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鎖定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是在原湖北中醫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研室、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信息中心、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工程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教育層次為高中起點的普通全日制四年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養為中醫藥行業服務的信息技術人才。
該院現有教職工47人,其中專任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42人,教授4人,副教授1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博士生導師1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學院下設7個教研室、1個信息技術教學實驗中心及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標準化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該院設立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與研究中心、優勢學科中醫藥信息學繼續教育基地。該院開設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院信息管理方向)和醫學信息工程(醫藥軟件方向)等2個專業,現在校本科生515人,中醫藥信息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該院具有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招收“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共設醫院信息管理、中醫藥信息標準化、中醫臨牀數據分析與利用、醫院信息系統等研究方向)。學院信息技術實驗中心擁有1200台計算機,7個專業實驗室。完善的教學、科研、辦公設施為該院中醫藥信息專業人才培養和中醫藥信息技術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文名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湖北中醫藥大學
類    型
中醫藥管理
所屬地區
湖北
教職工
47人
主幹學科
管理學、計算機科學、醫藥學
專業方向設置
醫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方向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育教學

學院除承擔該院的專業教學任務外,同時還承擔全校本、專科生和研究生的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等課程的教學、科研工作以及全校信息技術培訓工作,致力於提高中醫藥人才的信息技術素質。
近年來,信息工程學院根據學科發展趨勢和建設目標,以調整優化專業方向為主線,以打造校級精品課程、爭取校級、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為主攻方向,以中醫藥信息學博士點建設為突破口,以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標準化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軟硬件建設力度為重點,抓住國家大力促進中醫藥信息科學創新發展的良好機遇,根植祖國傳統醫學,依託現代科學技術,大力推進該院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加快構建教學、科研一體化平台步伐,推動信息工程學院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 [1]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該院在中醫藥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領域,先後承擔了多項課題研究任務,取得了多項科技成果,獲得了三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五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十多項省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和優秀軟件獎勵。
中醫藥標準化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承擔中醫藥國家標準的研究任務,先後完成了國家標準《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全國主要產品(中藥部分)分類與代碼》的編制,並由國家技術監督局頒佈實施。2003年承擔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中醫藥標準化戰略研究》,並在該課題研究基礎上,於2005年承擔了《中醫藥標準化發展規劃》編制任務,同時連續三年承擔了國家中醫藥標準化系列項目的研究任務。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研室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研室,承擔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和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課程、市場營銷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全校碩士生的計算機相關課程和部分本科生計算機基礎課程。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5人。主要開設課程有:醫學信息概論、醫院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數據庫原理、VFP程序設計、網絡數據庫、DELPHI程序設計、病案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檢索語言與主題標引、遠程醫療系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等。
  • 醫藥軟件教研室,承擔醫藥信息工程(醫藥軟件方向)專業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4人。主要開設課程有:結構化程序設計、計算機科學導論、算法設計、操作系統原理、軟件測試、編譯原理、軟件建模、軟件工程、XML及其應用、多媒體技術等。
  • 網絡應用教研室,承擔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和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程的教學。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5人。開設的課程包括:計算機網絡、網頁製作、網站建設與維護、數據結構、JAVA程序設計、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專業英語等。
  • 計算機基礎教研室,承擔全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5人。開設的主要課程:計算機操作基礎、VB計算機程序設計等。
  • 高等數學教研室,承擔全校相關專業、層次的數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5人。開設的課程有:高等數學(工科類)、高等數學(檢驗類)、醫藥高等數學(醫藥類)、微積分(管理類)等。
  • 應用數學教研室,承擔全校相關專業、層次除高等數學以外的所有數學應用課程教學。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4人。開設的課程有:醫藥數理統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運籌學、離散數學等。
  • 物理教研室,承擔全校藥學專業、檢驗專業,本、專科生的物理學、電工學教學工作。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3人。開設的課程主要有:物理學、電工學、電子數字邏輯等。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組織機構

學院組織機構圖 學院組織機構圖
如《學院組織機構圖》所示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人才培養

  • 醫藥信管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醫藥信息化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現代管理學基本理論和計算機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及醫藥學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應用及維護能力、熟悉醫藥信息系統、臨牀信息系統、公共衞生信息系統和醫院信息系統的應用、管理及維護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幹學科:管理學、計算機科學、醫藥學。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衞生經濟學、會計學原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導論、管理信息系統醫學信息學醫院信息系統、病案信息管理學、醫學文獻檢索、決策支持系統、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庫原理、網絡數據庫、網站設計與開發、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醫學數據統計分析、XML與電子病歷、醫學數據挖掘、數字醫學圖像、中醫學基礎(中基、中診)、中醫學基礎(中藥、方劑)、現代基礎醫學概論、預防醫學、臨牀流行病學等
學制學位:四年本科,管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醫療衞生部門、醫藥企業及醫藥軟件開發企業從事信息管理、衞生統計、病案管理、圖書與文獻管理和信息系統的應用與維護工作;也可在醫藥研究機構、醫藥高等院校和醫藥衞生管理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管理工作。 [2] 
  •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是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數學、經濟和行為科學及工程方法,結合信息技術研究解決社會、經濟、工程等方面的管理問題的一門學科。這一學科是我國管理學門類中唯一按一級學科招生的學科。
湖北中醫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數學、經濟和行為科學及工程方法,結合信息技術開展中醫藥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培養為中醫藥服務的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才。
我校從1978年起開展中醫藥學與管理科學相結合的研究工作,始終站在國家中醫藥信息管理發展戰略的高度,主持第一部中醫藥標準《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全國主要產品(中藥部分)分類與代碼》的編制;在全國最早開展中醫工程學研究,《中醫控制論》、《中醫計算機模擬及專家系統概論》為該領域第一部專著,是全國中醫工程學會第一屆理事長單位;中醫藥信息學是全國高校中唯一的中醫藥信息學重點學科。
本學科具有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學科隊伍,專業涵蓋中醫藥學、管理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統計學、計算機科學、醫學工程學等多學科,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教授6人;老年教師佔總人數的12%;中年教師63%;青年教師25%;高級職稱71%;中級職稱29%;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63%;具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一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二人。
本學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醫院信息管理中心”、“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與研究中心” 、“優勢學科中醫藥信息學繼續教育基地”,“中醫醫院信息管理示範單位協作組”牽頭單位。在近百所中醫醫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術報告和現場調研等學術交流,活動覆蓋全國各省。舉辦了近在30期中醫藥標準化、醫院信息管理、中醫病案管理等全國性會議和培訓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中醫藥標準化、中醫藥信息化人才。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活動和專題學術講座,派出教師赴美國、日本、瑞士和香港地區學術參訪、講學和研修,邀請美國、日本和國內著名專家到校做專題報告和科研合作。
本學科設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信息工程二個本科專業、培養醫院信息管理、醫院信息系統、中醫藥信息學等方向碩士生,長期從事中醫藥信息標準化、醫院信息管理、醫學信息工程、中醫藥臨牀信息處理與分析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本學科研究工作具有下列明顯優勢和鮮明特色。
1、中醫藥信息標準化研究始終將目標定位在國家中醫藥信息標準化發展的高度,承擔國家《中醫藥標準化戰略研究》、《中醫藥標準化發展規劃(2006-2010)》、《中醫藥標準化發展規劃(20011-2015)》等20多項國家級、省部級中醫藥標準研究項目。2009年我校代表中國參加瑞士日內瓦WHO傳統醫學疾病分類專家研討會,本學科研究的《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為ISO通過中國提案,成立傳統中醫藥技術委員會,並由中國承擔秘書處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為鞏固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礎。本學科中醫藥標準研究方向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及二等獎二項,2009年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一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二等獎一項。
2、醫院信息管理研究擁有一支多學科交叉的科研團隊,開發了第一套適用於我國中醫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中醫病案統計與管理信息系統》,主持《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基本規範》、《中醫藥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方案》、《中醫藥信息化“十二五”規劃綱要》等編寫工作,承擔《“十二五”國家中醫藥信息化重大項目建議編制研究》、《中醫醫院信息化示範工程研究》、《中醫醫院信息管理及信息技術應用》等10多項科研工作。本學科為全國中醫醫院信息管理示範單位協作組牽頭單位。本學科醫院信息管理研究方向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項及二等獎三項。
3、醫學信息工程研究始於1978年,在國內率先成立了中醫工程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中醫學信息工程研究的單位之一,主要開展中醫專家系統、醫院信息系統和醫藥軟件開發與應用的研究,其中《中醫控制論》是我國第一部中醫信息工程應用方面的專著。本學科醫院信息工程研究方向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及二等獎二項。
4、中醫藥臨牀數據處理與分析研究依託校附屬醫院中藥臨牀療效評價中心、中國中醫藥科技數據中心湖北分中心等資源優勢,參與了《醫藥衞生科學數據共享網》、《中藥科技數據羣》、《中醫藥一體化語言系統》等項目的研究工作,研究制定了我國中醫藥綜合衞生統計制度,為我校中醫藥科研工作提供臨牀信息處理與分析技術支持。
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的申報成功,填補了國內中醫藥領域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點建設的空白,實現了我校非醫類碩士點零的突破,為在研究生教育中實現我校“中醫中藥並舉,文理工管相融”的辦學理念邁出了嶄新的一步,對中醫藥學的繼承、創新、現代化、國際化具有重大意義。 [3] 
  • 專業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是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和質量的重要保證,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的基本依據,也是學校對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的前提。為培養合格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我們以教育部1998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目錄》為依據,充分汲取國內同類醫學院校相關專業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的優點,結合我校辦學條件以及社會對信息管裏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人才需求情況,經過廣泛論證,形成了本人才培養方案。
一、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跟我國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步伐,堅持以醫藥衞生改革及中醫藥現代化對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運用需求為導向,根植祖國傳統中醫藥學,依託現代科學技術,按照“學科交叉,知識融合,突出特色,面向應用”的培養模式,培養具有一定的醫藥學文化和知識底藴,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具備紮實的信息化理論功底和較強的信息化實踐能力,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創新實力,為衞生及中醫藥行業信息化提供服務的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創新意識,具備紮實的中醫藥學基礎知識、現代管理學基本理論、信息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中醫藥信息管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等系統分析和設計的知識和能力,能在醫療機構、軟件企業、政府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衞生及中醫藥信息化相關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和評價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中醫藥學、管理學、信息技術的知識,受到醫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方法的基本訓練,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衞生及中醫藥行業信息化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系統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瞭解醫藥衞生信息化發展動態和理論前沿,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
3、掌握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構成和理論特點,熟悉中醫臨牀診療模式,瞭解現代醫學的一般性基礎知識;
4、瞭解本專業相關的衞生經濟學、會計學、醫學數據統計分析等領域的基本知識;
5、具有基本的程序設計能力;
6、掌握醫院信息系統(HIS)的分析方法、設計方法和實現技術;
7、具有醫藥衞生信息的組織、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
8、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
9、具有較強持續學習能力,具有自我延伸能力。
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是醫藥衞生及其相關領域,畢業生可在醫院、醫藥研究機構、醫藥院校、醫療衞生相關的軟件開發公司、國家各級醫藥衞生管理部門從事醫療衞生信息資源的管理,以及從事醫院信息系統、衞生信息系統、醫療決策支持系統的分析、開發、設計、評價和管理工作。
四、主幹學科
醫藥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信息學。
五、主要課程
中醫學基礎、現代基礎醫學概論、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運籌學、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醫學信息學、病案信息管理學、網絡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醫院信息系統、醫學文獻檢索、網站設計與開發、數字醫學圖像、衞生經濟學等。
六、專業方向設置
醫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方向
七、修業年限
四年
八、課程設置
經過長期以來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本專業課程體系已基本成熟,專業課程體系從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內容安排、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等方面都較好地遵循了現代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體現了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協調發展。
本專業課程體系共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塊。
1、必修課含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三部分,具體見課程設置與教學進度表(附件一);
2、選修課含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兩部分。公共選修課包括醫藥類、人文與藝術類、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管理科學類及信息科學類課程,詳細的選修課目錄見《湖北中醫藥大學選修課指南》。專業選修課的具體設置見課程設置與教學進度表(附件一)。
專業在課程設置上特色鮮明。主要課程可劃分為4個部分,即醫藥學基礎、數學、計算機、信息與管理。
(一)醫藥學基礎
醫藥學基礎主要包括兩門課程:中醫學基礎,現代基礎醫學概論。醫藥學是開發和管理臨牀信息系統、醫學圖像處理系統、以及配合臨牀醫生開發計算機輔助診斷軟件的必備知識,是創辦專業特色的必備課程,可使學生對醫學信息資源有深層的理解和認識。
為了使畢業生對今後的醫藥學工作領域有更深入的瞭解,可在後期開設臨牀流行病學和預防醫學概論課程,為提高水平研究和開發利用醫學信息資源奠定基礎,提升畢業生的領域優勢。
(二)數學
數學包括3門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其中高等數學是基礎,其它2門課有較強的實用性,用於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條件成熟時還將開設模糊數學應用選修課。
(三)計算機課程
計算機課程分為兩類:程序類和非程序類。程序類主要包括5門課程: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應用基礎)、可視化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非程序類主要包括:信息技術基礎及應用,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網站設計與開發。
由於本專業的方向主要是計算機在醫藥衞生領域的應用,大部分畢業生的主要工作是醫療衞生信息資源管理或(和)醫療衞生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開發和維護,小部分畢業生從事計算機與醫學的學科滲透。從事信息系統的開發維護和學科滲透需要較強的程序設計能力,從事信息資源管理也同樣需要相當的程序設計能力,否則信息資源管理就形同“空中樓閣”。所以計算機課程在本專業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位置,尤其是程序類課程更是該專業的關鍵課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的“主要課程”也説明了這一點。程序類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程序設計思路和方法,5門課程相互配合,構成一個系統的、完備的課程體系,沿着一系列側重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程序設計思路和軟件開發能力。
作為程序類課程的延伸,以及與計算機網絡課程相配套,還增加了網絡數據庫,其目的是適應軟件市場需要,兼顧培養數據庫系統管理員。
(四)信息與管理
信息與管理主要包括醫學信息學、病案信息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醫院信息系統,醫學數據統計分析、醫學數據挖掘與決策支持、醫學文獻檢索、運籌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等。後2門課程與醫學信息處理和醫療衞生信息管理無直接聯繫,但有間接作用,它着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特別是對那些從事組織管理工作的畢業生,以及到非醫藥衞生領域工作的畢業生,這2門課程的作用不可忽視。這些課程應使用醫學院校組織編寫的教材,或穿插醫學與醫療衞生方面的案例。
為使學生掌握醫藥信息學前沿的知識,適當時候還將開設XML與電子病歷,數字醫學圖像,計算機輔助辨證。這3門課程與前面的醫藥學基礎課程“前後呼應”,為醫藥學基礎課程找到了更有用的位置。儘管這3門課程所涉及的內容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但可使學生處於較高的起點,有利於推動跨學科研究,促進學科滲透,辦出專業特色。此外,這3門課程與信息方面的課程共同作用,可培養學生敏感的信息蒐集、分析和提煉意識,提高信息處理的應變能力。
九、實踐性教學
實踐性教學是為配合理論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加強專業訓練和鍛鍊學生實踐能力而設置的教學環節。本專業在理論教學基礎上,遵循“四年不斷線、一年一個台階”的原則,加強教學實踐,主要包括軍事訓練、社會調查、知識競賽、課堂實驗、課外輔導、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一)軍事訓練
學生在第1學期必須參加為期2周的軍事化訓練。
(二)社會調查
學生在每學年的暑假或寒假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或自己聯繫的單位進行社會調查並撰寫調查報告,以接觸和認識社會,提高觀察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知識競賽
每學年舉行一次計算機知識競賽,鼓勵本專業學生自由報名參加,同時也歡迎其他專業學生參加,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興趣。
(四)課堂實驗
為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部分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信息技術基礎及應用、數據庫應用基礎、可視化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絡數據庫、網站設計與開發等,採取直接在機房內授課的方式,使理論課和實驗課融為一體。在四年期間,通過開放專業實驗室,保證學生充足的上機時間,做到四年期間計算機和網絡實踐操作不斷線。
(五)課外輔導
本專業教師不僅注重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貫徹教學思想、體現教學理念,還非常注重在第二課堂中繼續引導學生,輔導學生參加各類研究和競賽活動。一是組織各類型的學習興趣小組,通過專業教師的組織與輔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以此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鍛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讓學生參與院機房管理與實踐,以充分發揮院機房的作用,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解決學生上機實踐難的問題。三是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學習,以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第3學期安排1-2次教學見習,使學生開闊眼界、明確學習目標。第5學期安排1-2次教學見習,使學生了解信息資源,熟悉HIS中各種信息的採集和組織,加強學生對專業課的理解和認識,對後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有了更明確的目標。
(六)畢業實習與設計
第7和第8學期為畢業實習與設計時間。這階段以學生為主體,要求掌握綜合性的專業實踐技能,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主要階段有:
1、畢業實習階段。要求學生以實習單位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選擇實習單位需改善的某系統、流程、環節為研究對象,按照系統化和結構化的思路,遵循“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以畢業設計的形式,應用信息化的知識、方法和技術進行現狀考察、記錄與分析,最後提出解決方案,完成畢業設計的選題,完成文獻綜述、開題報告等專題報告。
2、畢業設計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信息類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通常以下面四種類型: (1)完成一個不太大的實際項目或在某一個較大的項目中設計並完成一個模塊(如應用軟件、工具軟件或自行設計的板卡、接口等等),然後以工程項目總結或科研報告、或已發表的論文的綜合擴展等形式完成論文。(2)對一個即將進行的項目的一部份進行系統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選型,分塊,設計部分模塊的細化)。(3)對某一項計算機領域的先進技術或成熟軟件進行分析、比較,進而能提出自己的評價和有針對性創見。(4)對某一個理論問題有一定見解,接近或達到了在雜誌上發表的水平。
依據上述的論文類型,由於各類工作特點的不同,畢業設計階段在蒐集整理論文的素材、組織安排論文的結構方面,應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
十、成績考核
為檢查教學結果,衡量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素質,學生所修讀課程均要進行考核,並結合平時學習情況評定學習成績,考試成績載入學生檔案。考核方法以閉卷考試為主;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進行實際操作考試,根據實踐課所佔比例與筆試成績相結合計算總成績。
成績考核辦法及成績評定均按照《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分制管理規定》中的各項條款執行。
教學實習與畢業實習期間,在各科實習結束時均要考核學生實習合格與否;畢業實習全部結束後還要進行有關科目的臨牀技能考核及有關課程的理論考試和畢業論文答辯
十一、畢業及學位授予
學生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考核合格,准予畢業,發本科畢業證書;符合授予學士學位的有關規定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4]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本科專業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醫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醫藥信息化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現代管理學基本理論和計算機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及醫藥學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應用及維護能力、熟悉醫藥信息系統、臨牀信息系統、公共衞生信息系統和醫院信息系統的應用、管理及維護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主幹學科:管理學、計算機科學、醫藥學。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衞生經濟學、會計學原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導論、管理信息系統、醫學信息學、醫院信息系統、病案信息管理學、醫學文獻檢索、決策支持系統、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庫原理、網絡數據庫、網站設計與開發、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醫學數據統計分析、XML與電子病歷、醫學數據挖掘、數字醫學圖像、中醫學基礎(中基、中診)、中醫學基礎(中藥、方劑)、現代基礎醫學概論、預防醫學、臨牀流行病學等
學制學位:四年本科,管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醫療衞生部門、醫藥企業及醫藥軟件開發企業從事信息管理、衞生統計、病案管理、圖書與文獻管理和信息系統的應用與維護工作;也可在醫藥研究機構、醫藥高等院校和醫藥衞生管理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管理工作。
醫學信息工程專業(醫藥軟件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醫藥信息化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醫藥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具備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醫藥科學研究的基礎能力、能從事醫藥領域信息系統的開發、維護、測評的軟件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醫藥學。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計算機專業英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普通物理學、數字邏輯、計算機科學導論、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網絡數據庫、計算機組成原理、算法分析與設計、操作系統原理、軟件工程、J2EE架構設計與開發、醫院信息系統、網站設計與開發、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XML與電子病歷、醫院信息化項目管理、臨牀信息標準與處理技術、遠程醫療系統、醫學信息學、醫學數據挖掘、中醫學基礎(中基、中診)、中醫學基礎(中藥、方劑)、現代基礎醫學概論。
學制學位:四年本科,工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醫療衞生部門、醫療器械設計與生產部門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各類信息系統和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應用、設 計、開發、維護和評測等工作;也可在醫藥研究機構、醫藥高等院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2] 

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科學研究

“中醫藥信息學”重點學科
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藥信息學”學科是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形成的一個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富、特色明顯、在學術界影響較大的學科。
學科基本狀況 中醫藥信息學科是湖北中醫藥大學的特色學科之一,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開始招收研究生。2009年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級重點學科,
學科現有成員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講師9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4人,具有碩士學位者15人。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學術帶頭人毛樹松教授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中醫藥信息技術學會常務委員、中華醫院管理學會醫院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湖北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理事,長期從事標準化和醫學信息技術研究。學科帶頭人趙臻教授現任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標準化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信息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計算機教育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醫藥標準化、中醫藥信息技術、中醫藥數據挖掘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現有27年的學科建設與管理工作經驗和豐富的科研項目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作風正派,敢於創新,思路開闊,能團結同事,在團隊中有較強的凝聚作用。
學科教師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成果。近10年來,出版了《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中醫病證分類編碼》、《漢英中醫藥分類詞典》、《中醫藥標準化概論》、《中醫藥標準化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醫藥標準化發展規劃(2006-2010年)》、全國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醫院信息系統》、《湖北中醫現狀調查》、《中醫病案管理學》、《中醫藥統計學與軟件應用》、《中醫藥文獻檢索》、《中醫藥文獻信息獲取與利用》等20餘部著作;在《武大學報》《湖北中醫學院學報》、《中國衞生信息管理雜誌》、《醫學信息》、《軟件導刊》、《中國科技信息》、《數理醫藥學雜誌》、《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中華中西醫雜誌》、《光明中醫》、《中國科學教育》、《中國科技信息》等國內核心期刊和其他刊物上發表了相關文章300餘篇。
學科成員近10年來主持完成或正在進行的省部級以上課題、項目40餘項,主要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醫藥標準規範技術體系研究--中醫技術標準分類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十二五”中醫藥標準化發展規劃研究》、《中醫藥標準基本體系框架和分類規範研究》、《中醫醫院信息化標準體系研究》、《中醫藥標準實施情況調研與分析》、《中醫藥標準體系建設的研究》、《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中醫醫院信息化標準體系研究》、《中醫藥標準保障服務體系—中醫藥標準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方案》、《中醫醫院信息基本數據集標準》、《全國各省市中醫基本現狀調查方案研究》、《中醫醫院信息化示範單位及實施方案研究》,湖北省科技廳項目《辨證論治數理模型及其數字化研究》,湖北省教育廳項目《醫藥信息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於數據挖掘方法的濕熱證量化診斷標準研究》、《中醫藥古籍文獻標引與數字化技術研究》,湖北省衞生廳項目《湖北省中醫現狀調查》等。
學科成員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財政系統優秀軟件一等獎、廣州軍區衞生科技進步三等獎、湖北省第五次優秀高教科研論文三等獎、湖北省計算機優秀軟件、重慶市計算機開發應用優秀成果獎等40餘項獎勵,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好的影響
(二)學科優勢與特色
1.中醫藥信息標準化研究
中醫藥信息標準化研究的內涵為:一是中醫藥信息表達的標準化;二是中醫藥信息交換的標準化;三是中醫藥信息處理與流程的標準化。
學科中醫藥信息標準化研究工作主要內容及特色是始終堅持機制創新,以老帶新,倡導和培育團隊精神,鼓勵大膽探索,鼓勵學術爭鳴,鼓勵學術交叉,鼓勵多學科合作。在中醫藥信息標準化科學技術、信息的分類編碼、中醫藥信息標準化框架研究、中醫藥信息標準化分類研究等專業技術領域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始終將研究的首要目標定位在國家中醫藥信息標準化發展需要的高度,特別注重中醫藥信息標準化的“思路與方法學”研究和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及緊迫性的中醫藥信息標準的編制研究。主持了我國中醫藥第一部國家標準《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的編制、《全國主要產品(中藥部分)分類與代碼》的編制。在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共同關心的中醫藥信息標準化研究的基礎上,始終保持着團隊多學科背景、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團結穩定的優秀中青年隊伍,是行業內從事中醫藥信息標準化技術研究,基礎最好、時間最長、成果最多和水平最高的團隊之一。2009年,我校王華校長、毛樹松教授代表我國參加了世界衞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的傳統醫學國際標準專家會議及在香港召開的世界傳統醫學國際標準研討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於我們在中醫藥標準化研究領域所作的貢獻及研究水平,在我校設立“國家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與研究中心”。近5年我們承擔了全國多期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中醫藥標準化人才。
2.中醫藥數據分析與利用研究
中醫藥數據分析與利用研究的內涵為:基於中醫藥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與信息,利用文本挖掘方法、關聯分析方法、信息計量方法等各種數據分析方法和高性能計算、數據庫等信息技術,對科技文獻數據集進行主題提取、信息計量、語義分析,形成輔助科技評價指標、模型與科技評價應用系統,為中醫藥管理、臨牀、科研提供決策支持。
學科中醫藥數據分析與利用研究工作主要內容及特色是在一支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團隊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中醫醫院信息化系統實踐與管理,在基於中醫醫院信息化系統中獲得的數據與信息,利用文本挖掘方法、關聯分析方法、信息計量方法等各種數據分析方法和高性能計算、數據庫等信息技術,對其進行主題提取、信息計量、語義分析,形成輔助科技評價指標、模型與科技評價應用系統,為中醫藥管理、臨牀、科研提供決策支持。我校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最早開辦了本科專業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醫院信息化方向)和醫學信息工程(醫學軟件方向),並招收中醫藥信息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博士研究生。確立了依託學校中醫藥學科資源,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建設具有中醫藥特色、國內同類院校中先進水平的中醫藥信息學學科的總體目標。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帶動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培養為中醫藥現代化服務的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
3.中醫藥文獻信息資源研究
中醫藥文獻信息資源研究內涵為:中醫藥文獻信息資源的獲取、保護、存儲、處理、傳播。
我校作為中國教育網華中地區二級接點單位(華中地區僅有二家)、中國中醫藥科技數據中心湖北中醫學院分中心,中醫藥文獻信息資源研究主要工作內容和特色是積極參與《醫藥衞生科學數據共享網》、《中藥科技數據羣》、《中醫藥一體化語言系統》等項目的研究工作,多次參加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有關中醫藥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文獻數據)的整理、加工、利用等工作。並對古籍及民國文獻原生性保護與再生性保護及其深度利用,海外文獻的收集、整理與深度利用,數字圖書館建設與共享服務;對中醫藥文獻數據進行鑑定、收集、存儲、傳播、檢索和分析研究等。
(三)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面臨的機遇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對進一步加快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為加速發展信息技術在中醫藥創新領域中的應用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國家16部委聯合制定的《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從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全局出發,明確了“繼承,創新,現代化,國際化”四個方面的基本任務,提出了六個優先領域。國家為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將重點落實加大投入、政策扶持、組織協調三個方面的措施,我們可以利用政策優勢加快中醫藥信息學學科建設和發展。
《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根據中醫藥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因人而異、複方用藥等認識論和方法論特色,集成生物醫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複雜科學等研究方法,建立面向未來醫學、與中醫藥理論和臨牀診療特色相適應的方法學體系,豐富和發展生命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重點開展辨證論治個體化干預過程的臨牀信息採集與複雜數據分析方法、中醫藥個體化療效評價方法、中藥複雜成分及與人體的相互作用、中醫藥繼承與技術創新等現代方法學研究。”為中醫藥信息學科建設指明瞭發展的方向。
2.面臨的挑戰
我校中醫藥信息學學科建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從外部發展條件看,全國各中醫院校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兄弟院校中醫藥信息學學科通過資源整合,加快建設步伐,整體優勢開始顯現;從內部來看,我們自身學科隊伍結構還不甚合理。缺乏兼具中醫藥學和信息學的高層次、複合型學術人才。
今後一段時期是中醫藥信息學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在建設過程中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信息工程學院“適度擴大規模,合理調整結構,重在提高質量”的辦學要求,爭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為主攻方向,以爭取完成博士點建設為突破口,以加強中醫藥標準化與信息技術研究平台軟硬件建設力度為重點,緊緊抓住國家大力促進中醫藥信息科學創新發展的良好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信心、增強緊迫感、乘勢而上,大力推進學科建設和發展,形成教學、科研並舉,以科研帶動教學、教學促進科研的良性互動,構建教學與科研一體化學科建設平台。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