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超

(水資源保護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鎖定
王超,1958年7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濱海,水資源保護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4] 
王超於1984年從華東水利學院農田水利工程畢業,之後留校工作;1990年獲得河海大學碩士學位;1994年進入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及環境學院工作;1995年獲得河海大學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博士學位;2002年至2017年擔任河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  ;2013年至2017年擔任河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9] 
王超主要從事水資源保護與水質改善工程的科技工作 [1] 
中文名
王超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
出生日期
1958年7月19日
畢業院校
河海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水資源保護規劃理論與技術》
主要成就
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王超人物經歷

王超
王超(8張)
1958年7月19日,王超出生於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
1976年—1980年,在江蘇省濱海縣蔡橋公社水利管理站工作。
1980年—1984年,就讀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農田水利工程,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4年—1994年,在河海大學農田水利工程系工作。
1986年—1990年,就讀於河海大學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92年—1995年,就讀於河海大學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4年—1997年,在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及環境學院工作。
1997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12] 
1998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2002年—2017年,擔任河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6月—2017年9月,擔任河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7年6月,王超院士工作室在西安理工大學金花校區第一會議室舉行揭牌儀式 [5] 

王超主要成就

王超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超參與全國水功能區劃、太湖水污染治理、江蘇等省部分城市水環境改善的相關科研與工程建設工作,成果與成效顯著 [1] 
王超的主要學術成就包括:一、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污染物輸移模型及水質改善的系統控制工程:針對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污染物輸移過程複雜和常規水處理措施難以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的實際情況,開展水質系統控制工程科技研究,建立了污染物時空變異與流域生態特徵相耦合的模擬模型,解決了流域水質控制工程建設的優化佈置問題;發展完善了河流—湖泊水量、水質耦合模型,為利用水動力條件改善水質和區域水力調控工程建設提供科技依據;揭示了土壤飽和與非飽和條件下污染物時空變化過程,建立耦合模型,為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提供技術支持;建立了多孔排放近、遠區耦合模型,解決了城市尾水排放工程中的關鍵科技問題;研發了利用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協同長效改善水質的關鍵技術。二、城市水生態系統建設與管理及其工程應用:針對中國城市水利工程建設功能單一、水質不斷下降和水生態系統日益退化等突出問題,開展綜合整治工程的科技研究,提出了“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五位一體的城市水生態系統建設模式,解決了城市水利工程建設中長期存在的行洪、環境、景觀和文化建設以及經濟開發嚴重分離的突出問題,實現城市河湖綜合功能的充分發揮;研發滿足城市與流域防洪、排澇、供水、生態用水和水質保障要求的區域水系規劃建設技術系統,解決了城市與流域水系相協調的關鍵工程科技問題;建立了城市適宜水面面積和水面組合形式的工程科技體系,創造性研發出全國城市適宜水面面積比例等值線圖,為科學地確定城市水面面積提供依據;研發了滿足防洪、輸水、淨污、生態功能要求的河湖基質、邊坡和沿岸景觀工程建設的關鍵技術。三、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技術及其應用:針對中國水資源保護理論技術缺乏、水事糾紛不斷、保護管理手段有限等突出問題,開展水資源保護和治污工程的科技研究,構建了水資源保護的理論及技術體系,發展完善了全國水功能區劃科技內容,形成了一級劃分的五個功能區和二級劃分的十個功能區,為處理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關係、解決行政邊界水污染糾紛矛盾、制定生態受損區恢復方案和協調各用水部門關係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實現了全國水資源保護和管理的突破;建立了不同時空尺度條件下水域納污能力的計算模式,發展完善了污染物容量總量理論和方法,為水質管理提供科技支持;建立了生態河道建設的成套工程技術系統,主持多項生態型河道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工作;主持起草了全國《水源地水質標準》和《水源地保護規範》,為全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管理提供依據 [12] 
  •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7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王超先後發表SCI收錄論文76篇,EI收錄論文88篇,出版著作6部 [1] 
出版時間
名稱
出版社
2001年
《水資源保護規劃理論與技術》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5年
《城市水生態系統建設與管理》
科學出版社
2011年
《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質改善理論與技術》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 
  • 承擔項目
截至2017年6月,王超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課題等科研項目70餘項 [4]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2年7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王超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等科技獎勵11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6項 [1]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5年

水利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4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5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7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8年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9年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2年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7] 
2019年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8] 

王超人才培養

  • 編制教材
根據2022年7月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網站顯示,王超先後主編教材2部 [3] 
  • 講授課程
根據2022年7月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網站顯示,王超先後主講教育部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 [3] 
  • 指導學生
截至2017年6月,王超先後培養博士26名、博士後9名 [4] 
  • 團隊建設
王超帶領的水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團隊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科技創新團隊,並獲全國和江蘇省“工人先鋒號”稱號 [4] 
  • 教育成果獎勵
根據2022年7月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網站顯示,王超先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排名1),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排名1) [3] 

王超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8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0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1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第六屆發明創業特等獎


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


江蘇省先進工作者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標兵 [4] 

王超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4年
河海大學淺水湖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7年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6] 
2013年—2018年
2017年
西安理工大學雙聘院士 [5] 
2018年—2023年

教育部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際水協會(IWA)會員

淮河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四川大學水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天津大學工程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水利學會環境水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委員

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環境與土木水利學部委員、副主任 [11]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

科技部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特邀專家


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環境學會水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湖沼學會理事長

環境工程江蘇省重點學科首席學科帶頭人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3] 

王超人物評價

王超在全國水資源保護與水功能區劃、城市水生態建設、水利工程的生態效應、河流綜合治理、太湖水環境治理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3]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評)
王超率領團隊致力於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和工程實踐,攻克了一系列關鍵科技難題,做出了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 [4] (河海大學人事處評)
王超在工程科技工作中,學術嚴謹、學風正派、刻苦鑽研、開拓創新,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和顯著的工程應用成效,為中國水資源保護與水質改善及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12] (何梁何利基金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