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朝後妃

鎖定
西漢初立,因秦之稱號: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並立八品: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漢武帝時增加婕妤娙娥、容華、充依,各有爵位。漢元帝時又創昭儀,僅次於皇后。
王莽時期託古改制,按照“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設立后妃品級。
東漢光武中興後,提倡儉樸,皇后之下設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四等。桓靈二帝時期又恢復昭儀婕妤兩個品級。 [7] 
中文名
漢朝後妃
外文名
Empresses and Concubines of the Han Dynasty

漢朝後妃等級定製

漢朝後妃西漢

西漢初立,沿用秦朝的稱號: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同時設立八品(也是沿襲秦時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漢武帝時增加婕妤娙娥(娙,音xíng)、容華、充依,各有爵位。
漢元帝時又創昭儀,僅次於皇后;當時後宮已達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製十四等:
(1)昭儀,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第二十一等爵)
(2)婕妤,視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娙娥,視中二千石,爵比關內侯(第十九等爵);
(4)容華:視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視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二十八等爵);
(6)八子,視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視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視八百石,爵比右庶長(第十一等爵);
(9)良人,視八百石,爵比左庶長(第十等爵);
(10)長使,視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視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十四等之外,還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視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還曾出現過諸姬、長御、材人、待詔掖庭中宮史、學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稱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級;皇孫妻稱夫人,妾無位號,皆稱家人子

漢朝後妃新莽

和嬪、美御、和人三人,位視公(三夫人);
嬪人九,視卿(九嬪);
美人二十七,視大夫(二十七世婦);
御人八十一,視元士(八十一御妻)。
凡一百二十人(不含皇后),與古制同。

漢朝後妃東漢

東漢光武中興,提倡儉樸,皇后之下為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皇后,佩玉璽,金螭虎紐,文與帝同。 [21] 
貴人名額十位 [23]  ,佩金印紫綬位同丞相,爵比諸侯王, [7]  俸祿數十斛;
美人宮人采女三等,名額不限 [23]  ,無爵秩,只在歲時賞賜充給。
皇子封王,妾數原無限制,此時也定製,正妻稱妃,妾不得超過四十人。
東漢桓靈二帝時期,恢復了昭儀婕妤兩個品級。 [7] 
東漢後宮還有“才人”名號,但地位較低,沒有進入內宮爵級系統。 [12] 

漢朝後妃選拔形式

漢代選擇嬪妃有召納、獻納、選納等形式。選納即採選,是真正具有制度意義的嬪妃選擇方式。

漢朝後妃西漢

西漢的採選制度尚不完善,故多用隨意性較大的召納、獻納。

漢朝後妃東漢

東漢的採選制度業已成熟,經採選入宮的嬪妃數量隨之大增。
採選由皇太后主持,中大夫、掖庭丞、相工等人員協助。被選女性需“合法相”,要求身材修長、身形豐滿、肌膚細膩、五官標緻等。普選被選中的女性獲得“宮選”資格,由姬傅進行指引教導,最終經皇太后審定合格者便可進入掖庭,在北宮章德殿等待面見皇帝 [11]  [13] 繼而由皇帝賜予封號品級 [14] 

漢朝後妃史料

東漢后妃的選拔程序,見於《後漢書·皇后紀上》:“漢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陽鄉中閲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所以明慎聘納,詳求淑哲。” [10] 

漢朝後妃後宮禮儀

漢朝後妃冊後禮

漢代最完整的冊後儀式記載見於漢靈帝冊立宋貴人為皇后。
據《通典·卷五十八》記載,“靈帝冊宋貴人為皇后,天子御章德殿軒,百官陪位。太尉襲使持節奉璽紱,皇后北面,帝南面,太尉立階下東向,宗正大長秋西向,宗正讀冊。(文曰:"惟建寧四年七月乙未,制詔:皇后之尊,與帝同體,供奉天地,祗承宗廟,母臨天下。故有莘興殷,姜任母周,二代之崇,蓋有內德。長秋宮闕,中宮曠位。宋貴人秉淑媛之懿,體河山之儀,威容昭曜,德冠後庭。羣僚所諮,人曰宜哉;卜之蓍龜,卦得坤乾;有司奏議,宜稱紱組,以母兆人。今使太尉襲使持節奉璽紱,宗正祖為副,立貴人為皇后。後其往踐爾位,敬遵禮典,肅慎中饋,無替朕命,永終天祿。")冊文畢,皇后拜稱臣妾畢,任位。太尉授璽紱,中常侍、長秋太僕、高鄉侯覽長跪受璽紱,奏於殿前,女使授,婕妤長跪受以授,昭儀受,長跪以帶皇后。皇后伏,起,拜稱臣妾畢,黃門鼓吹三通。鳴鼓畢,羣臣以次出。後即位,大赦天下。皇后秩比國王即位威儀,赤紱玉璽也。(漢志:乘輿黃赤綬,四採,黃赤縹紺,純黃質,長二丈九尺九寸。太子、太后與乘輿同。) [9] 

漢朝後妃朝請禮

漢代的後宮后妃有朝請制度,主要分為皇后朝太后、妃嬪朝皇后兩種。
後宮朝謁禮制的時間通常情況下為十五日一朝;具體禮儀,分普通朝謁、道見兩種情況。
朝謁時間:《後漢書·皇后紀》載有明德馬皇后一次接受六宮朝謁的事情:“朔望諸姬主朝請,望見後袍衣疏粗,反以為綺,就視,乃笑。後辭曰:“此增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宮莫不嘆息。”這其中便反映出了漢代朝謁的時間信息,即朔望一朝。按照漢代的禮法,春日謁見為朝,秋日為請。朔望,一般則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天(古時初一稱朔,十五稱望)。
朝見禮儀:《漢舊儀》記載:“婕妤見,大長秋稱‘皇后為婕妤下輿’,坐稱“起’,禮比丞相。娙娥見,女御長稱“謝’,禮比將軍、御史大夫。昭儀見,稱“謝’,比中二千石。”
但學者考證此記載有誤,實際上皇后接見昭儀時,應以丞相、諸侯王之禮接見,見婕妤時,以列侯之禮接見,而她們所行的禮實質上是相同的。
昭儀、婕妤見到皇后,應先行女子之“肅拜”禮,依照“凡女拜,尚右手”的規制,右手在上手心向下拱手至胸前,行肅拜之禮,皇后自座中起身予以還禮。女長御相當於侍中之位,同“女御長”,主要職責是掌管皇帝燕寢、御幸嬪妃之事。在後妃行謁見禮時,由女長御稱“謝”,完畢后皇後歸座。至於娙娥以下,則皇后無需起身還禮,只由長御稱“謝”,語見《漢儀》:“皇后見娥以下,長御稱謝。”
東漢時期的貴人,依據《漢舊儀》,謁見時禮比二千石,行肅拜之禮,需女長御稱“皇后詔日可”,方才可以起身。 [15] 
道見禮儀:
道見,即為在路上相遇時所行的見面禮儀。道見的禮儀與普通謁見一樣,將謁見者總體劃分為“高等級”“低等級”兩個位階,分別使用兩套禮儀。
漢代皇帝在見丞相時,需要下車還禮,對應到皇后見婕妤,則有“婕妤見,大長秋稱“皇后為婕妤下輿’,坐稱“起’,禮比丞相”。昭儀與婕妤使用同一套禮儀,二者同屬高等級位階。而婕妤以下的嬪妃則屬於低等級位階,在謁見時,皇后無需下車還禮,只由謁者稱“謝”,大致與普通見禮同。 [8] 
侍中左右近臣見皇后,禮儀與見皇帝等同。見婕妤,行則對壁,坐則伏茵。 [16] 

漢朝後妃乘輦禮

西漢皇后、婕妤乘坐步輦,餘皆以,四人抬着走。 [17] 

漢朝後妃出行禮

東漢皇后出行,乘坐鸞車,鸞車為青羽蓋,車前駕有四匹馬,隨從們高舉龍旗,女騎們在鸞車兩側夾道護送。 [18] 

漢朝後妃侍寢禮

漢朝後妃侍寢,分為皇后與嬪妃兩種禮儀。
皇后每隔五日就要為皇帝準備食物,也需賜予皇帝左右近臣酒肉,同時留宿皇帝寢殿,次日天亮回到中宮。
嬪妃侍寢,掖庭令晝漏不到八刻時,廬監便按照次序,向皇帝獻上婕妤以下至後庭名單,訪白錄所錄,皇帝所推的人當得到御見。到了八刻,后妃需去掉簪珥,用被子蒙着身體進入禁中,五刻罷,即留。女御長進入,扶着后妃出來。后妃每次得到皇帝寵幸,都會被賜予銀環,同時令人記錄她們得到的銀環數量,計月日無子,則罷廢不得再次侍寢。 [19] 

漢朝後妃相關配置

漢朝後妃侍女

漢朝後妃由宮女侍奉,宮女從8歲以上的官婢中挑選,侍奉於皇后及以下嬪妃,直到年齡三十五時才可出宮嫁人。皇子的乳母也從官婢中挑選。 [20]  而官婢主要來源於罪犯及其家屬、私奴婢、俘虜、奴產子等。 [27] 

漢朝後妃女官

漢朝後妃所配備的女官包括有女御長、宮長、女史等。 [26] 
  • 女御長,位同侍中,執掌皇帝燕寢、御幸嬪妃之事;同時負責皇后接見嬪妃時的禮儀。
  • 宮長,漢代後宮有宮長之職,亦為女官,可奉詔取人。
  • 女史,是後宮掌管禮儀等的女官,史稱“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後治內政。” [26] 
  • 姬傅,負責對新選入宮的家人子進行指引教導。 [13] 

漢朝後妃宦者

皇后居住在長秋宮,宮中所設宦者有大長秋1人(負責傳達皇后命令)、中宮僕1人(負責騎馬)、中宮謁者令1人(向皇后奏事)、中宮尚書5人(掌管中宮文書)、中宮私府令1人(掌管財物衣帛)、中宮永巷令1人(掌管宮女)、中宮黃門冗從僕射1人、中宮署令1人,中宮藥長1人。 [25] 
婕妤以下的嬪妃,皆居住在掖庭,掖庭設有掖庭令、掖庭丞、廬監、宦者。 [22] 

漢朝後妃女騎

東漢時期出現了女子受訓為騎的情況,女子會在宮廷中充當騎兵儀仗隊的角色,即“女騎”,職責是護送皇后出行。東漢皇后宮中的女騎一般為六人。 [24] 

漢朝後妃后妃列表

漢朝後妃西漢

高祖(劉邦
呂雉 皇后 (?-前180) 父臨泗侯呂公稱制 子一,惠帝,女一,魯元公主 [1] 
薄姬(?-前155) 父靈文侯 子一,文帝。
戚夫人( ?-前195)、管夫人、子一,趙王劉如意
曹氏 待查
惠帝(~盈)
張氏 (嫣)皇后(前192-前163)
少帝(~弘)
呂氏 皇后 (前184-前180)
文帝(~恆)
竇氏(漪房) 皇后 前180-前135 父安成侯 子二女一,館陶公主劉嫖,景帝劉啓,梁孝王劉武
尹姬
景帝(~啓)
薄氏 皇后 (前175-前162) 孝文薄太后家女
王氏 (娡)皇后(前162-前126) 父共侯王仲,子一女三,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武帝劉徹
夫人:王兒姁王皃姁)(王氏女弟)、
慄姬,子三,劉榮劉德,劉閼於。
賈氏
武帝(~徹)(原名~彘)
陳阿嬌 皇后 (前141-前128) 館陶長公主女
衞子夫 皇后 (前128-前91)子一,戾太子劉據,女三
王氏 夫人子一,劉閎(齊王)
李氏 夫人 ,追封孝武皇后,子一劉髆昌邑王),兄李延年
趙氏 夫人, 即鈎弋夫人拳夫人(?-前87) 父順成侯 子一,昭帝劉弗陵。
尹氏 婕妤
邢氏 娙娥
李姬,子二,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
昭帝(~弗陵)
上官氏 皇后(前84-前37) 父桑樂侯上官安 [2] 
宣帝(~詢)
許平君 皇后 (前74-前71) 子一,元帝劉奭,父平恩侯許廣漢(諡戴侯) 諡恭哀皇后(時漢宣帝在世)
霍成君 皇后 (前71-前66) 父博陸侯霍光,廢
王氏 皇后 (前66-前16) 父邛成侯王奉光 號邛成太后
婕妤:張氏、衞氏、公孫氏、戎氏、華氏
元帝(~奭)
王政君 皇后 (前49-公元12)父王禁 [3]  子一成帝劉驁
傅氏 昭儀 (前49-前2)
馮媛 昭儀 (前49-?)
衞氏 婕妤
司馬氏 良娣 帝為太子時逝
成帝(~驁)
許氏 皇后 父平恩侯許嘉, 廢 [4] 
趙飛燕 皇后 (前16-前1)父成陽侯 廢庶人
趙合德 昭儀 (前16-前7)父成陽侯
婕妤:班氏(前32-公元2)
衞氏(原名李平,班氏選侍
美人:許氏
哀帝(~欣)
傅氏 皇后(前8-前1)與趙氏同廢
董氏 昭儀 (前8-公元1)
平帝(~衎)
王氏 皇后 (3-5)父安漢公太傅大司馬王莽

漢朝後妃新朝

王皇后 皇后 8-21
皇后 皇后 21-23

漢朝後妃東漢

光武帝(劉秀)
郭聖通 皇后 24-41 [5] 
許美人 美人
明帝(~莊)
馬皇后 皇后 59-79
賈貴人 貴人 57- ?
秦貴人
閻貴人
章帝(~炟)
竇皇后 皇后 78-97
宋貴人 貴人 77-?
梁貴人 貴人 77-83
和帝(~肇)
陰皇后 皇后 96-102
鄧綏 皇后 102-121
趙玉 宮人
吉成 宮人
安帝(~祜)
閻姬 皇后 115-127 [6] 
李宮人 宮人
順帝(~保)
虞貴人 憲陵貴人 131-?
桓帝(~志)
梁女瑩 懿獻皇后 147-159
竇妙 皇后 165-172
田聖 貴人 167
郭貴人 貴人
靈帝(~宏)
宋皇后 皇后 171-178
何皇后 皇后 180-189
王美人 美人 ?-181
弘農王(~辨)
唐姬 次妃
獻帝(~協)
伏壽 皇后 195-206
曹節 皇后 215-220
曹憲 貴人
曹華 貴人
董貴人 貴人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5-28]
  • 2.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5-28]
  • 3.    漢書·卷九十八·元后傳第六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5-28]
  • 4.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5-28]
  • 5.    後漢書·卷十上·皇后紀第十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5-28]
  • 6.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5-28]
  • 7.    邱荻.漢代後宮禮制研究:山東大學,2021
  • 8.    邱荻.漢代後宮禮制研究:山東大學,2021
  • 9.    通典·卷五十八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3-11-02]
  • 10.    後漢書·本紀·皇后紀上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3-11-02]
  • 11.    白坤.漢代后妃問題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16
  • 12.    【研究】宋豔萍丨“美人”、“才人”考 ——馬王堆三號漢墓遣冊所見“美人”、“才人”引發  .絲綢之路世界遺產[引用日期2023-11-23]
  • 13.    《後漢書·皇后紀上》:“以選例入見長樂宮,進止有序,風容甚盛。肅宗先聞後有才色,數以訊諸姬傅。及見,雅以為美,馬太后亦異焉,因入掖庭,見於北宮章德殿。”
  • 14.    《後漢書·皇后紀上》:“選入掖庭,以先後近屬,故得為貴人。”
  • 15.    《漢舊儀·卷下》:貴人見,稱:“皇后詔曰可”,禮比二千石。
  • 16.    《漢舊儀·卷下》:“侍中左右近臣見皇后,如見帝。見婕妤,行則對壁,坐則伏茵。”
  • 17.    《漢舊儀·卷下》:“皇后、婕妤乘輦,餘皆以茵,四人輿以行。”
  • 18.    丁孚《漢儀》曰:“皇后出,乘鸞輅,青羽蓋,駕四馬,龍旂九斿。大將軍妻參乘,太僕妻御,前鸞旂車,皮軒闟戟,雒陽令奉引,千乘萬騎。車府令設鹵簿駕,公、卿、五營校尉、司隸校尉、河南尹妻皆乘其官車,帶夫本官綬,從其官屬導從皇后。置武賁、羽林騎,戎頭、黃門鼓吹,五帝車,女騎夾轂,執法御史在前後,亦有金鉦黃鉞,五將導。”
  • 19.    《漢舊儀·卷下》:“皇后五日一上食,食賜上左右酒肉,留宿,明日平旦歸中宮。……掖庭令晝漏未盡八刻,廬監以茵次上婕妤以下至後庭,訪白錄所錄,所推當御見。刻盡,去簪珥,蒙被入禁中,五刻罷,即留。女御長入,扶以出。御幸賜銀鐶,令書得環數,計月日無子,罷廢不得復御。”
  • 20.    《漢舊儀·卷下》:“宮人擇官婢年八歲以上,侍皇后以下,年三十五出嫁。乳母取官婢。”
  • 21.    《漢舊儀·卷下》:“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玉璽,金螭虎紐。”
  • 22.    《漢舊儀·卷下》:“婕妤以下皆居掖庭,置令、丞、廬監、宦者。”
  • 23.    《漢官舊儀》:“皇后一人,婕妤以至貴人,皆至十數,美人比待詔,無數。元帝成帝皆且千人。”
  • 24.    高瑞琴. 秦漢婦女社會活動研究[D].西北師範大學,2022.
  • 25.    《後漢書·百官志》:大長秋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將行,宦者。景帝更為大長秋,或用士人。中興常用宦者,職掌奉宣中宮命。凡給賜宗親,及宗親當謁見者關通之,中宮出則從。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宮僕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馭。本注曰:太僕,秩二千石,中興省“太”,減秩千石,以屬長秋。中宮謁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宮謁者三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報中章。中宮尚書五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文書。中宮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藏幣帛諸物,裁衣被補浣者皆主之。丞一人。本注曰:宦者。中宮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宮人。丞一人。本注曰:宦者。中宮黃門冗從僕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黃門冗從。中宮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宮請署天子數。女騎六人,丞、複道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複道丞主中閣道。中宮藥長一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
  • 26.    吳從祥.兩漢女官考[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5,(04):37-41.
  • 27.    漢朝的官奴婢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4-03-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