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路易九世

(法蘭西卡佩王朝國王)

鎖定
路易九世(法語:Louis IX,1214年4月25日-1270年8月25日),法蘭西王國卡佩王朝第十一位國王(1226年11月8日-1270年8月25日在位)。卡佩王朝第十位國王路易八世與卡斯蒂利亞的布蘭卡之子。 [4] 
路易九世於1226年即位。在外初期致力於鎮壓貴族叛亂,擊敗反叛者與英王亨利三世的聯合入侵,成功加強王權,兼併了除亞奎丹外英王在法國的全部領地。 [12]  此後開始着手加強法國在地中海沿岸與北非的勢力。 [13]  1249年,路易九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率部登陸埃及,但在進軍亞歷山大港時遭到慘敗,其本人被埃及穆斯林軍隊俘虜。交付贖金後獲釋,前往阿卡接管耶路撒冷王國。1254年返回法國。1270年發動第八次十字軍東征,率軍登陸北非突尼西亞,雖一度佔領迦太基,卻因罹患鼠疫而在同年8月逝世,享年55歲。 [8] 
路易九世在位期間,進行司法、貨幣和軍事改革 [12]  ,加強並鞏固中央集權,發展文化和藝術,使卡佩王朝達到鼎盛時期。因其執法公正、信仰虔誠,接連發動兩次十字軍東征,故在死後不久便被追封為聖徒。後世稱其人為“聖路易”(法語:Saint Louis) [4]  ,稱他的統治時期為“聖路易的黃金時代” [14]  。自路易九世去世後,即被奉為中世紀法國乃至全歐洲君主中的楷模 [25-26]  ,後人讚譽他為“這世界從未見過的完美怪物” [35] 
概述圖來源 [23] 
別    名
聖路易
完美怪物
所處時代
中世紀
民族族羣
法蘭西人
出生地
法蘭西王國-普瓦西
出生日期
1214年4月25日
逝世日期
1270年8月25日
主要成就
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打擊地方貴族,進行財政和司法改革,鞏固中央集權
嚴厲打擊異教徒,死後被封為聖徒,成為中世紀君主典範
主要成就
鼓勵文學和藝術,擴建巴黎大學,促進法國文化、教育發展
本    名
路易九世(Louis IX)
信    仰
基督教-天主教
在位時間
1226年11月8日-1270年8月25日
前任者
路易八世
繼任者
腓力三世
所屬王朝
卡佩王朝
主要榮譽
聖徒(追尊)

路易九世人物生平

路易九世少年繼位

路易生於1214年4月25日,是法蘭西王國卡佩王朝第十位國王路易八世與卡斯蒂利亞的布蘭卡(Blanche of Castile)之子。 [4] 
1226年11月8日,路易八世逝世。同日,年僅11歲的路易在蘭斯登位加冕,繼承了法蘭西王位,稱路易九世。即位之初,由其母布蘭卡太后攝政。路易親政後,她繼續輔政。路易首次率領十字軍在東方作戰時,她又任攝政。布蘭卡精明、能幹,對路易的為人、施政,對法國王權的鞏固、增強,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8] 

路易九世削平內亂

在法國,以王權為中心,通過不斷擴大王室領地的方式來進行的統一運動,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鬥爭過程。封建諸侯把割地稱雄看作是他們傳統的權利。英國國王在名義上是法國國王的附庸,在法國擁有大片封建領地。路易九世的祖父腓力二世已把英王在法國西部、中部的一些領地併入法國王室領地,但在法國西南部仍有英王的廣大領地。路易九世繼位時,距離腓力二世去世僅三年。野心未死的法國諸侯和英國國王,看到一個12歲的幼主由一個外籍的38歲的寡後扶翼登台,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攫取權力和擴張領地的機會。 [8] 
13世紀的畫作中,路易九世手執“正義之手” 13世紀的畫作中,路易九世手執“正義之手” [4]
在1226年路易九世加冕時,許多大貴族都不參加。不久,一個反王室的貴族聯盟成立,公開的內戰開始。1228年,英王亨利三世參與變亂,在布列塔尼登陸。但貴族聯盟本身鬆懈,大貴族各有打算,步調不一。亨利三世因與英國貴族有矛盾,只能以微弱的武裝力量在法國活動。路易九世親自率兵出征。他下令重建昂熱(Angers)的城堡,並進逼亨利三世的基地南特。亨利未獲任何成果隨即引軍撤離。 [8] 
在法國,王權已有一定的威信,中小貴族傾向它,天主教會一般支持它;城市市民更是王權的重要支持力量。1227年,布蘭卡和路易九世正在從奧爾良返回巴黎途中,起事的諸侯率軍在巴黎以南的科貝爾結集,企圖攔劫。巴黎和其他城市市民聞訊組織隊伍出城保護。在通往巴黎的大路上,人們成羣結隊,為國王祈禱,併為效忠國王而準備戰鬥。參加叛亂的封建主懾於羣眾聲威,不得不引兵後退。1229年,塞納河和弗蘭德爾之間的34個城市宣誓效忠國王。 [8] 
1234年5月27日,19歲的路易九世與普羅旺斯伯爵雷蒙·貝倫加爾四世(Raymond Berenger IV)的長女、13歲的瑪格麗特結婚。 [8]  28日,瑪格麗特加冕為法國王后。 [17] 
王權的優勢在動亂開始後幾年已經基本樹立。從1240至1243年,只在法國南部還有動亂。南部法國的圖盧茲伯爵領地的大部分已於1229年歸入王室領地。但天主教會與王室官吏以繼續鎮壓阿爾比派異端為名,無端迫害居民,強佔土地,侵凌當地貴族,激起反抗鬥爭。直到1243年初,南部法國才在王權控制下安定下來。但是,在法國西南的基恩、加斯科涅等大片土地,仍為英國領地。這是勝利的路易九世同失敗的亨利三世所訂立的和約裏決定的。路易對這個和約作了説明:英法兩國國王是姻親(路易之妻瑪格麗特的妹妹埃莉諾是亨利三世的王后 [17]  ),他們的子女是“第一表親”,因此,“在我們之間保持和平是合適的”。 [8] 

路易九世第一次東征

當大貴族的叛亂被制止以後,法國基本處於和平狀態,使路易得以參加對外的侵略戰爭。為了鞏固法國在地中海的陣地,他支持自己的兄弟安茹的查理佔領了南意大利和西西里,成為那不勒斯安茹王朝查理一世 [8] 
由於法國南部城市與北非有着頻繁的貿易,他企圖通過十字軍東征加強法國在北非的勢力。在1244年間,“聖地”耶路撒冷與敍利亞重要城市大馬士革相繼被伊斯蘭教徒佔領。如果西方國家不立即出兵,東方的基督教王國便會迅速崩潰。此時,移居里昂的教皇英諾森四世在路易的支持下於6月28日至7月17日召開第一次里昂大公會議。會議內容除教皇決定絕罰與自己有矛盾的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二世外,就是路易宣佈將要發起新一輪十字軍東征,即第七次十字軍東征。這次十字軍進攻的矛頭指向埃及。 [8] 
路易九世在東征中
路易九世在東征中(2張)
路易花了四年時間來準備參加這次東征。他將攝政權交給母后後,自己率領法國騎士隊伍,於1248年8月25日從艾格穆爾特(Aigues-Mortes)攜帶妻兒啓程。他的艦隊約有兵船100艘,共載士兵35000人。他打算在埃及登陸,攻佔埃及的主要城鎮,並以這些城鎮交換敍利亞的城市。他的遠征軍在塞浦路斯過冬,1249年6月在埃及尼羅河口的達米埃塔(Damietta)附近登陸。6月6日攻進達米埃塔城,然後直逼開羅。然而,由於尼羅河漲水,下游交通阻塞,使他耽擱了幾個月。 [8] 
1250年2月8日,路易開始攻佔曼蘇拉(al-Mansurah)要塞。這時法國遠征軍已經精疲力竭,王弟羅伯特戰死,幾千具陣亡者的屍體漂在尼羅河上,那些沒有喪命的人又遭到瘟疫的襲擊。路易只好下令撤至達米埃塔。隨後他本人也染上了疫疾。以逸待勞的埃及軍隊乘勝追擊,在4月7日將路易和法國殘軍俘獲。 [8] 
經過長期談判,路易九世在交付大量贖金,並以歸還達米埃塔為條件之後獲釋,在阿卡與王后重新團聚。被釋後的路易仍駐留在敍利亞由基督徒掌握的據點裏,準備伺機反攻,但並無功效。 [8] 

路易九世開展改革

十字軍失敗和路易被俘的消息傳到法國,在農民中間引起了騷動。1251年,北部農民組織了窮人十字軍,他們自稱“牧人”,以“解救國王”為名,反對壓迫他們的封建主。這支隊伍從法國北部發動,進入巴黎,又從巴黎南行到奧爾良和圖爾,沿途陸續有窮苦農民加入。他們所到之處,破壞了一些修道院和教堂,殺死了一些神甫和修道士。“牧人十字軍”已成為一支規模巨大的農民起義軍。法國宮廷、封建主和天主教會聯合鎮壓,“牧人”部分逃散,部分被殺被俘。1252年,攝政太后布蘭卡病亡。於是,在1254年,路易從東方回到巴黎。 [8] 
路易在位期間,法國在司法領域的改革重點是將司法權收歸王室法庭所有,規定叛逆、矯詔、鑄假幣等重要案件均必須經由王室法庭審理。路易禁止司法決鬥、血親復仇等落後的風俗,在王室領地之外實行“國王40日”制度:地方諸侯在遭受侵害後,40日內不得實施報復,必須上訴王室法庭,由國王裁決。與司法改革同時進行的還有幣值改革,國王規定王室領地只能流通王室的鑄幣。這些改革措施將地方貴族的權力更多地收歸中央,提高了國王的威信,加強了王權。 [8] 
充當英國國王與貴族調解人的路易九世(中) 充當英國國王與貴族調解人的路易九世(中) [6]
路易九世在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享有很大威望。他開始與身陷內部動亂、被“瘋狂議會”架空的英王亨利三世談判。1259年10月,雙方簽訂了《巴黎條約》,亨利三世同意放棄諾曼底、普瓦圖和安茹的領地要求,只保留加斯科尼以及阿奎丹一部分,但為這些領地向法王行效忠禮,承認作為法王封臣的地位。 [4]  [33] 
路易九世對文學藝術非常關心,在他的鼓勵下,博韋的樊尚(Vincent of Beauvais)撰寫第一部大百科全書《大鏡》(Speculum majus)。他在位期間外國學生和學者雲集巴黎大學。 [4] 

路易九世病逝北非

在路易九世統治的後半期,他一直對聖地念念不忘。正逢東地中海的政治和軍事形勢發生了變化,迫使路易做出出兵的決定。大約在1266年夏,路易九世已經開始籌劃進行一次新的十字軍東征的打算。同年10月,他將此決定秘密通報了教皇克雷芒四世。1267年3月25日,路易在一次高級神職人員和大貴族的集會上宣佈了這一決定。在1268年2月9日舉行的另一次集會上,他進一步宣佈東征將於1270年5月出發。一些人認為,那不勒斯的查理一世企圖征服復興的拜占庭帝國,想要控制西西里海峽兩岸以及由東地中海通往西地中海的通道,因而極力鼓動路易將北非的突尼西亞(今突尼斯共和國)定為這次十字軍東征的進攻點。但有的歷史學者也提出,“可以方便地使用西西里這一點起了作用,……這支十字軍既為了拯救和迫使穆斯林改宗,也為了土地征服”。時人將首選的宗教目標從更遙遠的東方轉移到了突尼西亞。路易和同時代的人一樣,都以為突尼斯比埃及近得多,可以用作以後攻擊蘇丹的陸上基地。 [18]  因此,他選定突尼西亞作為進攻點。 [4] 
1270年7月初法國遠征軍渡地中海,在突尼西亞登陸。在戰爭初期,法軍勢如破竹,連連獲勝,並佔領了迦太基。但是瘟疫再度來襲擊,十字軍中流行惡性熱病和瘧疾,而痢疾壞血病的來襲,使路易只剩下一顆牙齒,身體衰弱到連上馬都很困難。7月17日,路易率軍抵達突尼斯城下。自8月13日起,路易瘧疾復發,一病不起,最終於同月25日在營帳內一張行聖灰禮牀上駕崩,享年55歲(未滿56歲)。 [4]  [8]  據説,在臨終前,路易説:“噢,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上帝,您太仁慈了!但願您保佑居住在這裏的人民,但願他們不會落入敵人之手,不會被迫放棄對您的信仰。”他停頓了一會兒,又接着説:“我的上帝,我把我的靈魂託付給您。” [19] 
路易死後,其遺體被分割成塊,然後在葡萄酒和水中煮到骨肉分離,以便於運送。他的遺體被王子腓力帶回法國,途經亞平寧半島及法國的里昂等地,所到之處,人們都聚集並向其遺骸下跪。1271年5月,路易九世的靈柩到達巴黎,在巴黎聖母院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最終長眠於卡佩王朝歷代國王的安息之所——聖但尼教堂中。 [4]  另一位王子查理·德·安茹負責保管路易的肉、心臟和其他內臟。他派人把它們運到了西西里的蒙雷爾修道院。 [19] 
路易九世死後,人們不等羅馬教廷的判決,就認為路易九世是聖人,並向他的陵墓祈禱。1297年8月11日,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式下令追封路易九世為聖徒。路易是唯一一位被教廷追封為聖徒的法國國王。 [4] 

路易九世為政舉措

路易九世政治

路易九世的變革舉措對法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司法和幣值改革是法國在邁向中央集權國家道路上的堅實一步。
  • 加強王權
卡佩王朝舊制,國王主持的宮廷會議,決定全國軍政大事和王室領地的管理。政、軍、財、法事務的複雜化,使宮廷會議有必要分組進行工作。在路易在位以前,負責預、決算和審核王室領地的收入與支出的審計院,已從宮廷會議中分化出來。路易改進了審計院,使它發揮更大的作用。他任用熟悉王家權利、財務的專職人員負責工作,最後的預、決算和重大財務,則由國王親自掌握、裁決。 [8] 
  • 司法改革
路易九世
路易九世(2張)
路易的司法改革,是有歷史意義的。巴黎高等法院(即巴力門)在路易時開始從宮廷會議中分化,成為全法最高的上訴法院。它的權力範圍,不僅統轄全部王室領地,也受理王室領地以外法王附庸諸侯領地內的申訴案件。此前,宮廷會議已有派遣成員到王室領地各區巡迴審判的制度;現在,巡迴審判制仍按期進行,但已有了固定的、經常的司法機構。在巴黎高等法院經常處理司法工作和審判案件的,主要是一些具有法律專業知識、辦事認真負責的非貴族出身的法律家。從前那些不顧法律依據、不重視必要證據,僅憑封建主和王家官員意圖而判案的情況,逐步得到糾正。對於在某些情況下允許用決鬥來解決司法糾紛的舊俗,路易明令禁止。王室權力進一步增強。法院徵收的訴訟費用和罰金,又為王室增加了收入。 [8] 
路易認為,國王應該是全國的最高審判官,主持司法審判,是他神聖的職責。他曾在巴黎附近芳森的大橡樹下、在他的王家花園內,同他的顧問們一起審判案件。他認識到,法律的制訂和執行,是提高王權、加強統治、維護國內安定和秩序的重要手段。在王室領地內,路易頒佈法令禁止封建私鬥;在他的附庸諸侯領地內,他主張實行“國王四十日”,即在40天內,只許宣戰,不許交鋒;受到挑戰的貴族可在這期間向國王提出申訴,由國王裁決。在1258年,他下令禁止“一切私鬥,一切縱火事件,一切擾亂農作的騷動”。 [8] 
  • 地方行政改革
路易時期的地方行政機構,基本沿襲腓力二世以來的舊制。原有王室領地的地方長官稱總管(巴伊),轄總管區;新歸入王室領地的南方一帶,由國王派總督(塞內沙爾)統治,轄總督區。總管、總督以下,尚有次一級的地方官。不少地方長官利用權力,以無償的徵用、強制勞役、侵佔財產、強課慣例以外的罰款,剝削當地居民。 [8] 
北方一帶的總管,一般從當地貴族中選任。而南方的總督,是國王從北方的貴族中選任的;他們把總督轄區當作征服地區看待,貪婪放肆,專橫武斷,激起當地包括貴族在內的居民的怨憤與反抗。13世紀40年代初南部法國的動亂,與總督的暴政是分不開的。但路易也接受各地居民的申訴,當時某些申訴文件還保留迄令。為了改進地方行政,路易設置按察使。按察使代表國王到各地聽取臣民的申訴,調查官紀民情;他賦有全權,處理了一些違法亂紀、貪贓枉法的官吏。1247年後,路易每年皆派按察使出巡。 [8] 

路易九世經濟

17世紀初的路易九世畫像,弗朗西斯科·巴切柯繪 17世紀初的路易九世畫像,弗朗西斯科·巴切柯繪 [5]
路易在經濟上一項卓有成效的措施,是貨幣改革。他發行了一種質量較好的貨幣,並使它成為王室領地內的法定貨幣。在王室領地內,禁止私鑄貨幣;在王室領地外法王附庸諸侯的領地上,王家貨幣亦得流通。事實上,在全法蘭西,其他貨幣都逐漸被淘汰。王家貨幣的流行,有力地促進了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深受市民歡迎。國王通過王家貨幣的廣泛流行,控制了全法經濟,增加了王室的收益。在路易在位時期,招募、訓練僱傭軍,組織兩次十字軍遠征,修建教堂、修道院,舉辦慈善事業等,開支不可謂小;而財政情況,基本良好,收入超過支出。 [8] 
路易在位44年中,除了登位初期16年封建主的叛亂和1251年的“牧人”起義外,在法國國內和國境上,基本上是和平的。因此,在13世紀後半期至14世紀初年,法國經歷了經濟繁榮的時期。呢絨、絲織、亞麻布、葡萄酒等各種手工業,城市和商品貨幣經濟,迅速、廣泛地發展起來。13世紀的香檳市集,盛極一時;巴黎在13世紀中葉已有100種以上的行業,14世紀初的巴黎手工行業約有350種,巴黎居民約有10萬人。農業生產的發展,使農民有糧食和其他原料可以出賣,城鄉之間的經濟交往,逐趨活躍。 [8]  17世紀德意志學者塞繆爾·普芬道夫説路易九世時代法國有“兩千萬男子”。 [32] 

路易九世軍事

  • 組建僱傭軍
路易九世 路易九世
軍隊如同法院,是國王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路易九世除了保有向貴族、市民徵集武裝的權力外,還組織了一支支付軍餉、自由應徵的僱傭軍。僱傭軍中,有騎兵、弓箭手等戰士,也有警衞、警察人員。 [8] 
  • 兩次東征
路易九世的虔誠也表現他對十字軍東征的狂熱上。他參加了第七次和第八次十字軍東征,成為十字軍東征史的尾段。前一次從1248年延續到1250年,年輕氣盛的路易以傾國之力出擊,攻擊阿尤布王朝統治下的埃及。但在佔領了達米埃塔港之後,就遇上瘟疫襲擊,元氣大傷,最終被阿尤布軍俘獲,交納了80萬金幣的罰金後才獲釋。後一次從1269年到1270年,路易不顧國內大多數貴族的反對,帶領6000騎士和3萬步兵進攻突尼斯。開始時勢如破竹,但他病死於詭異多變的北非沙漠中。 [8] 

路易九世宗教

路易接濟窮人
路易接濟窮人(2張)
在路易的觀念裏,他的內政,如同他的對外政策,都應該符合基督教的信念。在他看來,國王代表上帝治理國家,是引導他的臣民往天國的方向走的指導人。關於路易虔信基督教的事蹟的記載很多。他早做彌撒,夜對孩子進行宗教教育, 常讀《聖經》,做祈禱;他喜聽人佈道,也樂對左右人士講道; 他的顧問中不少是高級教士、僧侶,他同他們討論神學,也討論政治。在生活上,他自我剋制,樸素節慾;對宗教事業和活動,卻慷慨解囊。他建立了一些教堂和修道院,也在巴黎創建了醫院和盲人院。他賑濟災民,佈施貧民,曾為窮人洗腳,甚至為麻瘋病人洗創痛。 [8] 
基督教徒把他描述為一位慈祥、公正、愛和平的國王。而正是這位被天主教會尊為“聖徒”的國王,對所謂異端和瀆神者,主張嚴刑酷罰以至燒殺處決。在信仰上,他根本不主張寬容,也不知道寬容。教皇為鎮壓異端而發起的、以殘酷橫暴著名的宗教裁判所,得到路易和他的母后的全力支持,自1233年以後在全法普遍建立。王室為宗教裁判所提供經費,提供武裝警衞。國王的官吏,按照宗教裁判所的判決,為之執法處決、沒收財產。被沒收的大宗財產,豐富了路易的國庫。在國王附庸諸侯的領地裏,也籠罩着宗教恐怖。13世紀30年代末,在香檳曾一次燒死異端183人;在圖盧茲,宗教迫害長期繼續,1249年在埃井附近就一次燒死已表示悔改的阿爾比派80人。 [8] 
13世紀的西歐,是封建制度的全盛時期,也是天主教教會權勢登峯造極的時期。西歐封建社會的君權與教權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矛盾。路易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國王,對羅馬教皇始終保持他的獨立性;同時,他的對內、對外政策又處處體現“教會教條就是政治信條”的中世紀西歐的特徵。在政權與教權的關係上,當路易在位時期,基本上是協調的。這種協調,固然有利於路易政權的穩定,但主要是路易時期法國王權增強、國王威信提高的產物和表現。 [8] 

路易九世文藝

路易鼓勵文學、藝術發展,對巴黎大學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在他的時代,外國留學生雲集巴黎。巴黎出現的大量哥特式建築是他的時代繁榮的見證。 路易贊助藝術,使哥德式藝術及哥德建築獲得很大的創新與改革。他宮廷的藝術風格通過巴黎美術大師的作品,以及王室聯姻傳播到歐洲各地,法國的藝術與建築被整個歐洲仰慕與模仿。 [15]  路易在巴黎的個人附屬禮拜堂Sainte-Chapelle的樣式也多次被他的後裔所模仿。路易的作品Morgan Bible,是中世紀的繪畫傑作。

路易九世外交

  • 歐洲
17世紀時描繪查理曼和路易九世(右)的版畫 17世紀時描繪查理曼和路易九世(右)的版畫 [7]
早在少年時代,就曾御駕親征擊敗過英王亨利三世精心策劃的入侵,後來同亨利三世簽訂《巴黎條約》,互相交換領地,亨利三世作為封臣對路易九世行臣服禮。 [15]  後來又同西班牙的阿拉貢國王海梅一世簽訂《科爾貝條約》,基本上奠定了兩國以比利牛斯山為界的局面。
總的來説,路易九世在歐洲基督教國家中實行睦鄰政策,不主動挑起戰爭,以公正和寬大為原則處理彼此的爭端,使他的時代成為中世紀西歐地區少有的橄欖枝飄舞的時代,這也是他獲得很高聲譽的原因之一。 [15] 
  • 穆斯林國家
1244年,來自埃及的阿尤布王朝軍隊徹底擊敗了巴勒斯坦的基督徒,這使得路易感到威脅。對於埃及的穆斯林,他採取了圍堵策略,希望通過入侵埃及來儘可能長久地將封堵住穆斯林軍隊,讓中東的基督徒有時間重整軍備,使之強大到不再需要歐洲西部的增援即可進行自衞。 [9] 
  • 蒙古
13世紀40年代,蒙古帝國發動的西征影響了路易的國際視野。對來自蒙古的威脅,路易採取了外交解決方案,他企圖讓蒙古大汗改宗基督教,為此派去許多使節,攜帶豐厚的禮品覲見蒙古大汗。但在第一次出使(1249年)時適逢貴由汗逝世,攝政的海迷失後只視法王的禮物為貢品,對使團頗為傲慢;第二次(1253年)所派方濟各會會士盧布魯克等相繼會見了欽察汗國大汗拔都及蒙古大汗蒙哥,蒙哥還以蒙古文回致路易國書(盧布魯克回國後,用拉丁文寫了出使報告《東方行紀》,成為了解13世紀蒙古的紀實文獻 [20]  )。但路易所命的兩次出使,都沒有達到改宗的目的。 [9]  [10-11]  這使得路易最終放棄了與蒙古人結盟的企圖。
1262年,伊利汗國大汗旭烈兀在致路易的一封信中明確地表達了與其結盟的意願。旭烈兀希望雙方共同對付穆斯林,並答應聽憑基督教徒佔領耶路撒冷和各聖地,但基督教徒必須承認蒙古人的宗主身份。這一次溝通也因為彼此的猜疑而告吹。 [18] 

路易九世歷史評價

路易九世法國

巴黎的路易九世騎馬塑像,Larry Johnson攝 巴黎的路易九世騎馬塑像,Larry Johnson攝
路易九世統治時期,法蘭西王國的政治及經濟稱霸歐洲,被稱作“聖路易的黃金世紀(golden century of Saint Louis)”。法國國王在歐洲的國王及統治者當中被視為“同輩中年紀最長者(primus inter pares)”。他統率歐洲最大的軍隊、治理歐洲最富有的國家,當時法國是歐洲藝術及知識的中心,他被認為是La Sorbonne(按:可能是指巴黎索邦大學)的創始人。在很多方面,路易九世建立了“基督教國家”,也在其依然在生的時候建立了自己的神聖、公正的聲望,路易在許多場合都被選為仲裁者。(on many occasions he was chosen as an arbiter in the quarrels opposing the rulers of Europe.)史學家認為“他是這世界上從未見過的完美怪物”。 [3] 
一部正統的歷史文獻將法國的路易譽為“當時最有騎士風度的人,一位理想的中世紀國王……他統治下的法國是中世紀法國的黃金時代”。另一位學者認為,路易“為法蘭西迄今都顯得模糊的身份認同感和使命感注人了實質性的內容……”。 [16] 
13世紀法國的歷史學家、《聖路易史》作者儒安維爾説:“在我的一生之中,從未聽到他説任何人的壞話。” [35] 
法國學者弗拉·薩利姆貝內描述路易九世“纖瘦修長,有天使般的臉頰,充滿慈悲的面容”。 [35] 
法國“新史學派”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在《聖路易》一書中分別稱路易九世為“獨一無二的理想國王”,“是神聖的國王、身懷魔力的國王和聖徒國王”,是“受苦的國王,基督國王”。 [1] 

路易九世其他國家

美國學者威爾·杜蘭特在《世界文明史》中總結路易的統治時期,給出瞭如下評價:“世世代代皆追念其王朝為法蘭西的黃金時代,並驚歎難以測度的上帝為何不再將像他那樣的人賜給他們。他是個基督徒國王。” [35] 
美國學者肯·沃爾夫《大歷史視野》將路易與時代稍晚的馬裏帝國統治者曼薩·穆薩相比較,評價説:法國的路易九世幾乎是他的同時代人,其人在中世紀基督教王權的發展和國家建設中同樣代表着一座巔峯。……路易可能是中世紀法國最受尊崇的一位君主。然而,如果他被認為是“理想的君主”,那完全是因為他能夠有效地將宗教上的虔敬(他於1298年被追認為一名聖徒)與實用的政治手段綜合起來,這些政治手段加強了法國的君權。如同曼薩·穆薩一樣,他既是個優秀的統治者,又是個虔誠的人。與那位非洲統治者不同的是,路易九世幾乎是法國最後一名維持——哪怕是佯裝維持——聖徒形象的君主。 [16] 
美國學者托馬斯·克勞威爾《圖説古今帝王》: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最大的願望是成為模範的基督教君王。因他在虔誠的信仰、參加十字軍東征、執法公正等許多方面取得成績,他算是成功了――以至於他被奉為中世紀法國乃至歐洲君主中的楷模。 [9] 
中國歷史學家何炳松稱讚他“為法國君主中之最英明者”。 [24] 
中國歷史學者胡玉堂在《外國曆史名人傳·古代部分》中評價:路易為法國王權的提高,法國統一事業的發展,是起了作用的。路易和布蘭奇(卡)在封建戰爭中的勝利,行政、司法、貨幣、軍事等方面的改革,都對法國的王權與統一作出了貢獻。在封建分裂的法國,統一與王權每前進一步,都是一種進步。因為以王權為中心的統一,為相對的和平、安定局面的保持,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交流,創造了政治前提。 [8] 

路易九世軼事典故

路易九世虔誠信仰

手執“正義之手”的路易九世 手執“正義之手”的路易九世 [34]
路易九世在位的前10年由太后布蘭卡攝政。在他的早期教育中,布蘭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4]  在母親的引導下,從小開始,基督教精神已經成為路易思維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後來的行為充分顯示了這一點。路易喜愛新成立的聖芳濟修會及多米尼加修會,毫不吝惜的捐贈他們,最後自己也無法自拔地成為芳濟修會的僧侶。每天做兩次彌撒,按時於上午9時,中午12時,下午3時,黃昏6時,晚間9時背誦禱告文,就寢前念50遍《聖母經》,午夜起身參加神父在教堂舉行之晨禱。他在耶穌降臨節與封齋期戒絕房事。大部分的臣民嘲笑他虔敬的行為,並稱他為“路易弟兄”。一個大膽的婦人告訴他:“要另外一個人代替你當國王也許會好些,因為你只是芳濟修會與多米尼加修會的王……你竟是法蘭西的國王,真是件不合情理的事。他們不驅逐你真是個大奇蹟。”路易回答:“你説的對……我不配做國王,假如這能使我主喜悦,另外一人可以代替我的位置,他會更知道如何治理王國。” [35] 
路易每次做完禰撒之後,會坐在樊尚森林中接受國民的申訴,並親自審理案件。有時,他還效法耶穌給門徒洗腳,而親自給濟貧院的盲人洗腳。他自己掏錢或利用公款建立醫院、救濟院、招待所、盲人院及贖身妓女的住所,每次視察時,每天總要供給120個窮人的飯,其中3人可以和他一同進餐。他還服侍過麻風病人吃飯。 [31]  [34] 
但路易九世的虔誠也給法蘭西帶來過損害,他嚴禁異教的流傳,設立火刑場和異端裁判所;對待猶太人尤其苛刻,燒燬他們的經書,強迫他們帶猶太人的標誌等。 [31]  路易的財富也因沒收異教徒的財物而大為增加。 [35] 

路易九世夫妻關係

1234年路易九世與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結婚,瑪格麗特是一位擁有黑色長髮和一雙令人觀之可親眼睛的美貌貴女。路易與瑪格麗特的關係十分和睦。據瑪格麗特在法國的懺悔神甫威廉的記載,在一些寒冷的夜晚,瑪格麗特會依偎在路易的肩上。瑪格麗特與她的妹妹英格蘭王后埃莉諾的關係很好,因此在一段時間內,英法兩國的關係亦十分融洽。二人一共生有11個孩子。 [4] 

路易九世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稱號
簡介
父親
路易八世(1187-1226)
卡佩王朝第十位國王(1223-1226在位)。
母親
卡斯蒂利亞的布蘭卡(1188-1252)
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八世和英格蘭的埃莉諾的女兒。
兄弟
參見“路易八世”詞條
妻子
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1221-1295)
普羅旺斯伯爵雷蒙·貝倫加爾四世的長女。法國王后(1234-1270),王太后(1270-1295)。
路易九世與瑪格麗特育有六子五女,其中五子四女活至成年,具體子女情況見下文
子女
布朗什(Blanche de France;1240-1243)
夭折。
伊莎貝爾(Isabelle de France;1241-1271)
納瓦拉王后。1255年與納瓦拉國王特奧巴爾德二世結婚。
路易(Louis de France;1243/44-1260)
1255年與卡斯蒂利亞的伯倫加莉亞公主訂婚。
腓力三世(Philippe III le Hardi;1245-1285)
法蘭西國王。
讓(Jean;1246/47-1248)
夭折。
讓·特里斯坦(Jean Tristan de France;1250-1270)
瓦盧瓦伯爵。1266年與勃艮第的約朗德(內維爾女伯爵約蘭德二世)結婚。
皮埃爾(Pierre Ier d'Alençon;1251-1284)
阿朗松伯爵。1272年與波洛伊斯的喬安妮結婚。
布朗什(Blanche de France;1253-1323)
卡斯蒂利亞王妃。1268年與卡斯蒂利亞王子費爾南多結婚。
瑪格麗特(Marguerite de France;1254-1271)
布拉班特公爵夫人。1270年與布拉班特公爵約翰一世結婚,死於難產。
羅貝爾(Robert de Clermont;1256-1317)
克萊蒙伯爵。1272年與勃艮第的比阿特麗絲結婚。
阿涅絲(Agnès de France;1260-1327)
1279年與勃艮第公爵羅貝爾二世結婚。她的兩個女兒瑪格麗特讓娜都成了法國王后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17]  [8]  [14]  [23]  [27] 

路易九世藝術形象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曾為他專門撰寫了《聖路易》一書。 [2] 

路易九世後世紀念

  • 節日
1297年起,每年的8月25日被定為“聖路易節”。 [21]  [28] 
  • 墓葬
路易九世死後,一部分骨骼葬於法國巴黎的聖但尼大教堂,肉、心臟和其他內臟葬於西西里王國帕萊姆附近的蒙雷爾修道院。但當路易於1297年被封為聖人後,他那已成為聖骨的遺骸又被從墓裏挖掘出來,你爭我奪:
他的頭骨被運到聖沙佩勒。皇帝和孔皮埃涅埃斯高裏耶山谷的兄弟們各分得一塊指關節骨;巴黎的教授們和百合修女院院長分到一塊肩骨;剩下的聖骨仍留在聖德尼。
1392年又瓜分了一次聖骨:
教皇克萊芒七世分得一根肋骨;貝里公爵分得一塊聖骨;“無所畏懼”的讓分到一塊;一塊聖骨由聖德尼的高級教士分享。
剩下的聖骨盛放在一隻新的聖骨匣裏,法國大革命時期(1793年)被扔進了公共墓穴。法國詩人馬勒布(1555-1628)曾發出感嘆:“住茅屋的窮人受國王法令的約束,而把守羅浮宮門的衞士卻不護衞國王。” [19] 
  • 建築
與路易九世相關的建築
與路易九世相關的建築(3張)
法國凡爾賽聖路易大教堂、 Basilica of St. Louis、King of France in St.Louis、Missouri、the Cathedral-Basilica of St. Louis in St. Louis、Missouri、及法國聖路易皇家Order(1693–1790 and 1814–30) were also created after the king、 紐奧良的聖路易大教堂也是以這位國君來命名。 [29] 
位於法國南部海岸的艾格莫爾特城是路易九世下令修建的。1270年,路易九世正是從該港率軍進行最後一次遠征。到他死後,腓力三世最終將城市建成。艾格莫爾特城成為法國保存最為完好的中世紀城鎮之一。 [22] 
  • 地名
許多巴西的葡萄牙文地名叫做São Luís也是以聖路易來命名的。 突尼西亞以Sidi Bou Said來稱這位法國天主教國王。突尼西亞的傳説,路易九世與一位柏柏公主相戀,路易九世將自己的名字改成Abou Said ibn Khalef ibn Yahia Ettamini el Beji(綽號是Sidi Bou Said),突尼西亞西岸的奇特小鎮便以此命名。根據這個傳説,路易九世後來成為伊斯蘭的聖人。這個故事的根據雖然不可靠。此外,法國阿爾薩斯Saint-Louis,美國的密蘇里州、魁北克聖路易湖、加利福尼亞州Mission San Luis Rey de Francia以及塞內加爾的Saint-Louis du Sénégal等地都以這位國王的命字來命名。 [29] 
  • 其他
刻有路易九世肖像的浮雕懸掛在美國眾議院中,成為其陳列的眾多歷史立法者之一。路易的形象也被描繪在美國最高法院法庭北牆上的楣板上。 [30] 
參考資料
  • 1.    [法]雅克·勒高夫 著;許明龍 譯.聖路易 下:商務印書館,2011:1,4
  • 2.    羅曼·羅蘭 著;賀之才 譯.聖路易 第2版:世界書局,1947-10:1
  • 3.    佟嘉毓 編著.改變世界歷史的100帝王:武漢出版社,2009-02:118
  • 4.    Louis IX | king of France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1-05-16]
  • 5.    路易九世在17世紀初的畫像,由弗朗西斯科·巴切柯繪,現藏於西班牙王國塞維利亞美術博物館。
  • 6.    該幅關於1264年路易九世調解英國內部矛盾的油畫,由Georges Rouget繪於1820年,現藏於凡爾賽宮。
  • 7.    St. Charlemagne and St. Louis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引用日期2021-05-16]
  • 8.    朱庭光 主編;戚國淦,張椿年,馬克堯 本冊主編(該條目撰寫者為胡玉堂).外國曆史名人傳·古代部分 下冊.北京;重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3:169-175
  • 9.    [美]托馬斯·克勞威爾;盧欣渝 譯.圖説古今帝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05:206
  • 10.    [法]雅克·勒高夫 著.聖路易 上:商務印書館,2017-08:228
  • 11.    方豪 著.中西交通史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1:439-440
  • 12.    辭海編輯委員會 編.辭海 歷史分冊 世界史·考古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10:66
  • 13.    陸昕,徐世虹 主編.中外法律文化大典 中外法律比較編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05:309
  • 14.    [法]巴亞爾(Bayard,E.)等 著;黃豔紅等 譯.法國史圖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05:64
  • 15.    [美]克萊納 編著;諸迪等 譯.加德納世界藝術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06:509
  • 16.    [美]沃爾夫 著.西方博雅典庫 大歷史視野: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09:118-119
  • 17.    [法]雅克·勒高夫 著;許明龍 譯.聖路易 上:商務印書館,2017-08:144-145,150
  • 18.    [法]雅克·勒高夫 著;許明龍 譯.聖路易 上:商務印書館,2017-08:334-336
  • 19.    [法]伊莎貝爾·布利卡(Isabelle Bricard) 編著;陳良明 等譯.名人死亡詞典:灕江出版社,2001-01:358-359
  • 20.    國史十六講:騎馬民族馳騁的時代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1-07]
  • 21.    陸昕,徐世虹 主編.中外法律文化大典 中外法律比較編年(“路易九世”條目撰寫者為“王曉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05:309
  • 22.    陳文捷 著.凡世的榮光 璀璨的中世紀建築: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04:173
  • 23.    [日]杉山正明 著;烏蘭 譯.蒙古帝國與其漫長的後世:北京日報出版社,2020-01:178-179
  • 24.    何炳松 著.歐洲全史 從5世紀到20世紀:台海出版社,2019-09:62
  • 25.    李秀珍.西方文明史: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09:95
  • 26.    [美]海斯,[美]穆恩,[美]韋蘭 著;吳文藻 譯.全球通史 上: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09:233
  • 27.    Louis IX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1-12-29]
  • 28.    Louis IX | king of France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1-12-29]
  • 29.    任浩之 著.每天讀一點世界史 古代卷: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01:158
  • 30.    "US Supreme Court Courtroom Friezes"  .Courtroom Friezes: South and North Walls[引用日期2022-04-12]
  • 31.    呂一民 著.法國通史 珍藏本: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02:36
  • 32.    [法]孟德斯鳩著;許明龍 譯.論法的精神 上:商務印書館,2017-09:515
  • 33.    藺志強 著.在專制與憲政之間 亨利三世時代的英國王權運作: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08:132
  • 34.    郭春英 編著.輝煌與浪漫 法國:新世界出版社,2013-02:27
  • 35.    [美]威爾·杜蘭特 著;幼獅文化公司 譯.世界文明史 卷4 信仰的時代 中:東方出版社,1999-01:897-90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