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佩元

鎖定
王佩元,為國家一級演員,是相聲名家常寶霆的弟子。1949年出生,1971年即以與老師合作表演的作品《挖寶》享譽全國。他的代表作品還有《並非諷刺裁判》《攀龍附鳳》《新潮商人》等,深受廣大觀眾好評。多年來,他曾經與常寶霆蘇文茂常寶豐張志寬趙偉洲劉俊傑等合作。在天津市曲藝團工作數十年後,於1997年調入解放軍海政文工團,同常貴田成為搭檔,從此踏上了更加廣闊的藝術天地。
本    名
王佩元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9年
代表作品
《挖寶》
代表作品
《並非諷刺裁判》
《攀龍附鳳》
《新潮商人》
職    業
相聲演員
主要成就
榮獲中國曲藝最高獎項“牡丹獎”
師    父
常寶霆

王佩元主要搭檔

常寶霆、蘇文茂、常貴田、趙偉洲

王佩元藝術之路

窮人孩子早當家
王佩元出生於曲藝世家,12歲進入曲藝班學習。談起和相聲的因緣,他笑説,大概是因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緣故。
王佩元的父親王起勝,是評書大家田連元的師傅,也是健在的天津評書界輩分最大、年紀最長的老人。但是,王佩元沒有學評書,而是説了相聲,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河西區戲曲學校曲藝班沒有評書專業。
王佩元説,自己從小並沒有當演員、説相聲的愛好,去曲藝班學習,是因為當時一個月可以拿到兩元錢的津貼,還不用吃家裏飯。“那時候家境貧困,從小參加工作,為的是可以給父母減輕些生活負擔。”王佩元的第一個老師是朱相臣,他還跟蘇文茂學習過。1984年,王佩元正式拜相聲名家常寶霆為師。
王佩元説,“從小學相聲,後來也就愛上了相聲。聽相聲,笑一笑,十年少。相聲是帶來歡樂的喜劇藝術。”當一個好的相聲演員,説好相聲,是王佩元最簡單最執著的追求。王佩元一直活躍在相聲舞台上,他既能捧哏,又能逗哏,還自己動手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相聲段子。
王佩元
王佩元(7張)
由一個從小沒想過要説相聲的窮人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享譽全國的著名相聲演員。王佩元已經站在舞台上説了48年的相聲。
《挖寶》全國打響
相聲《挖寶》是王佩元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970年,他與老師常寶霆朱學穎,一起深入工廠,體驗生活三個月,與工人同吃同勞動,創作出相聲新作《挖寶》。1972年,天津市黨政軍民聯歡會在第二工人文化宮舉行,王佩元第一次公開表演了相聲《挖寶》。1973年國慶,經文化部門批准,《挖寶》在天津市電視台播出,結果轟動全國。
回憶起這段經歷,王佩元十分興奮:“我當時感覺換了一個人間,我再也不是沒有本職工作的王佩元了。不久後,全國相聲演員也有了舞台生命,都在學習表演這段相聲。按照王寶童老師的話‘《挖寶》是甘露,相聲園地又新春。’”《挖寶》讓王佩元一時間在全國打響了名氣。還有一些老觀眾見了他,就是那句話:“您那段《挖寶》太好了!”
王佩元與蘇文茂合説相聲《文章會》 王佩元與蘇文茂合説相聲《文章會》
相聲傳承:教學相長
王佩元的相聲藝術功底深厚,除了相聲表演外,他還經常從事相聲的創作活動。
幾十年,王佩元創作的代表性作品有《挖寶》、《花的禮讚》、《對唱數來寶》等等。王佩元説:“創作是相聲演員成長的必經之路,相聲演員應該要有自己的創作作品。”對此,他總結出了三點原因:一、演員表演自己創作的節目,最能得心應手;二、演員對自己創作的節目,會理解得更深刻,表演得更好;三、通過學習、創作,演員的文化知識水平能有很大的提高。
在相聲教學上,王佩元稱自己既是老師又是師傅,同時還是兄長。王佩元從藝以來,同行同業的,他幫助了許多人。對於年齡比他小的,與他一起學習相聲的演員,他均稱為“小朋友”,“與我一起學習相聲的‘小朋友’有馮鞏劉亞津、王宏、王琳、王悦、胡凱、李小強、張傑等等。
王佩元曾榮獲中國曲藝最高獎項“牡丹獎”,並多次參加央視和許多地方台的春節晚會,他還在全國相聲大賽中榮獲創作表演大獎。相聲在王佩元眼中魅力無限,他曾隨團出訪新加坡加拿大、法國、意大利巴西等國,為那裏的華僑和外國朋友帶去笑聲。王佩元説:“只要能懂華語的人,就喜歡相聲。”
海政文工團的“新兵老同志”
王佩元的工作經歷非常豐富,其中,部隊生活對他的影響特別深。王佩元曾深入過工廠、農村,體驗過各種生活,做過各種職業。到了海政文工團後,王佩元自封為“新兵老同志”。“我剛調入海政文工團時屬於新兵,我沒有戰士軍齡長,可是我參軍時已經48歲了,但從藝已經很多年,所以,同志們叫我‘新兵老同志’。”王佩元説。
在部隊環境的薰陶培養下,王佩元的藝術觀人生觀更加成熟了。他説:“我熱愛戰士,因為他們為祖國、人民獻出了青春、生命。我以為兵服務為天職。”2000年前後,王佩元曾與搭檔常貴田到海防線為那兒的戰士演出,“最大的場面有幾萬人之多,最小的場面只有三五個人,甚至只一個人。小戰士們所在的礁島,沒有任何娛樂活動,與外界的聯繫就只靠每月中的補給船隻……”説到這些最可愛的人,王佩元很動情,“當小戰士們手捧映山紅獻給我的時候,我與常貴田淚流滿面。相聲本應該給人帶來笑聲的,但那次演出雙方都掉下了眼淚,這是特殊的使命,也是我永不能忘懷的記憶。”
大“笑星”是大“孝星”
王佩元不僅是大笑星,更是大“孝”星。熟悉王佩元的人都知道,他家裏有三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王佩元的父母是天津人,和他們在一起生活近20年;岳母去世後,王佩元把岳父接過來同住,在一起也近10年。人老了,老人故土難離,不願意離開天津。王佩元的工作單位在北京,他在北京有套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可是,為了照顧好老人們,王佩元夫妻倆放棄了更優越的生活,蝸居在天津窄小的老房子裏,住在沒窗户的小廚房改成的卧室裏,守着這三個老人。
王佩元對於他的師傅和老師也一直非常尊敬。“尊師愛師是相聲界歷來的美德。我隨時向弟子們講述前輩的藝德、人品,按照老師話講‘我是相聲的子孫,我不求大紅大紫,只願為相聲大廈添一塊磚石。’”相聲藝術是需要傳承的,王佩元説:“相聲藝術是祖祖輩輩同仁積累下來的,是無私的,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好的相聲演員是從來不保守的,是大公無私的,只有團結、友誼、不斷的競爭,相聲事業才能日新月異,永遠青春。而且,相聲藝術是無止境的,就是相聲大師也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相聲演員,需要在提攜後輩中,不斷地超越自己。
王佩元説:“老師就如同父母,他們年齡大了,需要我們徒弟們‘常回家看看’,好的師徒標準,就是良師益友。”他解釋,“對於老師來説,他們不僅希望向徒弟們傳授相聲藝術,也希望能夠聆聽徒弟的進步和成長,增加內心的喜悦。老師們需要徒弟的關心,需要在這些關切中,增加生命的活力。無論是家裏的老人,還是我們的老師、師傅,都需要我們後輩們更多的關心。”
“相聲的科學發展觀 ”
“相聲的科學發展觀”是王佩元自己“造”出來的一個詞。王佩元説,現在全國在學習“科學發展觀”,相聲也應該有它的科學發展觀。
王佩元對相聲的理解:“相聲是説笑話,它寓教於樂,講述着道理。”提到現在的“相聲改革”,王佩元有他自己的看法:“相聲可以改革、提高,但是,要百變不離其宗。相聲藝術必須從生活之中來再到生活之中去,才能被觀眾接受、肯定,不能閉門造車的想當然。侯寶林大師就曾批評過:‘相聲有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一些演員來不了的東西就説給革新了。’相聲不能為逗大家一樂就胡説八道,低級庸俗。相聲演員和寵物還是有區別的。”
對相聲演員應該掌握的“基功”,王佩元感觸很深。“俗話説‘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我要説,台下何止十年功!應該是活到老,練到老。”王佩元説,“我在舞台上能夠得到觀眾的鼓勵、掌聲,絕對離不開40年前老師帶着我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無人之處面對大牆、河水,我們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地練習基功。所以,‘貫口’節目,今天在舞台上使用得得心應手,那是來源於功夫,這就是老師常講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磨刀不誤砍柴工’。”
對於當前相聲藝術界的一些狀況,王佩元有感而發:“搞藝術不能急功近利,水到,渠才成。”另外,對於相聲藝術,王佩元還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相聲還講究‘功夫在詩外’。好的演員必須向社會廣泛學習,向姊妹藝術學習,尤其是相聲這門藝術,是海闊天空,談天説地,談今論古,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更應該有豐富的生活知識,深厚的文學底藴,才能做到‘説學逗唱,無所不好’,才能準確的‘現身説法,説法現身’。相聲演員離不開“記”、“問”之學。正像相聲演員的台詞‘相聲肚,雜貨鋪’。”

王佩元個人評價

王佩元是個出色的,讓人喜歡的演員,很好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