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喜姐

鎖定
王氏(1564年-1620年),名喜姐,本姓黃 [1]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餘姚市)人,生於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明神宗朱翊鈞的皇后,榮昌公主朱軒媖之母。
萬曆五年(1577年),時年僅十四歲的王喜姐被選為皇后, [55]  萬曆六年(1578年)二月,十五歲時被冊為皇后。 [57]  萬曆九年(1581年)十二月初四,生皇長女榮昌公主朱軒媖。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撫養李貴妃的二子惠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王皇后善於規勸調和,多次在神宗面前保護時為皇太子的明光宗朱常洛,褒獎賢良正直的大臣。又時常分出自己的用度賑災以及發軍餉,是以她的美名遍及四海。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初六午時,王皇后崩,時年五十七歲,諡曰孝端皇后。光宗即位,上尊諡曰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熹宗即位,與明神宗合葬於定陵
別    名
孝端顯皇后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
出生日期
1564年
逝世日期
1620年
本    名
王喜姐
諡    號
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
祖    籍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餘姚市)

王喜姐人物生平

王喜姐閨門淑女

明太祖朱元璋為預防女寵之禍,外戚亂政的現象形成,進而危及皇權,於是做出了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 [2]  。也就是説,只要女子品行端正,容止美麗,就有資格被選為后妃。至於女子的出身門第,則不再作為入選條件。事實上,明朝後來在後妃的選擇上,更側重於清貧之家的女子,以希望藉此輔佐皇帝培養節儉勤政的美德。
萬曆五年(1577年)正月,仁聖皇太后陳氏和慈聖皇太后李氏下詔禮部為明神宗朱翊鈞舉行選秀,王喜姐入選。當時的選秀範圍在京師及北直隸等地,共四百五十餘人蔘選,最後選出王喜姐及另外一名同齡女子陳氏,又經過嚴格的相貌生辰言行家庭身世等對比之後,最終選擇了王喜姐,而落選的陳氏亦未入宮為妃。 [3-4] 
按照明朝選秀一後二妃的慣例 [5]  ,同時還選中了劉氏與楊氏,即後來的劉昭妃與楊宜妃。

王喜姐珠聯璧合

萬曆五年(1577年)八月,張居正等奏聖母皇太后言,祖宗列聖婚期多在十六歲,今皇上齡方十五,中宮亦止十四,於是改為明年二三月。 [55]  萬曆六年(1578年)二月十九,年僅十五歲的王喜姐被冊立為皇后 [6]  [57] 
皇后冊文:朕惟天地職覆載之常,乾元必資乎坤順,君後理陰陽之教,國治蓋本於家齊。故媯汭嬪虞,光啓重華之運;塗山翼禹,誕開文命之基。惟宗祧之重計攸關,肆昭代之彝章具在。諮爾王氏,星軒降秀,沙麓兆祥,躬淑哲以俔天,體安貞而應地,上副慈闈之簡,下孚泰筮之佔,宜表正於宮廷,用登崇其位號。茲特遣使持節,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主領長秋,母儀函夏。爾尚明章陰教,嗣續徽音,帥六壺以式萬方,懋端一誠莊之行,奉兩宮而承九廟,服孝慈仁敬之規,雞鳴儆戒以相成,麟趾繁昌而益衍,用篤邦家之慶,永流圖史之光。欽哉。 [7] 

王喜姐徽音夙著

王喜姐成為皇后之後,行事端謹,孝侍婆母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和陳太后(神宗嫡母),甚得二太后歡心 [22]  ;宮裏的矛盾爭端,喜姐都能夠妥善處理調劑 [23]  ;明光宗為太子的時候,由於生母王恭妃出身卑微,所以母子皆不受寵,因此明光宗好幾次遇到危機,而皇后多次保護了他 [24]  (具體事蹟被魏忠賢刪去,史官許士柔上奏告知明思宗 [25] 鄭貴妃專寵,皇后從不計較 [24] 
喜姐在皇后生涯中時時分出後宮的開支用來賑饑荒和給士兵軍餉,數次在明神宗面前説話讓他寬恕直言的大臣褒獎忠臣,採用婉轉的方式進言多得到明神宗的認同。 [26] 
有時候明神宗不批閲奏章,使之堆積放不下,王喜姐便留心封藏收好。明神宗每提及一事,喜姐便拿出相應奏章給神宗,毫無錯謬。 [27]  萬曆十八年,王喜姐還刊刻了《觀世音感應靈課》並親自題記,祈禱宮闈清吉,國泰民安。 [28]  天下的人感懷於皇后的賢德,都稱讚她為“女中堯舜” [50] 

王喜姐情鍾伉儷

王喜姐與明神宗伉儷彌篤,長期關係甚佳。王皇后千秋節時,百官為她行慶賀禮,且收到了各王府進的慶賀表箋一千餘通。 [8-9]  萬曆每年為后妃們採辦珠寶寶石花費一百二十八萬兩 [10]  。在萬曆二十四年宮殿失火後,明神宗與孝端皇后共同移居啓祥宮。 [11] 
萬曆二十四年,坤寧宮先行起火,後延伸至乾清宮,致使兩宮俱毀。王喜姐遂與明神宗一同居住在啓祥宮 [29]  每當明神宗參與遊宴之時,王喜姐也必定跟從。 [30] 
明神宗堅持立嫡不立長的言論讓羣臣懷疑皇上是在等王喜姐病逝之後封鄭貴妃為皇后,皇三子就成了嫡子,然後成為太子。 [31]  萬曆二十八年(1600),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上書誣告明神宗冷落王喜姐,喜姐身邊只剩幾人服侍,身患重病。明神宗震怒,將王德完下詔獄 [32]  。首輔沈一貫即上書明神宗言此流言一月前京中已有,於是明神宗下詔為自己辯白,説皇后是朕的元配,如今同居在一起就少有過失,只是最近幾年脾氣稍微有點不好,對待兒女嚴厲,朕每次都好好教訓一頓,她也知道改正,怎麼會有疾病 [29]  。於是沈一貫再次上書,言京城十數年前便有此傳聞,懷疑神宗欲不利於喜姐,來為愛子福王奪取太子之位 [32]  。此詔諭若發,則反將證實其果有謀害中宮之意。明神宗被沈一貫説服,削王德完官職,推遲一年後終於給皇長子朱常洛行冠婚禮,立為太子 [32]  。萬曆三十二年三月,明神宗要求户部採辦金銀珠寶為喜姐補造中宮冊寶冠服,户部尚書趙世卿請求以累年進貢給內庫的珠寶製造,明神宗沒有答應,仍令户部出外採辦。 [33] 
明末文秉所著《先撥志始》記載:
萬曆二十九年明神宗病重,暈眩許久醒來發現枕着王喜姐的手,喜姐面有哀容,淚痕仍然濕潤。再去探聽鄭貴妃,發現她謀劃指揮着什麼。宮中事秘,外人不知詳細。神宗由此藴怒鄭貴妃。 [34] 
據《酌中志》記載王喜姐身邊的宮女太監多數遭到杖刑鞭打,死者不下百餘人,近侍內官很多戴上墩鎖的刑具。 [35]  但同書也記載明神宗虐待宮女太監,杖刑過重,日夜戴上墩鎖,加上時疫,導致死亡的十之有八。 [36]  王皇后與明神宗同居,也許是幫明神宗揹負罵名亦未可知。

王喜姐愛屋及烏

王喜姐之父王偉最初被封為錦衣衞千户,大婚時張四維嚮明神宗提議封晉封王偉。張居正表示反對,認為前朝的晉封賞賜多而流於濫,造成很多不良後果。於是張居正只是把王偉從錦衣衞千户提升為錦衣衞指揮使,明神宗不快,催促之下於萬曆七年(1579)王偉才得晉封為永年伯,但卻是個流職,不可世襲。張四維於是嚮明神宗建議,改王偉的爵位作世襲,未成功。 [45] 
萬曆九年(1581)二月,明神宗要求將王喜姐叔叔王俊,弟弟王冰授官世襲錦衣衞指揮使,被張居正阻止後,改封王棟為錦衣衞指揮僉事,王俊為錦衣衞正千户,不得世襲。 [45] 
萬曆十二年(1584)八月,明神宗允給永年伯王偉肩輿禮,給事中萬象春上書提到公侯伯皇親駙馬不許乘輿是祖制,瑞安伯陳景行、武清伯李偉為兩宮皇太后之父,年老時方得到這個待遇,永年伯資歷尚淺不宜得封。明神宗沒有聽從,以特例下不為例的方式給予了永年伯此待遇。 [46] 
自嘉靖定例外戚爵位不得襲封之後,王喜姐父王偉去世后王棟襲爵,王棟去世后王喜姐侄子王明輔襲爵,傳爵位三代,僅有明神宗生母慈聖皇太后家得到了相同的待遇。 [47] 

王喜姐國本之爭

王喜姐在萬曆九年(1582)十二月初四,即婚後第三年生下了皇長女榮昌公主朱軒媖,在她懷孕時,慈聖皇太后李氏與明神宗分別下旨派遣內官到五台山和武當山祈嗣。 [18-19]  後來,在“爭國本”事件中的萬曆二十一年(1593),明神宗曾以王喜姐尚在盛年,有可能會生育嫡子的理由,拒絕了大臣要求冊封皇長子為太子的請求 [20]  。直到萬曆二十六年(1598),明神宗才下詔待兩宮落成之日(據酌中志記載兩宮建成的時候是萬曆三十三年 [21]  )正式冊封皇長子為太子,並把之前拒絕的原因解釋為皇長子身體孱弱和王喜姐年少又多次生病,是以推遲冊封稍微等待嫡子出生。 [19] 

王喜姐月墜花折

萬曆四十八年(1620)四月初六午時,當時與明神宗同食同休起居的王喜姐因常年辛勞服藥無效後 [37]  ,在57歲時崩逝,諡號孝端皇后 [38]  。自立後起正位中宮四十二年(1578——1620),頗有慈孝的美名 [39]  。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后。悲傷的明神宗在五天後病倒, [37]  於同年七月去世 [32]  。明光宗即位,上尊諡曰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 [38]  光宗在位月餘暴崩,待明熹宗即位後,才有時間上冊寶,十月偕明神宗合葬定陵,神主祔廟。 [40] 
關於皇后的葬儀,明神宗傳召禮部葬禮查優厚先例辦理。 [41]  在明神宗之前,明朝皇后中只有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成祖仁孝文皇后徐氏、明世宗孝潔肅皇后陳氏、孝烈皇后方氏這四位死於皇帝之前,而前兩位已時代久遠。禮部後上表參照明神宗祖父明世宗的孝烈方皇后的葬禮辦理,葬入定陵。 [42] 
在籌備葬禮的過程中,明神宗提出舉行儀式的萬壽宮香殿中有一根金絲楠木柱子因為年久有部分蛀損,要求立即更換金柱。工部提議用木料填補修復,節約時間,若換新柱則及其耗費時間,明神宗沒有同意,再次要求立即更換金柱不得耽擱葬禮。 [43] 
關於諡號冊諡,四月二十五日明神宗就與百官在文華門演練禮儀,兩天後便確定諡號為孝端皇后,此後由於明神宗病情加重,正式冊諡拖到了七月十三日,而八日後明神宗病逝。 [44] 

王喜姐親屬成員

父親:王偉,原任工部所屬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因女成為皇后封永年伯 [13] 
母親:趙氏 [14] 
叔叔:王俊 [15] 
弟弟:王棟 [15]  、王冰
丈夫:明神宗朱翊鈞
女兒:榮昌公主朱軒媖
女婿:楊春元 [16] 
外孫:楊光夔(字允諧)、楊光皋(字允直)、楊光旦(字允謙)、楊光益(字允烈)、楊光龍(字允納) [17] 

王喜姐軼事典故

在明末李長祥所著的《天問閣集》中,記載了曾經侍奉喜姐養子惠王的宮女劉氏的見聞:
若明神宗想要臨幸喜姐,需奏請皇太后下旨。而喜姐必定會推辭。皇太后以喜姐處理事務繁忙,請神宗另幸他宮。神宗不答應,於是喜姐等候皇帝。到傍晚時,各宮妃嬪集結在坤寧宮行禮,待奏樂後退下,到五鼓時再次來到宮門前。此時宮門已開。喜姐則先於神宗到來之前,起身梳妝等待神宗。神宗若在白天臨幸喜姐,在傍晚時必須奏告皇太后。若在其他宮殿臨幸喜姐,則必定要文書答覆。如果是臨幸妃嬪則不用如此,只需要把自己所在地告知皇太后、皇后和各宮妃嬪。宮中事務繁多,喜姐處理極其辛勞,若是神宗前來坤寧宮,事情又麻煩又辛苦,各宮嬪妃都要一起驚動。所以神宗去別的宮殿多些,而來坤寧宮少些。 [12] 

王喜姐人物評價

王喜姐歷代評價

明史》:性端謹,以慈孝著稱 [48] 
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中宮夙稱優渥 [49] 
內閣首輔沈一貫:中宮為皇上元配,選自聖母,體統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宮,恩好甚篤 [49] 
明神宗:
中宮乃聖母選擇,朕之元配。見今侍朕,同居一宮,就少有過失,豈不體悉優容?邇年以來,稍稍悍戾不慈,朕每隨事教訓,務全婦道,中宮亦知改悟 [49] 
朕中宮皇后,配朕有年。芳聲令德中外仰聞。方膺遐算,倏爾仙逝。朕追思勤敏賢淑,慟悼無已 [50] 
中宮皇后,侍奉勤敏,與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虛勞年久,服藥不效,遽爾崩逝,朕心傷悼深切。 [50] 
內閣首輔方從哲:中宮皇后,躬膺令德,儼體至尊,勤儉孝慈徽音夙著。薄海臣民,仰母儀而頌女中堯舜者非一日矣 [50] 
明光宗:孝端皇后幽閒貞靜,誠一端莊,慈同樛木。迨深居靜攝,禁不聞聲。乃密諷婉規,事多得請。暨前星之啓耀初九潛龍廑覆露以垂恩。先帝情鍾伉儷,軫琴瑟之中,睽肆吾皇,愛切瞻依,奉杯棬而永慕。 [51] 
明熹宗:朕祖妣孝端顯皇后,母儀天下,保育先皇,功昭社稷。 [15] 
傅維鱗明書》:性端謹聰穎 [52] 
查繼佐罪惟錄》:後而多病 [53] 

王喜姐相關詩詞

明宮詞
(清)南耕程嗣章
四紀皇心已倦勤,那堪章奏更紛紜。宮中卻有真良佐,封識分明待上聞。
〖神宗王皇后,性端謹。上丁承平久,天下無事,好靜攝。一切章奏,盡留中不下。後封識藏弆,每語一事,即隨取上之。 [13] 

王喜姐相關文物

王喜姐六龍三鳳冠

定陵出土的六龍三鳳冠為王喜姐的遺物。通高35.5釐米,冠底直徑約20釐米。龍全系金制,鳳系點翠工藝製成。冠頂飾有三龍,三龍之前,中層為三隻翠鳳。其餘三龍則裝飾在冠後中層位置。冠的下層裝飾大小珠花,冠後有左右方向的博鬢,左右各為三扇。整個鳳冠,共嵌寶石128塊(其中紅寶石71塊、藍寶石57塊),裝飾珍珠5449顆。 [54] 

王喜姐九龍九鳳冠

九龍九鳳冠,高27釐米、口徑23.7釐米、重2320克,有珍珠3500餘顆,各色寶石150餘塊。此冠用漆竹紮成帽胎,面料以絲帛製成,前部飾有9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8只點翠金鳳、後部也有一金鳳,共9龍9鳳。後側下部左右各飾點翠地嵌金龍珠滴三博鬢。這頂豪華的鳳冠,共嵌紅寶石百餘粒、珍珠5000餘粒。 [54] 
六龍三鳳冠

王喜姐影視形象

2007年電視劇《明宮謎案》:劉燕燕飾演王喜姐; [56] 
2010年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樓俞飾演王喜姐。 [58] 
參考資料
  • 1.    姚南雙雁黃氏宗譜,萬曆孝端皇后王喜姐(原姓黃)一支,黃維廉主修,民國已未年(公元1919年)出版,看雲樓收藏,共六卷四冊
  • 2.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 3.    《明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明神宗實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卷五十八
  • 4.    《明清史料》甲編第四本:鄭親王跡兒哈朗等題本
  • 5.    [明]史玄.舊京遺事: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
  • 6.    《明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明神宗實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卷六十至六十四
  • 7.    吳彥玲.《輯校萬曆起居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200
  • 8.    明神宗實錄:萬曆七年十月○丙子以 中宮千秋節百官行慶賀禮賜元輔張居正次輔張四維申時行等上尊珍饌
  • 9.    《明神宗實錄》:萬曆三十一年正月○戊午禮部尚書羅萬化奏正旦令節親郡王及天下文武衙門齎捧賀表一千九十通 太后 中宮表箋如之
  • 10.    《明神宗實錄》:○丙午大學士呂調陽等題稱 聖諭每節供進 兩宮及各宮例賜缺乏貓晴珠寶等物下部取用臣維 兩宮聖母萬福無疆而 皇上孝親尊養方將樽節物力以廣勿貴異物以滋侈靡 上孝思曰卿等言是但朕方以天下孝養 兩宮豈敢儉其親今於舊例一百二十八萬兩隻着户部每季加銀五萬兩一應買辦以展孝思卿宜仰體朕意行
  • 11.    《萬曆野獲編》:自丙申兩宮災後,上移居毓德宮,既而又移啓祥宮。其宮本未央宮,興獻帝誕生此中,世廟以美名冠之,後改今名。自今上移蹕後,惟翊坤鄭貴妃,及他寵嬪侍左右,中宮不復得時奉晏閒。至庚子之冬,京師盛傳中宮久病,侍衞不過數人,其膳修服御,俱為主上裁減大半,抑鬱成疾,漸瀕危殆,都下貴賤長幼皆信之。蓋其時已傳旨修東宮,次第冊立,未幾遂有此謗。疑上且頓抑中宮,使之不全,以為次子奪嫡之地。
  • 12.    《天問閣集》:其幸宮。若正宮,皇帝必奏請皇太后轉旨下。正宮皇后必辭之。皇太后以宮中有事殷繁,請駕幸他宮,不獲命。乃候皇帝。及夕各宮妃嬪各冠服趨正常候大燕行禮。奏樂三鼓餘乃罷。各官妃嬪乃退。將五鼓復畢到宮門前,宮門開則畢。進候宮門亦於五鼓時開。皇后亦巳先皇帝至此時起,整容舉候皇帝矣。整容即民間婦女之所云理妝也。皇帝若日相接在正宮,夕亦必奏之皇太后知之。若自他宮幸正宮必文復然。若他宮則皇帝任意。然駕之所在皇太后皇后並各宮亦必知之。宮中事皇后實煩實勞苦。皇帝幸其宮,事又嚴重又煩,各宮皆警動。幸他宮則寂然。故皇帝幸正宮時少,幸他宮時多。
  • 13.    明史卷一百零八表第九外戚恩澤表
  • 14.    酌中志卷十五
  • 15.    《明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明熹宗實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 16.    《萬曆野獲編》第三十一卷【公主下嫁貴族】
  • 17.    《棗林雜俎》 駙馬都尉楊春元,固安人,尚榮昌長公主,極有家範,貴而能孝,富而能禮。每召客,親視鼎俎。子光夔,錦衣衞,帶俸任都督。光皋、光旦,俱錦衣都指揮使。並讀書守禮,有父風。父卒於京,哀毀不勝,扶櫬歸葬,徒步百餘里,廬墓。母喪,七日不食,衣不解帶者三月,竟羸瘠而亡
  • 18.    梁紹傑.三則與晚明“國本之爭”有關的傳聞考辨[C].甘肅蘭州:第十一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2005.
  • 19.    《明神宗實錄》卷之三百二十八:戊申諭選 皇長子婚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禮部欽奉 聖諭朕惟冊立分封東宮及親王乃 祖訓大典嫡庶長幼一定自有次序緣因皇長子稟質清弱氣體未充況皇后年在妙衝又屢遭不諱大難姑不得已遲緩少俟耳非有別意亂危國家。
  • 20.    《明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明神宗實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卷二百五十六至二百六十
  • 21.    酌中志卷十九
  • 22.    明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神宗孝端皇后王氏,餘姚人,生京師。萬曆六年冊立為皇后。性端謹,事孝定太后得其歡心。
  • 23.    明末清初傅維鱗《明書》卷二十一宮闈紀二:宮闈有少盭,後調劑之不使乖。
  • 24.    [明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光宗在東宮,危疑者數矣,調護備至。鄭貴妃顓寵,後不較也。正位中宮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稱。
  • 25.    明史列傳第一百四
  • 26.    《明神宗實錄卷》卷之五百九十三:賑饑餉士時分掖帑之餘宥直褒忠數贊轉圜之聽御韣
  • 27.    明末清初傅維鱗《明書》卷二十一宮闈紀二:時神宗靜攝一切章奏,格不下,後封識藏收,每語一事,則隨取所奏上之,毫無錯謬。
  • 28.    辛德勇.《述石印明萬曆刻本《觀世音感應靈課》》.[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3):106-111:大明中宮皇后,每齋沐焚香,捧誦《觀音靈課》,時為社稷卜歲豐,祈太平,屢屢感應。遂命鋟梓,印施百卷,以便臣民決疑,令預趨吉避凶,闡明法寶,慈澤後人。願宮闈清吉,海宇萬安,雨露均調,仁鳳休作。願我佛靈課,惟誠信以來格,佑為善以先知,苟瀆慢不敬者佔之,反至尤焉,爾其欽哉!時萬曆壬辰春王正月十五日吉,刊於大乘禪寺,計板二十二塊,竟請京都衍法寺,便流行天下也。
  • 29.    《明神宗實錄》卷三百五十一:朕覽文書,見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不諳規矩,妄言宮禁是非。且中宮乃聖母選擇,朕之元配,見今侍朕,同居一宮,就少有過失。豈不體悉優容? 前準後弟王棟之襲伯爵,寔朕厚禮之意。邇年以來,稍稍悍戾不慈,朕每隨事教訓,務全婦道。中宮亦知改悟,何嘗有疾? 這畜物狂肆妄言,惑亂觀聽。卿等為朕輔弼股肱,有君臣一體大義。特諭知之。
  • 30.    《明神宗實錄》卷之三百五十二:皇上彝倫建極萬無可疑且近日遊宴必從尤可深信
  • 31.    明史紀事本末之爭國本
  • 32.    《明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明神宗實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卷三百五十一
  • 33.    《明神宗實錄》卷之三百九十四:户部尚書趙世卿題稱蒙諭補造 中宮冊寶冠服臣等事 皇上如父事 中宮如母苟可承歡敢不將順。 內庫正以待不時之需歷年滇南東粵貢金採珠尚積之無用買辦二十萬之歲增典禮二百餘萬之進入或亦用之有餘前項冊寶冠服臣竊謂取詣內庫便如 上以頻年典禮相仍各宮年例節令進賜及各衙門關支錢糧概非得已令遵旨照數辦進
  • 34.    《先撥志始》:神廟始專寵鄭貴妃而疏孝端。辛丑年,聖躬抱病甚篤,瞑眩逾時而醒,則所枕者,孝端手肱也,且面有戚容,淚痕猶濕。及偵鄭貴妃,則竊密有所指揮。然宮中事秘,外廷勿詳也。神廟由此藴怒貴妃。
  • 35.    《酌中志》卷22:“中宮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宮人及小宮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餘人,其近侍內官亦多墩鎖降謫。惟皇貴妃鄭娘娘近侍各於善,衙門帶俸。”
  • 36.    酌中志卷五:臣義等竊見御前執事宮人、內官,或幹聖怒責處發遣,絡繹不絕,每致重傷兼患時疾而死亡者。殆無虛日。蓋以聖旨欽傳,即以本日動刑,而用刑者,因懼罪及於己,輒加數多酷責。而押解者復懼連累,日夜嚴加墩鎖,致使受刑犯人得生者十無一二。如此致傷天和,豈聖世所宜有哉!且如近日因爭訪楊山女一事,但兩官回祿鹹稱不知,熾火煅煉或成灰燼,未審的確罪,及守門又斃幾命矣。凡宮人病死者,即連累內官,或打一百二十、一百五十,性命難存。一人病死者,尚然可憫,況又波及無辜生命乎?令耳聞目見,哭聲載道,怨氣沖天景象如此。若不披瀝上奏,則是臣等貪祿戀位,畏死偷生,直犬馬之不如也。伏望聖斷將臣等分別罷斥云云。
  • 37.    《明神宗實錄》卷之五百九十三:朕思中宮皇后侍奉勤敏與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虛勞年久服藥不效遽爾崩逝朕心傷悼深切
  • 38.    [明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四十八年四月崩,諡孝端。光宗即位,上尊諡曰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
  • 39.    明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國學導航.2012-01-01[引用日期2013-12-27]
  • 40.    [明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會帝崩,熹宗立,始上冊寶,合葬定陵,主祔廟。
  • 41.    《明神宗實錄》卷五九三:癸丑,皇后王氏崩。上諭輔臣曰:“朕中宮皇后侍奉敬慎,輔朕有年,不意得虛勞之疾,醫藥罔動。茲於本年四月初六日午時崩逝。朕心深痛切,卿可傳示該部將一應合行喪禮事宜查優厚例來行。特諭卿知。
  • 42.    《明神宗實錄》卷五九三:乙丑,大學士方從哲奏:大行皇后崩逝。山陵事極重大,禮部以孝烈皇后近例為請。臣查世廟實錄嘉靖七年孝潔皇后崩於時,山陵未建啓,另擇於天壽山墺兒峪。嘉靖二十六年,孝烈皇后崩逝,預造陵工已完,遂安葬玄宮,定名永陵,不復另擇。此雖皇祖親出宸斷,實與洪武十五年孝慈皇后先葬孝陵、永樂十一年仁孝皇后先葬長陵之例先後(月召)合。今我皇上篤念中宮,禮從優厚,於該部所請孝烈皇后之例似當允行。惟事關大典,非臣下所敢輕議,伏啓聖明裁定。
  • 43.    《明神宗實錄》卷之五百九十三:且先年該部具題香殿金柱稍有朽蠹便著工部作速換安修理毋得遲延,工部尚書周嘉謨以萬壽宮香殿一柱腐朽擬照南京孝陵享殿制用大木四面環報柱即堅穩其對柱亦照樣幫修費工無多匝月可完必欲另換新柱工程甚煩且日月難計 上不允命該部還同內監作速換安修理毋得延緩致誤典禮責有所歸
  • 44.    明神宗實錄卷五百九十三和卷五百九十六
  • 45.    《明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明神宗實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卷八十六
  • 46.    《明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明神宗實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卷一百五十三
  • 47.    《萬曆野獲編》第五卷·中宮外家恩澤
  • 48.    明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 49.    明神宗實錄卷三百五十一
  • 50.    吳彥玲.《輯校萬曆起居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6
  • 51.    《明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明光宗實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 52.    傅維鱗《明書》第二十一卷宮闈紀二
  • 53.    查繼佐《罪惟錄》卷二皇后列傳
  • 54.    鳳冠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網[引用日期2019-12-23]
  • 55.    《大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六十五》萬曆五年八月六日○辛酉 欽天監奏擇大婚吉期,宜用十二月,於是輔臣張居正等奏聖母皇太后言,祖宗列聖婚期多在十六歲,今皇上齡方十五,中宮亦止十四。若侍來年十二月,則已過選婚之期,若即用今年十二月,則又太早矣,該監又稱一年之中,止利十二月,餘皆有礙,臣等竊惟時日禁忌乃民間俗尚然亦有不盡驗者,況皇上為天地百神之主,一舉一動百神將奉職而受事焉豈陰陽小術可得而拘禁耶,傳聞聖母慈意欲候明年二三月萬物發生之時舉行大典,考之古禮,以仲春會男女今若定以春時則既有合於天地交泰萬物化醇之意,且當聖齡十六又率遵累朝 列聖之規,不遲不早,最為恊中,乞裁定諭,下遵行,是日,傳聖母諭定以明年三月,上乃下旨,朕奉聖母慈諭於明年三月內擇吉行禮。
  • 56.    明宮謎案王皇后,王皇后扮演者,王皇后誰演的  .123電影院[引用日期2023-11-26]
  • 57.    《神宗顯皇帝實錄 卷七十二》萬曆六年二月十九日 上御皇極門傳制,遣英國公張溶充正使持節,大學士張居正等捧制冊寶行奉迎禮。禮成溶等覆命各賜銀幣。
  • 58.    萬曆首輔張居正 的全部演職員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23-12-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