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Q精神

鎖定
“阿Q精神”是一種自我安慰的精神,學者概括為:就是阿Q的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種種表現。簡言之,是使用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卻。出自《阿Q正傳》。
它的主要特點:精神勝利法。精神勝利法是阿Q精神的基本的東西,也是特有的東西。自然阿Q性格還是如一般實際存在的人物一樣相當複雜的;然而阿Q之所以成為典型,則是精神勝利法通過種種條件的突出而具體的表現。自尊自負與自輕固然是精神勝利法的主要的表現條件,他的排斥異端與“投降”革命也是精神勝利法的一個相關因素,至於怒目而視的怒目主義和“在肚子裏暗暗咒罵”的腹誹政策,更是精神勝利法的最主要的現象了。
中文名
阿Q精神
定    義
精神勝利法
來    源
《阿Q正傳》
具體表現
妄自尊大,自輕自賤,自欺欺人,欺弱怕強等

目錄

阿Q精神來源

魯迅 在《阿Q正傳》小説中塑造的阿Q的形象,把這個人物的精神勝利法稱之為阿Q精神。
阿Q精神 阿Q精神
阿Q非常窮,窮得只剩一條褲,甚至連姓名都沒有。但是,他的可悲卻主要還不在物質生活條件的被剝奪,而在於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壓在未莊生活的最底層,什麼人都能欺負他,可他卻並不在乎,常常好像還很得意。這事的關鍵,是他有一種獨特的精神勝利法,分明捱了打,他卻想:“這是兒子打老子”。
阿Q精神,又叫精神勝利法。它來自魯迅1921年在《晨報》副刊上發表的中篇小説《阿Q正傳》的主人公阿Q的形象。阿Q已經成為一個專有名詞被世人所運用。阿Q是一個橫遭壓迫、備受屈辱的僱農,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己安慰自己,都自以為是“勝利者”。阿Q性格中最為鮮明的特徵,便是精神勝利法。
關於阿Q精神,學術界有很多論述。黃修已教授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中稱這種病態特徵是精神勝利病,其中有一段非常透徹又簡明的論述:“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嘲、自解、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種種表現。簡言之,是在失敗與屈辱面前,不敢正視現實,而使用虛假的勝利來在精神上實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卻。例如,他捱了人家的打,便用‘兒子打老子’來安慰自己,並自認為是勝利了。由於這種精神的支配,並永在屈辱中苟活。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盡屈辱的血淚史。
“阿Q精神”通常是被那些需要勝利而又無法得到勝利的人用來維持自己精神上的平衡的一種藥方,也可以稱為一種自欺欺人的騙術,常常表現在走向沒落的統治階級精神狀態中 。不只是中國有,其他國家也有。從人類思想的普遍性來講,被統治階級要受統治階級思想的影響。
阿Q精神在當今社會的表現。比如當前,有些人看見別人超過自己時就説:“他算什麼,我比他好多了。”這不是見先進就學,而是自我滿足,不求進取,又敵視別人進步。這其實是阿Q精神在現實中一種很普遍的表現。

阿Q精神表現分析

第一,自尊自大。阿Q是個極卑微的人物,而未莊人全不在他眼裏,甚至趙太爺進了學,阿Q也不表示推崇,以為我的兒子將來比你闊得多。加之進了幾回城,更覺自負,甚至瞧不起城裏人。當別人嘲笑他頭上的癩頭瘡疤時,他以此為榮,還説:“你還不配……”
第二,自輕自賤。阿Q在未莊被閒人揪住辮子在牆上碰頭而且要他自認為“人打畜生”時,他就説:“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麼?”而且他還自以為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他在精神上勝利了。
第三,自欺欺人。阿Q在與人打架吃虧時,心裏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他也心滿意足儼如得勝地回去了。他賭博贏得的洋錢被搶,無法解脱“忽忽不樂”時,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好像被打的是“另一個”,他在精神上又一次轉敗為勝。
第四,欺軟怕硬。阿Q最喜歡與人吵嘴打架,但必須估量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便説“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對抵抗力稍薄弱的小D,則揎拳擄臂擺出挑戰的態度;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則動手動腳,大肆其輕薄。
阿Q“精神勝利法”作為一種普遍的精神現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在帝國主義擴張浪潮不斷衝擊下,封建統治階級日趨沒落,現實環境使他產生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理。“精神勝利法”正是這種心理的表現。小生產者在私有制社會里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經濟地位,也是其中的根源之一。經濟基礎決定着上層建築,物質決定着精神。阿Q面臨着一切生存的困境:無田地,無房屋,無女人等。他作過一些努力,包括投機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敗而告終,阿Q依然是阿Q。物質上的絕望,必然要用精神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