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

鎖定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成立於1983年,2008年4月經學校批准成了針灸骨傷學院。含針灸推拿學和中醫學(骨傷方向)兩個專業和學科,兩個學科均屬省級重點學科,均為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 [1] 
學院下設5個教研室(不包括附院部分),針灸、骨傷2個研究所,一個科研實驗室,3個辦公室(總支辦、行政辦、學工辦)。現有職工37人(不包括附院針灸科、推拿科、骨傷科)。專職教師24人。其中正高職級7人,副高職11人,博導4人,碩導1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佔70%,碩士學位者佔65%。在校本科生2046人,研究生(含碩士、博士)136人,學生共計2182人。 [1] 
中文名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
成立時間
1983年
方    向
針灸推拿學和中醫學
現有職工
37人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管理制度

1、制定一系列制度確保教學質量。包括擬新進教師試講制度,新教師上崗前培訓制度,老教師聽課制度、教學督導制度、教學巡視制度。
2、在本科生中實行“導師制”,讓專業課老師參與學生管理,達到導師制度班級制度互補,把專業教育與思政工作、學生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由專業課教師為學生導航、授業、傳經、解疑,以提高育人水平。
3、推進教學改革,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地位,推廣PBL教學法,課堂教學中做到師生互動,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2]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教師培養

1、以崗位學習、培訓、提高和以營造濃厚學習、學術氛圍為基礎,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
2、定期選送教師到國內外醫療、教學、科研單位學習和進修。我院有3位教師在日本著名大學進修。
3、積極培養雙語人才,啓動雙語教學,現有一名從英國回國的教師首先開展雙語教學。
4、充分發揮全國知名專家、教授對中青年教師指導和傳、幫、帶作用。孫國傑教授、梁克玉教授仍工作在教學、臨牀、科研一線,對中青年教師進行指導和幫助。
5、定期舉行青年教師授課訓練、比賽、聽課互動等活動,以提高教學質量。
6、在附院門診設立了博士門診室,要求青年教師上臨牀,增強了理論聯繫世紀的好學風。 [3]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科學研究

中醫學
骨傷學科已形成四個長期穩定的研究方向:一是脊柱脊髓損傷研究歷時三十多年,從脊柱脊髓損傷的實驗動物模型建立,探索中西醫藥結合防治脊柱脊髓損傷的有效方法,共完成省局級課題8項,其中獲省級科技獎2項,達到了國際和國內領先水平;二是骨與關節創傷研究,在製成標準化骨折動物模型基礎上,分別採用不同方劑及設計自制儀器,進行治療觀察,以先進的客觀量化指標評價其治療效果,共完成省級課題4項,獲省級獎2項;三是老年性骨關節病研究,根據中醫“腎主骨”、“肝主筋理論”,以活血化瘀、強筋壯骨、培本扶正的科研思路,設計科研方案以中藥為主,實驗研究與臨牀研究相結合,採用國內外公認的客觀、量化指標進行療效評估,已獲得4項成果,其中1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四是軟組織損傷研究,三十多年來,在臨牀經驗總結基礎上進行實驗研究,採用學術界公認的客觀指標,對療效進行評價,共完成省級課題6項,其中3項獲獎。本方向研究以發掘、整理與提高傳統中醫骨傷科的手法治療軟組織損傷及內外用藥兩大特色技術為研究特色,促進臨牀療效的提高,已整理形成了系統的手法治療技術和系列的傷科外用藥劑。
中醫骨傷學科在上述四個長期穩定的研究方向上,已完成省級科研項目30項,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8項。 [4] 
針灸推拿學
針灸專業先後承擔國家“973”計劃等重大項目,其中以王華教授為首的科研團隊主持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穴位效應規律的研究”項目;孫國傑教授主持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基於臨牀的經穴特異性基礎研究”項目。
已完成的科研項目中,獲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2項;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獲武漢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武漢市科學技術成果獎1項。
針灸學科當前已確立了四個主要研究方向:一是針灸“治未病”研究;二是針灸防治腦病的臨牀與實驗研究;三是腧穴特異性研究;四是脊柱相關疾病的推拿手法生物力學研究。 [5]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人才培養

針灸推拿學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能系統掌握中醫藥理論基礎以及針灸推拿學專業基本理論,操作技能,臨牀醫療技術,掌握必要的現代科學基礎知識和方法,能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在各級中醫院,中醫科研機構及綜合性醫院針灸、推拿等部門從事針灸、推拿醫療及科學研究工作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 中藥學 方劑學 正常人體解剖學 生理學 生物化學 病理學 藥理學 經絡腧穴學 刺法灸法學 實驗針灸學 針灸治療學中醫傷科學 推拿手法學 推拿治療學 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 中醫內科學 西醫內科學 [6]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師資隊伍

孫國傑
孫國傑,全國知名針灸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針灸學會理事長,湖北中醫學院針灸研究所名譽所長, 全國臨牀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醫藥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湖北民族學院客座教授、江漢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安徽中醫學院針灸經絡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美國東方醫藥基金會顧問等職。
從事針灸醫學的臨牀、教學、科研工作四十餘年,先後主持科研課題十餘項,包括國家科技部(973)計劃子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衞生部、省科委的重點課題,已鑑定的課題中三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子午流注臨牀實驗研究”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電針對家兔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影響及其機理探討”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灸產業化”科研項目獲武漢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XZD-袖珍電腦”獲37屆布魯塞爾尤里卡博覽會銀獎一項,“電針對高血壓性腦出血大鼠海馬信號轉導機制的影響”獲首屆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共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編專著8部,擔任六版國家規劃教材、全國普通高校中醫藥類規劃教材《針灸學》主編。 [7] 
王華
王華,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湖北中藥大學校長,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所長,針灸推拿學學科帶頭人,省級重點一級學科中醫學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針灸學會微創針刀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文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經絡分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針灸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中醫中藥學會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第一屆教育指導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創新體系建設合作委員會委員,《中醫教育》編委會委員,《中國針灸》、《針刺研究》編輯委員會編委。
從事中醫針灸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三十年。在針灸扶正作用研究、經穴—臟腑相關性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承擔“973計劃”子課題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各1項,主持省級課題11項,取得達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獲中國針灸學會、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學》和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來華留學生衞生部規劃雙語教材《Science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針灸學中英文版),還主編參編了其他著作13部,發表學術論文68篇。培養博士研究生21名,碩士研究生22名。 [8] 
陳邦國
陳邦國,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75年9月—1978年7月於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大學畢業,1984年9月—1988年6月於湖北中醫學院針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78年7月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任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院長,社會兼職為:中國針灸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湖北省針灸學會秘書長,武漢針灸學會副理事長。學術上推崇和贊同《內經》“疏通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素問·至真要大論》)的名論,在針灸治療腦病研究方面,注重調氣和扶正,五年主持科研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發表論文20餘篇。 [9] 
李家康
李家康,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中國針灸學會臨牀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針灸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委保健委員會中醫保健專家組成員,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指導老師,是湖北省知名中醫,國家局級重點專科主任,曾兩次赴阿爾及利亞參加援外工作。
從事針灸臨牀、教學、科研工作40年,在針灸臨牀上治療疑難雜症擅長辯證與辨病相結合、針灸與藥相結合。主持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3項,其中1項已經鑑定為“國內領先”水平;指導培養碩士研究生及外國留學生30餘名。公開發表論文18篇,主編《現代實用足針療法》、《中國足針療法》等著作,參與編寫其它著作10餘部,多次受到國家、省、市、醫院的獎勵,2006年獲得第三屆中國醫師獎 [10] 
梁克玉
梁克玉,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骨傷》雜誌第五屆編輯委員會委員,《中醫正骨》雜誌第二屆編輯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評委等職。曾任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骨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會第1~3屆委員會委員及該學會理論組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湖北省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脊柱脊髓損傷學會副理事長及湖北省分會主任委員,《中醫正骨》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委員,《湖北中醫雜誌》編委,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院及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醫院客座教授等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從事中、西醫結合骨科臨牀工作已47年,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4部,主持科研項目10餘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專利1項。 [11] 
朱兵
朱兵 研究員, 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科點“楚天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所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經絡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針灸學科學術帶頭人。1975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1979~1982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攻讀醫學碩士學位。1986~1989在巴黎大學攻讀生命科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被評為巴黎大學1989年“最優博士論文”,以“最佳答辯成績”獲博士學位。1989~1990在法國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院作為博士後研究員。1993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同年被衞生部等單位評為中國首屆百名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1995年獲國家人事部首批優秀回國人員重點資助。
朱兵教授先後主持過國家“973”針灸研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國家攀登計劃研究課題3項,人事部和國家科委專項課題4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和參與的研究課題和科研成果先後獲獎15項,其中,作為主持的項目獲獎7項:省部級3項,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進步獎4項;做為主要參與者的項目獲獎8項:省部級4項,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進步獎4項。為國際學術大會特邀報告9次(注:大會主題演講,費用均為全額資助)。代表著作:《循經感傳和循經肌電反應》,《針灸的科學基礎》。迄今為止,在國際SCI雜誌發表論文28篇,《中國科學》發表論文2篇,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培養博士8名,碩士4名。 [12] 
聞慶漢
聞慶漢,男,教授,1970年7月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推拿教研室主任、湖北省按摩學會副主委員,曾獲2003年度及2005年度優秀教師榮譽。長期從事針灸推拿專業本科、專科、碩士生、留學生的教學工作,並從事推拿專科的臨牀和科研工作。三十多年來,在對脊柱相關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相關雜誌上發表關於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肩周炎、小兒腦癱、小兒先天性腦積水等論文10餘篇,出版推拿專業著作10部,並以編委參加全國高校《推拿手法學》、《推拿治療學》、《推拿功法學》編寫工作。 [13] 
鄒季
鄒季,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鄒季教授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湖北省骨科學會常委、中南六省骨科學會常委、武漢醫學會常委、中華醫藥學會武漢分會常委、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骨傷學會副主委、湖北省骨質疏鬆學會副主委、全國脊柱醫學專業學會委員、《中國骨傷》和《中國中西醫骨傷科》等 6 種專業刊物編委等學術職務。在全國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60 餘篇,主編、主持的十餘項省級科研課題通過了專家鑑定及獲獎,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 30 多名(含留學生)。
20 世紀 90 年代,鄒季教授曾應邀赴德國 Tubingen 大學骨科醫院及奧地利 stolzalpe 骨科醫院講學與研究老年性骨關節治療及先天性骨關節病。 [14] 
章漢平
章漢平,男,教授,碩士生導師。1984年6月畢業於湖北中醫學院中醫系,畢業後留校任中醫骨傷科教研室臨牀教師,一直從事骨傷科的臨牀、教學及科研工作。1993年,任中醫骨傷科主治醫師、講師,1999年5月任中醫骨傷科副主任醫師,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副院長,中國骨傷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主持、參與了省廳級各項科研課題十餘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省教育廳教育科研三等獎,發表論文近20篇;參編骨傷專業論著及教材8部,從事骨科臨牀工作二十餘年,擅長骨科脊柱疾病及骨科老年骨關節病的診斷治療。 [15] 
李 瑛
李 瑛,女, 醫學博士,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副院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牀康復》雜誌編委,任教於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骨傷教研室,主講《中醫傷科學》、《骨傷生物力學》等課程。
從事中醫骨傷臨牀、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二十年。近五年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四項,參與五項課題研究,獲得多項科研成果獎,在骨傷外固定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全國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 餘篇。 [16] 
吳緒平
吳緒平,男,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針灸學會微創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理事、湖北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針灸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中醫學院針灸基礎教研室主任。1977年畢業於湖北中醫學院,留校從事針灸教學、臨牀及科研工作,先後指導海內外碩士研究生36名,2002年12月赴韓國講學,2003年3月赴香港講學。2005年10月榮獲湖北中醫學院“教書育人,十佳教師”的光榮稱號。 [17] 
孔立紅
孔立紅,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針灸針麻學會理事、湖北省針灸學會理事、湖北中醫學院針灸學教研室主任。研究從事針灸防治腦病的實驗研究和穴位埋藥(線)的臨牀與實驗研究。20年來,一直在湖北中醫藥大學從事針灸臨牀、教學及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在《針刺研究》,《中國康復醫學》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10餘項,參編中醫針灸專著13部。先後指導海內外碩士研究生15名。
“針刺艾灸施治時間效應研究 ”課題,2000獲湖北省衞生廳年醫藥衞生科技進步二等獎;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穴位埋藥對腦缺血急性期神經保護” 2008.12獲湖北省科技廳“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針刺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馬組織NF-κB表達及含量的影響”論文,2005年8月全國針灸學術學會大會宣讀,並獲全國針灸學術學會優秀論文獎;2005年度被評為湖北中醫學院優秀教師; 2007年度被評為湖北中醫學院優秀教師; 2007年度在教學評估中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二等獎。 [18] 
梁鳳霞
梁鳳霞,女, 1975年4月出生,醫學博士,副教授,中共黨員,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中國針灸學會、中國針灸學會文獻專業委員會會員、湖北省藥膳食療協會理事,任教於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針灸學教研室,主講《針灸學》、《針灸醫籍選讀》、《針灸學》雙語課程。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日本金澤醫科大學進行研究。五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在《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lism》、《中國針灸》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20篇,其中SCI源期刊論文6篇。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省市及院級課題4項,參與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7項。參編國家級教材5部,其中研究生教材1部,主譯學術專著1部,參編學術專著1部。 [19] 
齊鳳軍
齊鳳軍,醫學博士、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法分會委員,湖北省全息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省中醫中藥學會推拿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市推拿學會副主任委員;擅長中醫中藥治療疑難雜症,針灸、推拿、全息醫學治療骨關節、軟組織損傷,內分泌,以及損容性疾病,首創中醫針刺整形相關技術。
主編《冥想與潛能》《人體全息診療掛圖》《人體全息診療大法》《全息診療掛圖》《針灸經穴掛圖》《全息診療學》《針刺整形美容》《中醫足療學》,參編《推拿功法學》《中醫氣功學》《中醫運氣學》《中醫整脊學》《推拿手法學》,參編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推拿學》《推拿功法學》《推拿手法學》等教材編寫,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參與課題6項。 [20] 
陳洪波
陳洪波,男,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中醫傷科學教研室主任,1982年9月—1987年6月於湖北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專業大學本科畢業;1997年4月-2000年12月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2002年9-2003年7月湖北中醫學院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成績合格結業;2003年9月—2006年6月於湖北中醫學院針灸推拿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
1987年6月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任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中醫傷科學教研室主任。2000年11月入選湖北中醫學院“135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中青年骨幹教師,同年被評為湖北中醫學院優秀教師,2003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2004年6月獲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研究方向為骨關節傷病的基礎與臨牀研究、運動損傷、骨科康復及生物力學。 [21] 
杜豔軍
杜豔軍,副教授,博士。中國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專業委員會委員、耳穴診治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針灸學會秘書,武漢市針灸學會理事,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2005年獲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博士學位(導師孫國傑教授),主要從事針灸防治腦病的研究及臨牀、教學工作。2003年獲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2009年獲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6年獲中國針灸學會首屆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年、2009年兩次獲校優秀教師獎。主持課題4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基金、武漢市晨光計劃等;參與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等7項。以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0餘篇,參編論著及教材3部。 [22]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學科建設

省級重點學科---骨傷學科簡介
一、歷史
我係骨傷學科由我國著名骨傷科學家梁克玉教授為首的老一輩專家創立於20世紀70年代初。“九五”期間成為“省級重點學科”後,學科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2003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
二、技術力量
學科共有技術人員(含附院骨科)20餘人,其中正高職7人,副高職13人,其中有碩士學位者18人,有博士學位者5人。
三、研究方向
(1)脊柱脊髓損傷研究
從事本方向的臨牀與基礎研究已歷時30多年。從脊柱脊髓損傷的實驗動物模型建立開始,探索中西醫藥結合防治脊柱脊髓損傷的有效方法,共完成省局級課題8項,期中獲省級科技獎2項。如“補陽還五湯治療脊髓損傷”的實驗與臨牀、“督脈電針”及“外置電場治療脊髓損傷”、“手法整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治療脊柱骨折脱位”、“墊枕練功法治療腰椎壓縮性骨折”、“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滑脱症”等分別達到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同時,根據中醫“煨膿長肉”、“去腐生新”的理論,整理、發掘和提高了中藥“拔毒生肌散”、“生肌橡皮膏”等中藥外用劑應用於臨牀截癱病人壓瘡換藥,整理總結了中西醫結合特色的截癱病人膀胱功能康復的系統方法,建立“自主膀胱”,防止泌尿系感染與腎功能損害,大大提高了臨牀療效。所研製的治療儀器批量生產,在省內外推廣應用;藥品在院內長期應用。
(2)骨與關節創傷研究
從事本方向的臨牀與基礎研究已歷時30多年。根據長期臨牀實踐,在製成標準化骨折動物模型基礎上,分別採用不同方劑及設計自制儀器,進行治療觀察。以先進的客觀量化指標評價其治療效果,共完成省級課題4項,其中獲省級獎2項,如“直流電治療骨不連”、“電磁場治療骨折不連”、“中藥治療骨不連”等。形成了批量生產的儀器和藥品,成果返回臨牀治療了大批經久不愈的骨不連病人,(包括一位來自新疆長達29年骨不連的病人)。對中醫傳統的手法整復與小夾板技術進行了深入發掘、整理研究,並立題探討小夾板對骨折癒合促進作用的機理與最佳“微動”的量化研究。出版了專著《骨折癒合學》及《骨傷科外固定療法》,在省內外學術界有較大影響。
(3)老年性骨關節病研究
本方向研究根據中醫“腎主骨”、“肝主筋”理論,以活血化瘀、強筋壯骨、培本扶正的科研思路設計科研方案,以中藥為主,實驗研究與臨牀研究相結合。採用國內外公認的客觀、量化指標進行療效評估。已獲得4項成果,其中1項(中藥序貫療法防治骨質疏鬆症)獲省科技進步獎,在我省率先開闢了應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開發應用中藥防治老年性骨關節病的新思路。
(4)軟組織損傷研究
本方向的臨牀研究和觀察已歷時30多年。近10多年來,在臨牀經驗總結基礎上進行實驗研究,採用學術界公認的客觀指標,對療效進行評價,共完成相關省級課題6項,其中獲獎3項。本方向研究以發掘、整理與提高傳統中醫骨傷科的手法治療軟組織損傷及內外用藥兩大特色技術為研究特色。研究成果返回到臨牀實際工作中去,促進臨牀療效的提高,已整理形成了系統的手法治傷技術和系列的傷科外用藥劑(敷、貼、洗、燙、蒸(燻)、膏、丹、丸、散、湯)。
四、主要科研成果:
學科成員在上述四個長期穩定的研究方向上,已完成省級科研項目30餘項,獲省級科研獎18項。
五、教學:
每年招收骨傷專業五年制本科生1個班(50~60名),七年制本碩連讀生1個班(50~60人)。招收碩士研究生十幾名,博士研究生3~5名,留學生5~7名(含碩、博)。 [23] 
省級重點學科--針灸學
(一)學科歷史沿革
我校1958年成立之初即設有針灸學教研室;1983年成立針灸系,同年招收針灸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1991年被批准為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點。1996年被評為湖北省先進重點學科;1998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被評為湖北省高校有突出成就的創新學科。2005年成立了湖北中醫學院針灸研究所;2007年經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同年,附屬醫院針灸科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立為“十一五”重點專科。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高校優勢學科,2008年4月經學校批准成了針灸骨傷學院,同年,被批准為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9年獲評湖北省第二批品牌專業。
(二)學科建設情況
1.省重點學科的建設: 1991年被批准為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點,加大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實驗室和臨牀基地建設。先後被省教育廳評為“九五”、“十五”先進省級重點學科,受到省政府的嘉獎。2004年以來,承擔的科研課題項目共44項,其中“973”項目子課題4項,其他國家級課題1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5項,地市及院級課題5項。部分科研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獲得省部級獎項6項。
2.研究方向:形成了“針灸扶正作用研究”、“針灸防治腦病的臨牀與實驗研究”、“經穴—臟腑相關性研究”、“針刀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3.學術隊伍:新老學科帶頭人在國內同類學科學術影響較大,學科隊伍學歷層次較高,實力較強,結構合理。有專業人員39人,其中具有博士學歷 19人(佔48.7%),研究生學歷者共5人(佔12.8%);教授(含主任醫師)7人(佔17.9%,有3人擔任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含副主任醫師、高級實驗師)7人(17.9%),講師(含主治醫師)17人(佔43.6%),助教(含住院醫師)8人(佔20.5%)。
4.人才培養及教材建設:2004年以來,本學科點共招收本科生1080名,碩士生(含七年制高年級) 286 名,博士生 50名。招收海外留學博士研究生7人,碩士研究生33人,並承擔國內外進修生的針灸培訓任務達135人次。主編中醫院校六版教材《針灸學》、“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針灸學》,主編和參編本學科有關教材共7部。
5.保障條件:本學科建有針灸中心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分級標準的二級實驗室),面積約800平方米,擁有儀器設備價值240餘萬元;臨牀依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建設點;學科每年投入經費100萬元進行建設;大力引進高水平、高學歷人才,改善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學校和院(系)制定一系列學科建設管理制度,實施學科帶頭人負責人制度,完善了學科管理體制。
(三)本學科在同類學科中地位、特色與優勢
本學科是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單位,中國針灸學會文獻專業委員會、經絡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中國針灸學會全國微創針刀專業委員會掛靠及主任委員單位,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單位,湖北省針灸學會理事長單位,“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針灸學》主編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建設單位,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單位,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本學科新老學科帶頭人在全國同類學科地位較高、影響較大;學科隊伍老中青結合、整體實力較強;臨牀基地和實驗條件較好,科研成果豐碩,學術水平較高,整體上處於國內同類學科先進行列。
1. 本學科主要特色:
(1)在研究方向上,基礎研究與臨牀研究相結合,注重針灸提高人體自身抗病能力,重點從針灸扶正作用、防治腦病等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形成固護正氣,以治為防學術思想,創立“雙固一通”針灸法,提高了臨牀療效,為針灸治未病提高了思路和方法。該研究方向得到國家、省部級多項課題支持,獲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2)在人才培養上,具有碩士 、博士學位授予權,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拓寬留學生教育,注重教育教學改革,開辦針灸本科教改試驗班,採取“院校教育結合結合師承教育,班級制結合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收到良好效益。
(3)本學科率先在全國招收針灸學針刀醫學方向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努力探索針刀醫學人才培養的新路子,不斷提高針刀醫學人才的素質。
2. 本學科優勢:
(1)教材建設:主編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學》、“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針灸學》、新世紀規劃教材7部,參編各類教材30部。
(2)專業學會任職:本學科為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單位,學會中國針灸學會微創針刀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中國針灸學會文獻專業委員會、經絡分會等二級學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北省中醫藥學會會長,湖北省針灸理事長單位,在各級學會擔任副會長、副主任委員、秘書長達13人次。
(3)學科帶頭人王華教授為湖北中醫學院院長,全國知名針灸專家,國家級規劃教材《針灸學》主編,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取得達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固護正氣,以治為防”的針灸治療學思想,創立了“雙固一通”針法,引導本學科走向特色發展之路。
(4)本學科為湖北省優勢重點學科,針灸學專業為湖北省品牌專業,針灸推拿學專業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第三批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為本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優越條件。在學科的臨牀發展方面,建設了以腦病研究為主的湖北中醫學院針灸研究所,學院附屬醫院針灸科為“湖北省中醫腦病針灸醫療中心”、“湖北省腦血管病針灸康復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建設點,為本學科臨牀教學和科研發展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