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中醫科學院

鎖定
中國中醫科學院(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藥研究機構。 [1] 
中國中醫科學院原名為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於1955年。2005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 [1-2] 
截至2021年底,中國中醫研究院擁有職工6500餘人,擁有5名院士(包括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名國醫大師;據2023年12月科學院官網數據,中國中醫科學院下設18個研究所、6家醫療機構、1個研究生院、3家分院和中醫古籍出版社、中醫雜誌社等學術單位;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並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中文名
中國中醫科學院
外文名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創辦時間
1955年12月
主管部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副院長:查德忠
黨委副書記、院長:黃璐琦
專職院士數
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碩士點
1個(一級學科)
博士點
3個(一級學科)
博士後
3個(科研流動站)
地    址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南小街16號

中國中醫科學院歷史沿革

1950年,毛澤東主席第一屆全國衞生會議題詞:團結新老中西醫衞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衞生工作而奮鬥。
1954年6月,毛澤東主席指示成立中醫研究機構,對中醫中藥知識和中醫臨牀經驗進行系統的整理與研究,同時負責蒐集和整理中醫中藥書籍,併為醫學院校培養講授中醫課程的師資和編纂教材。
1955年12月19日,由中央衞生部直接領導的衞生部中醫研究院於宣告正式成立,下設附屬醫院、內科研究所、外科研究所、針灸研究所、針刺療法研究所、中藥研究所、醫史研究室、編審室和中醫研究班。
1971年,衞生部中醫研究院與北京中醫學院合併,更名為中國中醫研究院。 [2] 
2005年11月19日,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50週年暨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慶祝大會召開,宣佈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12月,正式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 [2-3] 
2013年6月24日,中國中醫科學院江蘇分院成立大會在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舉行。 [4] 
2014年12月5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在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成立。 [5] 
2019年11月15日,省政府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在南昌舉行共建中國中醫科學院江西分院簽約儀式。 [6] 
2022年7月25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發起成立長三角中醫藥高等教育聯盟。 [7]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條件

中國中醫科學院人員編制

截至2021年底,中國中醫研究院擁有職工6500餘人,擁有5名院士(包括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名國醫大師;擁有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2人,岐黃學者27人,青年岐黃學者4人;擁有榮譽首席研究員11人,首席研究員54人,特聘首席研究員2人。 [1]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陳可冀仝小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王永炎、張伯禮、黃璐琦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
國醫大師:唐由之、陳可冀、劉志明薛伯壽、張伯禮、餘瀛鰲翁維良
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劉建勳、王階
岐黃學者:唐旭東、劉保延、馬堃、陳士林、史大卓、劉建勳、楊宇飛、張允嶺、徐鳳芹、王階、仝小林、趙瑞華、胡元會、姜泉、朱立國、李浩、魏瑋、亢澤峯、郭蘭萍、梁愛華、房繄恭、榮培晶、謝雁鳴、郭軍、呂文良、花寶金、唐志書
青年岐黃學者:趙海譽、呂誠、劉龍濤、袁媛、許海玉、王瑩瑩、史楠楠、劉玥、高鑄燁、魏戌、郭娟 [8] 

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部門

據2023年12月科學院官網數據,中國中醫科學院下設18個研究所、6家醫療機構、1個研究生院、3家分院和中醫古籍出版社、中醫雜誌社等學術單位,擁有多個國家級科研平台,4個國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1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 [1]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藥臨牀療效和安全性評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11] 
國家重點研創平台:國家新藥(中藥)臨牀試驗研究機構、國家中藥安全性評價中心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扶正培本(腫瘤)研究室、筋傷手法研究室、心血管病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室、中藥藥效評價研究室、針灸基礎理論創新與方法學研究室、中醫臨牀評價方法研究室、中藥質量標準化研究室、道地藥材可持續利用研究室、中醫學理論體系及方法論研究室、中醫藥信息應用方法學研究室、中醫臨牀研究方法重點研究室、中藥安全性評價與風險管理重點研究室、中藥資源遙感監測與區劃重點研究室、脾虛重點研究室 [12]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臨牀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13] 
所屬法人機構(二級事業單位):中藥研究所、針灸研究所(針灸醫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中醫臨牀基礎醫學研究所(中醫藥標準研究中心)、醫學實驗中心、西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老年醫學研究所)、廣安門醫院(腫瘤研究所)、望京醫院(骨傷科研究所)、眼科醫院(眼科研究所)、研究生院、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所
非法人機構: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掛靠中醫臨牀醫學基礎研究所)、中藥資源中心、(掛靠中藥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掛靠中藥研究所)、中醫藥數據中心(掛靠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中藥監管中心
院本部直屬機構: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中醫門診部(培訓中心)中醫雜誌社、中醫古籍出版社

中國中醫科學院設施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23年12月科學院官網數據,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博物館是中國收藏文物的中醫專業博物館,收藏文物3000餘件。 [1] 
  • 圖書資源
據2023年12月圖書館官網數據,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擁有藏書32萬餘冊,其中中醫古籍5千餘種6萬餘冊,包括珍善本醫書2萬餘冊,1911年以後出版的中醫藥圖書達12000多種,外文傳統醫學圖書1萬餘冊;中國國內外期刊2000餘種,其中中醫期刊230多種,外文中醫期刊60多種;縮微膠捲、聲像資料及電子產品數百種。圖書館與國外37個國家170多個單位建立了資料交換關係。年讀者服務量約30000多人次,書刊流通量約57000餘冊次。 [14] 

中國中醫科學院合作交流

  • 國際合作
據2023年12月科學院官網數據,中國中醫科學院先後與美國、德國、挪威、意大利、奧地利5國建立國家級海外中醫藥中心;在中藥資源、康復醫療、糖尿病防治、針灸等領域建立6個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與奧地利、瑞典共建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國際聯合實驗室。與30餘個“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及地區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開展醫藥領域合作,簽署110項合作協議。 [1] 
  • 戰略合作
2023年2月10日,中國中醫科學院與通用技術集團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15] 
2023年8月21日,平谷區人民政府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行簽約儀式。 [16] 

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成就

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底,中國中醫科學院共獲得各級科技獎勵877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54項,全國十大科技成就及全國科學大會獎18項。被譽為中藥科學研究豐碑的青蒿素及雙氫青蒿素研究,獲1979年度國家發明二等獎,1992年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獲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屠呦呦終身研究員因為發現了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獲美國2011年度拉斯克-狄貝基臨牀醫學研究獎,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學研究史上的里程碑,2017年1月9日,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也是繼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後,獲得的中國科學界最高榮譽。 [17] 
獲獎成果項目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獎項等級
針灸臨牀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基於整合策略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劑複雜作用解析研究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標準體系的構建研究及其應用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補腎除濕法結合軟骨修復技術治療早期膝骨關節炎的臨牀應用及基礎研究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創新中醫藥臨牀療效評價關鍵技術與轉化應用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解鬱活血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的臨牀應用與機制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基於病證結合的氣血相關理論創新研究與應用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益氣活血、解毒通絡法防治肝纖維化的臨牀及機制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視網膜靜脈阻塞關鍵證候機制與創新診療策略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活血温通法改善冠心病缺血微環境促進心肌損傷後再生修復機制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基於藥效成分的中藥質量控制技術與標準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基於“3M”模式的中成藥臨牀藥理創新體系構建與應用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18-19]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期刊

據2023年12月科學院官網數據,中國中醫科學院擁有主辦和承辦18種全國性中醫藥專業期刊,其中《中國結合醫學雜誌》《中醫雜誌》(英文版)被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數據庫(MEDLINE)、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庫)》(SCI-E)等收錄,《中醫雜誌》2021年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是中醫藥類期刊。 [1] 
中國中醫眼科雜誌》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中醫、中西醫結合眼科專業學術期刊。該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主要欄目有專家論壇、臨牀研究、實驗研究、臨牀經驗、系統評價、學術討論、醫史文獻、綜述、述評、護理天地、個案報告等,內容以中醫眼科及中西醫結合眼科為主。 [20] 
中國骨傷》雜誌是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骨傷科專業性學術期刊。為中國期刊方陣的雙獎期刊,是首屆“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期刊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主要報道中醫、西醫和中西醫結合在骨傷科領域原創性的科研成果、理論探討和臨牀診療經驗。刊登中國和國際的稿件,尤其重視刊登有國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的原創性的臨牀和基礎研究的學術論文。論文的主要類型有專家述評、臨牀研究、基礎研究、骨傷論壇、臨牀經驗交流、文獻綜述、正骨手法介紹、學術講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報告、繼續教育園地等。另外,還有讀者來信、中國國內外骨傷科學術動態及醫學書刊評價等文章。 [21] 
中醫雜誌》是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主辦的國家級中醫藥學術期刊。主要欄目有學術探討、當代名醫、思路與方法、循證中醫藥、臨牀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臨證心得、綜述、百家園、標準與規範、病例報告等。主要讀者為中醫藥臨牀、科研和教學工作者,也包括中西醫結合醫務人員和中醫藥愛好者。 [22]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創辦於1981年,被MEDLINE,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數據庫(ISTIC),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等收錄。 [23]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的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系列雜誌,於1994年11月創刊,是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醫學界刊物。主要欄目有述評、專家論壇、標準與規範、論著、研究報告、經驗交流、病例報告、方法介紹、治則·方劑·針灸、循證醫學、綜述、講座、理論探討、臨牀病例(病理)討論、科研新聞速遞、消息、會議紀要、讀者·作者·編者等。 [24] 
《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中國骨傷》 《中國骨傷》
《中醫雜誌》 《中醫雜誌》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
(注:該詞條只列出了部分的期刊介紹,更多期刊介紹詳見 [25] 

中國中醫科學院人才培養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科建設

據2023年12月科學院官網數據,中國中醫科學院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並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圖書與情報管理 [1]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學建設

中國中醫科學院於2020年開始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招收本博連讀屠呦呦中醫班。截至2021年底,中國中醫科學院擁有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170餘人。 [1] 

中國中醫科學院文化傳統

中國中醫科學院形象標識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徽呈圓形,主色調為綠色,象徵着自然、和諧、健康和生機,標誌最中間是一個裝有藥草的葫蘆,表明科學院是以“中醫藥”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機構,有着鮮明的中醫藥特色,更有“懸壺濟世”之意,表明了科學院“救死扶傷”“服務為民”的理想信念。葫蘆與外面的環形結構構成一個“中”字,即代表着“中國”,又代表着“中醫”,再一次點明瞭科學院作為中國中醫科學研究前沿陣地的突出地位。標誌上方是科學院的全稱,下方是中文名稱對應的英文名稱。 [1]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徽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徽

中國中醫科學院文化活動

2023年4月7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工會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舉辦了以“喜慶二十大奮進新徵程”為主題的職工健步走活動啓動儀式。。 [26] 

中國中醫科學院機構領導

中國中醫科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副院長
黨委副書記、院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院長
副院長
黨委常委、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

中國中醫科學院歷任領導

屆次
名單
職務
任職時間
第一屆
院長
1955年—1976年
第二屆
院長
1977年—1982年
第三屆
院長
1983年—1985年
第四屆
陳紹武
院長
1986年—1989年
第五屆
院長
1990年—1999年
第六屆
院長
2000年—2001年
第七屆
院長
2001年—2003年
第八屆
院長
2003年—2010年
第九屆
院長
2010年—2018年 [28-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