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煩躁

鎖定
煩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fán zào,指煩悶急躁。出自《易·繫辭下》“躁人之辭多” 唐 孔穎達 疏:“以其煩躁,故其辭多也。”
中文名
煩躁
外文名
be fidgety
拼    音
fán zào
近義詞
混亂 焦灼 焦急 紛擾 焦炙 躁急 動亂 煩惱 煩擾 浮躁 懆急 煩悶 焦躁 急躁 暴躁 心煩 躁動 暴跳 躁怒 煩亂 頭疼 交集 [2] 
反義詞
安寧 安靜 平靜 寧靜 熨帖 平定 靜心 順意 [2] 
詞    目
煩躁
注    音
ㄈㄢˊ ㄗㄠˋ
同義詞
急躁、焦躁

煩躁漢語詞彙

煩躁釋義

[be fidgety;be agitated] 煩悶焦躁 心情煩躁 [1] 

煩躁出處

《易·繫辭下》 [2] 

煩躁例句

1、 煩悶急躁。
①《易·繫辭下》“躁人之辭多” 唐孔穎達疏:“以其煩躁,故其辭多也。”
②宋范仲淹《與知郡職方書》:“切少煩躁,損氣傷神,益為災矣。”
③明高攀龍《高子遺書·初謁語》:“若因欲速而至煩躁,反是累心。”
④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吃了一會, 陳木南 身上暖烘烘,十分煩躁,起來脱去了一件衣服。”
茅盾子夜》十四:“吳蓀甫忽然煩躁起來,用勁地搖一搖頭。”
2、中醫謂內熱口乾、手足擾動之症。
①《素問·至真要大論》:“心熱煩躁,便數憎風。”
②《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煩躁》:“傷損之證,煩躁而面赤,口乾作渴,脈洪大按之如無者,宜用當歸補血湯。” [1-2] 

煩躁近義詞

急躁、煩悶

煩躁中醫學概念

煩躁病症介紹

煩躁
煩躁(10張)
胸中熱而不安叫“煩”,手足擾動不寧叫“躁”。煩與躁常並稱,但有虛實寒熱的不同。
温熱病邪熱入裏,則見高熱、口渴、胸中煩悶、手足擾動,是陽明實熱。因陽明主四肢,熱盛故四肢擾動。大都由煩到躁,稱為“煩躁”;如只是煩熱口渴、無手足擾動的,則稱“煩渴”,這是熱盛傷津之象。均屬實熱證。

煩躁調整方法

“煩躁”、“抑鬱”常常被現代都市人掛在嘴角。浮躁的社會,讓我們的情緒也煩躁了起來,工作壓力、情感困擾、生活壓力無處不在。很多朋友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都會經常莫名其妙感覺到煩躁,一點點小小的刺激,就會讓我們的情緒不再穩定,總是想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卻發現自己無法宣泄。那麼,當我們心理煩躁時,應該怎麼解決呢。
1.轉移注意力
出現不良情緒,是因為存在現實的刺激,從而導致我們心情煩躁、精神不振、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當出現不良情緒時,不要讓自己沉溺於刺激事件之中,多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當你不再去注意刺激事件,那麼你的情緒也就會慢慢的放鬆與調整了。
2.傾訴心理困擾
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也會有上下波動,人的情緒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如果持續的情緒煩躁、低落,那麼就要試着去調整。問渠心理網提醒你,當不良情緒無法擺脱時,可以試着尋找心理支持,如找個人
3.積極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在自我調整不良情緒時,是非常有效果的。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讓我們的情緒快速的好起來,人們常説“阿Q精神勝利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就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

煩躁傷寒明理論

證名。心煩躁動之證。煩為心熱、鬱煩;躁為躁急、躁動。出《素問·至真要大論》。煩與躁常並見,而有先後之別。《傷寒明理論》卷二:“所謂煩躁者,謂先煩漸至燥也。”若先躁後煩,則稱為躁煩。煩躁有虛實寒熱之分。在外感熱病中,凡不經汗下而煩躁者多汗,汗下後煩躁者多虛。《類證治裁·煩躁》:“傷寒有邪在表而煩躁者,脈浮緊,發熱身痛,汗之則定,大青龍湯。有邪在裏而煩躁者,脈數實有力,不大便,繞臍痛,下之則定,承氣湯。有陽虛而煩躁者,汗下後,晝煩躁,夜安靜,脈沉微,身無大熱,乾薑附子湯。有陰盛而煩躁者,少陰症,吐利,手足冷,煩躁欲死,吳茱萸湯。”温熱病表裏俱實,三焦大熱,煩躁大渴者,選用白虎湯黃連解毒湯涼膈散承氣湯三黃石膏湯等方(見《傷寒緒論·煩躁》)。內傷因臟腑實熱而致煩躁者,治宜清熱瀉火。《張氏醫通·神志門》:“火客心包,或酒客膏粱,上焦不清,令人煩躁,宜芩、連、山梔等涼藥為君,稍用炮姜為使,甚則涼膈散下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