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偉洲

鎖定
趙偉洲,195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市,在相聲界明字輩當中,是較早入門的。父親是相聲名家趙心敏。師承相聲名家蘇文茂。趙偉洲在不會説話的時候,就拜在了蘇文茂門下。那時蘇文茂與趙心敏關係不錯,趙有了小孩,蘇文茂就説這孩子長大了要是説相聲,一定要拜我為師。後來的趙偉洲據傳説,會説話時,是先會叫師父,後來才會叫爸爸。 [1] 
本    名
趙偉洲
性    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0年
職    業
相聲表演藝術家

趙偉洲個人經歷

趙偉洲 趙偉洲
趙偉洲是天津相聲演員中較有才華的,自己創作了很多好段子。可惜一直沒有好搭檔,和楊少華搭檔成名後,調入中鐵説唱團。2002年,趙偉洲第一次參加中央台相聲大賽,折戟沉沙。2003年,趙偉洲再次參加中央台相聲大賽,憑藉羣口相聲《賣枕頭》獲最佳捧哏獎,這個獎得的既安慰,又有些諷刺。三個人合作表演的才藝天津快板《武松打虎》成為那屆大賽最火爆的節目。
趙偉洲
趙偉洲(16張)
趙偉洲是“文哏大師”蘇文茂的大弟子,逗哏的本事自然是十分出色,再加上積累的創作能力,成為第八代相聲藝人中的佼佼者,在他的藝術生涯中,曾經與很多演員合作過,其中有楊少華閻月明謝天順、劉惠、李嘉存張志寬等。
2023年1月,參加《喜笑顏開2023新春相聲大會》。 [4] 

趙偉洲主要作品

作品
搭檔
《酒令》
《抬槓》《八扇屏》《枯木逢春》《文壇贗品》《一舉成名》《危言聳聽》《聘文書》
《最佳顧客》
《超級明星》
《武松打虎》
趙偉洲與楊少華
趙偉洲與楊少華(8張)
由趙偉洲、高玉慶牛成志創作,高玉慶表演、趙偉洲伴奏的天津快板《武松打虎》。

趙偉洲人物評價

趙偉洲與劉偉
趙偉洲與劉偉(22張)
如今的偉洲,用他的最佳捧哏和二等獎作了最好的自我安慰。他能再參賽讓我意外驚喜,段子是他寫的我就放心了,定能結構嚴謹,情節連貫,起承轉回,笑料不斷。最逗的是脱掉西服後的假領,70年代以後生人的多數都沒見過這玩意兒了,他居然能把這古董穿身上撞擊現代人的品味,真是邪了!!現而今知道他和楊少華搭檔也有鬱悶,比如一段火爆成功的《聘文書》,和楊老爺子説就遠沒有和趙連甲説的成功,楊老爺子歲數大了,適合説沒有準詞兒的相聲了。
然而,我對趙偉洲的喜愛,甚至於我對魏文亮張志寬的喜愛,都因為那段蹩腳冗長,低級趣味的《論水滸》而重重地打了一筆折扣。真希望我沒有聽過那個段子,或者還有不知道多少我沒有聽過的這樣的段子,都沒有存在過,我就可以乾乾淨淨徹徹底底地欣賞他們了。
大賽評價
小品化
“小品化”近年來是相聲藝術受到爭議的一點。演員帶上道具、頻繁上下場都會給人帶來相聲小品化的感覺,羣口相聲更有這個嫌疑。對此,石富寬閻月明等人搞以單位裏開會為題材的形式,搬上四把椅子坐着説,諷刺中國特色“單位文化”的扯皮吹牛、人浮於事等弊病,主要是看的“説”功,不當它小品來“演”,只要本子優秀,演出效果一般都非常好,體現的完全是相聲演員的基本功。石富寬等的這幾個段子可謂相聲改革的一種嘗試,積極意義還是很明顯的。 我覺得讓“小品化”為相聲——特別是羣口相聲——增色的同時保持相聲本身不變味的關鍵,在於“相聲為體,小品為用”。剛才看到有網友以馬三爺、趙佩老和郭榮啓老先生的《扒馬褂》為例:“馬三爺説完‘雲山霧罩’就下台坐着去了。這不能説是什麼傳統羣口沒有這種形式。還有蘇文茂,常氏眾人等的《酒令》一會上來一位,一會又上來一位——人數之多以前見過嗎?”以此證明羣口相聲不能因人數多就和小品混為一談。這沒有抓住本質。且不論《酒令》的實質是傳統相聲常用的文字遊戲題材,《扒馬褂》的藝術文體更是純相聲的,因為演員上台來的墊話就是以相聲學唱的形式,首先表明“我們仨為大家説一段”的意思。至於另一個傳統羣口《賣馬》,則是借用秦瓊賣馬的歷史題材,以柳活為主,加上包袱構成的一種比較特殊的羣口相聲。判斷一個羣口有沒有滑向小品的軌道,我認為準則便是“相聲為體,小品為用”,也就是説,關鍵在於“演”和“説”、“小品故事”和“相聲技藝”的相對比重。
真本事
趙偉洲與李金斗 趙偉洲與李金斗
趙偉洲這次是拿出真本事的,但吃虧在相聲的“體”被小品的“用”侵佔了一部分。趙和高兩人一亮相的幾句話,表現一個街頭場景,這便暗示了這個作品比較明顯的小品化傾向,也就是説“演”故事的成分高於“説”故事——相聲應該以“説”故事為主,比比《扒馬褂》就知道了。
久經沙場
趙偉洲久經沙場,他知道這個開頭可能會給人造成某種不利於打分的印象,因此在牛成志上台後他試圖把節目的走勢扭轉到羣口相聲幾個演員“挨個説”的模式上來,為此他讓牛成志列出一個接一個問題由趙轉問高。但是這裏出現了新的問題——情節鋪得太開,分岔太多,又是價格又是訂户又是上網,信息量之大給人以紊亂感。如果以《扒馬褂》逗哏捧哏膩縫三足鼎立的標準來衡量,那麼《賣枕頭》情節的來龍去脈遠沒有《扒馬褂》那麼清晰乾淨。
騙局到高潮的時候,一個恰巧要去打電話,一個去拿錢,拿來錢後又在説話間突然肚子疼,拿了錢就走,這一系列偶然湊到一起無法不給人一種感覺:凌亂。越是頭緒多,小品化的痕跡也就越來越重。因此看完之後我的感覺是:《賣枕頭》這個本子有些粗,後勁不足。
其實,在趙偉洲之前,侯躍文崔金泉王佩元的《新潮商人》已經為“相聲小品化”指出了一條不同於“開會相聲”的路徑。聽《新潮商人》,你會感到這個節目很緊湊、很有條理:前半部分是三個牛皮烘烘的“新潮商人”分別亮相,後半部分則表現幾個人勾心鬥角的發財夢,諷刺效果絕佳。聽這個段子時我不由想起《侯扶倒》來(這個優秀段子難道沒有小品的成分嗎?):我始終認為侯躍文相聲的諷刺藝術是值得借鑑的,因為他不僅表演反角形神兼備,而且颱風大氣,語言乾淨利落。
趙偉洲的原意當然是想“讓諷刺來得更猛烈一些”,他也有這個功力,事實上,他結合幽默與諷刺的意識之敏鋭,手法之高明,都堪稱目前相聲界裏的箇中翹楚。但是,趙偉洲太機敏了,他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他試圖用許多材料把一個羣口最大限度地充實豐滿,但反而導致了凌亂、雜陳。不善於組織材料,“大局感”較差,可以説是趙偉洲最大的弱點。
佳作
趙偉洲有一個佳作《聘文書》,笑料迭出,但是細細聽來,説到後面開始亂。《危言聳聽》也是這樣,他總是有很好的藝術靈感,卻在組織語言隨意性太強,聽眾知道他諷刺的是誰,也開心大笑過,但回味的時候會發現情節細碎,內容蕪雜,缺少一根明晰的線索。很多朋友推崇他和楊老先生的《枯木逢春》,趙偉洲的這個段子情節流暢得多。
總體而言,我想《賣枕頭》藝術上的缺點主要並不是“相聲小品化”,問題出在趙偉洲相聲對情節、語言的處理。恐怕“大局觀”上的弱點,會削弱趙偉洲駕馭大題材的能力。大寶先生要我寫一點大賽觀感,就隨手塗下一點感想,給大家人見人愛的趙偉洲挑挑毛病。趙偉洲沒能得獎實在遺憾,祝願能夠眾望所歸地捧回冠軍 [2]  [3] 
——2003年《中國消費者報 》文章《相聲大賽不以成敗論英雄》評。 [2]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