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特拉比松帝國

鎖定
特拉比松帝國(希臘語: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ης Τραπεζούντα,格魯吉亞語:ς ტრაპიზონის იმპერია)創立於1204年4月,是從拜占庭帝國分裂出的三個帝國之一,持續了257年。特拉比松帝國的第一代君主阿列克賽一世是科穆寧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安德羅尼庫斯一世的曾孫,他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預見十字軍將攻取君士坦丁堡,便佔據特拉布宗獨立建國。
中文名
特拉比松帝國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特拉布宗
政治體制
君主制
主要宗教
東正教

目錄

特拉比松帝國地理

[1]  [1]  特拉布松帝國初期曾統治著黑海南岸的一系列地區,包括現今土耳其的錫諾普省奧爾杜省吉雷松省、特拉布宗省、巴伊布爾特省居米什哈內省裏澤省阿爾特温省。在13世紀,帝國更統治著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亞半島,包括克森尼索刻赤。可是在1206年,錫諾普以西的領土都被與帝國西部接壤的尼西亞帝國佔領,錫諾普也於1214年陷落於塞爾柱人手中。1222年以後,黑海北岸的土地漸漸改由熱那亞人統治。
儘管如此,特拉布松帝國仍是三個拜占庭帝國的繼承國中壽命最長的。其中位於小亞細亞西部的尼西亞帝國成功滅掉十字軍建立的拉丁帝國,並重奪了君士坦丁堡;位於希臘伊庇魯斯伊庇魯斯專制國則於13-14世紀逐漸崩潰,並在1340年被尼西亞君主所恢復的拜占庭帝國所佔領。
特拉比松帝國 特拉比松帝國
重建的拜占庭帝國於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特拉布松帝國則持續至1461年才滅亡。

特拉比松帝國歷史沿革

由於對於12世紀末,君士坦丁堡宮廷中瀰漫的西方文化氛圍的不滿,科穆寧王朝的貴族,安德羅尼庫斯-科穆寧組織政變,殺死了來自十字軍國家的皇后,安條克的瑪麗,並對君士坦丁堡拉丁人(包括十字軍國家和意大利城邦的人)大開殺戒。狂暴的民眾將安德羅尼庫斯(安德羅尼卡一世)擁立為新皇帝,史稱安德羅尼庫斯一世。
雖然他有心改革朝政和官僚體系,但是在他的政策出現了一點點起色的時候,西西里諾曼人的艦隊出現於他的面前,由於他的改革觸犯了上層階級的利益,幾乎沒有一個人願意出面協助他共渡難關,最後在1185年,他被憤怒的人羣殺死在街頭,同時他的族侄伊薩克-安格魯斯穩定了局面,開創了短暫的安格魯斯王朝。而在之前的1180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一世去世時,安德羅尼庫斯正在格魯吉亞避難。他受到了格魯吉亞國王格奧爾吉三世的禮遇,成為了宮廷的貴客。1185年拜占庭局勢混亂,安德羅尼庫斯的孫子阿萊克修斯被格魯吉亞女王撒瑪麗派人帶回格魯吉亞,將他與大衞一起放在宮中撫養。為了加強統治以及問鼎拜占庭皇位,安德羅尼庫斯故意將科穆寧王朝的後裔放到格魯吉亞避難,希望以此獲得更高的國際聲望。
但是由於面對十字軍入侵造成的財政困難,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安格魯斯將格魯吉亞女王送給安納托利亞修士的寶物和財物搜刮,作為貢品和軍餉。這讓格魯吉亞女王十分憤怒。於是她計劃直接從拜占庭身上割肉,彌補失去的利益。她選擇支持大衞-科穆寧和阿列克修斯-科穆寧兄弟,奪取特拉布宗,1204年1月,兄弟倆的軍隊進入特拉布宗城,22歲的阿列克修斯宣佈自己成為了拜占庭皇帝,但是也就是在幾天前,君士坦丁堡的城門剛剛被十字軍攻克。
之前的4月13日,大衞-科穆寧已經帶兵向着西部進發,他的身後是格魯吉亞的艦隊。經過了數個月的征戰,特拉布宗附近的要塞均被攻克,帝國初步具備了雛形。隨後阿列克修斯作為皇帝坐鎮後方,大衞作為將軍四處出擊,憑藉着不錯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貿易線路,這個新國家躲在黑海北岸,躲過了數次塞爾柱帝國的襲擊和進軍。成為了“塞爾柱北邊的蓋子”。
但是在尼西亞帝國站穩了腳跟之後,它立刻開始了對特拉布宗的發難。在1208年,尼西亞帝國第一次進軍特拉布宗,但是在大衞·科穆寧的遠交近攻的操作下,拉丁帝國的亨利立即發兵攻擊尼西亞帝國的後方基地。這導致了尼西亞帝國的進軍功敗垂成。但是在1212-1214年,尼西亞帝國和塞爾柱聯合起來修理了特拉布宗帝國之後,迫使特拉布宗放棄了恢復羅馬帝國,覬覦君士坦丁堡王位的野心,讓這個國家龜縮在黑海東南沿岸一隅,獨自發展。
1222年阿列克修斯一世去世之後,繼承他皇位的兩個人都不是科穆寧家族的人。十幾年後,等王位回到了科穆寧家族手裏之後,曼努埃爾一世-科穆寧使用長袖善舞的外交策略,通過與法國的聖徒國王路易九世聯姻的方式收復了久違的賽皮納港,將特拉布宗帝國的重心變成了航海,貿易和中轉運輸。因為黑海-大不里士-波斯的貿易線與新崛起的奧斯曼帝國暫時沒有重合,所以這裏免去了遭受兵禍。羅姆蘇丹國衰落後,在蒙古人的庇護下特拉比松帝國享受了一段安定的時間,成為絲綢之路西端的終點,得以通過絲路上的貿易而蓬勃發展,擁有着巨大的財富。1295年,馬可·波羅亦取道特拉布宗回到歐洲。在1297至1330年這段帝國的繁盛時期,她成為了當時世上主要的貿易中心,並以巨大的財富和藝術成就而聞名於世。
1280年,剛滿20歲的約翰二世-科穆寧成為特拉布宗皇帝,第二年恢復了君士坦丁堡的米海伊爾八世-帕列奧羅格斯(米海爾八世)就遣使過來,希望約翰二世能放棄巴塞勒斯的頭銜,因為特拉布宗帝國已經是一個自立一方的政權,無法奪回君士坦丁堡,所以他最好用專制君主的頭銜取代巴塞勒斯,經過了一年的外交斡旋和討價還價之後,特拉布宗帝國選擇放棄了羅馬皇帝巴塞勒斯的名號,將皇袍的雙頭鷹換成了單頭鷹。這標誌着這個國家基本上與羅馬國家脱鈎,成為了希臘人在地方上的割據政權。其正統性和大義名分自然比收復拜占庭的尼西亞弱了很多。
在14世紀一段時間的平穩發展之後,特拉布宗帝國陷入了內戰之中。1330年,阿列克修斯二世的兒子安德羅尼庫斯三世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弟弟,另一個弟弟巴希爾逃亡到了君士坦丁堡才得以倖免於難,保住性命。15個月後,安德羅尼庫斯三世暴斃,來自君士坦丁堡,主張擁護拜占庭和羅馬正統的巴希爾回國奪權,還迎娶了拜占庭皇帝的私生女伊琳娜結婚。但是花心的巴希爾卻很快另尋新歡,於是伊琳娜不動聲色地發動了政變,自立為女皇。但是科穆寧家族的後裔不希望君士坦丁堡的拉斯卡尼斯家族干涉自己的內政,更不希望這個女皇從母國帶來一羣僱傭軍和天降系的將領和貴族。於是特拉布宗的貴族分為希臘黨和女王黨展開內戰。一開始在女皇伊琳娜帶來的熱那亞僱傭軍的干預下,女王一開始佔據了上風;但是後來起義者請來了阿列克修斯二世-科穆寧的女兒安娜為女王,最後得到格魯吉亞的支持,安娜女王得以與伊琳娜分庭抗禮。
但是也是在這一時期,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勢頭越發明顯:就在內戰的同時,奧斯曼帝國深入帝國腹地,兩次猛攻特拉布宗城。但是由於城牆防禦堅固,所以奧斯曼的兩次進攻被特拉布宗守軍擊退。在奧斯曼人走之後,格魯吉亞的喬治五世出兵特拉布宗,並進入了城市,擁立安娜為女王,迫使伊琳娜流亡回了君士坦丁堡;但是本國的貴族們卻將女皇架空,三個貴族成為了實際上的統治者。在伊琳娜失敗之後,她回到君士坦丁堡,從孃家尋求到足夠的兵力,帶着特拉布宗前皇帝約翰二世的兒子米哈伊爾-科穆寧殺回特拉布宗,但是當他們一回到特拉布宗就被守軍迅速逮捕。雖然如此,但是一如拜占庭式陰謀所描述的那樣,伊琳娜買通了守衞,通過一艘歐洲船隻回到了君士坦丁堡。
而對於安娜女皇和實行專政的貴族不滿的特拉布宗世家子弟尼克塔斯-斯科拉里也趁機到了君士坦丁堡尋求進行政治冒險的機會,而在君士坦丁堡,他遇到了之前試圖奪權的米哈伊爾-科穆寧的兒子約翰-科穆寧,於是二人一拍即合,約翰-科穆寧成為了斯卡拉里的奇貨。這兩人對外封鎖消息,秘密回到了特拉布宗帝國,並通過自己在本地的關係網,組織對安娜的叛亂。結果經過了一番叛亂之後,女皇和她的支持者們遭到了處死,新皇帝約翰史稱約翰三世。
在奪得大權之後,約翰表現得十分不稱職。這導致了一羣對他不滿的人流亡到了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克拉蘇斯自立政權。以尼克塔斯為首領的憤怒貴族們,將這個不理政事的皇帝流放到了修道院裏,將原本在修道院裏的米海伊爾-科穆寧放了出來,扶持他成為新的特拉布宗帝國皇帝,米哈伊爾-科穆寧雖然將尼克塔斯看做有功之臣,但是這個人已經被伊琳娜女皇收買,隨時準備等待着伊琳娜重新掌權。最後在尼克塔斯的運作下,伊琳娜的孫子阿列克修斯三世-科穆寧成為皇帝,權力慾望強的伊琳娜成為國家的實際掌權者。在奪取政權之後,女皇就下詔逮捕尼克塔斯,原因是他三番五次的發動政變,不可信賴。
按照一貫的拜占庭式劇情,尼克塔斯帶着他的擁護者們逃亡到了克拉蘇斯殖民地,在糾集了13船人馬回國之後,卻發現伊琳娜女皇已經在岸上準備好了足夠的兵力迎接叛軍。這一波行動終於終止了特拉布宗帝國的20年內戰,但是,沒有人顧及民眾死活的內戰卻導致了國力的繼續衰敗,與拜占庭的祖孫戰爭一樣,伊琳娜女皇主導的內戰最終導致了國力衰退和對外敵入侵的無能為力。
人文主義學者貝薩里翁(1401-1472)於帝國中期出生於首都特拉布宗。
到了15世紀中葉,歷經了尼科波利斯之戰後,似乎無人能阻擋奧斯曼帝國蠶食東羅馬殘餘勢力的腳步了。1442年,奧斯曼帝國蘇丹、征服者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二世)的父親穆拉德二世對特拉布宗進行了海上襲擊,雖然這次襲擊以失敗告終,但是特拉布宗在克里米亞的殖民地遭到了十分嚴重的摧殘。這一戰導致克里米亞殖民地一分為二,一半接受奧斯曼統治,一半繼續自治。
到了1453年,當奧斯曼大軍在圍攻君士坦丁堡時,雖然拜占庭使節也曾經派人到特拉布宗求救,但是對於強大的奧斯曼軍隊,特拉布宗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君士坦丁堡淪陷之後,奧斯曼對經過土耳其海峽的特拉布宗商船徵收鉅額商税,忍無可忍的約翰四世拒絕稱臣,但是遭受到了奧斯曼的武力訛詐之後,皇帝也被迫屈服。面對奧斯曼的淫威,約翰四世一面將美麗的女兒嫁給白羊王朝烏宗·哈桑,一面聯絡塞浦路斯的基督教領主尼科洛-克里斯波,在本國遭受危險的同時,希望能夠出兵相救。
此外,他還有針對性的加固城防建設,城市的東西面挖掘壕溝,南北面被加固城牆,由於擔心流亡的兄長亞歷山大回國奪權,他與亞歷山大的支持者熱那亞人關係崩潰,選擇與威尼斯結盟。但是眾所周知,黑海並不是威尼斯而是熱那亞的後院,所以這導致了特拉布宗帝國在關鍵時刻無法獲得來自海上的有力支援。
1456年,奧斯曼帝國終於對特拉布宗帝國動手了。奧斯曼大軍一路打到特拉布宗近郊,但是這次進軍卻因為瘟疫爆發而不了了之,最後進攻以失敗告終,而約翰四世趁機提出出2000金幣贖出被俘虜的戰士。但是被奧斯曼方面拒絕。
1461年7月初,土耳其艦隊抵達了特拉布宗,數目寥寥無幾、湊不齊20艘船的特拉布宗海軍迅速被奧斯曼艦隊擊敗,奧斯曼人登陸後佔領了城市郊區。但他們面對牢固的城牆幾乎無計可施。8月初,陸軍的前鋒來到了城下,領軍的是大維齊馬哈茂德。此時的特拉布宗軍隊雖自稱是羅馬人,但是在裝備和戰術上流露出一股濃濃的突厥風格:在西班牙旅行者眼裏,這些羅馬後裔們“使用劍和弓,這和土耳其人所使用的一樣,他們的騎乘習俗也是如此”。他們有和東方人類似的服裝,以猩紅色或綠色這樣的色調為主,頭戴“有一圈貂皮帽邊,帽筒兩側有金色的帽線,帽前方插着一簇仙鶴羽毛”的高筒帽,看起來像另一支奧斯曼軍隊,只是信仰基督教、説希臘語而已。
同許多蘇丹的大臣一樣,他也是一名基督教叛教者,其父為塞爾維亞王子,而母親恰好是特拉布宗的貴婦。他有一位表兄,知名學者喬治·阿米羅特斯在特拉布宗,深受大衞皇帝的器重——不僅因其學識淵博,更在於他和羅馬的關係有利於帝國與西方的外交談判。馬哈茂德派遣他的希臘裔秘書托馬斯-卡塔博隆努出使特拉布宗,表面上是為了勸降皇帝大衞,暗地裏卻和阿米羅特斯秘密接觸。大衞起初和皇后,來自拜占庭名門坎塔庫震努斯家族的海倫娜,此刻正在格魯吉亞乞求其女婿的援助。然而重臣和著名學者阿米羅特斯已被馬哈茂德重金收買,他公然鼓吹投降並保證,如果投降,蘇丹會在別處補償皇室一塊封地——後者終於也動搖了。大衞遣使向奧斯曼蘇丹提出,他願意投降,前提是蘇丹在帝國境內任選一塊麪積與價值和特拉布宗相當的土地作為補償,並且與他的幼女安娜聯姻。可蘇丹表示只能接受無條件投降。在阿米羅特斯屢次諫言表示抵抗無用後,大衞不得不做出讓步。就算是特拉布宗憑藉堅固城防可以堅持一段時間,但是終究難以持久作戰抵抗。
1461年8月15日,也就是聖母升天節當天,東羅馬人的最後首都被土耳其蘇丹佔領了。此時距米海伊爾·帕列奧列格從十字軍手中收復君士坦丁堡正好200年。皇帝及其子女,包括侄子阿萊克修斯得到了蘇丹優待,後者派專船護送他們及帝國官員、王室財產轉移至君士坦丁堡。但並非所有皇室成員都獲得了自由。大衞的嫂子瑪利亞·加提盧西大約20年前嫁給了他流亡君士坦丁堡的兄長亞歷山大,丈夫過世後便攜幼子居住在特拉布宗——此刻因其風韻猶存得到了蘇丹的垂青,並被召入後宮。
剩餘的特拉布宗人就沒有如此幸運了。類似以君士坦丁堡淪陷後的命運,貴族階層被剝奪財產,送往君士坦丁堡,在那裏蘇丹提供了希臘式住宅和足夠金錢,使他們可以開始新的效忠生活。男性市民與部分婦女兒童淪為了奴隸並被蘇丹及其大臣們瓜分。按照血税原則,800男童被土耳其人送進了土耳其新軍。帝國的偏遠地區也很快陷落了,昔日“大科穆寧”的領土已完全被土耳其人征服。到了1475年,帝國最後的殘山剩水---克里米亞半島上的拜占庭殖民地殘餘部分最後被季迪科帕夏的艦隊征服。
大衞雖已淪為亡國之君,但按照早前協議還可保留富貴的生活。他們定居在亞得里亞堡,每年擁有30萬銀幣的開支。但是大衞不滿足於當順民,他與白羊王朝的哈桑商議,將一名大衞的兒子,或他的侄子阿萊克修斯送到後者宮廷撫養,以便有朝一日恢復社稷,但是東窗事發。1463年3月,大衞及兒子被逮捕下獄,11月1日,他與三個兒子被處死。帝國的其他皇室成員則以各種方式為奧斯曼人服務,其他的王族旁支前往西歐南歐,最後大都默默無聞,甚至出售了自己羅馬皇族的身份和頭銜。
在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後,大量信奉東正教希臘人(稱為本都希臘人)仍居住在古帝國的範圍內至20世紀初。這些希臘人因為希臘與土耳其進行人口交換而於1923年始被土耳其驅逐至當代希臘境內。然而,在當地説希臘語的穆斯林則保留於居住地至當代。

特拉比松帝國貢獻

從正統王座的競爭者到自立一方的割據勢力,雖然特拉布宗最後放棄了對正統王位的爭奪,但是卻和古典時代的希臘城邦一樣,多中心的模式避免了遭到外敵入侵時被一網打盡。憑藉着商路優勢和長袖善舞的外交手腕,特拉布宗雖然只是地區二流小國,但是在保全希臘文化的火種方面功不可沒。
學識淵博的東羅馬學者們帶着足夠多的知識與技能前往西歐,促進了正在進行之中的文藝復興,促進了希臘羅馬文化在西歐大地的復興。
參考資料
  • 1.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