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山烏頭

鎖定
涼山烏頭 (Aconitum liangshanicum W. T. Wang)是毛茛科烏頭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塊根倒圓錐形或胡蘿蔔形,葉片亞革質,五角形,葉柄長約4.5釐米。總狀花序,有3-6朵花;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倒披針形或匙形;花梗近直展;萼片藍紫色,花瓣瓣片末端微凹,疏被柔毛,花絲2枚小齒,疏被柔毛;子房密被緊貼的短柔毛。蓇葖果。種子多數。花期9月。果期10月。藥用塊根:止痛,祛風濕。
中文名
涼山烏頭
拉丁學名
Aconitum liangshanicum W. T. Wang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莨目
毛茛科
烏頭屬
涼山烏頭
分佈區域
四川西南部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涼山烏頭形態特徵

涼山烏頭線稿圖 涼山烏頭線稿圖
多年生草本 [1]  塊根倒圓錐形或胡蘿蔔形,長3-4釐米,粗1-1.2釐米。莖高32-43釐米,疏被反曲並緊貼的黃色短柔毛,密生12-15枚葉,不分枝或在花序之下有1條短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具稍長柄,無毛;葉片亞革質,五角形,長約3.8釐米,寬約5.8釐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寬菱形,二回三深裂近中脈,末回裂片線形,寬2.5-3.6毫米,頂端鈍或微圓,邊緣干時稍反捲;葉柄長約4.5釐米。總狀花序長4-8釐米,有3-6朵花;軸和花梗密被彎曲而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倒披針形或匙形;花梗長0.7-3釐米,近直展;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線形或鑽形,長3-5毫米,寬0.5-0.8毫米;萼片藍紫色,外面被彎曲的短柔毛,內面無毛,上萼片船狀盔形,寬約7.5毫米,自基部至喙長約1.2釐米,外緣斜,喙短,側萼片長約1.2釐米;花瓣長約1.6釐米,爪被短柔毛,瓣片長約9毫米,寬約1.5毫米,唇長約3.5毫米,末端微凹,疏被柔毛,距長約1.5毫米,向後伸展;花絲全緣或具2枚小齒,疏被柔毛;心皮5,子房密被緊貼的短柔毛。9月開花 [2]  種子多數。果期10月。 [6] 

涼山烏頭近種區別

本種近直序烏頭(學名: Aconitum richardsonianum Lauener),但葉分裂程度較大,末回裂片線形,花瓣有疏柔毛,可以區別。 [2] 

涼山烏頭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300-4500米山地草坡或林中。

涼山烏頭分佈範圍

分佈於四川西南部(越西涼山)。

涼山烏頭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性 辛;苦;熱;有毒
歸經 脾;胃經
功效 祛風濕;止痛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主治 風寒濕痹;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先煎。
選方 治肺炎發熱:雪烏配阿氏蒿、叢菔、黃芩、川貝,煎湯服。 [3] 

涼山烏頭藏藥榜那

塊根主治流感,炭疽病風濕疼痛食物中毒;葉、花用於發熱性疼痛頭痛牙痛《藏本草》。榜阿那保:根治疫癘蟲病黃水麻風癲狂等症《中國藏藥》。 [2] 

涼山烏頭採收和儲藏

8-9月採挖塊根,洗淨切段曬乾 [3] 

涼山烏頭生藥材鑑定

1.性狀鑑別塊根多呈長圓柱形或倒圓錐形,長3.5-175px,直徑0.5-50px。表面深灰褐色或棕褐色,光滑或稍有細縱皺紋,並有鬚根痕。質硬而脆。
2.顯微鑑別根橫切面:後生皮層由數列棕色木栓化細胞組成,排列不甚整齊;皮層為薄壁組織,內有石細胞散在或無;內皮層為1列整齊細胞,凱氏點明顯。韌皮部寬,篩管羣放射狀排列;形成層環圓形、五角形、多角星形、多邊形或不規則形;導管排列成八字形、V字形或單行排列。中央為髓部薄壁組織。一般子根有多數澱粉粒,母根則較少。 [3] 

涼山烏頭中藥化學成分

塊根含烏頭鹼(aconitine),烏頭原鹼(aconine),新烏寧鹼(neoline),準噶爾烏頭鹼(songorine),森布星甲(senbusine A),12-表歐烏頭鹼(12-epinapelline),12-表光澤烏頭鹼(12-epi-lucidusculine),1-O-甲基-12-表歐烏頭鹼(1-O-methyl-12-epinapelline),1-O-甲基準噶爾烏頭鹼(1-O-methylsongorine),12-表去氫歐烏頭鹼(12-epidehydronapelline),12-表去氫光澤烏頭鹼(12-epidehydrolucidusculine)。 [3] 

涼山烏頭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4] 
參考資料