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中醫藥大學

鎖定
湖北中醫藥大學(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湖中醫”,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的高校。學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1]  [26] 
湖北中醫藥大學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1958年底,經湖北省衞生廳發文,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批覆,同意建立“湖北省中醫學院和附屬中醫院”。1959年1月8日,湖北省中醫學院成立。1964年4月13日,更名為湖北中醫學院。2003年6月23日,經國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湖北中醫學院、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成立了新的湖北中醫學院。2010年3月18日,經國家教育部同意,學校更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 [3]  [27] 
截至2024年2月,學校設有曇華林校區和黃家湖校區,佔地總面積1610畝,建築總面積54.3萬平方米。下設14個學院,有7個學科門類和35個本科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個。 [1]  [20]  [29] 
中文名
湖北中醫藥大學 [1] 
外文名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 
簡    稱
湖中醫 [26] 
所在地
武漢市
創辦時間
1958年 [1]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1]  [34] 
學校類別
醫藥類 [1] 
學校特色
湖北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 [1]  [5]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 [28]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2023年) [23] 
“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 [1] 
主管部門
湖北省 [22] 
現任領導
劉松林(黨委副書記、校長) [25] 
本科專業
35個(截至2024年2月) [1]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截至2023年6月) [29]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截至2023年6月) [29]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截至2023年6月) [29]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截至2023年6月) [29]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截至2023年6月) [29] 
院系設置
14個學院(截至2024年2月) [20] 
校    訓
勤奮 求實 發掘 創新 [30] 
校    歌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歌》 [31] 
校慶日
11月8日 [32-33] 
地    址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西路16號(黃家湖校區) [34]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特1號(曇華林校區) [34] 
院校代碼
10507 [34] 
主要獎項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一等獎8項(截至2023年6月) [29] 
全國中醫藥高校博士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5項(截至2023年6月) [29] 
知名校友
田金洲 [35] 
王階 [35] 
黃光英 [35] 
陳士林 [35] 
專任教師人數
1210人(截至2023年6月) [29] 
全日制在校生
1.86萬人(截至2023年6月) [29] 
ESI前1%
2個(截至2024年2月) [1] 
佔地面積
1610 畝 [1] 

湖北中醫藥大學歷史沿革

湖北中醫藥大學前身溯源

湖北中醫學院
1954年5月,經湖北省文教委員會批准,成立“湖北中醫進修學校”。校址位於武昌花園山10號,第一任校長為門竹軒。作為湖北中醫學院的前身,湖北中醫進修學校建校之初,即為湖北省中醫人才的培養中心。1954年至1958年期間,湖北中醫進修學校共舉辦各種進修班(級)18個,培養脱產學習學員1446人,函授學員6369人。 [36] 
湖北中醫進修學校部分學員合影 湖北中醫進修學校部分學員合影
1958年7月16日,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向湖北省衞生廳報送了《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轉湖北省中醫學院的規劃草案》,年底湖北省衞生廳發出(58)衞教孫字第381號文,同意在編報人員編制計劃時“按照改建為中醫學院名額報出”,後經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批覆建立“湖北省中醫學院和附屬中醫院”。建院伊始,校本部有教職工91人,其中教師61人,全院各類在校生500多人。 [37] 
1959年1月8日,湖北省中醫學院成立 [3]  ,後於2月2日在武昌熊廷弼路51號召開了成立大會,並同時舉行了全國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第一屆武漢中醫研究班學員畢業典禮。2月13日,學院舉行了首屆中醫本科學生開學典禮。此後六年間,學院共招收中醫專業本科生481名,接受轉入本校的本、專科生251名,畢業194名。 [37] 
湖北省中醫學院相關舊照
1961年3月1日,湖北省委決定學院黨的組織機構由總支委員會改為黨委會,由劉志遠同志任書記。1964年4月13日,學院更名為湖北中醫學院。1966年1月25日,學院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參加會議的代表有40人。大會期問,選舉產生了湖北中醫學院第一屆黨委會和黨委常務委員會,由陳任遠任書記。 [3]  [38] 
中國共產黨湖北中醫學院第一次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湖北中醫學院第一次代表大會
1971年至1976年,湖北中醫學院招收了五屆共1080名中醫專業工農兵學員和563名西學中班學員。並於1972年5月成立了中醫系、中藥系,開辦中藥學專業。1978年,學院成為全國最早開辦研究生教育的中醫院校之一,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3年,學院創辦針灸學本科專業,招收首屆學生51名。1986年,籌建骨傷科專業。1993年,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准為臨牀醫學專業學位試點單位。 [39] 
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
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是省屬普通高校,前身是創建於1939年9月的省立護士學校。之後學校幾經變更,在1939年11月至1943年5月為湖北省省立高級護士學校;1943年5月至1944年10月為省立醫學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1944年11月至1952年10月為省立醫學院附設高級醫事職業學院;1952年10月至1958年12月為省武昌衞生學校;1958年12月至1972年3月為武昌藥檢專科學校;1983年3月更名為湖北省藥檢幹部進修學校(鄂政函【1983】12號);1983年9月更名為湖北省藥檢高等專科學校(鄂政函【1983】45號)。 [3]  [40] 

湖北中醫藥大學兩校合併

2003年6月23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湖北中醫學院、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成立了新的湖北中醫學院(鄂政函【2003】77號)。2010年3月18日,國家教育部同意學校更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教發函【2010】53號) [3] 2016年,學校通過教育部中醫學專業認證,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41] 
校園風光
2018年1月,湖北中醫藥大學進入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中醫學入選“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4]  。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署共建湖北中醫藥大學協議。 [5]  2023年3月,湖北中醫藥大學加入武昌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聯盟 [21]  。11月19日,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成立。 [24] 
簽署共建湖北中醫藥大學協議 簽署共建湖北中醫藥大學協議

湖北中醫藥大學辦學條件

湖北中醫藥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4年2月,學校設有14個學院,開設35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經濟學7個學科門類。 [1]  [20] 
學院
-
參考資料: [20]  (截至2024年2月)
湖北中醫藥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科門類
專業名稱
學制
授予學士學位性質
醫學及醫學相關類
中醫學
8
醫學
中醫學★☆◇▲○
5
醫學
針灸推拿學★☆◇△
5
醫學
中西醫臨牀醫學□◇
5
醫學
中醫骨傷科學
5
醫學
醫學檢驗技術□◆
4
理學
衞生檢驗與檢疫
4
理學
護理學★◆△
4
理學
中藥學★☆◇◆△
4
理學
藥學□△◆
4
理學
藥物製劑◆
4
理學
藥事管理
4
理學
中藥資源與開發□◆
4
理學
中藥製藥
4
理學
康復治療學
4
理學
醫學實驗技術
4
理學
助產學
4
理學
眼視光學
4
理學
工學類
製藥工程□
4
工學
醫學信息工程
4
工學
食品質量與安全
4
工學
物聯網工程
4
工學
管理類
市場營銷★◆
4
管理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4
管理學
公共事業管理□
4
管理學
物流管理
4
管理學
國際商務
4
管理學
健康服務與管理
4
管理學
理學類
生物技術
4
理學
應用心理學□
4
理學
醫學影像技術
4
理學
文學類
英語□
4
文學
商務英語
4
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
4
文學
教育學類
運動康復□
4
理學
經濟學
保險學
4
經濟學
注:數據統計截止至2022年04月15日。★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為湖北省品牌專業,▲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為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為省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為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 [6]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科建設

校園石刻
校園石刻(6張)
截止2024年2月,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有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學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培育建設學科;擁有4個省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學科(羣),14個省中醫藥重點學科,臨牀醫學學科、藥理學與毒理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1]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醫學、中藥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
中醫學、中藥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牀基礎、中醫醫史文獻、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民族醫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
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護理學、醫學技術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牀基礎、中醫醫史文獻、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民族醫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臨牀、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臨牀檢驗診斷學、護理學、醫學技術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中醫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中醫、中藥學、護理、翻譯、藥學、公共管理
參考資料: [2]  [7]  (截至2022年04月15日、2023年09月12日)
國家中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5個)
序號
學科名稱
學科帶頭人
備註
1
傷寒學
李家庚
“十一五”
2
中醫肝膽病學
李曉東
“十一五”
3
中醫腎病學
王小琴
“十一五”
4
中醫腦病學
丁硯兵
“十一五”
5
中醫傳染病學
陳盛鐸
“十二五”培育學科
6
中醫老年病學
譚子虎
“十二五”
7
針灸學
王華
“十一五”
8
內經學
王平
“十一五”
9
中醫診斷學
鄒小娟
“十二五”
10
臨牀中藥學
周禎祥
“十二五”
11
中藥炮製學
劉豔菊
“十二五”
12
藥用礦物學
黃必勝
“十二五”
13
中醫護理學
胡慧
“十二五”
14
中醫藥信息學
沈紹武
“十一五”培育學科
15
中醫文化學
胡真
“十二五”培育學科
參考資料: [8]  (截至2023年05月22日)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
序號
學科名稱
學科帶頭人
備註
1
中醫學
呂文亮
2018年1月 [8] 
湖北省重點學科(羣)(7個)
序號
學科(羣)名稱
學科(羣)首席負責人
備註
1
中醫學
呂文亮
“十二五”優勢學科
2
中藥學
吳和珍
“十二五”特色學科
3
護理學
胡 慧
“十二五”培育學科
4
中醫傳承與創新學科羣
王 華
呂文亮
“十三五”優勢特色學科羣
“十四五”優勢特色學科羣
5
中藥發掘與產業發展學科羣
鄭國華
“十三五”優勢特色學科羣
“十四五”優勢特色學科羣
6
中西醫結合
王小琴
“十四五”優勢特色學科
7
管理科學與工程
鄧文萍
“十四五”培育學科
參考資料: [8]  (截至2023年05月22日)

湖北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教職工1670人,其中,專任教師1210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707人。擁有國醫大師3人,全國名中醫4人;長江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專家1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岐黃學者2人;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1人;擁有一批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青年岐黃學者、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優秀青年社科人才;擁有一批湖北名師、湖北中醫大師、湖北中醫名師、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醫;1名教授家庭入選全國教育世家,擁有一批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北省道德模範、全省師德先進個人、“荊楚好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1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13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8人。 [29] 
類別
姓名
中國國醫大師
中國全國名中醫
岐黃學者
長江學者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劉松林 [45]  陳剛 [43] 王彥春 [44] 
湖北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
張國軍 [10] 馬元春 [11] 
高層次人才
劉洪濤、劉大會、劉義飛、李玉桃、劉增根、杜鴻志、鄭軍平、苟君波、賀建華 [46] 
注:名單僅部分收錄(截止至2024年05月)

湖北中醫藥大學教學建設

  • 重點專科
截至2024年2月,學校建有5個國家衞生健康委重點專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21個省級重點專科。 [1] 
部分重點專科
類別
名稱
國家衞生健康委重點專科
腎病科、腦病科(神經內科)、針灸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
肝病科、腎病科、腦病科(神經內科)、針灸科、骨傷診療中心、婦產科、推拿康復科
湖北省中醫重點專科
骨傷診療中心、婦產科、推拿康復科、心血管病科、內分泌科、脾胃病科、腫瘤科、外三科、兒科、眼科、皮膚科、老年病科、肺病科、婦科、肛腸科、腦病科、針灸科、
注:名單僅部分收錄
資料來源: [12]  [70]  (截至2024年2月)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湖北省品牌專業4個,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個,中醫學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及首批湖北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 [47]  建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6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3門。 [48] 
重點專業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中醫學、針灸推拿學、護理學、中藥學、市場營銷
國家級特色專業
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中醫學
湖北省品牌專業
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牀醫學、中藥學
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針灸推拿學、護理學、中藥學、藥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湖北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
中醫學
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
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中藥學、藥學、藥物製劑、中藥資源與開發、市場營銷
注:名單僅部分收錄
資料來源: [47]  (截至2023年10月)
一流本科課程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內經選讀》《傷寒論》《針灸醫籍選讀》《荊楚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實踐》等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金匱要略》《推拿學》《醫學心理學》《營銷策劃》《醫院信息系統》《管理學原理》《針灸學(雙語)》《經絡腧穴學》《基礎護理學》《生物力學》《生物化學》《英語翻譯理論與醫學翻譯實踐》《醫道訪源-荊楚古代中醫名家足跡探尋》《外科護理學》《藥劑學》《推拿治療學》《“一帶一路”視域下中醫藥國際市場營銷虛擬仿真實驗》等
資料來源: [48-49]  (截至2024年5月)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6月,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一等獎8項;全國中醫藥高校博士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5項。“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榮獲“全國百強實踐團隊”,一批作品獲“挑戰杯”等國家級獎勵、省級獎勵,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項目奪得 2020年湖北省大學生創業大賽冠軍。湧現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候選人、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一批先進大學生典型。 [29] 
學校部分教學成果獲獎情況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獲獎年份
中藥性狀鑑別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年
高等院校校園環境建設的幾點思考
湖北省第四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2004年
自主辦學 走特色發展的道路
湖北省第四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2004年
助教型多媒體課件應用於“中醫傷科學”教學的初步探索
湖北省第四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2004年
中藥鑑定學系列CAI教學課件的研製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5年
中醫內科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研究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5年
中藥真偽鑑別
湖北省高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二等獎
2005年 [13] 
  • 教學、實習基地
截至2021年8月,學校有實踐教學基地184個:1所直屬附屬醫院;20所非直屬附屬醫院;31所教學醫院;41所實習醫院;50個教學基地;41個合作實習點。主要分佈在湖北省轄區各地、市、州、縣,涉及高等院校、醫療衞生單位、衞生主管部門、醫藥公司、科研院所、工廠企業等不同性質單位。 [15] 
教學、實習基地
類型
單位名單
教學醫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
武漢市漢陽醫院
東風總醫院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
丹江口市第一醫院
利川市民族中醫院
十堰市太和醫院
黃岡市中醫醫院
十堰市人民醫院
寧波市中醫院
隨州市中心醫院
武漢市黃陂區中醫醫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醫院
鄂州市中心醫院
武漢市中心醫院
武漢市武昌醫院
武漢市第八醫院
漢川市人民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
咸寧市中醫醫院
武漢市普愛醫院
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
長江航運總醫院
漢川市中醫院
武漢市第三醫院
武漢六七二中西醫結合醫院
實習醫院
大冶市中醫醫院
通城縣中醫醫院
應城市中醫醫院
陽新縣中醫醫院
孝感市中醫醫院
東風汽車公司茅箭醫院
武漢市蔡甸區中醫醫院
老河口市中醫醫院
宜城市中醫醫院
台州骨傷醫院
天門市中醫醫院
武漢六七二中西醫結合醫院
公安縣中醫醫院
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
黃梅縣中醫醫院
武漢市普仁醫院
武漢市第五醫院
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漢川市中醫醫院
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
紅安縣中醫醫院
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院
潛江市中醫院
洪湖市中醫醫院
咸寧市麻塘風濕病醫院
雲夢縣中醫醫院
鄖縣中醫醫院
隨州市中醫醫院
宜都市中醫醫院
浠水縣中醫醫院
赤壁市中醫醫院
武穴市中醫醫院
鍾祥市中醫院
松滋市中醫醫院
武漢紫荊醫院
遠安縣中醫醫院
舟山廣安骨傷醫院
羅田縣萬密齋醫院
南漳縣中醫醫院
教學基地
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
湖北省精神衞生中心
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所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宜昌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所
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
武漢聯合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臨牀檢驗中心
武漢中聯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先聲藥業
武漢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武漢傳承中醫藥研究院
湖北省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鄂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九州通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武漢迪安蘭青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
廬山植物園
武漢市塞力斯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康人壽保險公司湖北分公司
武漢艾迪康醫學檢驗有限公司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武漢市華大基因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公司武漢分公司
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武漢市武昌區法院
武漢市心和堂中醫門診部
武漢市洪山區法院
-----------
合作實習點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廣東省郵電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武漢遠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宜昌人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
江西匯仁集團
武漢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
李時珍製藥集團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職工總醫院
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武漢市精神衞生中心
湖北省直屬機關醫院
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1中心醫院
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
武警湖北省總隊醫院
深圳恆生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
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醫院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
湖北省腫瘤醫院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
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武漢市第七醫院(亞心七醫院)
武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武漢市石化醫院
礄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武漢市漢口醫院
江岸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深圳東湖醫院
青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温嶺市中醫院
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荊門中心支公司 [15] 
參考資料: [15]  (截至2024年5月)
  • 附屬醫院
截至2021年10月,學校擁有1所直屬附屬醫院;20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14] 
附屬醫院
直屬類別
醫院名稱
直屬附屬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湖北省中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國醫醫院(武漢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省職業病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襄陽中醫醫院(襄陽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黃石中醫醫院((黃石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十堰中醫醫院(十堰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宜昌中醫醫院(宜昌市中醫醫院、宜昌市職業病防治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荊州中醫醫院(荊州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鄂州中醫醫院(鄂州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荊門中醫醫院(荊門市中醫醫院、荊門市石化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仙桃中醫醫院(仙桃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黃岡中醫醫院(黃岡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胃腸肛門病醫院(武漢市第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黃陂中醫醫院(黃陂區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江津中醫院(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天門中醫醫院(天門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公安中醫醫院(公安縣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醫院(湖北六七二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隨州中醫醫院(隨州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洪湖中醫醫院(洪湖市中醫醫院、洪湖市類風濕病醫院)
參考資料: [14-15]  (截至2024年5月)

湖北中醫藥大學合作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與20餘個市(縣、區)以及知名企業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共建“中藥產業研究院”,設立30餘項社會獎助學金。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餘所高校、學術團體、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積極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和留學生教育。積極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一帶一路”,納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高等教育體系。 [1]  [50]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術研究

湖北中醫藥大學科研平台

截止2024年2月,學校建有中藥資源與中藥複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老年腦健康中醫藥防護技術與新產品研發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重點研究室;牽頭組建、運營管理湖北時珍實驗室(第十個湖北省實驗室);擁有湖北省中藥資源與中藥化學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道地藥材與創新中藥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基地、針灸治未病國際合作基地、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及其他15個省級、武漢市科研平台。 [1]  [50] 
部分科研平台
平台名稱
中藥資源與中藥複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老年腦健康中醫藥防護技術與新產品研發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藥資源與中藥化學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中藥保健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中醫藥大學國家局級重點學科針灸學
世界針灸學會委員會教育工作委員辦公室
針灸治未病湖北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老年性痴呆(醒腦益智)重點研
針灸研究所
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
參考資料: [16]  [50]  (截至2024年5月)

湖北中醫藥大學科研成果

學校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多項,及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7] 
部分重大科技成果獎
成果名稱
成果主要完成單位
所獲獎勵類別
獎勵時間
“雙固一通”針灸法效應機制及其臨牀應用
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
2009年中醫基本現狀調查報告
湖北中醫藥大學
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
研究優秀成果獎
(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15年
“補腎生髓成肝”治療肝臟病的基礎與臨牀應用研究
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
中草藥DNA條形碼物種鑑定體系
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湖北中醫藥大學
盛實百草藥業有限公司
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澳門大學
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
保健酒現代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勁牌有限公司
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中醫藥大學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華南理工大學
煙台良榮機械精業有限公司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6年
體內過程整合靶向活性成分辨識體系梔子治療關節炎藥效物質基礎研究
郭瑜婕(藥學院博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22年
菊屬植物TS/CYP基因簇的起源進化機制及功能研究
劉義飛(藥學院研究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22年
參考資料: [17]  [51-52]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止2024年2月,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圖書館提供中外文電子圖書148萬餘種、數據庫資源40餘種。有紙質藏書171萬餘冊,古籍文獻1.9萬餘冊,紙質中外文期刊1千餘種。 [53] 
  • 學術期刊
湖北中醫雜誌》,創刊於1979年,系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生物學文摘收錄期刊。 [18-19]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原名《湖北中醫學院學報》),創刊於1999年,旨在報道學校及各教學醫院的教學、臨牀和科研的新成果,2008年6月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19]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術期刊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校標誌

  • 校徽
圖案外形:整體為圓型圖案,分外圈和內圈。外圈部分為中英文校名,上為中文校名,下為英文校名;內圈部分為方型主體建築圖案。 [54] 
圖案內容:外圈上部為中文校名,外圈下部為英文校名。內圈為校大門和圖書館正立面圖案,下有“1958”字樣,代表湖北中醫藥大學創建年份。 [54]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徽

湖北中醫藥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勤奮 求實 發掘 創新 [55] 
校訓含義:
勤 奮:好學上進,苦幹實幹,具有頑強拼搏精神。
求 實:尊重科學,辦事認真,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講求實效。
發 掘:發掘祖國醫藥學寶庫,使之發揚光大。
創 新:尊古不泥古,廣泛運用現代醫藥學理論和實踐成果與現代科學技術開拓創新。 [55]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訓石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訓石
  • 校歌
學校校歌為《湖北中醫藥大學校歌》,由呂文亮、劉成漢作詞,趙曦作曲。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歌

湖北中醫藥大學社團文化

湖北中醫藥大學有攝影協會 [71] 野草音樂社、綠風環保協會等學生社團 [72] 此外,各學院還組建了志願者協會,如:醫學人文學院文馨志願者協會、第一臨牀學院瀕湖愛心聯志願者協會、國際教育學院三葉草青年志願者協會、護理學院天使在行動青年志願者協會、針灸骨傷學院湧泉志願者協會、信息工程學院晨光志願者協會、藥學院蒲公英志願者協會、體育健康學院向日葵志願者協會等。 [73] 
2024年4月23日,校團委召開2023年度志願服務先進集體評審會,多家志願者協會展示了志願服務教育成果。 [73] 
湖北中醫藥大學2023年度志願服務先進集體評審會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5月,湖北中醫藥大學設有曇華林校區和黃家湖校區,佔地總面積1610畝,建築總面積54.3萬平方米。 [1] 

湖北中醫藥大學曇華林校區

曇華林校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特1號, [34]  原址是我國近代最早開辦高等教育的學校之一——文華學院。該校區與附屬醫院連為一體,主要用於臨牀教學。 [58] 
湖北中醫藥大學曇華林校區

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校區

黃家湖校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西路16號。 [34]  距曇華林校區13.5公里,交通便利,佔地面積1410畝,2004年3月啓動建設,2005年秋季啓用,2008年11月整體落成。校舍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道踏綠化40萬平方米。 [58] 
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校區

湖北中醫藥大學行政管理

湖北中醫藥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楊波何小明、劉建忠
黨委常委
參考資料: [25] 

湖北中醫藥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任職時間
黨委書記
高振國
1959.2-1961.3
劉致遠
1961.4-1962.6
陳任遠
1964.4-1972.6
杜宇心
1972.6-1977.11
魏承厚(軍革委主任)
1975.12-1978.11
魏承厚
1978.11-1984.5
董定禎
1987.3-1989.4
羅才喜
1998.12-2006.9
汪華
2006.9-?
院長
曹冰清
1959.2-1982.6
楊百蕎
1984.5-1987.3
張六通
1987.3-2000.1
王華
2000.1-?
參考資料: [74]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園環境

湖北中醫藥大學曇華林校區

曇華林校區校園建築歷史悠久,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獨具特色,校內有小禮堂(原文華大學禮拜堂)、7號樓名醫工作室(原文華大學理學院)、8號樓(原文華大學文學院)、14號樓職工宿舍(原文華大學女生宿舍)、翟雅各博物館(原翟雅各健身房)等湖北省高校首批優秀歷史建築。 [57-58] 
  • 小禮堂
小禮堂是原文華大學禮拜堂,湖北省高校首批優秀歷史建築之一,始建於1870年,為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在文華大學內建造的校園禮拜堂,是湖北校園中興建最早和使用時間最長的禮拜堂。整體為西式建築,廊柱造型為仿古希臘廊柱風格。教堂外觀由下至上為小、大、中三層幾何圖形,顯得嚴肅莊重,富有哲理。辛亥革命期間,日知會成員劉靜庵、胡蘭亭、餘日章等在此宣傳反清革命思想。 [57] 
小禮堂 小禮堂
  • 7號樓名醫工作室
7號樓名醫工作室是原文華大學理學院,湖北省高校首批優秀歷史建築之一,建於1909年前後,為磚木結構二層西式建築。抗戰結束後,因戰時文華大學大量房屋被毀,遂成為教工樓。經學校修繕後,現闢為名醫工作室。該樓改造工程受到湖北省市相關領導高度讚揚。 [57] 
7號樓名醫工作室 7號樓名醫工作室
  • 8號樓
8號樓是原文華大學文學院,湖北省高校首批優秀歷史建築之一,建於1903年,為西式內天井迴廊式磚木結構二層建築,風格奇特。1920年,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到文華大學演講時,曾在此樓住宿。現為學校保衞處、離退休工作處、後勤管理處等辦公樓,除內部稍做修繕外,其外部結構保持不變,歷經百年而不朽。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製的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旋律電影《穿越時空的呼喚》,曾取景於此。 [57] 
8號樓 8號樓
  • 14號樓職工宿舍
14號樓職工宿舍是原文華大學女生宿舍,湖北省高校首批優秀歷史建築之一,建於1912年。 [57] 
14號樓職工宿舍 14號樓職工宿舍
  • 翟雅各博物館
翟雅各博物館是原翟雅各健身房,湖北省高校首批優秀歷史建築之一,建於1919年,2016年11月改造竣工後成為武漢設計之都客廳。為二層磚木結構,最特別之處是中國式重檐廡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這種頂式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太和殿即此種殿頂。該建築為當年的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室內運動場地。杜威、侯仁之等中外著名學者都曾在此講學。 [57] 
翟雅各博物館 翟雅各博物館

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校區

黃家湖校區建設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築藝術於一體,是一座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建築藝術於一體的生態型、園林式校區。校內有五行柱、明德樓、圖書館、人體標本館、中藥標本館、李時珍廣場、藥用植物園、黃家湖醫院、體育館等建築。 [56]  [58] 
  • 五行柱
五行柱位於黃家湖校區正門,是代表五行相生相剋的“木、火、水、金、土”五根浮雕石柱。 [56] 
五行柱 五行柱
  • 明德樓
明德樓是學校的行政樓,一樓的學術報告廳,是學校舉辦大型會議、報告講座等的場所之一,也是同學們汲取“精神食糧”常常會來的地方。 [56] 
明德樓 明德樓
  • 人體標本館
人體標本館位於4號樓杏林閣二樓,館內收藏有仿古針灸銅人、全身動靜脈鑄型人、動脈鑄型人等人體標本。 [56] 
人體標本館 人體標本館
  • 中藥標本館
中藥標本館始建於1984年,2007年遷入8號樓文華樓五樓。館內收藏系列臘葉標本10000餘份,各種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等標本600餘種,其中珍稀罕見藥材60餘種。 [56] 
中藥標本館 中藥標本館
  • 李時珍廣場
李時珍廣場位於南區,是學校地標式建築。廣場正中心是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銅像。銅像後建有大型浮雕——“九九圖”中醫文化牆,上面刻有九大名醫、九大名圖和九大名方。 [56] 
李時珍廣場 李時珍廣場
  • 藥用植物園
藥用植物園佔地面積近100畝。這裏亭台、假山、水榭掩映其間,曲徑通幽,還引種栽培湖北地道藥材、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近600種。 [56] 
藥用植物園 藥用植物園

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友情況

姓名
榮譽
中醫腦病專家,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35]  [59]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35]  [60]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名中醫 [35]  [61]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35]  [62] 
200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醫師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35] 
注:排名不分先後(截至2024年5月)

湖北中醫藥大學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獲獎名稱
2023年
湖北省衞生先進單位 [65] 
2021年
湖北省僑聯繫統2020年度僑情專報工作先進單位二等獎 [63] 
2020年
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單位(校園) [67] 
2019年
武漢市衞生先進單位 [66] 
2015年
2013年
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68] 
2013年
2011-2012年度湖北省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 [69] 
(截至2024年4月)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