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蔗街道

鎖定
甘蔗街道,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下轄街道,地處閩侯縣中部,為縣政府駐地,東、北與荊溪鎮交界,南臨閩江竹岐鄉隔江相望,西與白沙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46.8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甘蔗街道總人口44523人。 [1] 
1951年,設鎮。1958年5月,併入荊溪鄉。2005年9月27日,撤銷甘蔗鎮,設立甘蔗街道。 [1]  截至2020年6月,甘蔗街道下轄5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 [2]  甘蔗街道辦事處駐校園路52號。 [1] 
2011年,甘蔗街道國税收入20882萬元,比上年增65.5%;地税收入39776萬元,比上年增長110.7%。農民人均純收入8988元。 [1] 
中文名
甘蔗街道
外文名
Ganzhe Sub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50121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
地理位置
閩侯縣中部
面    積
46.8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五福村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編碼
350100
人口數量
44523 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車牌代碼
閩A

甘蔗街道歷史沿革

宋朝時期,為侯官縣石門鄉的九功上裏、九功下里。
元、明、清時期,為石門鄉的十五都、三十六都。
清末時期,屬甘蔗區。
民國時期,區劃多變。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甘蔗鎮,屬第四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甘白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為甘蔗鄉、屬甘蔗區。
民國三十八年九月(1949年9月),屬第七區。
1951年,設鎮。
1956年春,與荊溪、竹岐、鴻尾、白沙合併為白沙區。
1958年5月,併入荊溪鄉。
1958年9月後,改屬荊溪公社,設甘蔗管理區。
1972年9月,由荊溪公社劃出甘蔗地區的10個大隊(橫嶼、山前、化龍、三英、五福、雙池、大元、長江、十字、青岐)作為閩侯縣城,正式成立甘蔗鎮。
1997年,荊溪鎮劃出曇石、南山、洽浦、流洋4個行政村歸甘蔗鎮。
2005年9月27日,撤銷甘蔗鎮,設立甘蔗街道。 [1] 
甘蔗街道圖片

甘蔗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甘蔗街道轄福龍、三福、雙福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青岐、十字、長江、大元、雙池、五福、化龍、三英、山前、橫嶼、曇石、洽浦、南山、流洋14個村民委員會。 [1] 
截至2023年3月,甘蔗街道下轄8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福龍社區、三福社區雙福社區濱江社區、濱河社區、濱城社區、瀛洲社區、興福社區,青岐村十字村長江村、大元村、雙池村五福村化龍村三英村山前村橫嶼村曇石村洽浦村南山村流洋村 [2]  [4]  甘蔗街道辦事處駐校園路52號。 [1] 

甘蔗街道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甘蔗街道地處閩侯縣中部,為縣政府駐地,東、北與荊溪鎮交界,南臨閩江竹岐鄉隔江相望,西與白沙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46.8平方千米。 [1] 

甘蔗街道人口

2006年,甘蔗街道有11960户,41004人。
2011年末,甘蔗街道轄區總人口44523人;流動人口1萬多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3.4‰,人口自然增長率6.0‰。 [1] 

甘蔗街道經濟

甘蔗街道綜述

2011年,甘蔗街道國税收入20882萬元,比上年增65.5%;地税收入39776萬元,比上年增長110.7%。農民人均純收入8988元。 [1] 

甘蔗街道農業

2011年,甘蔗街道農業總產值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5.3%;橄欖種植面積200公頃,盛產龍眼臍橙水果。境內德祥農業綜合開發基地和生態農業示範園為甘蔗街道現代農業示範點,佔地面積13.3公頃。 [1] 

甘蔗街道工業

2011年,甘蔗街道境內有墩園洲、陳店湖、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工業區,主要以機械、電子信息、工藝品企業以及生物工程產業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54.2億元,比上年增長44.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87家,產值51.5億元。 [1] 
2018年,甘蔗街道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1.36億元,比增19.5%;税收收入14.39億元,比增14.8%;固定資產投資14.16億元,下降47.2%;其中工業固投9.26億元,比增102%;限上社零18.56億元,比增19.3%;出口總額35.11億元,比增18.4%;外資到資1225萬元。

甘蔗街道商貿

2011年,甘蔗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億元,比上年增長30.8%。2011年,進出口總額1.76億美元,比年增長44%;其中進口60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7%;出口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4.8%,產品主要銷往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1] 

甘蔗街道社會事業

甘蔗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甘蔗街道有公立幼兒園2所,私立幼兒園12所,小學5所,初中1所、職業高中1所、普通高中1所、特殊學校1所、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所,初中在校生2165人、小學在校生6171人。還有省、市藝術學院各1所。小學初中入學率100%。 [1] 

甘蔗街道科學技術

2011年,甘蔗街道申報科技項目14項,9個項目通過縣級立項,其中8項為工業項目,1項為農業項目,獲得扶助資金104萬元。 [1] 

甘蔗街道文體事業

2011年末,甘蔗街道有曲藝團、閩劇團文化藝術團體2個。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體育館以及文化站各1個,農家書屋17個。
2011年末,甘蔗街道有體育場地有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游泳中心3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比賽、老年人門球賽、乒乓球羽毛球比賽等。 [1] 

甘蔗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甘蔗街道有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1所,中醫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疾病控制中心1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所,村(居)衞生診所17個。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672萬人,參合率99.7%。 [1] 

甘蔗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甘蔗街道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83人,支出62.5萬元,比上年增長34.6%,月人均達136元;其中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11人,支出43.5萬元,比上年增長35.2%,月人均116元;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2人,支出近19萬元,比上年增長33%,月人均220元。中央自然災害及地方自然災害補助款達2萬元,救助人數達78人。發放現役軍人優待金39人,46.9萬元。發放被徵地老齡農民生活補助金620多萬元,惠及4160多人,比上年增加191人,比增8%。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達16658人,參保率90.2%。 [1] 
甘蔗街道

甘蔗街道交通

甘蔗街道境內交通由校園路和蔗洲路組成。

甘蔗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甘蔗街道舊稱甘蔗洲,又名瀛洲。早在唐朝之前甘蔗洲由兩塊洲地組成,由於盛產甘蔗,位於江心的叫甘洲,靠山前的叫蔗洲,合稱甘蔗洲,故名。 [1] 

甘蔗街道風景名勝

甘蔗街道有曇石山文化遺址閩都民俗園、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等景點。

甘蔗街道榮譽稱號

甘蔗街道先後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生態鄉鎮”“市文明村鎮”“市重點項目建設先進集體”“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