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建華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鎖定
王建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曾著作《日本經濟的艱難調整與“新經濟”》。
中文名
王建華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學位/學歷
碩士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日本經濟的艱難調整與“新經濟”》
代表作品
《日本經濟的艱難調整與“新經濟”》
職    稱
副教授
就職院校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王建華人物經歷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副教授 [1] 

王建華學習經歷

1963年 長春市外國語學校小學部日語班。
1964年 北京市外國語學校小學部日語班。
1982年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貿日語專業經濟學士。
1990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系世界經濟專業經濟學碩士。

王建華工作經歷

1969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字302部隊戰士。
1973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護校學員。
1976年 北京市外文印刷廠工人。
1982年 國家海關總署公務員。
1990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助教。
1991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1999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王建華社會職務

日本經濟學會理事。
中日關係史研究會會員。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評審專家。

王建華主講課程

現代日本經濟研究、世界經濟專題、組織行為學、國際貿易實務、日文經濟文獻精讀、商務日語。
組織行為學課程簡介:
1.課程編號:02532780。
2.課程名稱:組織行為學(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3.課程類型:本科生校通選課。
4.學時學分:36學時2學分。
5.先修要求: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
6.主講老師:王建華。
7.課程簡介:
1. 組織行為學是管理學專業的主幹課程,是一門研究分析和解釋人們在工作中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性的科學,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學。它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從個體、羣體、領導和組織等四個層面, 系統地研究組織及其成員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探討調動其行為積極性的原理和方法,以便提高對其行為的預測和引導能力,改善和提高組織的有效性。主要內容包括:人性與個性、個體的需求、動機、知覺、學習、態度、人際溝通、衝突、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激勵方法、領導方式與方法、組織變革過程、工作設計、工作壓力、組織發展等等。
2.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組織行為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完整地掌握組織行為學的基本理論構架,並能把它們運用於現代管理的實踐當中,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技能和組織管理水平。
8.課程內容安排:
1.導論(2學時)。
2.人性、個性(6學時)。
3.個體的知覺與決策(4學時)。
4.價值觀、態度與工作滿意(4學時)。
5.學習與激勵(4學時)。
6.羣體行為理論(2學時)。
7.組織內的溝通(2學時)。
8.組織內的衝突(2學時)。
10.現代領導行為理論(2學時)。
11.論領導的有效性(2學時)。
12.組織行為理論與組織設計(2學時)。
13.組織結構及其決定因素(2學時)。
14.組織的變革與發展(2學時)。
9.教材及參考書:
1.指定教材:[美]斯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原出版書名:《與成功有約》)顧淑馨、常青譯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
2.參考版本:《理想的人生》、《立身之本——高效者的七種習慣》(校教材參考書閲覽室查閲)
3. 參考教材:
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第七版)》,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
紐斯特羅姆等,《組織行為學(第十版)》,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
王壘,《組織管理心理學》,北大出版社,1995年。
黑格里格爾等,《組織行為學上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理查德等,《組織理論與設計精要》,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
傅佩榮,《哲學與人生》,東方出版社,2005年。
許國華等,《管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章志光,《社會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赫塞爾本等,《未來的領導》,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赫塞爾本等,《未來的組織》,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拉爾夫,《組織中的複雜性與創造性》,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教授形式:面授為主。期中(10月末),交一篇關於人性認識的小論文(具體題目和字數不限),並在11月初進行一次“人性課堂大討論”。期末,進行一次“學後感課堂大討論”。積極參加課堂大討論的同學,期末考試有加分。
11.授課地點時間:電教216。2005年9月5日第一週開始上課,每週三的7-8節。
12.考核方式:期中考試以小論文代替,佔10分。平日課堂考勤佔10分。期末閉卷考試成績佔80分。

王建華研究方向

日本經濟。
組織行為學。
論人性與組織管理。

王建華主要貢獻

主要作品:
1、《日本經濟的艱難調整與“新經濟”》,北京大學《日本學》第12輯,北京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
2、《經濟全球化與21世紀日本的對策——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第11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論文《析日本“新經濟”轉型滯後的原因——日本應如何應對全球化》,陳建安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3、《日本經濟長期蕭條的深層結構性原因》,《經濟科學》2003年第2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03年4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
4、《21世紀需要思維的革命——全球化與中國、日本(21世紀中國、日本與亞洲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新華出版社,2000年10月。
5、《大波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一書,擔任第三章:長期低迷的日本經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系編輯,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年8月。
6、《日本經濟為何深陷泥潭》,《北京青年報》1999年3月6日第9版
7、《組織の生き方が問ゎれる時代》,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學《經濟學刊》第35卷第3·4號,1999年3月。
8、《論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中日專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中國關心自己的下一代專家工作委員會、日本培育温暖心靈運動總部聯合主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年10月。
9、《目的、目標、手段》,《經濟參考報》1998年5月24日第4版。
10、《日元升值對日本經濟的影響—95中日經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11、《試論日本外貿長期大幅度順差的原因》北京大學《日本學》第6期,1996年3月。
12、《日本企業文化特點與企業經營》,《經濟科學》199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
13、《日本“泡沫經濟”的評價和借鑑》,《人民日報》1995年4月26日第11版學術動態版。
14、《從戰後日本證券市場的發展看我國目前建設證券市場的條件和前景》,《經濟科學》1992年第6期。

王建華榮獎記錄

2002年3月,在北京市教育工會舉辦的“教學、科研、管理”創新工程評比中,被北京市總工會評為2001年經濟技術創新標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