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瀛鰲

鎖定
餘瀛鰲(1933年3月—2023年11月2日) [11]  祖籍江蘇阜 [4]  ,漢族,中共黨員,中醫文獻學專 [6]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 [5] 國醫大師 [1]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 [8] 
餘瀛鰲於1955年本科畢業於上海第二醫學院,同年在“全國首屆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學習深造;1958年分配至中國中醫研究 [6]  ;1963年晉升為助理研究員;1982年任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臨牀文獻研究室主任;1991年任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 [2]  ;1992年獲聘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2013年獲評為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 [10]  ;2017年獲評為“全國名中醫” [3]  ;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 [5]  ,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 [1]  餘瀛鰲長期從事中醫文獻研究和中醫內科臨牀工作。 [3] 
2023年11月2日13點20分,餘瀛鰲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11] 
中文名
餘瀛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3年3月
逝世日期
2023年11月2日 [11] 
畢業院校
上海第二醫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宋以前醫方選》
《中醫通治方精選》
主要成就
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
2022年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祖    籍
江蘇阜
學    歷
大學本科
學    位
學士

餘瀛鰲人物經歷

1933年3月,餘瀛鰲出生。 [8] 
1955年,本科畢業於上海第二醫學院(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年在“全國首屆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學習深造。
1956年,拜秦伯未師。
1958年,分配至中國中醫研究院。 [6] 
1961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包鋼職工醫院支援祖國建設。 [4] 
1963年,晉升為助理研究員。
1982年,任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臨牀文獻研究室主任。
1991年,任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 [2] 
1992年,獲聘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
2013年,獲評為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 [10] 
2017年,獲評為“全國名中醫”。 [3] 
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 [5]  ;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 [1] 
2023年11月2日13點20分,餘瀛鰲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11] 

餘瀛鰲主要成就

餘瀛鰲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餘瀛鰲在“辨病”“辨證” 方面,提出了“通治方” 的創新思路。據2023年9月中國中醫科學院網站數據,餘瀛鰲採用“主方主證”與“通治”治療方法,先後創制了針對肝病、腎病、癲癇等66種疾病的75首通治效方。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22年8月,餘瀛鰲已發表論文300餘篇,編纂《新安醫籍叢刊》《歷代中醫名著精華叢書》《中醫古籍臨牀新用叢書》《中國古籍珍本提要》《宋以前醫方選》《中醫通治方精選》《中醫文獻辭典》等醫著100餘種。 [4]  [6] 
  • 科研獎勵
據2023年9月中國中醫科學院網站數據,餘瀛鰲已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 [3]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13年
《中醫古籍新點新校新參考系列》 [4] 
全國推薦優秀古籍整理圖書
-
《新安醫籍叢刊》 [4] 
華東科技十省市學術編著一等獎
-
《中醫大辭典》 [4]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餘瀛鰲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餘瀛鰲倡導文獻研究要“學以致用”,開創了中醫臨牀文獻學科,構建了中醫臨牀文獻學的學術內涵、研究方法與研究範疇。 [10] 
  • 聯合培訓
20世紀80年代,餘瀛鰲和馬繼興一起主辦了兩屆全國中醫文獻進修班,培養了80餘名中醫文獻專家,其中已有多名成為中醫醫史文獻領域的中流砥柱。 [4] 
  • 指導學生
餘瀛鰲作為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導師,截至2012年2月,已指導培養碩士、博士生30餘名 [6]  ,如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古籍資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鴻濤,時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管理處處長謝琪,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張衞 [4]  ,時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陶曉華等都是的學生。 [9] 

餘瀛鰲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3年
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 [10] 
-
2017年
全國名中 [3] 
-
2022年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 [5] 
2022年3月
第四屆“國醫大師” [1] 
-
-
“首都國醫名師”突出貢獻獎 [3] 
-
-
中國中醫科學院岐黃中醫傳承發展獎 [3] 
中國中醫科學院
-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突出貢獻獎 [3]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
-
海峽兩岸中醫藥學術大會學術榮譽獎 [3] 
-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建院65週年突出貢獻獎 [10] 
中國中醫科學院
-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學術著作獎 [10] 
-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獎 [10] 

餘瀛鰲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8年8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流派傳承分會第一屆委員會顧問 [7] 
-
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 [3] 
-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名譽館員 [3] 
-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6] 
-
當代中醫藥技術中心顧問 [2] 

餘瀛鰲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餘瀛鰲出生於中醫世家,其高祖即為醫,康熙年間便行醫鄉里;先曾祖餘贊襄業醫於道光至光緒中期;先祖餘奉仙懸壺問世,診治富於膽識,是晚清“蘇北三大名醫”之一;餘瀛鰲父親餘無言志在“改進中醫”。家世業醫,耳濡目染。餘瀛鰲尚在年少之際,便偶爾隨父出診,幫着抄方子。餘無言重視經典醫籍的學習,主張發皇古義,融會新知。餘無言為醫治學的良好品格深深地印在了餘瀛鰲的腦海裏。 [4] 

餘瀛鰲人物評價

“餘瀛鰲既注重對中醫理論和古籍文獻的深入研究,又重視臨牀實踐,是真正知行合一的中醫大家;在文獻研究中,他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為中醫古籍整理做出了卓越貢獻;在臨牀工作中,他醫者仁心,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使患者如沐春風、受益良多;在工作生活中,他平易近人,甘為人梯,提攜後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了一批又一批的醫史文獻學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評) [9] 
“餘瀛鰲勤勉好學,孜孜不倦,學貫中西,成就了高尚的學養和精湛的醫術。”(時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紀委書記於林勇評) [9] 
“餘瀛鰲‘敏於行而訥於言’,平素看似木訥,不苟言笑,但內心非常豐富,若逢其志趣所在,往往又能款款而談,意氣風發,言中有物,底藴深厚;其謙謙君子之風、温潤祥和之態、醫者仁人之心,正是中醫經世致用的表率;‘世尊餘夫子,熟典人所知。五代傳家學,鬢白著不松。尊為儒者儔,術為富蒼生。歷世犁醫壇,慷慨駕舟輕’。”(時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儒醫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盧祥之評) [9] 
“餘瀛鰲是平易近人的謙謙君子,他兢兢業業,辛勤耕耘,從不爭搶取各種名利,但其學術人格卻在業界盡人皆知,為眾人稱讚。”(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王鳳蘭評)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