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啓民

(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

鎖定
王啓民,男,漢族,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共黨員。1937年出生,現任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1978年6月入黨,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助理、副總地質師。曾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改革先鋒”“最美奮鬥者”等稱號。 [5] 
中文名
王啓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
1937年9月
畢業院校
北京石油學院
主要成就
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榮獲“李四光地質科學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王啓民人物經歷

新“鐵人”王啓民 新“鐵人”王啓民
王啓民,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61年8月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大學文化。1978年入黨。曾任松遼石油管理局地質指揮所開發室、動態室實習員、技術員。1964年5月後,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大慶油田開發研究院動態室、綜合室、開發室技術員,大慶油田科學研究設計院開發室、開發所地質師、副主任。197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2月後,任大慶石油管理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副總工程師。1990年任黑龍江省石油學會油藏工程學會理事。1992年3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1996年8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他先後主持參與了大慶油田實現穩產高產的八項重大開發試驗項目,參加並組織了40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和大慶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97年1月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授予“新時期鐵人”榮譽稱號 [6]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開採方法”,打破了當時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温和注水”開採方式,開創出中低含水階段油田穩產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進行的“分層開採、接替穩產”開發試驗,使水驅採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組織實施的“大慶油田高含水期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結構調整技術,創立了油田高含水後期“控液穩產”的新模式。王啓民的辛勤工作,為大慶油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僅“表外儲層”開發研究成果,就相當於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的可採儲量計算,價值2000多億元。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7]  時代的先鋒王啓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78年入黨。他先後主持參與了大慶油田實現穩產高產的八項重大開發試驗項目,參加並組織了40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和大慶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王啓民的辛勤工作,為大慶油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僅“表外儲層”開發研究成果,就相當於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的可採儲量計算,價值2000多億元。
1964年,油田出現了“注水三年,水淹一半,採出程度5%”的嚴重局面。王啓民受命到油田中區西部搞注水開發試驗,他依據大量的調查研究,對國際上的“温和注水”理論提出挑戰。在油田領導的支持下,他們結合大慶油田油層多、厚層薄層的滲透率差異較大、呈典型非均質分佈的特點,以“跨過洋人頭,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把生產與科研結合起來,對症下藥,變“温和注水”為因勢利導。轉移接替;為油田培養了一批日產百噸以上的高產井,從而趟出了一條國自己的注水開發油田新路子。
70年代中期,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和破壞,中區西部試驗區的油井平均含水上升到54%,油田地下形勢嚴重惡化。為了控制含水上升和保持原油穩產,王啓民又帶領試驗組來到中區西部9平方公里的試驗區,搞“分層開採、接替穩產”試驗,一干就是10年。王啓民和他的夥伴們與現場工人密切配合,發揚鐵人精神,戰勝重重困難,將油田上的單井資料收集整理了八種,近一萬個數據,繪製出了油田第一張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飽和度圖,從而揭示出油田不同含水期開發的基本規律和穩產辦法,有力地指導了油田開發實踐。到1985年,大慶油田不但勝利實現5000萬噸穩產10年,而且還攀上了年產5500萬噸高峯,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蹟。
根據預測,“八五”期末,大慶油田綜合含水將超過85%,這將是大慶人難以接受的現實。1984年,王啓民受命承擔了大慶油田1986年一1995年第二個5000萬噸穩產10年規劃的編制任務。這個規劃囊括了大慶油田“七五”和“八五”兩個五年計劃。國家要求年產5500萬噸不能降,超出的500萬噸指標從何而來。王啓民發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向國內外公認的難啃硬骨頭——表外儲層要油。由於大慶油田地質成因條件的特殊性,造成了地下油層多、層間變化大、0.5米以下的表外儲層十分發育。這些單獨看起來很“瘦”,加起來又很“肥”的油層,被王啓民及其夥伴們認為是新的資源寶藏。於是,開始了艱難的攻關。歷經數次失敗,1986年初,在油田領導的支持下,他又和夥伴們制定詳細計劃,成立了試驗小組,通過對1500多口井的地質解剖、分析、研究,以及對4個試驗區45口井採取試油、試採和注水開發等措施,把理論研究與反覆實踐相結合,取得了重大認識,從而為全面開發表外儲層提供了科學依據。
表外儲層開採的成功,不僅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擴大了開發領域,也實現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一個新的突破。據計算,大慶油田表外儲層地質儲量可達7億噸,按目前30%的可採儲量計算,可為國家增加2000多億元的財富。
進入90年代,大慶油田全面進入高含水開發階段。如果繼續沿用世界上採用的“提液穩油”的辦法,年產液量將激增1;62億噸,而生產的經濟效益將會大大降低。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國家要求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要求“東部要硬穩定”,大慶油田要“雪中送炭”。如何尋找一條既不大幅度提液,又能保持穩產,切實可行地把穩油與控水統一起來的開發新路,王啓民為此嘔心瀝血、碑精竭慮。他以“鐵人”為榜樣,發揚“為國爭光、為民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組織科技人員潛心研究,集中羣體的智慧,得出了不同區決、不同井網、不同井點的地下油層在注水開發過程中,始終存在着不均衡性的結論。根據這一特點,採用老井轉抽、新井壓裂、打力口密井、堵水等技術措施,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油田實際的開採技術、這就是作為確保油田持續高產穩產重大戰略方針的“穩油控水”系統工程。全油卧廣大科技人員因此投入了大規模的以“攻三難,過三關”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攻關戰。王啓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全油田穩油控水規戈1的編制和結構調整上,及時組織研究院的有關科技人員進行數十項科技攻關。經過羣策羣力的研究,他們提出了“三分一優”等一套具體做法和調整原貝,即利用油水井和各類井不均衡的特點,進行分類井結構調整,使“穩油控水”有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性。
“穩油控水”的開發理論和戰略,更新了“提液穩油”。“穩液降油”的傳統作法;而“三分一優”的結構調整方法,則使大慶油田實現了三年含水上升不超過1%,即到1995年底,油田綜合含水沒有超過81%,有效地控制了產液量劇增,與國家審定的“八五”油田開發指標相比,5年累計多產原油610多萬噸,少產液24749萬噸,累計增收節支150億元,而且使大慶油田連續20年保持年產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這一凝結着以王啓民為代表的油田廣大科技人員和職工心血的成果,標誌着大慶又攀上了世界油田開發的新高峯,因為世界上同類油田高產穩產的最長年限僅為12年。 [8] 
王啓民始終用“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從事科學研究,敢於挑戰油田開發極限;堅持“寧肯把心血熬幹,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的信念,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創造多項世界紀錄。主持研究並提出了“分階段多次布井開發調整”理論,其中表外儲層開發利用打破了國內外認為不能開採的禁區;主持的油田高含水後期“穩油控水”項目研究,為大慶油田實現27年5000萬噸以上高產高效持續開發做出重要貢獻。他是一代石油人的傑出代表,為“鐵人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王啓民個人故事

闖出“中國式注水開發”的新路
油田開發是一門科學,大慶油田一開始就採用注水開發。國外流行的理論是:“温和注水,均衡開採。”但正是遵循這條思路開發,出現了地層壓力下降、產量遞減的負效應,一半油井被水淹、採收率僅5%。擺在王啓民面前的,似乎是一片茫然不可知的世界。但他並沒有氣餒,下決心從實踐中找答案。
王啓民和同志們一起,在陰冷潮濕的帳篷中反覆實驗,最後得出結論——油田開採的關鍵是保持壓力,不能怕見水就不注水。王啓民帶領試驗小組選了一口含水達60%的油田進行試驗,發現該井日產量由原來的30多噸增為60多噸,含水量卻下降了。這口井的經驗立即得到推廣,大慶油田湧現出一批日產百噸以上的高產井。
這就是王啓民的“高效注水開採方法”,一舉打破了當時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温和注水”開採方式,開創出中低含水階段油田穩產的新路子。王啓民稱這為“不破不立”。一條中國式注水開發的新路被王啓民立起來了。
創造“分層開採 接替穩產”新模式
瘦弱的身子,走路總是哈着腰,常常疼得滿頭汗,看着現在的王啓民很難想像他曾是國家三級運動員。長期野外作業,讓他患上了類風濕強直性脊椎炎。
70年代初,為摸清油田高產穩產規律,王啓民和科技人員一起再次住進了中區西部試驗區。為搞清地下油水的每個微小變化,在9平方公里的試驗區,在滿是地層的夾縫中,在油和水之間,他們整整摸索了10年。
隨着開採程度的加深,1975年,試驗區主力油層產量下降幅度增大,油井平均含水量上升到54%,油田命運面臨新考驗。
王啓民與他的團隊採集、分析了1000多萬個數據,創造出“分層開採,接替穩產”的新模式,使水驅採收率提高了10%至15%。他們不僅保持了試驗區中含水期的高產穩產,而且繪製出了大慶油田第一套試驗區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飽和度圖,這是大慶油田第一個5000萬噸穩產目標確立並實現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原油5030萬噸,跨入了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新紀元。
激發穩產10年再10年的底氣
1985年,大慶第一個穩產10年的目標勝利實現後,提出第二個穩產10年的奮鬥目標。當時,大慶油田面臨着已經進入高含水期的矛盾。要採儲平衡,繼續高產穩產,必須挖潛力。
王啓民和同事們一起,刻苦鑽研,得出結論是油田表外儲層中潛力很大。表外儲層,指的是厚度在0.5米以下的薄差油層。大慶的每口井、每個油層都有表外儲層,一旦成功開採,就可變廢為寶,增加幾億噸儲量。
國內外都沒有開發表外儲層的先例。王啓民決心依靠科技,繼續探索新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歷經7年艱辛,測算結果是大慶表外儲層的地質儲量達7億多噸,後共布井1萬多口,使低透薄油層成為油田穩產的接替力量,多種努力下,使油田增加地質儲量20多億噸,相當於為國家找到了一個新的大慶油田。
助力大慶實現世界油田開發史奇蹟
1991年年初,在油田開發技術座談會上,大慶油田科技工作者各抒己見、獻計獻策。王啓民及時提出了“三分一優”結構調整原則和“挖液穩油”的新模式,經集體論證後,在全油田實施推廣“穩油挖水”戰略,使大慶油田3年含水上升率不超1%。與國家審定的開發指標相比,5年累計多產原油610多萬噸。
到2002年,大慶油田創造了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的紀錄,遠遠高於世界同類油田12年的水平。
近50年來,王啓民先後主持了油田8項重大開發試驗任務,參加了40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現在,王啓民又有了一個新的頭銜——新型驅油劑驅油技術項目課題經理。他滿臉幸福地説:“這要是成功了,驅油技術可就又跑到世界的前面了。” [9] 
參與奧運
王啓民 王啓民
2008年7月12日清晨,一場大雨與大慶奧運火炬傳遞活動不期而遇。數萬觀眾翹首期待“祥雲”火炬的出現,歌聲不斷,口號聲不斷,加油聲不斷。8時26分,“新時期鐵人”、大慶油田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地質師王啓民雙手緊緊握住奧運火炬,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門前第3號接力點,與第2棒火炬手對接點火擊掌後,健步出發。 [10] 

王啓民大事年表

1960年,大慶發現了大油田,4月拉開了石油大會戰的序幕,王啓民被校方分配去油田實習,擔任葡田井試油隊技術員。
1961年8月,王啓民和同學陳寶玲等響應國家號召,一畢業就重返大慶會戰戰場。
1963年,油田出現了注水三年,一半油井被水淹,採收率僅5%的嚴重局面。王啓民和同志們一起,在陰冷潮濕的帳逢中,反覆實驗,最後得出結論:油田開採的關鍵是保持壓力,不能怕見水就不注水。
1970年,為摸清油田高產穩產規律,王啓民和科技人員一起又住進了中區西部試驗,進行調查、分析、比較以確定調整採取措施的井號層位,編制施工設計方案
1975年,試驗區主力油層產量下降幅度增大,油井平均含水量上升到54%,油田命運又面臨新考驗。王啓民同4名同事,頂朔風,冒飛雪,堅持在工地。
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原油5030萬噸,跨入了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新紀元大慶石油出口量也成倍增長,最高年份全國每100元換匯就有大慶人創造的14元。
1978年,王啓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5年,大慶第一個穩產10年的目標勝利實現了,油田領導又提出第二個穩產10年的奮鬥目標。
1991年初,在油田開發技術座談會上,全油田科技工作者,各抒己見、獻計獻策。王啓民及時提出了“三分一優”結構調整原則和“挖液穩油”的新模式,經集體科學論證後,領導決定在全油田實施“穩油挖水”戰略,並很快在全油田推廣。
1996年底,大慶實現了5000萬噸連續21年穩產,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蹟。 [9] 

王啓民個人榮譽

王啓民,“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授予“新時期鐵人”榮譽稱號。
樸實無華的王啓民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過40多項課題研究,主持了8項重大專題研究和實驗任務,取得成果38項;
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獎並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13年被評為大慶市(局)勞動模範;
1985年被國家人事部命名為“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1986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稱號;
1991年被授予黑龍江特等勞動模範,並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5年獲中國十大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獎同年還被評為大慶石油管理局”十佳職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特等勞動模範、獲全國先進工作者、黑龍江省特等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1996年,“穩油控水”系統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王啓民進京參加頒獎大會時,受到江澤民、李鵬、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96年8月27日,被大慶石油管理局黨委命名為“新時期鐵人”。
1997年4月17日,王啓民先進事蹟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掀起了學習“新時期鐵人”王啓民的熱潮。
2002年榮獲“李四光地質科學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王啓民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科技興油保穩產的大慶’新鐵人’”。 [2] 
2019年7月,黑龍江省“最美奮鬥者”推薦人選。 [3]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王啓民“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 [1] 
2019年9月,王啓民被授予“最美奮鬥者”。 [4] 
2019年9月,榮獲“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和“最美奮鬥者”稱號。 [5] 

王啓民外界評價

王啓民社會評價

王啓民是科技界的楷模,從他身上,不僅使人看到了“鐵人”的頑強拼搏精神,更體現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光輝思想。他處處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所説的那樣:“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王啓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1、王啓民那種敢為天下先、勇攀科學高峯的精神,如果學校教學、科研等各個工作崗位上的同志都能敢為天下先、敢為人先,那麼學校的各項工作就能再上水平
2、王啓民是一代知識分子、一代石油人的傑出代表,學習他也要學習我們身邊的一些像王啓民一樣為祖國的石油教育事業辛勤奉獻的老教師、老專家。
3、王啓民體現了我國新時期石油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風貌,學習他要和日常的教書育人工作結合起來,使之再上一個新台階。
4、王啓民總是以國家利益為先,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

王啓民社會影響

王啓民一直在大慶油田從事地質開發研究工作。他深入實際,紮根油田,用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從事科學研究,創造出輝煌業績,令廣大知識分子特別是科技界深受鼓舞。
“石油開發靠體力,更靠腦力。不僅要採出油,更要找到規律。”王啓民堅持科學思維探索實踐,直面業內爭議和質疑,勇於挑戰油田開發極限,為“鐵人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11]  。科技界學習王啓民,就是要學習他把國家與人民的利益置於最高位置。這就是艱苦奮鬥、克己奉公,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