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進玉

(評論家、書法家)

鎖定
王進玉,安徽宿州人,現居北京,青年學者、藝術評論家、書法家。《中國文化報 [1]  《中國藝術報》 [2] 中國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日報》《科技日報 [3]  《新京報》 [4]  《福建日報》 [5]  《江西日報》 [6]  《美術報》《書法報》《中華英才》雜誌,以及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新浪網、央視網 [318]  、中國網 [355] 中國新聞網 [402]  、中國作家網 [7]  等眾多主流媒體對其文其藝給予了相關報道。文章多次入選全國多地高中試卷。 [462]  現為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專委會委員,文旅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新水墨專委會(新水墨畫院)副主任兼秘書長,《美術報》《中國美術報》、新浪網等專欄評論家,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副院長等。 [464-465] 
中文名
王進玉
別    名
天遙 [10] 
國    籍
中國
代表作品
評論集《發現》
詩文集《愛在繼續》
代表作品
書法集《王進玉自作詩詞書法》等 [12] 
主要成就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11]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11]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11] 
《美術報》、《中國美術報》、新浪網等專欄評論家 [8] 

王進玉人物簡介

王進玉,知名青年學者、藝術家、藝術評論家、書法家。現為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專委會委員,文旅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新水墨專委會(新水墨畫院)副主任兼秘書長,《美術報》《中國美術報》、新浪網等知名媒體專欄評論家,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副院長等。 [464-465]  已在《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中國美術報》等國家級刊物發表評論文章三百餘篇,評論、詩詞、散文、雜文等共計百餘萬字。出版有評論集《發現》《讓評論家説話》、詩文集《愛在繼續》《母親花》、書法集《王進玉自作詩詞書法》等多部。眾多評論文章被人民網、 新華網以及專業新媒體等紛紛轉載,諸多評論及觀點引發業內強烈反響和討論。 [13]  其藝術評論代表作品有《疲軟的中國當代藝術》《危險的中國當代書法》《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標準”》《文藝評論不能輕評重論》《當下文藝評論必須直面的幾個現實問題》《藝術無標準更無權威》《藝術創作不能任意醜化現實》《需要重新洗牌的中國當代藝術》《成為書法家,你夠格了嗎》《誰扭曲了藝術家的脊樑》《醜態“江湖”幾時休》《立身養氣為當今繪畫之第一要務》《書畫家輕文重墨是時下的悲哀》《虛假的跪拜,折壽了誰》《切勿盲目地追求和模仿西方抽象藝術》《藝術創作需要情商的參與》《能工巧匠未必是藝術家》《工匠精神不等於藝術家精神》《談有關藝術與評論、藝術家與評論家的相關問題》等。 [12]  [14-21] 

王進玉藝術經歷

王進玉接受媒體採訪 王進玉接受媒體採訪
曾受邀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浙江省文聯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 [22]  ;受邀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組織召開的“文藝評論家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座談研討會”,並作“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評論工作者首先要自信”的主題發言 [2]  [23]  ;受邀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主辦的“全國民族文藝評論人才培訓班” [8]  [24]  ;受邀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的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觀展 [25]  ;受邀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文藝評論年會” [13]  ;受邀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全國“文藝評論兩新”錦江論壇 [330]  ;受邀參加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北京市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培訓班” [13]  ;受邀參加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廣播電視台)專題訪談 [13]  ;受邀參加北京文聯主辦的“北京青年文藝評論人才讀書研討班” [13]  ;受邀出席中國當代油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26]  等系列活動,並應邀為全球人類環境對話展 [27]  、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8]  、水韻青花扇面精品展 [29]  等眾多展覽作序(前言)。
2008年出版詩文集《愛在繼續》。 [13]  2009年出版詩歌集《母親花》。 [13]  2011年頂點藝術開設評論專欄。 [13]  2011年12月作品受邀參加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紅色文化品牌節。 [472]  2012年出版評論集《發現》(西泠印社出版) [30]  。2012年1月作品受邀參加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舉辦的亞洲藝術博覽會,並被北京聚硯齋、仁道堂以及韓國多個藝術機構收藏;6月受邀參加保加利亞駐華大使館主辦的書畫聯展。 [472]  2012年—2015年期間分別在《中國商報》《傳奇人物》《藝術公社》等多家刊物開設短期評論專欄。 [31] 
2013年1月接受中國城市旅遊雜誌專訪並給予作品專題推介;3月“龍”字系列作品被北京某知名機構收藏。同年作品入編中國郵政發行的中國當代書畫主題明信片。 [472] 
2014年2月應邀為榮寶齋畫院、南京書畫院、央視書畫頻道等主辦的“三人行——範揚、董浩、張鐵林書法展”作序。10月為中國畫學會延安革命紀念館主辦的“情繫延安——65週年國慶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及作品集作跋。11月為榮寶齋畫院主辦的“大美水墨——名家書畫邀請展”作序。同月,應邀為藝術品投資雜誌社主辦的“守望·文脈——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作序;為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金醒石、邵戈全球人類環境對話展”及作品集作序。 [459]  2014年被聘為(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新水墨專委會研究部負責人。 [472] 
2015年新浪網開設評論專欄 [32]  ,相繼發表了《成為書法家你夠格了嗎》 [283]  《危險的中國當代書法》 [281] 年輕畫家到底怎麼了 [275]  《書畫家輕文重墨是時下的悲哀》 [273]  《勿把工匠精神當作藝術家精神》 [268]  《藝術無標準更無權威》 [19]  《偽民間與偽官方》 [261]  等系列引發熱烈反響的批評文章。9月應邀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辦的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作序。同月,為《中國書畫》雜誌社主辦的許振水韻青花扇面精品展作序。 [459] 
2016年《中國美術報》特約評論家。 [13]  期間發表了《疲軟的中國當代藝術》 [276] 醜態江湖幾時休 [269]  《書畫家怎麼就成了“暴發户”》 [234]  《誰在拉低中國畫原有的標準》 [233]  等頗具影響的文章。3月詩書作品受邀參加二月二詩書雅集活動,併入選線裝書局出版的《二月二詩書名家雅集》一書。 [459]  8月受邀參加山西嵐縣縣委宣傳部主辦的全國書法篆刻作品交流展。 [472]  2016年被聘為北京市5A級社會組織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副院長 [9]  [335]  。同年,《藝術創作離不開情商的參與》等多篇評論文章作為文獻入編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主編的《中國當代藝術年鑑》(2016卷)。 [459] 
2017年《美術報》開設評論專欄 [33]  。6月作為美術類唯一代表受邀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浙江省文聯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 [13]  9月加入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並參加中國評協第六期專題研討班。 [13]  10月受邀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組織召開的“文藝評論家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座談研討會”,並作了“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評論工作者首先要自信”的主題發言。 [13]  11月作為北京市青年文藝評論人才受邀參加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北京市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培訓班”。 [13]  12月《學術評判要與時俱進》等文章作為文獻入編《中國當代藝術年鑑》(2017卷)。 [459] 
2018年出版評論集《讓評論家説話》。 [13]  2018年天津文聯《藝術家》雜誌開設評論專欄。 [13]  6月受邀參加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以及北京文聯研究部主辦的“新時代北京美術創作的當下生態與發展走向”專題研討會。 [13]  7月在《中國藝術報》發表重要學術批評文章《文藝評論不能輕評重論 [17]  ,《西藏日報 [59] 福建日報 [5]  、中國文藝網 [359]  、中國文藝評論網 [360]  、中國作家網 [208] 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官方網站四川文藝網 [397]  等相繼轉載;主要觀點被求是網 [388]  、《求是手機報》 [389]  等摘編報道。10月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主辦的“全國民族文藝評論人才培訓班”。 [13]  11月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辦的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觀展。 [13]  12月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文藝評論年會”。 [13] 
2019年3月、12月兩度受邀參加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廣播電視台)專題訪談。3月5日、19日《新京報 [4]  [96]  連續整版刊發其撰寫的多篇特約評論文章引熱議,人民網 [37] 中國新聞網 [348-349]  等紛紛轉載。 [13]  7月在《中國藝術報》發表重要學術批評文章《當下文藝評論必須直面的幾個現實問題 [18]  ,光明網 [69]  、中國社會科學網 [68]  、中國文藝評論網 [354]  、中國文藝網 [356]  、中國作家網 [207] 浙江省文聯官網浙江文藝網 [398]  等相繼轉載。12月參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文藝評論年會”。 [13]  2019年被評為中國文藝評論年度達人 [34]  、《新京報》特約評論家 [35]  。同年,《需要重新洗牌的中國當代藝術》等文章作為文獻入編《中國當代藝術年鑑》(2019卷)。 [459]  2019年,根據王進玉的文章摘編的相關題目,入選陝西省咸陽市、江蘇省徐州市、湖北省咸寧市,以及海南省、福建省、四川省、內蒙古等全國多地的高中政治試卷。 [462]  [465] 
2020年2月在封面新聞、新京報網、光明網等相繼發表了《文藝家,都什麼時候了,還在搞“獻媚炒作”!》 [336]  《抗“疫”藝術創作不能一味拼數量,更需要精品佳作》 [101]  《“疫”考之下,文藝批評何為》 [100]  等引發強烈反響的批評文章;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官方網站湖北文藝網 [357]  在首頁予以特別推薦。3月受邀參加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廣播電視台)專題訪談。 [13]  同月,發表在《科技日報》 [3]  的文章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智庫網收錄 [466]  。8月受邀參加北京文聯主辦的“北京青年文藝評論人才讀書研討班”。 [13]  12月在《中國文化報》發表重要學術批評文章《多研究問題少談“標準”》 [36]  ( 亦為《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標準”》,《文旅中國》等相繼轉載 [16]  )。2020年,王進玉多篇文章的節選片段作為閲讀題的材料,入選山東省濰坊市、山東省濟寧市、福建省永安市等地的高中語文試題。 [462] 
2021年5月受邀參加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藝見”第三期並撰寫評論文章 [331]  ,《中國藝術報》刊發 [323]  ,中國網 [355]  、中國文藝評論網 [329] 山東省文聯官網山東藝術網 [358]  等相繼轉載。6月受邀參加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2021全國“文藝評論兩新”錦江論壇並被聘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文藝羣體評論工作者委員會委員。 [330]  8月應邀為紀念徐渭誕辰五百週年撰寫專題文章,《美術報》 [332]  《榮寶齋》 [353]  等相繼刊發、轉載;11月應《中國文化報》邀請參與相關話題討論並撰寫《審美需要理解與換位》一文 [334] 
2022年2月、7月分別受邀參加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廣播電視台)專題訪談,就“如何打造文藝精品”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343]  6月在《中國文化報》 [390]  發表重要學術文章,主要觀點被《人民日報(海外版)》 [391]  摘編報道。9月受邀參加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文藝評論兩新”錦江論壇,並作專題發言。 [350]  12月應邀為淮北市政協書畫院主辦、淮北市博物館承辦的“海晏河清—許振水韻青花山水畫邀請展”作前言(序)。 [457-458]  2022年,根據王進玉的文章摘編的相關題目,出現在天津市西青區、山東省濰坊市等地的高中語文試卷上。 [462] 
2023年2月中國報道雜誌社官網專題推介。 [463]  4月中國文聯《神州》雜誌官網推介。 [472]  6月文章《當代藝術應該具有哪些特質》作為現代文閲讀題的材料,出現在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學校高二語文試卷、吉林省臨江市高二語文期末試卷上。 [462]  [475]  8月在《中國文化報 [467]  發文,提出“藝術評論也須由技入道”的觀點,中宣部主管學習強國 [468]  、中國文藝評論網 [469]  等相繼報道轉載。11月在《中國文化報》 [473]  發文,提出“對寫實性繪畫要有正確認識”,隨後《美術報》 [474]  以“寫實從來不是中國畫的基礎”為標題予以全文轉載。
2024年3月文章《藝術的邊界和突圍》作為現代文閲讀題的材料,出現在2024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青桐鳴大聯考高三語文試卷,以及河南省名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三月聯考的語文試卷上。 [475] 
眾多評論文章被人民網 [37] 新華網 [38] 光明網 [145]  等轉載,已在《中國文化報》 《中國藝術報》《中國美術報》等國家級刊物發表評論文章三百餘篇,出版有評論集《發現》《讓評論家説話》等多部 [30]  ,諸多評論及觀點引發強烈反響和討論。 [39] 
在書法方面,作品曾參加“中國硬筆書法名家作品高校巡迴展”“海峽兩岸書畫展”“紀念蘭亭雅集1658週年書法作品展”等。 [40]  《藝術家》雜誌、中國網、中華網等媒體曾做專題推介。 [13]  曾舉辦“王進玉自作詩詞書法展”,並出版《王進玉詞詩書法展作品集》一書。《中國日報》《人民美術報》《藝術中國》雜誌、中國書法網、紅網等媒體對展覽給予了報道。 [41-43] 
活動圖片
活動圖片(18張)
在寫作方面,文章曾榮獲第七屆“中華頌”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第九屆“中華頌”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第四屆“華夏情”全國詩文書畫大賽一等獎、2011“東方美”全國詩聯書畫大賽二等獎、2010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徵文大賽三等獎等。此外,《中國藝術報》 [17]  《中國文化報》 [44]  《科技日報》 [3]  《新京報》 [35]  《美術報》 [45]  、中國作家網、《書法導報》《中國散文大系》《文萃》《中國詩歌2010年選》《華夏散文》《當代精英詩人三百家》《中國百詩百聯大賽作品集》《安徽青年報》等專業媒體刊登文章四百餘篇,另著有詩文集《愛在繼續》等。 [46] 

王進玉創作特點

其藝術評論具有獨到的學術觀點,深厚的理論基礎,以及出色的語言表達,且能夠做到針砭時弊,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今藝術界,尤其是美術界所存在的問題,並給予及時、必要的提醒。其書法五體兼能,尤以行書、草書見長,筆墨沉着雄健,有厚度、有動感、有氣勢。書作雄媚縱放而不逾矩,滿紙狼藉而法度森然。其詩詞規範寫作,且格調不俗,或清新雅緻,或妙趣橫生,奔放處顯率真,沉鬱中透憂傷。(鳳凰網、中國日報網評) [47-48] 

王進玉名家講義

名家講義:王進玉談當下文藝評論 [49] 
名家講義:王進玉談中國書畫的傳統與創新 [50] 
名家講義:王進玉談當代書法 [51] 
名家講義:王進玉談當代繪畫 [52] 
名家講義:王進玉談當代藝術 [53] 
名家講義:王進玉談藝術家的文化精神品格 [54] 
名家講義:王進玉談專業收藏 [55] 
名家講義:王進玉談文物保護 [56] 

王進玉人物評價

王進玉與梁曉聲先生 王進玉與梁曉聲先生 [57]
馮其庸(著名學者、書畫家):安靜好學,謙虛聰敏,德才兼修,很難得。望持之以恆,博學篤行,必將大有作為。
餘德泉(著名學者、中南大學教授):進玉是一位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他的舊體詩詞寫得很規範,且格調不俗。他的書法路子走得正,不與流行書風者同道,實屬難得。
梁曉聲(著名作家、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進玉很正直,有抱負,有擔當,有才能,這在他的詩詞、文章,以及他的書法作品裏都能看得出來。所謂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張弛(著名學者、理論家):進玉是個全才,詩文歌賦、書畫美評等均有涉獵和研究,而且他的創作能力很強。我尤其欣賞他的詩文,他的自作詩詞書法,當然他的美術評論也是可圈可點的。我認為他是不折不扣的當今年輕藝術家的優秀代表,我對他寄予厚望。
謝吉昌(書法家、《書法報》特約記者):作為一個書家能自書自作詩詞來抒寫胸懷,十分不易。進玉先生很年青,卻有如此深厚的文學和書法功底,讓人欽佩。進玉先生的作品以行草書為主,其書作雄媚縱放而不逾矩,滿紙狼藉而法度森然。其書法如行雲流水,文靜中透着雅氣,流露出有濃濃的書卷味。作品取法傳統古帖,得傳統筆法,清新自然,灑脱勁健,境界高遠。其書法是由傳統而來,取法高古又富有新意,不激不厲、不温不火,雅緻温潤,率真隨意,同時也含有個人獨特風格的藝術語言。
馮光永(書法家、記者):仔細品讀了進玉先生的詩詞和書法作品,感覺先生才情過人,佩服至極!先生的詩詞,無論格律還是詩意均充分顯示出深厚的國學功底和善於觀察事物且有感而發的世人氣質。先生的書法作品以行草為主,轉移多師,或二王,或王鐸,很有個性風采。 [58] 

王進玉文章發表

文藝評論不能輕評重論》,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17]  ,2018年7月23日;《西藏日報》 [59]  轉載,2018年7月31日;中國文藝網 [359]  、中國文藝評論網 [360]  、中國作家網 [208]  轉載;
《文藝評論不能輕“評”重“論”》,《福建日報》轉載 [5]  ,2018年9月4日;
墨守成規是對傳統的誤讀》,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60]  ,2018年10月12日;《西藏日報》 [61]  轉載,2018年10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62]  、中國文藝網 [361]  轉載;
《要切實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與教育力度》,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63]  ,2018年8月27日;中國文藝網 [362]  轉載;
《漫畫創作與人民情懷——從“小林漫畫”“老樹畫畫”想到的》,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323]  ,2021年5月14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329]  、中國網 [355]  轉發;
中國彩墨畫並非舶來品》,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64]  ,2020年6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65]  、中國文藝網 [363]  、中國文藝評論網 [372]  轉載;
《中小學是否有必要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66]  ,2020年1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67]  、中國文藝網 [364]  轉載;
當下文藝評論必須直面的幾個現實問題》,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18]  ,2019年7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68]  、光明網 [69]  、中國文藝網 [365]  、中國文藝評論網 [354]  、中國作家網 [207]  轉載;
《評論家該不該“蹭熱點”?——談評論的時效性》,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70]  ,2020年8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71]  、中國文藝網 [366]  、中國文藝評論網 [373]  、中國作家網 [206]  轉發;
書畫評論需以實踐為基礎》,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72]  ,2019年6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73]  、中國文藝網 [367]  、中國文藝評論網 [374]  、學習強國 [433]  轉載;
《文藝創作需“發乎情”“止於理”》,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74]  ,2019年5月10日;光明網 [75]  、中國文藝網 [368]  、中國文藝評論網 [375]  轉載;
不應把“傳統”和“當代”對立起來》,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76]  ,2019年2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77]  、中國文藝網 [369]  、中國文藝評論網 [376]  轉載;
《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評論工作者首先要自信》,發表於《中國藝術報》 [2]  ,2017年11月8日;
《藝術評論也須由技入道》,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467]  ,2023年8月20日,學習強國 [468]  、中國文藝評論網 [469]  轉載;
《不應止於“雅俗共賞”》,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450]  ,2023年1月8日,學習強國 [451]  轉載;
《風格是風格 品格是品格》,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346]  ,2022年6月12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347]  轉載;
《審美需要理解與換位》,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334]  ,2021年11月7日;
《挪用是以強烈創新意識為前提的藝術再創作》,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316]  ,2021年3月21日;
《多研究問題少談“標準”》,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36]  ,2020年12月6日;《文旅中國》 [16]  轉載;
《“明星”“大腕”更應接受公眾批評》,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44]  ,2019年8月11日;光明網 [78]  、《文旅中國》 [399]  轉載;
《讓作品説話》,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79]  ,2019年6月9日;人民網 [80]  、《文旅中國》 [400]  轉載;
《別以藝術之名破壞自然生態》,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81]  ,2019年4月7日;光明網 [82]  、《文旅中國》 [401]  轉載;
《學術不端為哪般》,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83]  ,2019年3月3日;
藝術評判需置身特定語境》,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1]  ,2019年1月27日;人民網 [84]  、中國文藝評論網 [377]  轉載;
也談藝術家的文化修養》,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85]  ,2018年7月8日;人民網 [86]  、光明網 [87]  轉載;
《對待傳統,既要繼承也要創新》,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88]  ,2018年11月18日;
《只做好市場就夠了嗎》,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89]  ,2017年8月27日;新浪網 [236]  轉載;
沒有感情哪有藝術》,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90]  ,2017年7月16日;
《需重新認識大眾評論》,發表於《中國美術報》,第244期; [393] 
《良好的批評生態需要共同構建》,發表於《中國美術報》,第227期; [392] 
藝術創作不能任意醜化現實》,發表於《中國美術報》,2017年11月27日;新浪網 [20]  轉載;
誰在拉低中國畫原有的標準》,發表於《中國美術報》,2017年11月6日;新浪網 [233]  轉載;
《書畫家怎麼就成了“暴發户”》,發表於《中國美術報》,2017年9月11日;新浪網 [234]  轉載
《藝術創作離不開情商的參與》,發表於《中國美術報》,2016年7月4日;
《“工匠精神”不等於“藝術家精神”》,發表於《中國美術報》,2016年6月27日;
《醜態“江湖”幾時休》,發表於《中國美術報》,2016年5月30日;新浪網 [269]  轉載;
《疲軟的中國當代藝術》,發表於《中國美術報》,2016年1月25日;新浪網 [276]  轉載;
《藝評家不要做有損形象的事》,發表於《中國書畫報》,2019年6月26日;
《莫拿抄襲當借鑑》,發表於《中國書畫報》,2018年7月27日;新浪網 [220]  轉載;
《學術評判也要與時俱進》,發表於《中國書畫報》,2017年11月29日;新浪網 [230]  轉載;
《談李德福的青綠山水作品》,發表於《中國書畫報》,2015年第24期; [13] 
《畢加索名畫被撕,不應該只關注“價值1.8億元”》,發表於《新京報》 [91]  ,2020年01月08日;新華網 [92]  、 新浪網 [434]  轉載;
《拍出天價的香蕉是藝術家和吐槽者的共同作品》,發表於《新京報》 [35]  ,2019年12月12日;新華網 [38]  、中國新聞網 [402]  、新浪網 [454]  轉載;
《1.98億港元常玉裸女作品極簡線條包含文人畫意韻》,發表於《新京報》 [93]  ,2019年10月09日;
《藝術院校畫裸體“有傷風化”?是批評者不懂美》,發表於《新京報》 [94]  ,2019年09月19日;人民網 [95]  、中國新聞網 [403]  轉載;
《葉永青公開信避重就輕,各界都難以接受》,發表於《新京報》 [4]  ,2019年03月19日;中國新聞網 [349]  、 新浪網 [435]  轉載;
《葉永青被指抄襲,一句道歉為何這麼難》,發表於《新京報》 [96]  ,2019年03月05日;人民網 [37]  、中國新聞網 [348]  、新浪網 [436]  轉載;
《懷念藝術家克里斯托:作品曇花一現卻剎那永恆》,新京報網 [97]  、新浪網 [437]  ,2020年6月1日;
《“雲展覽”良莠不齊,我們需要補上哪些短板?》,新京報網 [98]  ,2020年03月12日;
《烏雷生命最後仍在創作,他的去世提醒藝術家不能迴避問題》,新京報網 [99]  、新浪網 [438]  ,2020年03月03日;
《祈年文潭:“疫”考之下,文藝批評何為》,光明網 [100]  ,2020年02月28日;
《抗“疫”藝術創作不能一味拼數量,更需要精品佳作》,新京報網 [101]  、新浪網 [439]  ,2020年02月14日;
《面對疫情,書法家請多一些真誠少一點應付》,新京報網 [102]  、新浪網 [440]  ,2020年02月03日;
《一年了!“葉永青事件”的處理豈能一拖了之?》,新京報網 [103]  、新浪網 [441]  ,2020年03月30日;
《葉永青,你欠公眾一個遲到的道歉》,新京報網 [104]  、新浪網 [442]  ,2019年3月3日;
《葉永青抄襲事件,市場不是職業道德的遮羞布》,新京報網 [105]  、新浪網 [443]  ,2019年3月1日;
《常玉裸女作品拍出1.98億港元天價,究竟好在哪裏?》,新京報網 [106]  、新浪網 [444]  ,2019年10月8日;
《冷軍作品拍天價不意外,但“畫得像”的作品不能抬得過高》,新京報網 [107]  、新浪網 [445]  ,2019年11月18日;
《拍出12萬美元的天價香蕉被吃了,背後意義可沒這麼簡單》,新京報網 [108]  、新浪網 [446]  ,2019年12月11日;
《繁體字的文化承載不應被過度放大》,發表於《科技日報》 [3]  ,2020年03月20日;新華網 [109]  、央視網 [404]  、中國新聞網 [4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406]  、人民政協網 [447]  、新浪網 [455]  轉載;
《寫意花鳥畫的當下思考》,發表於《江西日報》 [6]  ,新浪網 [193]  轉載,2017年12月8日;
《藝術的成功關鍵靠自己》,發表於《科普時報》 [110]  ,2019年05月28日;
藝術無標準更無權威》,發表於《科普時報》 [111]  ,2019年4月16日;新浪網 [19]  轉載;
《文化修養匱乏 會嚴重影響藝術家創作》,發表於《新快報》 [112]  ,新浪網 [448]  轉載,2019年1月20日;
《借鑑是藝術創作的方法,不是抄襲的藉口》,發表於《新快報》 [113]  ,2018年8月5日;
《當水性墨性與筆性心性高度統一才能出好作品》,發表於《新快報》 [114]  ,2018年7月15日;
《用發展的眼光看傳統》,發表於《新快報》 [115]  ,2018年1月28日;網易新聞 [407]  轉載;
《不應把“傳統”和“當代”對立起來》,發表於《新快報》 [116]  ,2019年3月24日;新浪網 [212]  轉載;
《為何“口號式評論”“標籤式評論”屢見不鮮》,發表於《新快報》 [117]  ,2017年11月26日;網易新聞 [408]  轉載;
《有些畫家欠缺文化修養,卻樂道於末流的筆墨技法》,發表於《新快報》 [118]  ,2017年9月17日;
《書畫家不是交際花, 不需要到處跑場子拋頭露面》,發表於《新快報》 [119]  ,2017年4月9日;人民網 [120]  轉載;
《寫意不等於抽象》,發表於《團結報 [121]  ,2017年7月22日;人民政協網 [409]  、新浪網 [256]  轉載;
《“偽民間”與“偽官方”》,發表於《團結報》 [122]  ,2017年7月8日;新浪網 [261]  轉載;
接受批評是藝術家的必修課》,發表於《團結報》 [123]  ,2017年7月1日;新浪網 [243]  、中國文藝評論網 [410]  轉載;
《文藝創作需 “發乎情”“止於理”》,《石獅日報》 [124]  轉載,2019年05月20日;
《書畫創作,不要總拿傳統作為唯一標尺》,《石獅日報》 [125]  轉載,2019年4月30日;
《做一個有判斷力的收藏家》,《石獅日報》 [126]  轉載,2019年4月4日;
《不應把“傳統”和“當代”對立起來》,《石獅日報》 [127]  轉載;2019年3月19日;
《自然才是書畫創作與展示的最好方式》,《石獅日報》 [128]  轉載;2019年3月6日;
《收藏非小事投資需理性》,《石獅日報》 [129]  轉載,2019年2月26日;
評畫先看題款》,《石獅日報》 [130]  轉載,2018年11月14日;
《藝術家作品定位要清晰》,《石獅日報》 [131]  轉載,2018年9月15日;
每一份探索創新都值得尊重》,發表於《美術報 [45]  ,2020年07月25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132]  、中國政協傳媒網 [411]  轉發;
《當下藝術創作要有系列觀》,發表於《美術報》 [351]  ,2020年08月13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352]  轉發;
《藝術不只是審美問題》,發表於《美術報》 [452]  ,2022年12月31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453]  轉載;
《當代藝術應該具有哪些特質》,發表於《美術報》 [460]  ,2022年8月11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461]  轉載;
《藝術創作與情色文化》,發表於《美術報》 [345]  ,2022年7月16日;
《新形勢下,策展何為》,發表於《美術報》 [344]  ,2022年6月18日;
《評論不是定論》,發表於《美術報》 [341]  ,2022年4月30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342]  轉發;
《學會從生活中發現藝術》,發表於《美術報》 [339]  ,2022年4月2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340]  轉發;
《批評之難,難在哪兒》,發表於《美術報》 [337]  ,2022年1月8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338]  轉發;
《科技發展與傳統藝術創作》,發表於《美術報》 [333]  ,2021年9月18日;
《向徐渭學習什麼》,發表於《美術報》 [332]  ,2021年8月7日;
《藝術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發表於《美術報》 [324]  ,2021年5月15日;光明網 [328]  、中國文藝評論網 [378]  轉發;
《藝術家有文化修養最重要》,發表於《美術報》 [325]  ,2021年4月17日;光明網 [327]  轉發;
《抄襲之風何時休》,發表於《美術報》 [326]  ,2021年4月3日;
《拭目以待的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發表於《美術報》 [317]  ,2021年3月6日;央視網 [318]  、中國文藝評論網 [379]  轉載;
《褻瀆謙虛是虛偽無恥的表現》,發表於《美術報》 [319]  ,2021年1月30日;
《藝術家應該人藝合一》,發表於《美術報》 [320]  ,2020年12月19日;光明網 [370]  轉載;
《面對天價拍品,是狂歡還是冷靜》,發表於《美術報》 [133]  ,2020年10月24日;光明網 [371]  轉載;
《藝術審美是一種專業的能力和素養》,發表於《美術報》 [134]  ,2020年9月5日;光明網 [135]  、中國文藝評論網 [396]  、中國社會科學網 [412]  轉載;
《從美術視角談民族文藝評論體系的建構》,發表於《美術報》 [136]  ,2020年5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137]  、中國文藝評論網 [380]  轉載;
有關現實題材與現實主義美術創作的思考》,發表於《美術報》 [138]  ,2020年4月11日;人民政協網 [139]  、 中國文藝評論網 [381]  轉載;
創作、評論要有專業技藝和認知做支撐》,發表於《美術報》 [140]  ,2020年01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141]  轉載;
《名畫被撕,除了熱議價格更應關注藝術》,發表於《美術報》 [142]  ,2020年1月11日;新浪網 [143]  、中國政協傳媒網 [413]  轉載;
需要重新洗牌的中國當代藝術》,發表於《美術報》 [21]  ,2019年7月20日;人民網 [144]  、光明網 [145]  、人民政協網 [414]  、中國社會科學網 [415]  轉載;
《重要的不只是成為網紅》,發表於《美術報》 [146]  ,2019年4月27日;人民政協網 [147]  轉載;
《優秀美術作品進教材,究竟多重要》,發表於《美術報》 [148]  ,2019年4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149]  、央視網 [382]  轉載;
《做一個有判斷力的收藏家》,發表於《美術報》 [150]  ,2019年3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151]  、人民政協網 [383]  、新浪網 [416]  轉載;
《收藏非小事 投資需理性》,發表於《美術報》 [152]  ,2019年2月23日;人民政協網 [153]  轉載;
藝術創作還需自然而然》,發表於《美術報》 [154]  ,人民網轉載 [155]  ,2019年2月2日;光明網 [156]  、中國文藝評論網 [384]  、人民政協網 [4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418]  轉載;
藝術創作拼什麼》,發表於《美術報》 [157]  ,人民網轉載 [158]  ,2019年1月5日;光明網 [159]  、中國社會科學網 [385]  、人民政協網 [419]  轉載;
藝術的邊界和突圍》,發表於《美術報》 [160]  ,2018年11月17日;光明網 [161]  、新浪網 [215]  轉載;
《文藝圈的空頭理論家現象》,發表於《美術報》 [162]  ,2018年10月20日;新浪網 [163]  轉載;
應整體地理解傳統》,發表於《美術報》 [164]  ,2018年9月29日;新浪網 [217]  轉載;
作品定位要清晰》,發表於《美術報》 [165]  ,人民網轉載 [166]  ,2018年9月1日;光明網 [167]  轉載;
《也説藝術的底線問題》,發表於《美術報》 [168]  ,2018年7月21日;
水墨不只是一種材料》,發表於《美術報》 [169]  ,人民網轉載 [170]  ,2018年7月7日;光明網 [171]  、新浪網 [420]  轉載;
像兒童一樣繪畫》,發表於《美術報》 [172]  ,人民網轉載 [173]  ,2018年6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174]  轉載;
《主題性美術創作還需拓展》發表於《美術報》 [175]  ,人民網轉載 [176]  ,2018年5月12日;人民政協網 [421]  、新浪網 [422]  轉載;
《有出息的畫家》,發表於《美術報》 [177]  ,2018年4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178]  轉載;
《秦始皇帝的“守衞”展沒有做好“守護”》,發表於《美術報》 [179]  ,人民網轉載 [180]  ,2018年3月3日;
策展人的角色擔當》,發表於《美術報》 [181]  ,人民網轉載 [182]  ,2018年1月27日;中國網 [423]  、中國文藝評論網 [424]  轉載;
樹立弘揚真善美的創作觀》,發表於《美術報》 [183]  ,人民網轉載 [184]  ,2018年1月13日;
《用發展的眼光看傳統》,發表於《美術報》 [185]  ,2017年12月16日;新浪網 [231]  、中國網轉載 [394] 
《“畫什麼”比“怎麼畫”更重要》,發表於《美術報》 [186]  ,人民網轉載 [187]  ,2017年12月9日;中國文藝評論網 [386]  、中國網 [395]  、人民政協網 [425]  、新浪網 [470]  轉載;
《傳統書畫是否過於守舊》,發表於《美術報》 [188]  ,人民網轉載 [189]  ,2017年11月18日;人民政協網 [387]  、新浪網 [427]  轉載;
《勿做評論界的混子》,發表於《美術報》 [190]  ,新浪網 [426]  、人民政協網轉載 [191]  ,2017年11月4日;
《寫意花鳥畫的當下思考》,發表於《美術報》 [192]  ,2017年9月2日;新浪網 [193]  轉載;
藝術如何介入生活》,發表於《美術報》 [194]  ,新浪網 [449]  、人民政協網 [428]  、人民網轉載 [195]  ,2017年8月12日;
《談書畫圈的“曬合影”現象》,發表於《美術報》 [196]  ,人民政協網 [429]  、新浪網 [430]  、人民網轉載 [197]  ,2017年7月29日;
《網絡文藝的中國形象》,發表於《美術報》 [33]  ,2017年7月1日;中國網 [198]  、新浪網 [431]  轉載;
《渾厚而大氣 豐富且創新》,發表於《美術報》 [456]  ,2014年8月16日;
《有關實驗水墨》,發表於《書法報》,2020年8月4日;
《新藝術需要不斷被刺激》,發表於《書法報》,2020年5月26日;
《疫情下文藝批評的批評》,發表於《書法報》,2020年5月12日;
《審美是一種需要培育的能力》,發表於《書法報》,2019年12月10日;
《在傳統道路上不妨再大膽一些》,發表於《書法報》,2019年8月20日;
《變了味的國展》,發表於《書法報》,2019年7月16日;
《操之過急不是好事》,發表於《書法報》,2019年5月21日;
《“文保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發表於《書法報》,2019年4月23日;
《職稱評定要一分為二地看》,發表於《書法報》,2018年7月10日;
《慎重選擇藝術這條路》,發表於《書法報》,2018年6月12日;
《藝術教育不是兒戲》,發表於《書法報》,2018年5月8日;
《詆譭評論是無知的表現》,發表於《書法報》,2018年5月2日;
《書畫家不是交際花,不需要到處拋頭露面》,發表於《書法報》,2017年10月11日;
《頻繁展覽誤了誰》,發表於《書法報》,2016年5月30日;
變了味的書法用筆》,發表於《書法報》,2016年5月16日;
書畫的真傳統是什麼》,發表於《書法報》,2016年5月9日;
《什麼是當下書法最欠缺的》,發表於《書法報》,2016年5月2日;
《創新是國漫發展的源動力》,發表於《大河美術》,2019年8月15日;
《由“沃展叫停”事件談起》,發表於《大河美術》,2018年5月15日;
《這才是真正的醜書》,發表於《大河美術》,2018年5月15日;
文本寫作不能故弄玄虛》,發表於《大河美術》,2018年4月15日;
《書畫家輕文重墨是時下的悲哀》,發表於《大河美術》,2016年4月30日;
《大師無技巧》,發表於《湖南日報》,2018年1月12日;
《偽藝術家比無知還可怕》,發表於《湖南日報》,2017年6月2日;
《別讓書畫展變成人脈展》,發表於《北京晚報》,2017年11月23日;
《談書畫圈的“曬合影”現象》,發表於《西安晚報》,2017年9月17日;
《給當下文藝評論“糾偏”》,發表於《太原日報》,2019年8月28日; [13] 
《不應把“傳統”和“當代”對立起來》,《城市金融報》轉載 [199]  ,2019年3月14日;
《藝術家作品定位要清晰》,《城市金融報》轉載 [200]  ,2018年9月6日;
《網絡書畫評論不甚樂觀》,《城市金融報》轉載 [201]  ,2018年1月11日;
《做一個有判斷力的收藏家》,江蘇工人報 [202]  ,2019年06月07日;
《繁體字的文化承載不應被過度放大》,甘肅工人報 [321]  ,2020年03月31日;
《藝術創作拼什麼》,甘肅工人報 [322]  ,2019年01月08日;
《也説藝術的底線問題》,收藏快報 [203]  ,2018年08月08日;
《德藝雙馨優秀藝術家不可拆分的屬性》,收藏快報 [204]  ,2016年01月13日;
王進玉:切勿以市場價格來簡單判斷藝術品的實際價值,《公關世界》雜誌 [205]  ,2018年2月10日;
《從李德福先生寫生作品談起》,發表於《藝術家》雜誌,2020年04期;
《文化喚醒與藝術自覺——談胡永凱先生的人物畫》,發表於《藝術家》雜誌,2020年04期;
《應目會心 不拘一格——感悟許振水韻青花山水畫》,發表於《藝術家》雜誌,2019年12期;
《大風起兮藝名揚——談程風子先生的書、畫、印》,發表於《藝術家》雜誌,2019年05期;
《誰扭曲了畫家的脊樑》,發表於《藝術家》雜誌,2019年02期;
《以水為魂 以色為象——談畫家許振的水韻青花山水作品》,發表於《藝術家》雜誌,2019年01期;
《詩意境界 風采妙然——談李德福的青綠山水作品》,發表於《藝術家》雜誌,2018年11期;
《筆墨開天地,詩書動京華》,發表於《中國民族博覽》雜誌,2019年第15期;
《藝術需要自然而然地創作》,發表於《名家名作》雜誌,2018年第5期;
《藝術創作不能任意醜化現實》,發表於《榮寶齋》雜誌,2018年02期;
《在學術面前,市場就是個屁》,發表於《藝術品鑑》雜誌,2020年第28期;
《傳統也需要不斷創造》,發表於《藝術品鑑》雜誌,2018年第11期;
《接受批評是藝術家的必修課》,發表於《藝術品鑑》雜誌,2018年第1期;
《靜水流深大真為美——談毛國典的書畫印》,發表於《神州》雜誌,2017年8期
聽不進批評才最狂妄》,發表於《收藏與投資》雜誌,2016年第2期;
《寫意不等於抽象》,發表於《收藏與投資》雜誌,2016年第10期;
《批評家莫做軟骨頭》,發表於《雜文月刊》,2016年第5期;
《談談當代書法》,發表於《書法導報》,2016年第24期;
《談畫家王福元及其藝術》,發表於《羲之書畫報》,2013年11月29日;
《談劉迅甫先生的詩書畫印》,發表於《海外文摘》,2013年第1期;
《大作不讓明賢》,發表於《中華英才》,2013年第7期;
《談沈鵬及其書法藝術》,發表於《藝術鏡報》,2012年第68期;
《筆墨開天地,詩書動京華》,發表於《中國商報》,2012年10月26日; [13] 
評論家該不該“蹭熱點”?——談評論的時效性,中國作家網 [206] 
當下文藝評論必須直面的幾個現實問題,中國作家網 [207] 
文藝評論不能輕評重論,中國作家網 [208] 
藝術創作離不開情商的培養和發揮,中國作家網 [7] 
文藝圈的空頭理論家現象,新浪網 [163]  ,2018年10月23日;
水墨不只是一種材料,新浪網 [420]  ,2018年07月09日;
文本寫作不能故弄玄虛,新浪網 [209]  ,2018年04月23日;
網絡書畫評論不甚樂觀,新浪網 [210]  ,2018年01月09日;
“畫什麼”比“怎麼畫”更重要,新浪網 [211]  ,2017年12月12日;
傳統書畫是否過於守舊,新浪網 [427]  ,2017年11月26日;
談書畫圈的“曬合影”現象,新浪網 [430]  ,2017年08月02日;
王進玉:做一個有判斷力的收藏家,新浪網 [416]  ,2019年03月31日;
王進玉:不應把“傳統”和“當代”對立起來,新浪網 [212]  ,2019年03月11日;
王進玉:藝術評判需置身特定語境,新浪網 [213]  ,2019年02月02日;
王進玉:藝術創作拼的是什麼,新浪網 [214]  ,2019年01月08日;
王進玉:藝術的邊界和突圍,新浪網 [215]  ,2018年12月04日;
王進玉:文藝評論不能輕評重論,新浪網 [216]  ,2018年11月05日;
王進玉:應整體地理解傳統,新浪網 [217]  ,2018年10月31日;
王進玉:傳統也需要不斷創造,新浪網 [218]  ,2018年10月16日;
王進玉:文保修繕豈能肆意妄為,新浪網 [219]  ,2018年09月17日;
王進玉:莫拿抄襲當借鑑,新浪網 [220]  ,2018年08月03日;
王進玉:慎重選擇藝術這條路,新浪網 [221]  ,2018年06月19日;
王進玉:評論工作應實事求是,新浪網 [222]  ,2018年05月29日;
王進玉:藝術教育不是兒戲,新浪網 [223]  ,2018年05月22日;
王進玉:主題性美術創作還需拓展,新浪網 [422]  ,2018年05月15日;
王進玉:詆譭評論是無知的表現,新浪網 [224]  ,2018年05月07日;
王進玉:一個真正有出息的畫家,新浪網 [225]  ,2018年04月16日;
王進玉:文物保護任重道遠,新浪網 [226]  ,2018年03月05日;
王進玉:當策展人 你們懂操作嗎,新浪網 [227]  ,2018年01月30日;
王進玉:文藝創新要緊扣時代脈搏,新浪網 [228]  ,2018年01月23日;
王進玉:敢批判就要敢肯定,新浪網 [229]  ,2018年01月16日;
王進玉:學術評判要與時俱進,新浪網 [230]  ,2017年12月26日;
王進玉:用發展的眼光看傳統,新浪網 [231]  ,2017年12月19日;
王進玉:藝術創作不能任意醜化現實,新浪網 [20]  ,2017年12月05日;
王進玉:今人不應過分強調或依賴傳統,新浪網 [232]  ,2017年11月21日;
王進玉:誰在拉低中國畫原有的標準,新浪網 [233]  ,2017年11月14日;
王進玉:勿做評論界的混子,新浪網 [426]  ,2017年11月07日;
王進玉:書畫家怎麼就成了“暴發户”,新浪網 [234]  ,2017年09月19日;
王進玉:畫好寫意畫 首先要做個“寫意”的人,新浪網 [235]  ,2017年09月11日;
王進玉:畫家只做好市場就夠了嗎,新浪網 [236]  ,2017年08月28日;
王進玉:藝術如何更好地介入生活,新浪網 [432]  ,2017年08月14日;
王進玉:有些書畫家一把年紀還在曬合影,新浪網 [237]  ,2017年08月01日;
王進玉:當今繪畫的首要條件和根本要求,新浪網 [238]  ,2017年07月25日;
王進玉:可怕的審美依賴,新浪網 [239]  ,2017年07月18日;
王進玉:繪畫歸根結底是情感作用的結晶,新浪網 [240]  ,2017年07月11日;
王進玉:重網文 輕網藝 網絡文藝的中國形象,新浪網 [241]  ,2017年7月7日;
王進玉:批評不能總打馬後炮,新浪網 [242]  ,2017年06月07日;
王進玉:接受批評是藝術家的必修課,新浪網 [243]  ,2017年05月31日;
王進玉:杜絕一切偽學術批評,新浪網 [244]  ,2017年05月23日;
王進玉:當今畫壇的一個現實問題,新浪網 [245]  ,2017年05月16日;
王進玉:文藝類協會不取消就改名,新浪網 [246]  ,2017年05月09日;
王進玉:藝術無標準更無權威,新浪網 [19]  ,2017年05月02日;
王進玉:大齡難產的當代畫家,新浪網 [247]  ,2017年04月25日;
王進玉:文藝未必高於生活,新浪網 [248]  ,2017年04月18日;
王進玉:變了味的書法用筆,新浪網 [249]  ,2017年04月11日;
王進玉:頻繁展覽誤了誰,新浪網 [250]  ,2017年04月05日;
王進玉:什麼是當下書法最欠缺的,新浪網 [251]  ,2017年03月28日;
王進玉:書畫的真傳統是什麼,新浪網 [252]  ,2017年03月21日;
王進玉:過度追捧是一種社會病,新浪網 [253]  ,2017年03月14日;
王進玉:怎樣算夠格的書法家,新浪網 [254]  ,2017年02月17日;
王進玉:美術教育不等於美育,新浪網 [255]  ,2017年01月17日;
王進玉:寫意不等於抽象,新浪網 [256]  ,2017年01月04日;
王進玉:書畫展不該成人脈展,新浪網 [257]  ,2016年12月09日;
王進玉:院體畫與文人畫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新浪網 [258]  ,2016年11月23日;
王進玉:思想性是繪畫的核心要素,新浪網 [259]  ,2016年11月08日;
王進玉:沒有時效性的批評如過時黃花,新浪網 [260]  ,2016年10月31日;
王進玉:偽民間與偽官方,新浪網 [261]  ,2016年10月25日;
王進玉:聽不進批評才最狂妄,新浪網 [262]  ,2016年10月13日;
王進玉:60歲對書畫家來説是個坎,新浪網 [263]  ,2016年09月30日;
王進玉:差作品為何被青睞,新浪網 [264]  ,2016年09月20日;
王進玉:被誤導的大眾審美,新浪網 [265]  ,2016年09月06日;
王進玉:才是天分 能是人為,新浪網 [266]  ,2016年07月27日;
王進玉:藝術創作離不開情商的培養和發揮,新浪網 [267]  ,2016年07月12日;
王進玉:勿把工匠精神當作藝術家精神,新浪網 [268]  ,2016年06月28日;
王進玉:醜態江湖幾時休,新浪網 [269]  ,2016年06月08日;
王進玉:文藝批評需要大批評概念,新浪網 [270]  ,2016年05月31日;
王進玉:能工巧匠未必是藝術家,新浪網 [271]  ,2016年04月27日;
王進玉:德藝雙馨是優秀藝術家不可拆分的屬性,新浪網 [272]  ,2016年04月18日;
王進玉:書畫家輕文重墨是時下的悲哀,新浪網 [273]  ,2016年04月13日;
王進玉:沒有情感 談何藝術,新浪網 [274]  ,2016年03月31日;
王進玉:年輕畫家到底怎麼了,新浪網 [275]  ,2016年02月25日;
王進玉:疲軟的中國當代藝術,新浪網 [276]  ,2016年01月27日;
王進玉:評論不是解讀,新浪網 [277]  ,2016年01月11日;
王進玉:撇開徳談藝 本身就是徳上出了問題,新浪網 [278]  ,2015年12月31日;
王進玉:關於藝術家的創作類型,新浪網 [279]  ,2015年12月28日;
王進玉:藝評家是否首先要是個藝術家,新浪網 [280]  ,2015年12月21日;
王進玉:危險的中國當代書法,新浪網 [281]  ,2015年11月23日;
王進玉:切勿盲目地追求和模仿西方抽象藝術,新浪網 [282]  ,2015年11月16日;
王進玉:成為書法家你夠格了嗎,新浪網 [283]  ,2015年11月12日;
王進玉:在藝術作品面前請讓評論家説話,新浪網 [284]  ,2015年10月23日;
王進玉:實驗水墨如何由屌絲向高富帥轉型,新浪網 [285]  ,2015年10月16日;
王進玉:畫家無責任則無風格,新浪網 [286]  ,2015年10月09日;
王進玉:藝術貞操與藝術快感,新浪網 [287]  ,2015年09月28日;
王進玉:新的國畫藝術需要不斷被刺激,新浪網 [288]  ,2015年09月16日;
王進玉:評畫先看題款,新浪網 [289]  ,2015年09月15日;
王進玉:藝術與評論、藝術家與評論家相關問題,新浪網 [290]  ,2015年09月09日;
王進玉:立身養氣為當今繪畫之第一要務,新浪網 [291]  ,2015年09月07日;
王進玉微評:揚州八怪加在一起抵不過一個八大,新浪網 [292]  ,2016年11月29日;
切勿以市場價格來簡單判斷藝術品的實際價值,新浪網 [293]  ,2017年01月20日;
中國當代書法的病根在於觀念認識上的錯誤,新浪網 [294]  ,2015年08月17日;
傳統書畫是否過於守舊,新浪網 [295]  ,2017年11月26日;
藝術圈話語權:改正錯誤不是進步,新浪網 [296]  ,2016年09月01日;
藝術圈虛假的跪拜折壽了誰,新浪網 [297]  ,2015年09月18日;
談誰扭曲了畫家的脊樑,新浪網 [298]  ,2015年09月02日;
《淺議藝術審美》,鳳凰網 [299]  ,2020年9月7日;
《女子半身像》被撕之後的思考,鳳凰網 [300]  ,2020年1月13日;
中國美育教材亟待優秀美術作品“進駐”,鳳凰網 [301]  ,2019年4月16日;
藝術創作的“支點”,鳳凰網 [302]  ,2019年1月7日;
突破藝術的邊界,鳳凰網 [303]  ,2018年11月19日;
藝術創作應定位清晰,鳳凰網 [304]  ,2018年9月3日;
水墨的品性,鳳凰網 [305]  ,2018年7月9日;
像孩子一樣畫畫 可好,鳳凰網 [306]  ,2018年6月25日;
發展中的“傳統”,鳳凰網 [307]  ,2017年12月18日;
王進玉:“偽書法”和“偽理論”嚴重充斥着當今書壇,鳳凰網 [308]  ,2015年08月14日;
王進玉:賤在荒廢的歲月,貴在經歷的人生,德州新聞網 [309]  ,2018年5月30日;
王進玉:文化達人的生活 “面面觀”,環球網 [310]  ,2016年10月19日;
王進玉:丹青翰墨終生事,難及先賢也賦詩,鳳凰網 [311]  ,2016年01月12日;
王進玉愛情詩精選,中國報道網 [471]  ,2023年5月5日;
王進玉現代詩精選19首,中國網 [312]  ,2015年5月21日;
王進玉最美的8首短詩,中國青年網 [313]  ,2015年7月16日;
王進玉現代詩精選,中國青年網 [314]  ,2015年5月21日;
王進玉舊體詩詞精選30首,中國青年網 [315]  ,2015年5月25日;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