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環

(唐末五代時期楚國將領)

鎖定
王環(?-931年),許州(今河南許昌)人,唐末五代時期楚國將領。
王環早年在秦宗權軍中效力,後又相繼追隨孫儒劉建鋒馬殷,在唐末軍閥混戰中由江淮一路轉戰到湖南,擔任武安軍捉生指揮使、水軍都指揮使,後又改任嶽州都指揮使。他輔佐馬殷建立楚國,前後六破吳軍、兩破荊南,累功至楚國六軍副使。長興二年(931年)病逝。
王環精通兵法,善於水戰,深得軍心,被史家譽為將相之才 [12]  ,與許德勳李瓊秦彥暉並稱虎臣。
本    名
王環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出生地
許州
逝世日期
931年
主要成就
六破吳軍,兩破荊南軍
效力政權
楚國
官    職
嶽州都指揮使、六軍副使

王環人物生平

王環早年經歷

王環是許州人,年輕時便在許州所在的忠武軍從軍。他既有勇力,又善兵法 [6]  ,後被蔡州節度使秦宗權召置麾下。 [1] 
光啓三年(887年),秦宗權命其弟秦宗衡率領一支軍隊攻略淮南道。王環也加入了這支軍隊 [4]  ,與孫儒、劉建鋒、馬殷等將領一同由淮西轉戰到淮南。 [2]  不久,孫儒發動兵變,殺死秦宗衡,奪取了軍權,從此脱離了秦宗權的控制。 [3] 

王環助建楚國

景福元年(892年),孫儒在與楊行密爭奪淮南鎮的戰爭中敗死於宣州(治今安徽宣城)。 [18]  其殘部七千餘人,在劉建鋒、馬殷的率領下,南下攻掠江西,很快便發展到十餘萬兵力。他們後來又攻入湖南道(即湖南觀察使轄區,又稱武安軍),最終在乾寧元年(894年)奪取潭州(治今湖南長沙),控制了武安軍。唐朝乃以劉建鋒為武安軍節度使。 [19]  王環當時也在這支南下的隊伍之中,一路“剽略郡邑,先登陷陣”,勇武為諸將所推崇,被劉建鋒任命為武安軍捉生指揮使。 [4] 
乾寧三年(896年),劉建鋒為軍卒陳贍所殺。馬殷被諸將擁立為藩帥,於光化元年(898年)被正式拜為武安軍節度使。 [5]  王環又繼續效力於馬殷,並改任武安軍水軍都指揮使。他數次隨馬殷征戰有功 [14]  ,曾攻取上高,被加授為檢校司徒 [15] 
開平元年(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温篡唐稱帝,建立後梁。馬殷向後梁稱臣,被封為楚王,建立了楚國,並奪取了吳國(原淮南鎮)所控制的嶽州武昌軍屬州,治今湖南岳陽)。 [16]  王環後來被調到了嶽州,在嶽州軍中擔任都指揮使。 [14] 

王環屢破吳荊

乾化四年(914年) [22]  ,王環率領水師,隨刺史許德勳沿江巡防。他趁當夜南風暴起,順風直下,於四鼓時分突襲黃州(治今湖北黃岡,亦屬武昌軍)。此戰,王環用繩梯爬上城頭,殺死守卒十餘人,引兵直入州府,生擒刺史馬鄴,與隨後趕至的許德勳大肆劫掠而回。許德勳擔心遭到鄂州(武昌軍治,在今湖北武漢)駐軍的攔截。王環卻道:“此次我軍出其不意,鄂州軍不明虛實,自保尚且不暇,又怎敢出城。”他命“展旗鳴鼓,成列而行”,果然震懾住鄂州軍,安然撤回了嶽州,隨後獻俘於潭州。馬殷大喜,任命王環為黃州刺史 [23] 
同光元年(923年),後梁為後唐所滅。馬殷又轉向後唐稱臣,後於天成二年(927年)被後唐朝廷進封為楚國王,在國內自置百官。 [17]  王環被任命為六軍副使。 [7] 
天成三年(928年),馬殷因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在去年時扣留本國貢使史光憲而劫奪朝廷賞賜,命王環與六軍使袁詮、監軍馬希瞻(馬殷庶子)率水師進攻荊南。楚軍在劉郎洑(在今湖北石首西北)大敗荊南軍,俘斬以千計,奪戰艦百餘艘 [24]  ,乘勝進逼江陵(荊南鎮治,在今湖北荊州)。高季興忙送回史光憲,向楚軍請和。王環遂撤軍。 [25]  不久,王環又隨許德勳抵禦吳軍的進攻,在道人磯(在今湖南嶽陽東北)大敗吳軍,俘獲吳軍主帥苗璘、王彥章。 [33]  是年六月,高季興叛離後唐,改向吳國稱臣。後唐乃命楚國出兵討伐荊南。 [32] 
天成四年(929年),高季興病逝,其子高從誨繼任荊南節度使。而王環卻於此時在石首大敗荊南軍。高從誨迫於楚軍的威脅,只得再次向後唐稱臣。 [30] 

王環晚年及病逝

王環一生征戰,至晚年時已前後六次大破吳軍,兩次擊破荊南軍,威震一時。 [8] 
長興二年(931年),王環病逝。 [9] 

王環主要影響

王環在唐末亂世中先後效力於秦宗權、孫儒、劉建鋒、馬殷,由江淮一路轉戰至湖南,為湖南馬氏割據勢力的形成及楚國政權的建立、發展立下了功勳。其功績主要有:
  • 六破吳軍:王環早年參與了孫儒爭奪淮南鎮的戰爭,隨劉建峯、馬殷攻入湖南後繼續與淮南鎮(後發展為吳國)作戰,曾“略地上高,擒淮將劉靖”。 [4]  [15]  楚國建立後又長期鎮守在嶽州,身處對吳前線,其子王贇曾稱“亡父為先王(即馬殷)六破淮南兵” [28]  。但現有史料中記載他對吳作戰的經歷僅有兩次:第一次是在乾化四年(914年),與許德勳領水師襲破黃州,俘獲黃州刺史馬鄴,大掠而歸;第二次則是在天成三年(928年),隨許德勳抵禦吳軍,在道人磯俘獲吳軍主帥苗璘、王彥章。 [22]  [23]  [33] 
  • 兩破荊南:王環在天成三年(928年)時與袁詮、馬希瞻領率師攻荊南,於劉郎洑之戰中大敗荊南軍,俘斬以千計,奪戰艦百餘艘,直逼江陵,次年(929年)於石首之戰中再敗荊南軍,迫使已歸附吳國的荊南鎮再次向後唐稱臣。 [24]  [25]  [30] 

王環軼事典故

王環識時勢

王環很有戰略眼光。他在劉郎洑之戰後進逼江陵,但隨即便接受了高季興的求和,撤出了荊南。馬殷指責其不乘勝奪取荊南。王環卻道:“荊南鎮位於四戰之地,應留着他作為我楚國阻擋中原(指後唐)、吳國、蜀國(前蜀)進攻的屏障,怎可圖一時之快,而自失唇齒之形。”馬殷非常高興,認為王環“識時勢”。 [29] 

王環得軍心

王環善於水戰,每戰身先士卒,能以寡敵眾,所向克捷,平時則布衣糲食,與士卒同甘共苦,常將針藥置於身邊,親自為軍中傷卒敷藥療傷。他由此深得軍心。楚軍出征之時,士卒若能得隸王環麾下,皆欣喜的道:“我輩不畏死,但能得隸王六軍所部,死得其所矣。” [9]  [31] 

王環歷史評價

胡三省:王環,馬氏之良將也。 [21] 
王夫之:王環為馬殷攻高季興,大敗之,薄江陵城,斂兵而退。謂荊南為四戰之地,宜存季興以為楚扞蔽,策之善者也。季興雖存,不能復為殷患,而委靡以苟存於吳、蜀、汴、雒之交,以閒隔長沙而不受兵,故殷得以保其疆土。雖然,藉此而圖固本自強之術,息民訓兵以待天下之變,則雖大有為焉可矣。無以善其後,而徒幸兵之不我及,以安旦夕,則所謂“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也,殷之陋也,非環之失計也。 [20] 
吳任臣:① 國家之興,豈不藉有師武臣力哉?武穆(馬殷)奮跡行伍之中,龍驤(劉建鋒)前驅,司馬(張佶)推榖,此固屬有天幸,而瓊(李瓊)之驍悍,鬱(高鬱)之謀畫,德勳(許德勳)以威斷稱,彥暉(秦彥暉)以果毅著,環(王環)則智深勇沉,恆(拓跋恆)則慷慨切直,皆一代將相才也。 [12]  ② 楚介在蠻方,北臨吳會,南逼嶺表,中間江陵,征討捍禦,故非諸臣莫為功。許(許德勳)、李(李瓊)、秦(秦彥暉)、王(王環),皆桓桓虎臣,允矣干城之選也。 [13] 

王環人際關係

兒子:王贇,官至嶽州刺史,後改永州刺史,楚國滅亡後歸附南唐,以“世功”受忌 [27]  ,被南唐元宗李璟毒殺。 [26] 

王環史料索引

十國春秋·卷七十二·楚六》 [11] 
九國志·卷十一》 [10] 
參考資料
  • 1.    《九國志》卷11《王環傳》:環,許州人。少隸忠武軍。秦宗權據淮西,以環有勇力,召置帳下。
  • 2.    《十國春秋》卷1《吳太祖世家》:蔡州秦宗權遣弟宗衡略地淮南,與行密爭揚州,以孫儒為之副,而張佶、劉建鋒、馬殷、秦彥暉實從焉。
  • 3.    《新唐書》卷188《孫儒傳》:汴兵攻蔡,宗權召之,儒稱疾不往,宗衡督之。即大會帳下,酒酣,斬宗衡,並其眾。與建鋒、許德勳等盟。
  • 4.    《九國志》卷11《王環傳》:後與劉建鋒從孫儒渡淮,儒死宣城,又隨建鋒入淮南,為捉生指揮使。剽略郡邑,先登陷陣,眾推其果毅。
  • 5.    《十國春秋》卷67《楚武穆王世家》:軍卒陳贍妻有色,建鋒私之,贍怒,袖鐵檛擊殺建鋒。……諸將乃攻殺贍,遣姚彥章迎殷邵州。……蓋乾寧三年五月也。秋九月,唐授殷潭州刺史、判湖南軍府事。光化元年三月,命殷知武安留後,未幾,進本軍節度使。
  • 6.    《十國春秋》卷72《王環傳》:王環,為人勇悍,善兵法。
  • 7.    《九國志》卷11《王環傳》:殷建國,以環為左六軍副使。
  • 8.    《十國春秋》卷72《王環傳》:環前後凡六破吳兵,再破荊南兵,聲震一時。
  • 9.    《九國志》卷11《王環傳》:長興二年卒。環善治舟師,能以寡擊眾;布衣糲食,與士卒同甘苦。每戰罷,必盡索傷者,扶至帳前,手自療治之,針鈎鈐夾,名膏上藥,常置坐右。殷每部分諸將使之出征,士卒得隸環麾下者,鹹相賀曰:“吾輩不畏死,但獲居王六軍隊伍中足矣。”其為士卒所愛如此。
  • 10.    [宋]路振撰,連人點校.九國志.濟南:齊魯書社,2000:118
  • 11.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83:998
  • 12.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83:947
  • 13.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83:1000
  • 14.    《十國春秋》卷72《王環傳》:從武穆王數征討有功,乾化中,授嶽州都指揮使。
  • 15.    《九國志》卷11《王環傳》:建鋒死,殷代立,遷水軍都指揮使。略地上高,擒淮將劉靖,奏授檢校司徒。
  • 16.    《十國春秋》卷67《楚武穆王世家》:梁王全忠改名晃,即皇帝位,改元,殷遣使修貢,且有勸進功。夏四月辛未,梁太祖拜殷侍中、兼中書令,封楚王。開平元年五月,弘農王渥以鄂嶽觀察使劉存為西南面都招討使,……率水兵三萬入寇。……存等退走,璠以瀏陽舟截江合擊,大破之,擒存與知新,……彥暉遂取嶽州。
  • 17.    《十國春秋》卷67《楚武穆王世家》:龍德三年夏四月己巳,晉王存勖稱皇帝於魏州,國號大唐,改元同光。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唐主入大梁,遂滅梁。王遣子牙內馬步都指揮使希範入覲,納洪鄂行營都統印,上本道將吏籍。……天成二年六月,王請建行台。丙申,唐封王為楚國王。秋八月,唐冊禮使、尚書右丞李序至於潭州。是月,王始建國,以潭州為長沙府,立宮殿,直百官,皆如天子制。
  • 18.    《新唐書》卷188《孫儒傳》:景福元年,儒復圍宣州,屯陵陽。……行密知城下兵寡,乃晨出,率仁義、頵背城決戰,破五十壁。會暴澍且冥,儒軍大敗。儒病甚,股弁不能興。頵執儒獻行密,諸將皆降。儒就刑于市。
  • 19.    《新唐書》卷190《劉建鋒傳》:儒之敗,建鋒、殷收散卒,轉寇江西,有眾七千,推建鋒為主,殷為前鋒,張佶為謀主,略洪、虔數州,眾遂十餘萬。乾寧元年,取潭州,殺武安節度使鄧處訥,自稱節度留後,奉表京師,詔即拜檢校尚書左僕射、武安軍節度使。
  • 20.    讀通鑑論:卷二十九 五代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18]
  • 21.    資治通鑑音注:卷二百八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18]
  • 22.    《十國春秋》卷67《楚武穆王世家》:乾化四年夏四月,吳袁州刺史劉崇景舉州來附。……是月,嶽州都指揮使王環襲吳黃州,執其刺史馬鄴。
  • 23.    《九國志》卷11《王環傳》:刺史許德勳以舟師巡境上,夜中南風暴起,環乘風鼓棹,直抵齊安城中,才四鼓矣。環掛繩梯登城,殺守卒十餘人,引戰士直入州廨,擒刺史馬鄴。遲明城中驚擾,德勳乃驅其官屬將吏,寘入舟中,大掠而歸。至才口,德勳謂環曰:“鄂人其邀我乎?”環曰:“我師入黃州,而鄂人不覺,今奄至城下,迅雷不及掩耳,當自救無暇,安能邀我!”乃展旗鳴鼓,成列而行,鄂人不敢出。至岳陽,以所俘獻,殷大喜,奏以環領黃州刺史。
  • 24.    《九國志》卷11《王環傳》:季昌遣將屯劉郎洑,環進兵擊破之,奪戰艦百餘艘,遂逼荊渚。
  • 25.    《十國春秋》卷100《荊南武信王世家》:天成二年五月,楚貢使史光憲自唐歸,唐主賜楚王殷駿馬十、美女二。過於江陵,王執光憲而奪之,請舉鎮附於吳。乾貞二年春三月,楚遣六軍使袁詮、副使王環、監軍馬希瞻將水軍入寇,王與楚師戰於劉郎洑。先是,希瞻匿戰艦於水港,至是出戰艦橫擊,勢不可遏,我師敗績,俘斬以千計。楚人進逼江陵,王歸史光憲以求成。
  • 26.    《十國春秋》卷74《王贇傳》:王贇,都指揮環之子也。累官嶽州刺史。……未幾,改永州刺史。國亡歸唐,湖南諸將佐皆次第入朝,而贇獨延遲後至。唐中主心不善也,毒殺之。
  • 27.    《九國志》卷11《王贇傳》:淮將邊鎬據湖南,有佔者雲:“王氏繼馬氏。”時議以贇有世功,當應其讖。鎬白於李璟,乃授贇鎮南軍節度使,賜襲衣巾帶,以毒置巾帽中。
  • 28.    《十國春秋》卷74《王贇傳》:贇曰:“亡父為先王六破淮南兵,今大王兄弟不相容,竊恐淮南坐收其敝。一旦以遺體臣淮南,誠辱先人耳。願大王入長沙不傷同氣,臣其敢不盡節而有二心。”
  • 29.    《十國春秋》卷72《王環傳》:天成三年,改六軍副使。與荊南戰於劉郎洑,荊南大敗請和。武穆王讓環不即取荊南,環曰:“江陵在中朝及吳、蜀之間,四戰之地也,宜存以為吾扞蔽,安可徒快一時心而自失唇齒之形乎?”王以為識時勢,大悦之。
  • 30.    《十國春秋》卷101《荊南文獻王世家》:武信王既薨,從誨遂襲位,吳睿帝以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吳太和元年夏四月丙午,楚將王環敗我軍於石首,從誨以父自絕於唐,懼復見討,……乃遣使聘於楚,楚王殷為請命於唐。
  • 31.    《十國春秋》卷72《王環傳》:環每戰身先士卒,與眾同甘苦。常置針藥在左右,戰罷,索傷者於帳前,親為傅治。士卒隸戲下者,相賀曰:“吾屬得死所矣。”故所向克捷。
  • 32.    《十國春秋》卷100《荊南武信王世家》:天成二年六月辛巳,王以荊、歸、峽三州複稱藩於吳,王子從誨切諫不聽,吳封王為秦王。唐命楚出師問罪。
  • 33.    《十國春秋》卷72《許德勳傳》:吳使苗璘、王彥章統水軍來寇嶽州,武穆王命德勳將兵御於君山。……乃匿水軍於角子湖,使王環夜伏戰艦二千艘屯楊林浦,以絕吳歸路。遲明,吳人進軍荊江口,將會荊南兵來攻嶽州。師出道人磯,德勳命戰棹虞侯詹信帥輕舟三百潛邀吳軍後,而己以大軍壓其前,先後夾擊,鏖戰一晝夜,吳師大敗,斬獲無算,虜璘與彥章以歸。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