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水利學會

鎖定
中國水利學會是由水利科學技術工作者和團體自願組成,並在民政部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學會掛靠水利部,秘書處按水利部直屬事業單位管理,接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水利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1] 
中國水利學會發展歷程經歷了兩個重要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931年4月成立至1948年的中國水利工程學會時期;第二個時期是1949年到現在的中國水利學會時期。 [2] 
據2023年6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水利學會擁有8萬餘名個人會員、54個分支機構、360餘個單位會員,36個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水利學會。 [1] 
中文名
中國水利學會
外文名
Chinese Hydraulic Engineering Society
簡    稱
CHES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登記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屬    性
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社團地址
北京白廣路二條2號
創辦時間
1931年4月
現任領導
理事長:魏山忠
秘書長:湯鑫華
社會信用代碼
51100000500009669C

中國水利學會發展歷史

(一)中國水利工程學會時期(1931—1948)
1931年4月22日,在李儀祉李書田、張自立、須愷等老一輩水利先驅的倡議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水利科技團體——中國水利工程學會在南京正式成立,李儀祉被推選為第一任會長,李書田任副會長;8月30日,第一屆年會在南京舉行,會議討論了六項提案,會後發表了《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第一屆年會宣言》《呈請統一全國水利行政文》等文件。
1932年,第二屆年會在南京舉行。
1933年10月11日,第三屆年會在杭州舉行,為便於全國水利行政的統一,年會討論通過了“水利”的定義,年會還對統一全國水利機關、建議內政部草擬河防法等多項提案進行了討論。
1934年11月17日,第四屆年會在江蘇鎮江舉行,會議進行了董事會改選,張自立總幹事介紹了《水利》月刊出版情況,頒發了第一次耕硯論文獎。
1935年11月9日至12日,第五屆年會在天津舉行,會議期間參加了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開幕典禮,頒發了第二次耕硯論文獎,通過了“集中水工試驗工作儘先充實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籌備編譯全國水利叢書”等六項提案。
1936年10月10日,第六屆年會在西安舉行,年會通過的主要提案有:“擬建議政府請另籌河防經費發展水利生產事業免受牽制案”“規定本會職業道德信條以資公守案”等,會議代表還參觀了渭惠渠、涇惠渠、洛惠渠等工程。第六屆年會後,由於戰爭影響,學會遷往重慶,年會沒能連續舉行。
1941年10月,第七屆年會在貴陽舉行,提出水利建設如何為抗戰服務的問題。
1942年8月3日至5日,第八屆年會與中國工程師協會等在蘭州聯合舉行,年會以討論西北水利為重點,會議提出了“籌備普遍查勘後方水利以利制定全國水利建設初步計劃”等提案。
1943年10月,第九屆年會與中國工程師協會等在桂林聯合舉行。
1945年6月7日至9日,第十屆年會在重慶舉行,會議討論修訂會章,董事會、執行部改選等事項,還就關於三峽築壩問題向政府提出“三峽應就防洪、航運、灌溉、水力統籌規劃配合進行的建議”。
1947年10月5日,第十一屆年會在南京舉行,會議報告了《水利》月刊的編輯情況和水工名詞的編訂情況,討論了會費徵收標準和會章修訂案。
1948年3月,沈百先、朱士俊等人對台灣水利考察後,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的活動基本停止。 [2] 
(二)中國水利學會時期(1949—2011)
1、創建階段(1949—1957)
1949年,全國解放,新的形勢,為中國水利學會重建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張含英、須愷、郝執齋在解放後不久就倡議籌建中國水利學會並向有關方面做了一些聯繫工作,邀請一些水利科學界代表人物共同發起組織學會。從此,武漢、天津、太原、濟南、西安等地的水利工作者先後籌組了分會或分會籌委會,發展了相當數量的會員。在全國科聯及水利、電力、交通、科學、教育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1956年2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國水利學會籌委會。
2、初期發展階段(1957—1966)
1957年4月11日,中國水利學會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學會名稱去掉“工程”二字,標誌着水利科學研究在廣泛性和綜合性方面的重大發展。這是全國水利科學技術工作者一次大的集會。水利部部長傅作義茅以升、王明之、梁思成等到會講話。會議討論了張含英“中國水利學會籌備工作及今後任務”的報告,通過了《中國水利學會會章》。中國水利學會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水利學會正式成立。之後,各地方分會改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學會,同時有了專業委員會,共組織成立了防洪與規劃、農田水利、水力發電等6個專業委員會,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員會。
1963年10月25日,中國水利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同時召開了綜合性學術討論會。選舉產生第二屆理事會。之後,學會組織有了蓬勃發展,學術活動也日趨活躍。正當學會活動順利發展的時候,卻被1966年開始的十年動亂所中斷,《水利學報》停刊,學會被迫停止活動達10多年之久。
3、恢復階段(1978—1981)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後,學會開始恢復活動。經中國科協和水電部黨組同意,並與交通部、農業部協商,成立了臨時常務理事會,負責學會工作領導,辦事機構設在水電部科技司。
1980年,《水利學報》復刊,中國國內發行6000餘冊,並與中國國外23個國家進行了交換互贈。《泥沙研究》《岩土工程學報》《農田水利與小水電》等由學會主編或合編刊物也都陸續復刊、出刊。在中國水利學會的影響下,各地水利學會也陸續恢復,到1980年底,全國除台灣省外,當時29個省、市、自治區都已恢復建立了水利學會。水工結構、施工與施工機械化、岩土力學、水文、泥沙等專業委員會相繼恢復和成立,並醖釀成立水力學、環境水利、地質勘測等專業委員會。
4、快速發展階段(1981—)
1981年2月13日,中國水利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1985年10月29日,學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重慶召開,會議修改了章程,選舉產生了第四屆理事會。各地水利學會建立了各級學術機構和工作機構,全國會員人數由“四大”前的34000人增加到54000人並開始吸收外籍通訊會員,專業委員會增加到21個,工作委員會增加2個。
1986年5月,編輯出版了《中國水利學會成立五十五週年紀念專集》。
1989年12月24日,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之後,個人會員人數增加到74500多人,分支機構增加到33個。逐步形成了學會自主活動、自我發展的新機制。
1993年12月22日,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修改了章程,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之後,個人會員人數增加到93300人之多,分支機構增加到43個,歸口管理5個國際學術組織中國國家或地區委員會。
1999年3月30日,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修改了章程,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之後,新發展了20個團體會員,新成立了2個專業委員會。
2003年起,學會開始承擔水利部標準化日常事務,主要承擔水利技術標準體系建設、行業標準化制度建設、規劃計劃、項目組織和在編標準的過程管理等工作。
2004年4月8日,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修改了章程,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
2008年10月之後,學會主辦了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承擔了水利標準化日常管理工作,承擔了水利部職稱考試和職稱評審工作,開展了職業資格與工程教育論證的前期工作,發起並主辦了“中國水博覽會”。
2009年5月25日,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修改了章程,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
2015年6月30日,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修改了章程,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同年,學會被中國科協列為“團體標準試點單位”,開展水利團體標準研製工作。
2017年,水利部國科司確定中國水利學會為水利科技成果評價試點單位。 [1-2] 
2020年12月21日,中國水利學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國水利學會章程》修改草案和《中國水利學會會費標準及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審議通過了第十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和第十屆理事會黨委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第十一屆理事會,併成立了首屆監事會。 [3] 

中國水利學會組織體系

中國水利學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其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監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審議監事會的工作報告。
(五)制定並修改會費標準。
(六)決定學會終止事宜。
(七)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4]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十九條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聘任和解聘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學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其第一、三、五至九項的職權。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1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4] 
  • 辦事機構
中國水利學會秘書處由綜合組織部、學術交流與科普部、標準化部和事業發展部四個部門組成。 [6] 
  • 組成單位
據2023年6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水利學會擁有54個分支機構。 [1] 
專業委員會
Z01泥沙專業委員會
Z02岩土力學專業委員會
Z03施工專委會
Z04水工結構專業委員會
Z05水文專委會
Z06農村水利專業委員會
Z07水力學專委會
Z08環境水利專委會
Z09水利管理專委會
Z10水利史與水利遺產研究專委會
Z11港口航道專業委員會
Z12遙感專業委員會
Z13水利水電信息專業委員會
Z14水利量測技術專業委員會
Z15水利規劃與戰略研究專委會
Z16水文氣象專委會
Z17勘測專業委員會
Z18水生態專業委員會
Z19信息化專委會
Z20水法研究專委會
Z21減災專委會
Z22灘塗濕地保護與利用專委會
Z23水利統計專業委員會
Z24淮河分會
Z25水資源專委會
Z27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業委員會
Z28泵及泵站專委會
Z29水力發電專委會
Z30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委員會
Z31碾壓混凝土築壩專委會
Z32混凝土面板壩專委會
Z33網絡和通信信息安全專委會
Z34牧區水利專業委員會
Z35工程爆破專業委員會
Z36城市水利專業委員會
Z37雨水利用專業委員會
Z38河口治理與保護專委會
Z39水利水電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
Z40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Z41調水專業委員會
Z42疏浚與泥處理利用專委會
Z43會計專委會
Z44水工金屬結構專業委員會
Z45生態水利工程學專委會
Z46大壩安全監測專委會
Z47流域發展戰略專委會
Z48水利政策研究專委會
Z49檢驗檢測專委會
工作委員會
G01科普工作委員會
G02青年工作委員會
G03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委員會
G04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工作委員會
G05期刊工作委員會
[7] 

中國水利學會組織會員

據2023年6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水利學會擁有8萬餘名個人會員、360餘個單位會員。 [1] 
  • 學會的會員包括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學會會員分為下述種類: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分為學生會員、會員、高級會員、會士和境外會員。
  • 申請加入學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學會的章程。
(二)有加入學會的意願。
(三)在學會的業務(行業、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學生會員
應為在讀的水利及相關專業的本科或研究生。學生會員的會籍與學籍同步。學生會員免交會費。
(五)會員
應為具備下述條件之一者:
  1. 具有初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及以上的水利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
  2. 大學專科畢業工作3年以上,本科以上或具有同等學力的水利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
  3. 熱心支持學會工作的管理人員和長期專職從事水利相關領域工作的人員。
(六)高級會員
應同時具備下述條件:
  1. 具有教授、研究員以及相應級別的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具有相當於上述水平的水利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
  2. 在學會的業務(行業、學科)領域內具有較大的影響。
(七)會士
應為具有3年以上學會高級會員的會齡,在水利科學領域中成績卓越、在學術上有較深造詣,對水利建設、水利科技進步或學會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會士免交會費。
(八)外籍會員
凡在學術上有較高成績,對中國友好,並願意與學會交流和合作的外籍專家、學者,經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備案後,可吸收為外籍會員。外籍會員可優惠獲得學會出版的學術刊物和有關資料,可應邀參加學會在中國國內外主辦的學術會議並獲得相關的其他服務。
以下規定不含外籍會員。
(九)單位會員
應為具有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願意參加學會活動併為學會活動作出貢獻的水利及相關領域的學術團體、企業、事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
  • 會員入會程序
(一)個人會員:學生會員通過學會網站會員管理系統登記申請,直接入會。會員、高級會員通過學會網站會員管理系統登記申請,學會可委託申請人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學會或單位會員初審,也可以通過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學會或單位會員集中推薦;上述個人會員的資格最終由學會秘書處依照學會規定審批通過後生效,由學會統一管理。
(二)單位會員:由要求入會的單位向學會提出書面申請,經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學會委託各專業委員會發展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但需由經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四)由學會秘書處發個人會員會員證、單位會員牌匾。
(六)對學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七)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學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不含境外會員和學生會員)。
(二)參加學會的活動。
(三)獲得享有學會服務的優先權和優惠政策。
(四)可優惠獲取學會學術期刊、技術資料等。
(五)單位會員可優惠獲得學會提供的諮詢服務。
(六)對學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七)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學會的章程,執行學會的決議。
(二)維護學會合法權益。
(三)完成學會交辦的工作。
(四)按規定交納會費。
(五)向學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信息。
  •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學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2年不交會費或不參加學會的活動,視為自動退會。
  •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學會章程行為的,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4] 

中國水利學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1. 組織開展中國國內外的水利學術交流和科學技術考察活動。
  2. 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推廣先進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水利科技書刊;經有關部門批准,舉辦科技講座及科技展覽。
  3. 組織科技工作者參與中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科技政策的制定,參加水利科技發展戰略和重大科技、經濟問題的調研論證,為政府部門決策提出諮詢意見和建議。
  4. 開展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為會員和科技工作者更新知識、提高學術水平與管理水平服務。
  5. 接受政府部門委託,依法開展水利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職業資格認證、人才評價、科技評估、標準化和水利類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工程能力國際互認管理等相關工作。
  6. 開展技術推廣、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工作;承擔科技項目研究,工程項目評估與論證,項目管理與監理;受政府有關部門委託,承擔科技成果和產品鑑定以及工程安全鑑定評價等工作。
  7. 舉薦科學技術人才,按照規定開展水利科技類《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表彰與獎勵工作。
  8. 建立健全水利科學研究的自律誠信監督機制,促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
  9. 加強中國國內外的相關交流與合作,為世界水利科技進步和事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10. 為會員和水利科技工作者服務,反映他們的意願和訴求,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4] 
  • 經費來源
會費;捐贈;政府資助;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和提供服務的收入;利息;其他合法收入。 [4] 

中國水利學會建設成就

中國水利學會學術交流

2006年,中國水利學會發起設立中國水博覽會,每年舉辦一次,同期舉辦水務高峯論壇。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幾百家企業、上千項成果參展。 [1] 
2018年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國水利學會主辦的2018中國水博覽會暨第十三屆中國水務高峯論壇在北京展覽館舉辦。2018中國水博覽會設置水務設備與技術、節水設施與飲水安全、水生態建設與水環境治理、智慧水利、防災減災設施與技術五大展區;第十三屆中國水務高峯論壇10月10日下午開幕,該屆論壇根據水利重點工作並徵求部分參展企業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共設八場活動,包括一個主論壇、五個分論壇和兩場技術研討會,主論壇圍繞“推動綠色發展守護綠水青山”的主題,安排了六個特邀報告。 [16] 
第十三屆中國水務高峯論壇 第十三屆中國水務高峯論壇
2020年10月28日,由中國水利學會和中國水利工程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水博覽會和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水務高峯論壇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該屆水博會在展覽內容上重點突出智慧水利、水生態與水治理等方面的技術和產品;水務高峯論壇圍繞“融合融通產學研,共建共享幸福河”的主題,就社會廣為關注的水利工程建設、污染水體治理與生態修復、智慧水利、河湖生態流量與跨界治理、節水產品和技術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搭建“政產學研金介用”的七位一體協同創新平台,通過視頻,世界水理事會福勳主席和美國馬里蘭大學薩多夫斯基(經濟發展)校長,分別作了題為《水與安全》和《不斷髮展的夥伴關係與創新經濟》的報告。 [17] 
世界水理事會主席福勳作特邀報告(視頻) 世界水理事會主席福勳作特邀報告(視頻)
2021年6月8日,由中國水利學會聯合中國水利工程協會、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共同主辦,湖北省水利學會、湖北省水利水電行業協會共同承辦的2021中國水博覽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水務高峯論壇在湖北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開幕。水博會暨論壇以“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通過交流研討、展覽展示、新技術發佈等活動,凝聚深入貫徹“十六字”治水思路、推進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活力。大會同期舉辦中國水利學會會員座談會、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研討會。 [18] 
2021中國水博覽會暨中國國際水務高峯論壇開幕式 2021中國水博覽會暨中國國際水務高峯論壇開幕式

中國水利學會學術期刊

據2023年6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水利學會主辦了《水利學報》《岩土工程學報》《泥沙研究》《水科學進展》《灌溉排水學報》《中國防汛抗旱》六種學術期刊,每年召開水利類科技期刊研討會。 [1] 
《水利學報》 《水利學報》
《水利學報》創刊於1956年,是中國水利學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壩工程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在水利工程類核心期刊中排第一位,被中國國內外多家檢索系統收錄。《水利學報》刊登反映水利、水電、水運領域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專題綜述和工程技術總結,開展學術論文的討論和評論,介紹中國國內外科技動態和消息。主要專業範圍包括:水文及水資源、防洪減災、灌溉排水、水力學、泥沙、河港水運、岩土工程、水工結構及材料、水利水電施工及監理、水力機電、水利經濟、水環境、水利史研究等。 [10] 
《岩土工程學報》 《岩土工程學報》
《岩土工程學報》創刊於1979年,是中國第一份岩土工程學科全國性、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中國水利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建築學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振動工程學會聯合主辦,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承辦,編輯部設在南京。《岩土工程學報》主要刊登土力學、岩石力學及岩土工程領域中代表現代先進理論和實踐水平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成果,關注水利水電、土木建築、交通運輸和資源環境等領域中的岩土工程問題,以黃文熙講座、論文、短文、焦點論壇和討論等形式報道有關岩土工程方面的優秀學術成果。 [12] 
《泥沙研究》 《泥沙研究》
《泥沙研究》於1956年1月在北京創刊,是公開發行的全國性期刊。《泥沙研究》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水利學會主辦、泥沙專業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基礎研究學術期刊(雙月刊),承辦單位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泥沙研究》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刊登泥沙專業方面的學術論文、專題綜述和工程技術總結,主要專業範圍包括:泥沙運動基本理論,河流動力學,河牀演變,河流地貌;流域產沙,水土保持,水沙變化,泥沙配置利用;水庫泥沙,河流及航道整治,河口、港灣及海岸泥沙;樞紐及電站泥沙,渠系泥沙,環境泥沙,泥石流及風沙,管路固體輸送,工業取水防沙;泥沙數學模型技術,泥沙實體模型技術,泥沙測試儀器與技術等。 [13] 
《水科學進展》 《水科學進展》
《水科學進展》是以水為論述主題、以推動水科學技術進步為辦刊宗旨的學術期刊,水利部主管,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水利學會主辦。《水科學進展》在面臨人口、資源、環境等全球性問題挑戰的背景下,於1990年12月創刊,主要報道關於水圈研究的新事實、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方法;反映在暴雨、洪水、乾旱、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等領域中科學技術的新成就、重要進展和發展趨勢;交流新的科研成果、技術經驗和科技動態。期刊被美國EI數據庫、Scopus數據庫、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ICST)等固定收錄,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收錄期刊。 [11] 
《灌溉排水學報》 《灌溉排水學報》
《灌溉排水學報》是由水利部及農業部主管,中國水利學會和水利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全國性學報類專業學術期刊,1982年創刊,月刊,每月25日出版,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雜誌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14] 
《中國防汛抗旱》 《中國防汛抗旱》
《中國防汛抗旱》雜誌原名《防汛與抗旱》,創辦於1990年,2007年更名後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該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水利學會主辦、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業務主管,《中國防汛抗旱》雜誌社出版。《中國防汛抗旱》雜誌是中國唯一的以防汛抗旱減災為主題的公開發行的刊物,是中國防汛抗旱減災方面的綜合性科技期刊。讀者對象為主管防汛抗旱工作的政府領導、全國水利工作者、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從事災害研究、災害管理及關心防汛抗旱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 [15] 

中國水利學會國際合作

中國水利學會每年組織召開學術年會和專題會議,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和地方水利學會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作為國際民間水利科技交流的主渠道,與多個國家相關學術團體建立了“友好學會”關係,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對外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 [1] 

中國水利學會榮譽表彰

中國水利學會多次獲得中國科協“全國先進學會”,民政部“全國先進民間組織”等稱號,1999年被中國科協評為“先進學會”,2015年獲得中國科協提能項目二類“優秀社團”。 [1-2] 

中國水利學會人才培養

中國水利學會獎項設置

  • 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
為獎勵在水利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等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促進水利科技進步、改革發展和人才培養,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和《科技部關於進一步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指導意見》等,結合水利工作實際,由中國水利學會牽頭申請設立的“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簡稱“大禹獎”),於2002年3月28日獲得中國國家批准。“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是面向全中國水利行業的行業科學技術獎,大禹獎下設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普及獎和創新團隊獎等獎項。 [9]  [19] 

中國水利學會科普賽事

為繁榮水利科普作品創作,促進水利科學理念、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傳播和普及,提高公眾的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水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公眾的水科學素養,2015年12月,中國水利學會組織開展了“水利科普創意大賽”活動,主題是“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此次大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較為廣泛的關注和支持,共收集到微電影、動畫、文字、漫畫、攝影5類作品共250餘件。為做好作品評審工作,學會制定了《中國水利學會水利科普創意大賽評審實施辦法》,並按照《評審辦法》要求,對作品進行了格式審查、初審、終審和公示,最終評選出各類作品三等獎(含)以上獲獎作品共50件,優秀創作獎21件。另外還有河海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和陝西省水利學會四家單位獲得此次大賽優秀組織獎。 [8] 

中國水利學會科普活動

中國水利學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水利科普活動。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科技周、全國科普日,開展科普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創新“小水滴、大課堂”舉辦形式,建設“節水社區”,傳播愛水、節水知識;與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聯合制作《小水滴漫遊記》動畫光盤,組織有關專委會、單位會員組編《來自宇宙的水精靈》《水知識讀本》《中國居民飲水指南》等科普圖書。 [1] 

中國水利學會文化傳統

中國水利學會形象標識

  • 會徽
中國水利學會會徽圖案為一水壩,外環上半圓形成水浪,下半圓構成水庫,水面上下方分別為學會中文名及英文縮寫。 [4] 
中國水利學會會徽 中國水利學會會徽

中國水利學會精神文化

  • 宗旨
學會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會提倡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態度,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優良風尚,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民主辦會;堅持為水利事業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水利科技素質服務,為廣大會員和科技工作者服務;致力於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學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橋樑、紐帶作用,以促進水利科技的繁榮、發展、普及和推廣,促進人才成長,為水利改革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4] 

中國水利學會社團領導

中國水利學會現任領導

第十一屆理事會
職務
姓名
理事長
副理事長
汪安南、胡春宏、陳生水、金興平、周海燕、唐洪武、張建民、於合羣、範夏夏、王斌、潘海濤、湯鑫華
秘書長
副秘書長
吳劍、魯勝力、張淑華 [5] 

中國水利學會歷任領導

理事會
屆次
理事長
名譽理事長
秘書長
第一屆
-
第二屆
張含英
-
袁子鈞
第三屆
張含英
第四屆
嚴愷
-
第五屆
錢正英、嚴愷
戴定忠
第六屆
楊振懷
李春敏(工作調動)
鄭連第(繼任)
第七屆
馮廣志(工作調動)
曹徵齊(繼任)
第八屆
朱爾明(年齡原因辭職)
高安澤(身體原因辭職)
敬正書(繼任)
-
第九屆
敬正書
汪恕誠、陳雷、朱爾明、高安澤
李贊堂
第十屆
-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