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流

(重慶市榮昌區清流鎮)

鎖定
清流鎮隸屬重慶市榮昌區,地處榮昌區西北角,清流鎮1953年建鄉,距榮昌城區45公里,距四川內江市區28公里,幅員面積26平方公里,西南與內江市東興區平坦鎮接壤,東北與吳家鎮相連,東南毗鄰盤龍鎮遠覺鎮 [1]  總人口為15922人。
清流鎮素有民族之鄉、生態之鄉和渝西生態肉牛養殖基地之稱。
中文名稱
清流鎮
外文名稱
Qingliou
別    名
銅鼓鎮,永興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重慶市榮昌區
下轄地區
3個自然村、1個社區
政府駐地
清流社區 
電話區號
023
郵政區碼
402673
地理位置
榮昌區西北部
面    積
26平方公里
人    口
15922人
方    言
重慶方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清真寺、沙子坡、清流河、油菜花
火車站
內江火車站  榮昌火車站
車牌代碼
渝C

清流建置沿革

清流鎮的由來和發展尋蹤
榮昌縣北部,有一條流淌不息的河流,叫清流河。因為這條河,當地就有了“清流”這一詩情畫意的名字。不過,這裏以前並不叫清流,而叫銅鼓,與榮昌縣北部的銅鼓鎮同名。
風雨銅鼓橋
清流河
清流河(5張)
在距離清流鎮政府一公里遠的地方,有一座橫跨清流河的單拱石橋。這座橋,被當地人稱為銅鼓橋。銅鼓橋一端連着清流,另一端連接的卻是內江。這一特殊的連接方式,也使銅鼓橋成為清流鎮通往平坦鄉的唯一的橋樑。
“清流鎮是我們的‘油鹽場’。”河對面,銅鼓橋頭的村民説。他們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平坦鄉的村民。當初,重慶直轄,有消息説準備把他們那一片都劃歸重慶,為此,他們高興了好一陣,“我們到平坦鄉太遠了。”因為他們經常到清流鎮交易,雖然場鎮規模和交易規模並不大,但清流成為名副其實的“邊貿市場”。銅鼓橋橋面深深的凹痕,記錄了古往今來過橋的腳印,也見證了這座橋兩端的經濟社會發展。
橋附近年齡大一點的村民都記得,以前,銅鼓橋兩端的岸上,有石碑石牌坊。“清流這邊,是一座石碑,碑上刻了好多字,還有很多名字。平灘那邊,是一座廟,廟外有一些石牌坊,牌坊上也刻很多字。破四舊的時候,這些東西都被破壞了。”據當地村民説,這座橋大約修建於清朝,以前橋面是三塊石板,後來修繕過幾次,橋面就成了兩塊石板。
上個月,清流鎮政府和平坦鄉達成協議,各自修繕銅鼓橋在自己轄區內的部分。“我們和平灘的界限在清流河中心。”銅鼓鎮黨委書記周林春和鎮長李剛都這樣説,“這座橋因為年辰久了,有些地方已經很危險,尤其是河面漲水的時候,這座橋好些地方要淹沒,更危險。但是平灘那邊很多村民要過來趕場,再加上河對面有100多名學生在這邊上學,每天都要從橋上經過。考慮到大家的出行安全,所以我們和平坦鄉商量之後,決定共同出資維修銅鼓橋。”雖然僅僅一河之隔,但是清流的經濟發展狀況要好於平灘,“當時他們還開玩笑,説我們的經濟好一些,修橋要多出點錢。”周林春笑着説。
從銅鼓橋回來,領路的一位村民還帶領記者去離橋不遠的村裏看了幾塊上千斤的石頭。據村民介紹,這裏當時有一座糖廠,這幾塊石頭當時就是榨甘蔗用的。那時候,不僅是清流本地,河對面的平灘也一樣大片大片地種着甘蔗。從他的描述中,不難想象當年成羣結隊的馬匹馱着甘蔗過橋來的情景。
銅鼓大王和銅鼓沱
當地村民介紹,清流鎮政府旁,過去是水碼頭。水碼頭旁有一座廟,廟裏供奉着不少菩薩,其中最大的一尊菩薩兩米多高,手執鋼鞭,大家叫他銅鼓大王。銅鼓大王能鎮邪,這是當地人最愛説的。
傳説,不知道哪朝哪代,銅鼓鎮出了一位大官,在當時官至宰相。這麼偏僻的地方出了這麼大一個官,當地人感到很自豪,於是自發為他塑像。這樣一代傳一代,這位宰相慢慢地就被傳説成了神,被封為銅鼓大王,能祛邪避邪。這個傳説至今還被當地人津津樂道。
為什麼叫銅鼓大王,這和當時的地名來源有關。清流河在清流境內有十多公里,其中有個神秘的洄水沱。究竟有多神秘?當地人説,1973年大旱,其他地方的水基本幹了,唯獨這個地方有水。村民搬來兩台35千瓦的電動抽水機,連續抽了10來天,那水卻絲毫不見枯竭,有人為了丈量這個沱究竟有多深,專門砍了竹子,破竹成蔑,30多來條10多米長的竹篾連起來,還是沒探到水底。這個洄水沱,有的説下面有一個銅鼓,説是原來就有一面很大的銅鼓,破四舊的時候被人推下水去了,地點就在這個洄水沱。另一種説法似乎更可信一些。説是這個洄水沱上面大,下面小,像一口倒置的巨大銅鐘,銅鼓就是因此得名。
還有一種説法,也是關於銅鼓鎮的名稱來歷。據解放後擔任清流鎮第一任正鄉長的呂紹章説,以前其實也不叫銅鼓鎮。相傳清朝時在爛糖房(清流社區四社)發生了一起“孝子殺父”(兒子把父親殺死)案,按當時的清朝法律,要“改州換姓”,“三里該斬、五里充軍”,也就是説距離殺人地點三里內的所有人全部該斬、五里內人員要充軍,所以改為銅鼓鎮。
無論銅鼓大王的塑像還是銅鼓沱的神秘,如今都只能在人們的語言中活靈活現。而實實在在的是,無論是否沾光於曾經的“銅鼓”兩個字,大家如今的生活都比原來過得好。
油菜花
油菜花(6張)
水碼頭和“小台灣”
清流鎮以前是個水碼頭。這是採訪中大家共同的説法。交易最多的,是私鹽和煤炭。清流河全長一百多公里,上游經吳家鎮一直通到四川安嶽縣的李家鎮,下游一直通往沱江。
“以前,清流有個鹽廠,但是出產的鹽巴質量不高。”當地一位村民説,自貢出產的鹽巴,通過水路,從內江運送到榮昌境內,就在清流的碼頭轉運,因為不通公路,所以轉運到此,這以後的陸路,全靠馬匹轉運到榮昌和附近區域。與之相呼應的是,榮昌和附近區域出產煤炭,也是依靠馬匹運到這個碼頭,再通過水路轉運出去,“每天都有100多匹馬在駝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解放前夕。
因為這裏當時並未裏設立正式的官府治所,基本上是民間自發形成的市場,所以繁盛的碼頭經濟帶來的是江湖色彩濃郁的袍哥文化,這也造就了這裏土匪橫行的局面。“那時候這裏除了保長,剩下的都是袍哥大爺,沒有其他當官的了。”
“以前,這裏被稱為‘小台灣’。”採訪中,一些年紀大一點的居民還能想起一星半點的傳説。“小台灣”,是因為類似於古代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命名。地處榮昌、安嶽、內江的交界地帶,沒有官府的治所,缺少規範的行政管理就是個“三不管”的地方,再加上繁盛的經濟,沒有土匪絕對是一大奇蹟,因此這裏當時土匪橫行是很自然的事情。
呂紹章説,剛解放時,自己在這裏當武裝隊長,1951年,清流解放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鎮反,剿滅土匪。1952年,這裏開始進行土改。
從銅鼓到清流
“以前這裏估計比吳家鋪還大。”當地一些年老的居民説。他們的説法,得到鎮政府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的人的贊同。他們説,鎮政府和中學的地底下很多石頭,這些石頭是當時的牆腳石,有的是街面鋪設的地板石。似乎與他們的説法相印證,一位工作人員還帶領記者看了幾座古墓。儘管古墓裏的陪葬早已被盜竊一空,但從現存墓葬的規模看,絕對是有錢人家的墓地。據説,還有墓地被發現時以巨大鐵鏈鎖住墓門,連盜墓賊也毫無辦法,墓前還有大缸,缸內裝滿了燈油,被人發現的時候,缸裏的長明燈還沒熄滅。
而在清流鎮的“四門子”,也就是現在的永興寺村一社,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上,有一尊菩薩,被當地人稱為“靈官菩薩”。在靈官菩薩旁有兩塊碑刻,一塊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另一塊是清朝道光年間的。據説有人從這兩塊碑刻中發現玄機,在菩薩四周的幾塊巨石中,找到了許多元寶。
種種傳説相互印證,讓人感覺這裏以前的確繁華。
但這些繁華早已成了過眼煙雲。隨着歷史車輪的不斷前進,這裏也迎來了新時代。
據原縣政協副主席黃石聲在《榮昌縣各鎮的人文歷史概況》中介紹,“解放前,此地是仁義、盤龍、吳家通往內江的水路交通要道,商旅川流不息。
改革開放以來,清流鎮的經濟社會也逐步發展起來。因為這裏是回族的聚居地,回族的民族習慣讓他們和牛羊更加親密。村民不僅從外地買來肉牛飼養,還逐步在本地興起了牛市場。附近的農民交易肉牛、乳牛,都願意來這裏。“清流街上有一個茶館,是大家談牛生意的固定場所。”當地人介紹説,一般是逢場天交易,交易量最大的時候,一場有七、八十頭牛,平常也有二、三十頭牛的交易量。近幾年來,清流更是朝着“渝西肉牛養殖基地”的目標加快了腳步。
榮昌清流鎮是重慶回族相對聚居的地方
清流河 清流河
,清流鎮回族歷史與巴蜀歷史是不可分割的,追憶巴蜀的歷史,據回族史料記載可上溯到唐代末期,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部將杜毗羅在南詔軍的配合下曾俘虜2萬的“大食”兵(大食:指中國唐、宋時期對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的專稱和對伊朗語地區穆世林的泛稱),本應由杜毗羅帶到四川,但後來不知去向。公元880年唐僖宗廣明元年,黃巢起義攻克長安。公元881年,唐僖宗逃亡成都,隨行人中就有波斯人,後來波斯人定居成都繁衍生息,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但大批迴民還是元代遷居四川后得以擴大。明末清初,因戰亂,湖北麻城、孝感等地部分回族遷徙來到榮昌清流定居。
榮昌縣清真寺位於重慶市榮昌縣清流鎮清流村。清代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在回族知名人士海安志的提議下,穆世林羣眾集資、募捐,創建了榮昌縣清真寺。駐寺阿訇實行聘請制,歷任該阿訇有:海志安、馬洪光、馬華軒、買俊三、馬錫稱、馬秀夫、沙仁齋等人。解放前駐寺阿訇生活費是穆世林羣眾資助供給,解放後由縣財政補助生活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清流鎮清真寺恢復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市、縣政府幾次撥款進行了專項維修,重慶市伊斯蘭教協會給予過經費支持。清真寺現有建築面積550平方米,有回民墓地2畝。
清流鎮1953年建鄉,因境內有座永興寺,即名永興鄉。1958年公社化時,與玉方鄉和吳家鎮合併,成立吳家人民公社。1962年單獨成立永興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地處清流河畔,即更名為清流人民公社。仍屬吳家區轄。1994年,建制調整,撤區建鎮,為清流鎮。2001年6月,又一次建制調整,撤鄉並鎮,仍為清流鎮
清流鎮 清流鎮

清流行政區劃

清流鎮2007年轄清流、龍井廟、永興寺、馬草、新廟子5個行政村。
清流鎮2014年轄3個自然村和1個社區,35個社 [1]  ,清流社區、 馬草村、 龍井廟村 、永興寺村

清流地理資源

清流位置境域

清流鎮境西南與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接壤,東北與榮昌吳家鎮相連,東南毗鄰榮昌盤龍鎮、遠覺鎮。

清流地貌特徵

清流鎮屬淺丘地形,轄區內地勢平坦,馬草壩、蘭家壩等村社屬典型的平原地貌。地形以方山中丘為主,土壤以黃壤為主,海拔高度為350米。

清流水能資源

清流河是長江一級支流沱江的左岸支流, [2]  全長18.3公里,流域面積230.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9.64立米/秒。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海拔落差小,水運發達,通航里程84公里,從上游吳家鎮直達下游與沱江交匯處。清流河是榮昌縣兩條無污染大河之一。

清流自然資源

清流氣候特徵

清流鎮屬亞熱帶季風地區,年平均氣温18℃,最高氣温39.9℃,最低氣温3.4℃,無霜期320天左右,日照1280小時左右,降雨量1117毫米左右,雨量充足。

清流生物資源

全鎮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主產為玉米 [1]  、油菜、水稻;經濟作物以塔羅科血臍、巨桉、花生為主;畜牧業以肉牛、生豬、雞為主。

清流人口民族

清流人口

清流鎮2013年總人口為15922人。 [1]  2007年出生人口為169人,政策性生育率為73.37%。

清流民族

清流鎮回族土家族彝族侗族白族苗族蒙古族傣族傈僳族高山族瑤族壯族等12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回族為主,是榮昌縣有名的回胞之鄉。
2007年出生人口為169人,政策性生育率為73.37%。清流鎮山清水秀,回民民族風情特色十分濃郁。至今,渝西川東地區的穆斯林羣眾每年仍到清流清真寺參加現任阿訇主持的民俗活動。這裏生活的回民仍然保留和傳承着民族的特色,與全世界穆斯林一樣歲歲年年慶祝着自己的節日,開展着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常看到男子戴上小白帽,穿白長袍或對襟服,女子戴各種花色的頭巾、穿坎肩、着黑色長袍或半長袍的民俗風情。清流鎮是回民民風民俗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也是重慶市回民最為集中的聚居地。在清流鎮這塊熱土上生活着13個民族,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他們相互尊重,安居樂業,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共同創建了重慶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民族村寨等榮譽稱號。

清流經濟概況

清流農業

馬草村 馬草村
糧食總產量達到6093噸,佔年計劃的100%;農民實現人均純收入3474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583元,增長20%。實現財政收入86.6萬元,佔全年計劃60.2萬元的143.9%,比2006年同期增長32.7 %,其中工商各税13.7萬元,佔全年計劃100.2%,契税0.7萬元,佔全年計劃的116%,非税收入72萬元,佔全年計劃的156.5%。化解債務21萬元。鎮內油菜產業優勢也非常突出,每年規模在5000畝以上,且成片種植規模在3000畝以上。
2007年清流鎮工農業總值實現12862萬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2453元,增長23.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052萬元,佔任務數的128%

清流工業

從自然地理等條件來看,清流發展工業條件較差。清流鎮藉助全縣發展工業政策以及清流鎮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的大好機遇,轉變發展思路,實行“大工業進入縣工業園區創税收,小工業落户場鎮創業園富民”的工作舉措,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招商引資12個近5億元,取得了工業發展的良好成效。
清流鎮提出“和諧清流”建設目標,加大了民生投入,加快了惠民工程建設,積極改善社會事業,在教育、醫療、衞生、文化、民族團結、整村脱貧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凝聚了民心,促進了社會穩定,也為發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條件。從近幾年清流鎮發展的主要指標比較來看,該鎮經濟發展已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預計到2013年底全鎮財政收入可達到210萬元,較2012年增加32萬元,增長約1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可完成2.3億元,比2012年增加0.4億元,增長21.0%;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10637元,比2012年增加1545元,增長16.9%。從這些指標來看,清流鎮已具備較好地發展基礎。從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來看,更具備了加快發展的獨特優勢和可操作性。

清流特色產業

渝西萬頭肉牛養殖基地
肉牛
肉牛(2張)
清流 [1]  正建設渝西萬頭肉牛養殖基地,肉牛產業正邁向規模化。現有肉牛養殖户800多户,30頭以上規模户20餘户,散養户700多户,年出欄肉牛9000餘頭。
塔羅科血臍
塔羅科血臍
塔羅科血臍(5張)
清流正在發展榮昌唯一的“塔羅科血臍”水 [1]  果產業,已建成6300畝“塔羅科血臍”基地,果子香甜可口、入口化渣,品質優良,深得消費者的喜愛。在2009年12月成功摘得重慶市名優柑橘評選銀獎,並獲得無公害產品質量認證。

清流社會事業

清流交通

清流鎮內主幹道實現二級公路泥改油後,到達榮昌縣城僅42公里,到內江市區僅35公里,到達成渝間最短距離的成渝複線高速大足鐵山出口僅20公里,均為二級以上公路。各村(社區)均實現村村通泥改油公路。
境內吳清路、清平路等主幹道均改造成二級公路,且村級道路也實行了泥改油和泥結石,全面提升了生產、生活交通的條件。

清流教育

清流鎮有學校3所(清流鎮民族中學、清流鎮民族小學 、村小)。

清流醫療

醫院1個,鄉村衞生室多家。金融機構2個,畜牧站1個,派出所1個。

清流城鎮

清流鎮是榮昌區唯一的民族鎮。為促進旅遊、商貿等產業發展,進一步挖掘和弘揚民族文化,展現少數民族聚居鎮風采,打造伊斯蘭民族之鄉,鎮黨委、政府正傾全力將清流鎮打造成為重慶市唯一伊斯蘭民族風貌特色鎮。對清真寺、回民廣場、新回民民居羣、回民文化展示區、回民文化商業街、特色飲食區、回民民俗博物館等城市功能進行合理佈局,全部採用伊斯蘭風格,並在顯要位置建設標誌性建築,突出伊斯蘭民族風格。對現有場鎮房屋按照伊斯蘭風貌進行改造,對店招鋪牌及各種標誌標牌進行統一規劃、設計並以漢、迴文標寫。 [1] 

清流風景名勝

伊斯蘭風情小鎮
伊斯蘭風情小鎮位於清流鎮,由於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其房屋建築多以伊斯蘭建築風格為主,場鎮內5萬平方米的伊斯蘭建築形成了一條獨特、靚麗的風景線,遊客置身處其中如同置身於異域的國度,讓人心曠神怡。同時,小鎮內還配套建設了民族文化廣場、回民活動中心、回民民俗博物館等多個反映回族民俗文化的景點,通過這些載體不僅可供四面八方的穆斯林羣眾開展禮拜,更可讓遠道的遊客對回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伊斯蘭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瞭解。 [1] 
開齋節
開齋節
開齋節(3張)
開齋節是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曆每年9月為齋月,凡成年健康的男女穆斯林,都應全月封齋,即每日從拂曉至日落禁止飲食、娛樂和房事。齋月結束後的第二天,穆斯林們將聚集在清真寺做禮拜,以無比喜悦的心情歡度開齋節的到來。 [1] 
開齋節每年7月29日,是伊斯蘭曆10月1日,隨着一個月封齋的結束,穆斯林迎來了開齋節。當天,來自清流鎮、吳家鎮、盤龍鎮以及四川內江平坦鄉等周邊鄉鎮的200餘名回族穆斯林羣眾聚集在清流鎮清真寺做禮拜,歡慶開齋節,祈求幸福和諧。
清真寺
清真寺
清真寺(2張)
位於清流鎮清流社區二社,是渝西地區唯一一所伊斯蘭教宗教活動場所。始建於清光緒22年,由在成都皇城寺學習畢業的海安治阿訇牽頭修建大殿,十多年後再經廣大穆斯林羣眾集資及外地募捐款項修建下廳及兩邊廂房。整個清真寺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其中大殿約100平方米,附屬房屋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包括廚房、阿訇住房、沐浴房、接待室、保管室、下廳、殯葬室等)。清真寺屬傳統中國式四合院建築,大殿主體是穿木結構,其他房屋經維修後改建成磚木結構。大殿脊樑頂部現仍保存有各種手工雕塑,屬於花草蟲魚之類,極富歷史價值。 [1] 
清流鎮油菜花觀賞基地
清流鎮油菜花觀賞基地位於清流鎮社區和馬草村,總面積近萬畝,菜花觀賞核心區5000畝,距縣城4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1] 
“油菜花開滿地黃,叢間蝶舞蜜蜂忙;清風吹拂金波湧,飄溢醉人濃郁香”。每到春季,在清流鎮場鎮周邊與沿河兩岸上萬畝油菜花競相怒放,綠色的葉子烘托着黃色的花瓣,濃郁的花香引來眾多的彩蝶與蜜蜂飛舞,一望無際的金色花海與場鎮獨特的伊斯蘭建築風貌交相輝映,呈現出海市蜃樓的景象,使人感覺置身於異域的國度。盪舟清流河,兩岸美麗的風景令人陶醉,讓人流連忘返。
銅鼓橋
銅鼓橋
銅鼓橋(2張)
銅鼓橋在距離清流鎮政府一公里遠的地方,一座單拱石橋橫跨清流河。這座橋,被當地人稱為銅鼓橋。銅鼓橋一端連着清流的土地,另一端連接的卻是四川的土地。這一特殊的連接方式,也使得銅鼓橋成為清流鎮通往重慶行政區域外的唯一的橋樑。銅鼓橋始建於清朝,全長74.5米,寬1.4米,厚0.55米,橋面由兩塊石板鋪就而成。粗糙的橋板上,留下了昔日馬車和人們的足跡踏痕,似在訴説着歷史的滄桑。 [1] 
靈泉寺
沙子坡靈泉寺
沙子坡靈泉寺(5張)
位於清流鎮沙子坡(榮昌縣的西北角),是吳家、盤龍、遠覺、清流四鎮的交點處,距離縣城55公里。靈泉寺始建於1904年,因葉觀音的靈感和四方井的泉水清甜,故取名為靈泉寺。整個寺廟佔地面積20畝,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寺內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以及客堂、僧人住宅,會議室、辦公室、接待室等設施。其中:大雄寶殿內供有三尊大佛和南海觀音、文殊、普賢、西方三聖、十八羅漢;觀音殿內供有十二緣覺、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藥師佛;天王殿內供有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珈藍。 [1] 
清流河
清流河畔油菜花 清流河畔油菜花
清流河沿河兩岸,高山、平壩交錯分佈,樹竹翠綠成蔭,倘若乘船沿河觀光,那碧波盪漾,連着兩岸秀麗的自然和人文景點風光,定會讓人心曠神怡,感到“船在河中行,人在畫中游”;山清水秀,山河秀美,讓你留戀。 [1] 
清流河是當地的魂與根,孕育了這裏樸實的人民和獨特的文化,如同其名,這條河很安靜,沒有巨濤駭浪,河水常年緩緩流動,一片深藍的透明,藍得賞心悦目,透得清清楚楚。每當夜幕降臨,迷離的夜空,灰黑色的天際懸着一輪金色的孤舟,載着滿倉的夢想,駛向雲層深處;涼風微微的吹襲着黑夜的素紗,撣掉歲月的風塵;融融的月光靜靜的流淌,沖斷記憶的決堤;零星點點,柔柔的灑在樹葉上,泛出淺淺的綠。河堤兩岸,垂柳和魚尾蕉含羞相望。左側幽深的河水,右側是千畝油菜花基地。花地中間,阡陌交通,既可遠觀,亦可深入其中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安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