的理論相比,有根本突破;對比它後出現的理論有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